作者:三月麻竹
反正过了初一,大家就可以自由串门了,迎来送往,主家也不要打发客人糖和瓜子花生了。
这是一群牌鬼的福音,各自在家憋了一天,都憋坏了。
这不早饭一过,马路上到处都是喊打牌的,连还在读书的张宣都被人喊了四波,他没去。
但阮得志作为一个身份地位尊崇的吃国家粮的人,平时回来又少,好不容易回来一次,那是没法拒绝的,被人拉走了。
不过今天生意最好的还是小卖部,挤满趴满开了六桌,男女老少都有。
初八是个喜庆的日子,大姐和欧阳勇订婚。
鞭炮响了一上午,这是老张家这几年最热闹的时刻。
上次张家这么多人凑一起还是张宣父亲出殡的日子,这些年一直在悲丧中熬过来的阮秀琴今天终于迎来了喜气。
欧阳家的订婚彩礼给足了面子,4200!
而且媒婆当众说了,今年端午节结婚时,还有1200的礼金。
4200加1200,真是好大一笔钱啊!
这笔钱把整个上村的人都震动了,一个上午大家都在议论这事,都说这钱搁一般人家都能娶两个媳妇了呢……
那些女人言语之间羡慕得啊,恨不能把自己女儿嫁过去;没女儿的摸摸自己胸前四两肉,心想嫁自己也成啊。
都在说老张家赚着了!赚大了!巴结了个好亲家!
阮秀琴虽然听得喜笑颜开的,连连点头。
但张宣知道,这骨子里极要强的亲妈听到这话指不定心里该怎么叹气呢。
此时他好想替亲妈出去吼一嗓子:有能耐,你们别藏拙啊,也生个脸蛋这么好的女儿啊!
今天老张家来了很多亲戚朋友,最尊贵的当然是姑姑张茹一大家子。
不过要说最令人侧目的客人莫过如杜双伶她们一家五口的到来。
上午十点左右,热闹的人群中不知谁大喊一声:“快看!小轿车!”
这声“小轿车”呐喊就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了一颗集束炸弹,整个小山村都爆炸了,众人哄的一声各自放下手里的活计,纷纷跑出来看西洋景。
就这样在万众瞩目中,一辆稀奇的桑塔纳停在了十字路口。
车门打开,当先下来的是杜克栋,40多岁的年纪,挺儒雅的一中年人。这是杜双伶父亲。
杜克栋目前在镇上经营种子生意、农药生意、化肥生意,还涉及金银花等药材生意。他老爷子曾是镇长,才退休不久。
而跟着下来的是艾青,是杜双伶母亲,一席大红色风衣,一卷大波浪黄发,整个人看起来极为养眼。是个医生,目前在镇卫生院当主任。
稍后下来的叫杜静伶,是杜双伶的姐姐,这女子和开车的伍国瑞是夫妻,目前都在湘雅医院工作。
最后下车的那个高挑女生,是张宣的初中同学以及高中同学,杜双伶。
第18章 艾青和阮秀琴的恩怨
杜双伶有一张精致的脸,五官明晰,今天穿了一件米褐色风衣。
她的头发是随意揽着的。有些发梢软在肩头,有些发梢耷在脖子里,还有些拢在垂涎欲滴的胸前,发丝尖头似乎狰狞着一张张大嘴,代表男人们的心声想咬一口一样。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明明还是个少女,但杜双伶就像黑暗世界中那唯一的光,气质显得自然圆融,那么亮眼。
不过这女人给张宣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顶好的气质和相貌,而是她的声音。
她说话有着独特的节奏,不急不慢,像山涧泉水叮咚,清凉悦耳。
记得那是87年,初一新生上台自我介绍时,杜双伶一开口的瞬间,大热天的九月,班上男生仿佛像吃了薄荷糖一样清爽。
话说杜双伶今天一家能来喝喜酒,还和艾青有关。
艾青和阮秀琴都来自株市,都是那年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两人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很微妙,是敌非敌,是友非友。
以前在城里时就不太对付,后来下乡被分配在一个地方,关系曾有过缓和,可就算这样两人都把对方当好友的同时,又看对方不顺眼,明里暗里都在较劲。
城里读书时较劲,在歌舞团时也较劲,下乡后还较劲,不过一直不分伯仲。
可惜,最后胜的是艾青。人家虽然凤凰落坡了,但还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美貌优势,给镇长当了儿媳,后来在镇长的扶持下,上了卫校,在镇卫生院当医生,如今做到了主任。
反观阮秀琴,张家几次在镇卫生院住院,明里暗里都得到过艾青的惠赠。
尤其是张宣患上重症急性肠炎、拉血致休克的时候,阮秀琴第一次向艾青低头了,于是才有了杜静伶从湘雅医院连夜捎回德国进口西药的故事。
而且张宣和阳永健能搭上杜双伶的快车去邵市读高中,也是杜克栋和艾青的关系。
不然这年头,两个穷酸想去邵市读书,那是春秋大梦还没醒呢?
所以在两世为人的张宣看来,阮秀琴同志和艾青都是有很多缺点的,都是矫情的。
明明两人在感性上讨厌对方,但理性上又关注对方的一举一动,要是一方受了难,又会心疼,有伤感的情绪。
杜克栋和伍国瑞一人抱了一大圈鞭炮在放。
艾青带着大女儿杜静伶走到阮秀琴面前,笑着道一声喜后,也是分别递上了红包。
随着记账的小卖部老板一声喊,大家的好奇有了答案:“艾青888块,杜静伶620块。”
不愧是有钱人啊,出手就是阔绰!周边邻里看着这对风光的母女都在这么想,心里或多或少有一股说不出的酸味。
钱确实挺多,在这年头算得上超级大红包了!
不过只有张宣知道,这些钱最多只是走走过场而已,阮秀琴同志是绝对不会受的,一分都不会受的。
要是受了就不是阮秀琴了。
把几人引进屋,张宣亲自给他们奉上了热乎乎的茶。
由长及幼,轮到杜双伶时,张宣上下打量一眼,疑惑问:
“我出现错觉了么,你寒假又长高了?”
杜双伶接过茶杯双手捧着,低头喝一小口,“嗯”了一声。
张宣偏头蹙眉:“不是,我跟你说话呢,你就嗯一声的?”
见他罕见地对自己顽皮,杜双伶凝望着他足足有10秒钟,那张好看的脸在某一刻像牡丹一样明媚绽放,流露出无边的笑意和欢喜说:“我现在166,长了一公分。”
“嗯……”记仇的张宣也学着嗯一声,走了,忙去了。
上午客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把端茶倒水的张宣可累坏了。后来好在杜双伶有眼见,搭手帮了忙。
又给一波人端完茶,趁着休息的时间,杜双伶说:“你姐今天好好看。”
“早上我姑带人给她化了妆。”解释一遍,张宣靠着屋檐廊柱半真半假说:
“这话可千万别让你妈听到了啊,她可不会服气的。”
“是!”杜双伶抿笑着承认。
她也很无奈,两个冤家都这年岁了,某些时候还像小孩子一样拗气,也是稀罕的。
过了中午12点,按习俗是不会再来客人了的,张宣放下包袱终于可以休息。
把杜双伶领进自己房间,他往床上就那么一倒,闭上眼睛打着哈欠招呼:
“家里寒碜,你随便找个地方坐吧,我就不跟你客气了。昨晚没睡,现在好困好困。”
杜双伶第一时间盯着床上的某人安静瞅了会,随后看了看堆满书桌和条凳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礼品,真是随便坐啊?可这往哪里坐嘛?
最后没得法,犹豫一阵后,今天着实站累了的她,也在床尾选个边角坐了下去。
女人目光在屋子里慢慢扫了一圈,眼神最后停留在了画报上。
末了才问:“你舅舅打呼噜影响你睡觉了?”
“哎,何止影响啊,这些日子我都要崩溃了。”抱怨说着,张宣又下意识问:“你怎么知道的?”
杜双伶说:“你初二的时候跟我和永健说过啊,你舅舅打呼噜弄得你好几天没睡着。”
“是吗,我有说过吗?”
“嗯,那天是正月十二,收寒假回来开学时说的。”
“哦,我不记得了。”这么多年过去了,张宣哪还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一个闭眼躺着,一个端坐着,两人跟往常一样,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天……
中间,杜双伶想到了什么,起身去外边拿了两盒黑巧克力进来,轻轻说:“我从长沙带来了你最喜欢的东西。”
“什么?人民币吗?”
张宣适时睁开眼睛,瞟了瞟接过就高兴说:“是巧克力啊,难得你还想着我,这东西我好久没吃了。”
看到巧克力就嘴馋了,张宣果断拆开包装,先给这女人递一块,然后开吃。
只是吃到一半,他又抬头问:“给阳永健同志留了的没,要不要我给她留点?”
杜双伶轻点头:“我给她留了的,在家里。”
接着她关心问:“你开口就是人民币,现在很缺钱用吗?”
张宣嘴里吃着东西,含糊着应答:“你这问题问的没水平啊,我们家什么时候不缺钱了?”
被呛的哑口无言的杜双伶好看地笑了,小口吃着巧克力,识趣的不再接这茬。
见她这副样子,张宣心里把她pass掉了,看来当初猜测没错,“新华字典”和那1000块钱真不是她送的。
第19章 酒后的故事
抢着时间睡了两个多小时,下午三点左右的时候,张宣被姑姑张茹叫醒了。
只见张茹立在床前,弯着腰拍了拍他,说:“酒席马上要开餐了,你赶紧起来洗漱一下,你今天可是小舅子,身份尊贵。”
迷迷糊糊的张宣双手抻床,半坐起来问:“我今天是不是要喝很多酒?”
张茹扬眉,“那还用说?这是少不了的,不过你也别太担心,有你舅舅挡在前面,别个首先会冲着他去。”
张宣听得松了一口气,想到舅舅那海量,暂时算是放了心。
但他太想当然了,事实是下午3:28开席的时候,张宣直接被拉上了第一主桌。
第一主桌都是些什么人啊?不是叔叔辈,就是爷爷辈,他连点挣扎的欲望都没有。
果不其然,菜一上桌,那些老男人你一杯我一杯的就开始不停敬酒,被波及到的他也是有苦难言,人家辈分摆在那呢?都比他高,不喝都不行啊。
喝了一碗多烧酒,见又被添满,这时的张宣实在喝不下了,感觉头冒金星、手脚虚浮、世界以自己为中心在旋转,于是以上茅厕为由,晕晕乎乎地跑出去躲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