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那人又变了脸,苦苦的哀求。

“既然将军不愿留我效命,何不放我回山东?”

唐清安不理他了。

巡视金州各地半旬,唐清安才回到金州城。

老熟人,原辽东都司工科官员,负责东海堡火药坊的蔡,从平湖岛上岸。

正汇报着军械所之事,有人进来急报,小黑山军营不守军令。

小黑山一带,是复州和金州的前线,双方都派了重兵把守,负责此地的将领是千总李伯升。

李伯升是金州的将领,属于主动反正的将领,对朝廷的忠心是有的,而且也能打仗。

不等唐清安派人去调查,李伯升主动赶回了金州城,向将军汇报。

军中新募了几千兵,大部分都是辽左各民,和蛮族有血海深仇大恨,希望早上复仇。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按照将军军令,各部不得出去浪战,而是严守驻地,监督蛮兵。

李伯升军中退了一批人,募了这些人进来,其中一个堡子的人,三十几人的队伍,竟然违令出堡。

在一处庄子里埋伏劫掠的蛮兵,袭杀了三名蛮族骑兵,却跑了两人,很快有带着人杀了回来。

如此这般,却伤亡了一大半,只剩余十几人逃了回来。

李伯升解释完,说自己回去后,就会严惩这些人。

唐清安了然。

任何事物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些新募兵虽然敢和蛮族拼杀,却因为复仇心之强,敢做出违背军令的行动。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就看如何处理。

“我回来后,公房里积压的书,关于你处就有三份,皆是如此,之前为何不管?一定要等我回来?”

李伯升解释说。

“军中调来了两百新兵,都报复心之甚,的确不好管,属下早就严令了几次,却仍然有人敢违背。

实在是有些人已报了必死之心,视军令于无物,又有人带头违抗,有个叫万三的,就是此人开的头,威望颇高,我才打了二十军棍,原本以为能消除一二,却不想还是如此,回去后定然重重责罚。”

唐清安笑道。

“看来你李字营姓万了。”

噗通。

李伯升当即跪下,脸色大变。

“属下属下保证,以后一定不会有此事发生。”

沉吟了一番。

这等士气需要好好利用,而不是一味的打压。

本来就是看中对方的敢战之心,而如果打压过甚,岂不是做了无用功,但是无视军令又是不行的。

说来说去不过是主将的能力不行,又不只是李伯升手下才有这些人,而他处却闹得最多。

“让那万三来见我。”

自己到底要见见这等人,虽然募了这么多人,自己并没有真正走入这些人心中。

这个万三既然有名气,可见还是有些本事的,唐清安想通过和此人聊一聊,看有没有可能找到合适的应对方法,更好的引导。

李伯升离开了总兵府,摸了一头的汗,咬了咬牙,骑着马带着亲兵归去。

“万三,你他娘的跟老子出来。”

军帐里。

一名躺在床上养伤,正吹着牛自己杀的那蛮兵是如何求饶,其余人不信。

“蛮兵虽然可恨,但是却没有你说的这么怯弱,如何会求饶。”

“哼,你却是错了,都是人如何又不怕死?等我伤好了,再去杀几个给你们看看。”

“你可别了,再犯此军令,小心你的人头。”

“是了是了,千总对我们还是不错的,到底也是有心维护我们,像其他各处,有敢犯军令的,可不是你这般打些军棍了事。”

众人本来都互不相识,原是辽左各处的军户。

前说过,辽东军户过的很苦,连内地的佃户都不如,军户且不是士兵。

这些人家破人亡,一路逃到了金州,又入了营,聚到了一起,有着共同的话题。

都有一起报仇的心。

只不过没人敢违令。

军户又强于民户的一点,就是如此。

虽然日子过的不如民户,但总归和军制接触,知道军令森严,不可轻违。

众人说笑着,突然帐外传来千总的怒骂,各自望了眼,知道营中有人大意,伤亡了不少。

这番千总从金州回来,这语气肯定被罚了。

“自己保重吧。”

千总真的还挺够意思的,他们也不想千总为难,只能对万三如此说道。

万三忍着屁股上的伤疤,被人搀扶着出去,果然见到千总一副怒容。

“才他娘的二十军棍,装什么孙子。”

万三闻言,推开了旁人,独自站着等待千总的处置。

内心盘算了家里婆娘小子,算清楚人头之后,竟然露出了笑容,自己倒是够本了。

“你妈的还笑。”

李伯升一鞭子下去,万三痛呼一声,捂着脸埋怨。

“头,你杀我不恨你,你难道不晓得我怕疼,何苦还要让我受这个苦处。”

李伯升鞭子挥不下去了,扔到地上恨恨地说道。

“把你的伶牙俐齿,拿去跟将军说吧。”

第九十二章 传说

盖州卫的岫岩县龙潭乡的鹿圈山里,有条大河流经冰峪沟,小孤山入海,在当地有个传说。

有个英雄为了解除当地的危难,入河与蛟龙搏杀而亡,人们为了纪念他,因此把这条河叫做英那河。

万三从小听着这个故事长大,长大后和本地相熟的姑娘结婚,生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农闲的时候,偶尔自家千户聚集军户操练,他也常常投机耍滑。

“力气虽然每日都新生,永远用不完咧,却也不能浪费。”

这是他偷懒时,经常和同乡们嬉笑的话语。

虽然过的困苦,虽然过的疲惫,他却总觉得,这日子混下去也不错,毕竟祖辈都是这么过来的。

而一切都变了。

把营中从蛮族身上得来的物件,一一送给了军帐中的同袍,最后只剩下了一把小竹刀。

万三拿起这把小竹刀,眼神逐渐温柔起来。

“三儿,你去见到了将军,立马就磕头,磕破了脑袋说不定能饶你一命。”

有人好心建议。

“那可说不定,我估摸着将军最重军令,喊三儿去,说不定和前番一样,砍了他的头送各营示众。”

众人收到了万三的好处,却你一言我一言,最后一致认定,万三此去凶多吉少。

一则营里有人惹了大祸,导致二十多人伤亡,二则各处多有违令之举,众人都是军户出身,以常理推断如此。

万三把小竹刀收入怀中,打起了精神,笑着说道,“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众人闻言却没有啥感触,突然有人进来,让万三去千总处。

“妈的,老子都要去砍头了,那东西还要来烦我。”

万三脸上一条新血痕就是千总所赐,骂骂咧咧的跟着那兵离去。

众人摇摇头,要死之人的确与众不同,竟敢当众骂起千总来。

一路上,思考着千总难道还要打他,他的确怕疼,进门后却看到一桌子菜,还有酒水。

这可是难得。

万三明白了,这是自己的“断头饭”。

将军下了禁酒令,整个金州不得酿酒,原来的几家酒肆早就取缔,敢私酿酒水者,皆砍头示众

听说朝廷赏赐了将军不少酒,这些酒又被将军分送给各将。

万三听说自家千总也分了一坛,不过却从来没见他拿出来过,却想不到这次却舍得用在他身上。

是了,死囚临行前都有一碗酒喝,自己到底亲手杀了几名蛮兵,也对得起这份待遇。

李伯升果真请了万三吃喝,万三也不客气,坐下来先倒了一碗酒,想了想还是先递给了李伯升。

李伯升接过后,和万三碰了酒碗,随后一饮而尽。

两人一将一兵,地位悬殊,却毫无违和,不管是李伯升,还是万三,面上都无过多情绪。

“你是个好兵,其实我是想保你的,不过到底军令如山,我不想将军为难。”

李伯升叹了口气。

人心都是肉长的。

自将军光复金州以来,所有的心思都用在金州,自己没有一丝异于常人的优待。

金州民多地少,这几十万人,如果只靠朝廷供养,恐怕都要饿死,他们都是老军将,知道朝廷的德性。

将军有朝廷配给的额度,只需要养兵即可,且不用管军户的死活,让军户们自己求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