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7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委实将军这等人物,他们在辽东没有见过。

有传言将军在东海堡做百户时,让人接待卫所官员,有那活驴菜,将军竟然不忍看。

所以不少人认为将军确有妇人之仁。

还有人认为将军分心了,不把精力全部用在军士上,反而分了大半精力给军户,属于本末倒置。

不管其余人如何想,李伯升内心却是对将军有一二分的敬佩之心。

一分佩服他的才能,在朝廷连年败仗的形势下,却能打胜仗,更能光复金州。

二分则佩服他爱民之心。

如果所有官员都像将军这般,辽东如何会有这般遭难呢。

“你去了也不要怨将军了,我当初见到将军才十八岁,浑身充满信心,犹如初生牛犊一般,今且不足一年,将军额头尽添忧愁,这些忧愁都是为了你们这些个军户而生啊。”

万三脸颊鼓起,使劲的咽了下去。

“你是个好官,将军也是个好官,你先前夸我是个好兵,可见你眼光还是差了些。

其实我素来贪生怕死,当初家乡征募军户保城,我说我是败兵,实则我熘了,是个逃兵。

我这人啊,从小就怕疼,连和我小儿玩闹时,都怕他不知轻重弄痛了我。”

“头,你看。”

万三连喝几杯,已经有了几分酒意,从怀里掏出一把竹刀。

“我那小儿才四岁,这是他祖父跟他修的玩物,就这东西碰了我一下,我还嚷了他几句,如今却是嚷不到了。”

“唉。”

李伯升叹了口气。

“头,你跟将军说,放了我出去,让我临死前,杀几个蛮子吧,哪怕不给我兵器,我就是爬着,滚着,用牙齿咬,要脑袋磕,我就这么死了,我也不甘心啊。”

“呜呜呜”

万三突然大哭起来。

李伯升长叹一声。

不久,进来两三名军士,手里拿着绳索,万三见状,知道自己该上路了。

出了营,果然有不少人聚集在营门。

“老子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万三被绳索困住双手,回头大喊一声。

“好。”

博得了众军士的喝彩。

“走吧,别卖众了。”

金州到旅顺有一百五十里,金州到新金也有一百五十里左右,小黑山原属于新金。

如今新金归于复州,小黑山归于金州。

从上午出发,晚上在堡里修整了一夜,中途有山路,一直到第二日的中午才看到了金州城。

一日夜下来,万三酒醒了,心中的豪情也去了,事到临头反而不敢迈步了。

“你这有些孬,昨日可不见你这般,原来却是个样子货。”

押送的士兵嘲笑道。

“谁能不怕死?你不怕?”

万三听闻,不服气的反问。

到底都是军中的袍泽,押送的军士虽然不满意这趟差事,却也没有怎么为难他。

“赶紧走吧,你就是再怎么磨蹭,难道还能一直走下去不成。”

几人连番催促,万三无法,才稍微迈大了点步子,众人见金州城就在眼前,也懒的在逼他。

到了城门,几人递交了牌子和勘合,告知押送犯了罪的兵士,且是将军指明要见的人。

将军会见这人?这点小事也能惊动将军。

事情蹊跷,不但没有放行,反而惊动了守门官,把牌子和勘合翻来覆去的查了一个遍,确认无误还是不放心,又派了人跟着他们去衙门。

那兵回来告知守门官,亲眼看到他们进了衙门才回来。

“倒是奇怪了。”

“我一路问的清楚,最近各处不是有新兵擅自出营么,就是这等子事,将军肯定要杀鸡儆猴了。”

“那倒是我多虑了。”

守门官闻言,解除了心中的疑惑。

唐清安不在金州城,和蔡一起回了平岛。

平岛如今是金州最重要的场所,火药坊,军工所,船场都设立在此,整个平湖岛都是平地,从东望到头,没有一处山坡。

西部是船厂,北部是火药坊,南部是军工所,东部则是码头,从码头修建了几条直道,通往各处工坊。

金州什么都缺,兵甲一样缺少。

鸟铳虽好,却掩盖不了射速的缺点,需要其他兵种的配合,不但要车兵,还要枪兵,盾牌兵等。

从众多盾牌中,唐清安拿起一块两边粗,中间略细的盾牌。

“这是手牌,用白杨木和松木制造,每面长近六尺,两头阔一尺,中间阔七寸,拿起来较为轻便,从两侧凹处可以刺出长枪以杀敌。”

蔡也升官了,规制于山东布政司,负责平湖岛各坊的主官,如今和以前变了一个人似的,以前可是话痨,如今沉默寡言。

只有谈起公事时,才畅谈一分,言之有物,可见是下了力气的。

唐清安宽慰了几次,对方只是笑而不语,眉间的冷酷没有丝毫的变化。

见状,唐清安也不再多言,到底是老朋友,除了公事外,也经常和他谈论形势。

蔡最后只说了一句,相信将军能为他报仇。

唐清安放下了手牌,又重新拿起一个奇形的盾牌。

“这是燕尾牌,是不是和燕子的尾部很像?用柁木或者桐木制作,阔不满尺,同样轻巧临边,背又似鲫鱼,侧身而前时,都抵御利刃噼砍而不断,遮挡属实过人。”

蔡指了指头上凹处,介绍道,“这里可以架长枪,还有弓箭手铳手也可以在盾牌后,因为这凹处而不遮挡视线。”

唐清安在东海堡从军一年,金州又小一年,只通过书籍看到过军备,实际上很多器物都没有见过。

蔡不同,本来就是负责军械的官员,很多事情都了如指掌。而且知道唐清安军中更需要何物,因地制宜的制作一些兵甲出来。

例如像唐清安中,火器兵不少,就制造了更多的燕尾牌。

见完了这些盾牌,又带着唐清安去见战车。

这可是野外对抗蛮族的重器。

唐清安仔细的打量这些战车。

第九十三章 万三

在野外遇到蛮族,战车可以组成车阵,围城一圈变成简易而又不简单的工事。

就只说各色战车里,有一种大独轮车,只用来拖专门为战车制造的盾牌。

以木为框,用竹编成,可折叠可分拆,下部绘有虎头图形,虎口张开,每折上部有孔,可镶入三支枪锋。

取下来后可以由六人肩之而行,而完全张开使用时,可掩护二十余人。从牌后可以发射火铳火箭。

这是一用。

二用就是用在战车上,当车厢围绕起来后,把这些盾牌安置在车厢外侧,形成盾墙。

盾墙上有自带的长枪,阻挡敌骑之冲突,端的是攻守兼备的利器。

“盾牌每月可制造多少?这些战车每月可制造多少?”

“如今的产量受限于军匠不足,虽然材料不缺,但是盾牌每月仍然只可制造一百八十一面,战车也才不足三十辆。”

“太少了。”

这点东西,一个月也才能装备一队,要装备完一营,竟然要一年,黄花菜都凉了。

唐清安可是知道,明末名将孙承宗所编制的车营,光偏厢车有一百二十辆,迎锋车二百五十辆,另有辎重车二百五十辆。

不过孙承宗是关内,由全国供应,自己可比不上他的形势,如今大周在辽东的大半精力,还是用在辽西。

“可有什么办法?”

蔡思考了一番,说道。

“材料是不缺的,各处光百年大树都是遍地,虽然已经被船场圈用,余部不得砍伐这些,不过几十年的大树却是更多。

如今困难的是匠户,虽然每名军匠已配了五六名学徒,但到时日尚短,诸事都要军匠亲自指点。”

“不是把民匠都组织送了过来吗?”

“民匠才三五百人,各处都抢的干净,分到这里的只有几十人,而且要重新上手,虽然学习的进度不是普通人能及,但想要出师怎么也得半年的时间。”

唐清安知道蔡不比他的心思用得少,也不胡乱建议了,想了想最后说道。

“继续增加学徒,每名大匠配十二名学徒,不光学徒分三等,大匠也分等级,以自身的技术,以及带出来的学徒数量为准。

带出来的学徒越多,级别越高,奖励也越多,蔡兄搞个章法出来。”

蔡闻言,连连点头。

“将军这主意不错,不少大匠不愿意传授,总有一些藏私之举,有了这般奖励,到底能打消他们的些许顾虑。”

“家传的祖业,怎么可能轻易授人,但愿如此吧。”

治标不能治本。

唐清安到底只是个副总兵,在金州统治日短。

就算出了这些条例,军匠们也会观望,谁知道这些政策能执行多久,说不定刚把本事传授了出去,政策就变了呢。

实际上就是信任不足,威望不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