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690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不少老朋友联络他,一起来反对林如海,都被他拒绝,伤害了多少交情。

他认为自己不反对林如海,就是最大的支持,自己已经得罪了不少人。

看着顾道初的神情,唐清安哭笑不得。

林如海也笑着说道。

“顾公多次支持我,为我解决了很多的困难,新政的功劳,顾公不下于我。”

见状,唐清安也不再提此事。

顾道初本就不是坚定之人,要不然自己也不会提拔顾道初担任右支使。

此人的能力不是不行,但是性格有区别,有些事他可以做,有些事他做不了。

把人才放在能发挥他作用的职位上,是上位者的职责,唐清安不在勉强他。

“第四镇驻守琉球国,虽然有琉球国供应部分粮食,但是缺口仍然很大。”

唐清安看向林如海。

“日本方面的粮食,不能放在计划里面,万一其中有差池,金州和琉球之远,恐怕会误事。”

“济州岛的海贸即将进入高峰期,压仓粮会陆续抵达济州岛,对于这批粮食,就不用按照旧例送来金州入库,盘点后可直接供应第四镇。”

林如海提出了解决方法。

“甚好。”

唐清安笑道。

“第四镇还是需要谨慎些好。”

顾道初忍不住说道。

孤悬海外代表了金州管控力低下。

虽然派了镇使,稽查使等官职分权,但是实际上节制使的权利仍然巨大。

第四镇和其他三镇是不同的,顾道初对于第四镇,始终难以放下忧虑。

比起其他三位节制使,彭大海更像是土皇帝。

四万士兵都受其调度,一年两年还好,三年四年下来,士兵们就习惯了听从彭大海的命令。

按照日本目前的形势,很有可能达成将军的计划。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从来不是军司考虑的,那么彭大海不知道还要带领第四镇多少年。

眼前的将军不就是正好的例子么。

虽然第四镇形势不同,但是不得不防啊,顾道初小心的提醒。

别金江镇花费了高昂的代价,最后为旁人做了嫁衣。

顾道初的担忧并不是空穴来风。

林如海同样内心迟疑。

按照将军的计划,最终是让日本本土内乱不止,同时割据九州岛。

如果第四镇控制了九州岛,岛上的日本人可不认金江镇,常年以往只会认彭大海。

消化了九州岛的第四镇,就有了分裂的根基。

其他制衡的手段都是虚的,只有调离彭大海才是正道。

但是第四镇的形势和其他三镇不同。

第四镇只能通过船只,一年往返数次联络金州,金州的人大多不熟悉第四镇的情况。

现在换彭大海容易,但是隐患太多,未来换彭大海,谁知道能不能换掉。

朝廷不想换将军的职位么,不也是换不掉。

唐清安摇了摇头。

他们的忧虑不是不存在,但是也不能忘食废寝,而且他对于彭大海有信心。

以他和彭大海十余年来的感情,同起于微末,所以对彭大海,唐清安是信任的。

至于未来。

唐清安也不是傻子。

说个不好听的,如果他突然身患重病,那的确要考虑调任彭大海,现在嘛,唐清安倒没有太多忧虑。

而且有镇使陶鏴,稽查使方士珍等官员在第四镇,彭大海想要违制也不是简单能办到的。

至于第四镇消化了九州岛,有了叛乱的底气,他也不会在此之前作出应对手段。

自己能控制金江镇,独立于朝廷之外,是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更有顶头上司史鼐的放任。

“现在至关重要的还是支持第四镇,我们为此做了多年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总不能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因为举棋不定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

唐清安冷静的说道。

发展事务从来没有顺风顺水的时候,遇到挫折才是常态。

正确的态度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面对问题逃避问题,更不能因为有问题,就不去做事。

现在第四镇控制了琉球国,巩固了大周海疆,起了稳定东南沿海的作用。

又拿捏住了德川忠长,光为其供应军备就获得了不少的钱粮,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进展。

根据柳湘莲的汇报,加藤忠广联合各藩,带领九州军队北上,计划与德川忠长合军。

被幕府流放到九州的松平忠直,亲自出面说服了大坂谱代大名松平忠明,大军一路顺畅直到山城河内一带才受阻,与幕府军队胜负未分。

九州岛正受灾,加藤忠广一方粮食短缺,派了使者联系第四镇,愿意放弃对琉球国的企图,认可金江镇在琉球国的统治,希望能从第四镇手里采购粮食。

同时。

前线遇挫的德川忠长,答应会从领地搜刮三十万石粮食,抵扣购买军备的欠款,希望第四镇继续提供军备。

无论未来如何,日本国力大损已经成了定局。

借助历史,唐清安终于搅动成功,信心大涨。

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女之间

从天空俯瞰,金江镇的地盘,实控面积相当于三分之一个大周,如果不按照后现代的标准,以古代的划分方式,领地的面积相当于半个大周。

不过两者的人口远不能相提并论。

大周实际人口的估算,最低为一万六七千亿,最高为两亿,而金江镇的汉人才七百万而已。

当下的时代,有汉人的地方天下才稳,没有汉人的地方则不稳,但凡风吹草单,汉人势弱之时,就很容易分裂出去。

林如海离开将军处,心情越发的稳定。

骑上骡子,穿着官服,随从为他拉着绳子,想到今日的地位,令他心情愉悦。

巡盐御史虽然是天下间油水最丰的官职,但是比起金江镇左支使的职位,林如海更倾心后者。

棋子和棋手的区别。

他见过冯胜之。

知道冯胜之意气风发之时,人们对其的尊敬,林如海对他只有一个评价。

此人没有国才,满足不了将军的要求。

在国内能当个右布政使之类的封疆大吏,但是对于掌控中枢,特别是将军的改革之计,是无法胜任的。

但是冯胜之有他的优势。

身为金江镇的元老,手里有大批的人为他摇旗呐喊,愿意听从他的管理。

这是资历带来的威望,需要时间的沉淀,正好又是林如海最大的短板。

三年休养之策,是本土休养,不代表金江镇停止开拓。

大战不止,小规模的动作不停。

大的战争有前年的朝鲜之战,去年的草原之战,小规模的战争有前年的琉球国之战,去年的奴儿干之战,以及海外多次剿灭海盗的行动。

如今日本的战事,谁也无法预测走到哪一步,但是四万军就是为此事做的准备。

多数人对将军的印象不是好战之人,实际上的金江镇,从来没有停止军事的扩张。

以史为鉴。

汉武帝武功超绝,但是长期的战争拖累了民生,晚年下了罪己诏,终止了武功的行为。

金江镇想要保持武功,就不能只指望土地,也无法从农夫手里获得足够的养料。

辽东是大周的土地,大周的官制,以田亩收获为主的治理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右支使顾道初暂时和林如画同道而行。

“林公,道路不易啊。”

指了指道路伢子一块破碎的石砖,顾道初笑道。

林如海听到意有所指的话,满脸的平静。

盐政是最大的肥肉。

无数的盐商们,勋贵们,太监们,同僚们都盯着这块肥肉上下其手,他林如海既要满足朝廷的需求,又要照顾地方的实情。

在巡盐御史一职上,能坐稳五六年的时间,面对的问题不比改革的困难小。

而且他还有将军的鼎力支持,所以他有信心。

顾道初感受到林如海的心意,内心其实很敬佩此人。

改革虽只两字,做起来涉及方方面面。

例如军事。

辽西修建了城池,筑造了新的兵堡,花费了不可计数的物资钱粮与人力。

金江镇光复辽东多年,至今连沈阳都未大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