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82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刑曹左郎、司宪府持平、同副承旨、刑曹判书,兼任扈卫大将。勋臣出身,手握兵权,掌李氏朝本就不多的职业军队。

如果不是金江镇的出现,此人还要担负守卫王宫的职责。

正因为他势大,被参加反正的勋臣打压,也是对当朝李氏朝国主最不满的人。

“只要解决了沉器远,怀恩君李德仁就不敢在逞强。”

“那?”

刘兴祚作出了一个动作。

陶杰又摇了摇头。

见状,刘兴祚不在出声,只等对方的决定。

刘兴祚善以势压人,从中捕捉有利的机会,而陶杰和他相反,是个喜欢从细处着手的性格。

“沉器远易除,抓手难得。”

陶杰说道。

李氏朝虽然是盟友,需要诚心相待,更需要提防,如此才是良策,保持两国长久友谊的手段。

这些年。

李氏朝消耗了本就不多的国力,挤出力量协助金江镇,帮助金江镇度过难关。

就是因为这些抓手的存在,让李氏朝国王李倧,不得不全力笼络金江镇而自保。

真要是替他消去了这些隐祸,他还会如此压榨国力,继续帮助金江镇吗。

帮助还会有,但是力度里,十成要去掉九成,恐怕还会和金江镇谈条件。

如将军告戒自己,未来需要李氏朝出力的事务还多,不可松懈。

“沉器远此人,我亲自去见一见吧,你也做好准备,如果此人冥顽不灵,再动手不迟。”

刘兴祚闻言,知道大概轮不到自己动手了。

以金江军的实力,和对李氏朝国内的影响力,别说沉器远,就是金瑬,李贵等人物,也无法抗拒。

既然陶杰去警告对方,哪怕对方心中不满,也不会冒着家族被灭的风险,而轻举妄动。

金江军现在驻李氏朝有三千军,协助宫廷卫军,一同拱卫汉城。

除了国内的卫所军,数十年前抗倭时,各地兴起的义军,大多分散到了全罗道。

随着多年的打压,各地义军早已销声匿迹,唯有三部义军,靠着入辽东协助金江军作战,反而扩大了势力。

除了受金江镇直接控制的三千金江军,加上间接控制的三部义军,可以在李氏朝国内调动高达一万余军队。

不算五千原来驻守镇江,现在调守辽阳的五千李氏朝军。

一万五千军,全部由李氏朝提供粮饷军饷,加上又要抽调一空的卫所军五万为金江镇作战。

且又供应金江军粮草物资数年,多年下来,李氏朝已经耗不起。

年轻时出使过上朝的圣使,如今当权的勋臣金瑬,告诉国主,需要和平辽侯协商此事。

李倧犹豫了。

在王位和民生之间,他两者都想要。

“国内百姓生活困顿,平安道,宁安道,北道,西道四地,每年都有不可计数的百姓,把家中女儿嫁入镇江。

不只是这些与辽东接壤的道府,还有南方的全罗道。

因为卢顺义等将领的放纵,其军队里的士兵,也会鼓动家中的姐妹,坐船嫁入辽东。

我让各地的府使统计,推算这些年,大致有二十余万妇女嫁去了辽东。

特别是跨过鸭绿江的各地百姓,用女儿以换得些许口粮,可是这些粮食,都是我国提供给对方的。

国内百姓近年出生人口,逐年都在下降。”

金瑬不得不提醒国主,如此下去,李氏朝国力将要衰退。

同样为勋臣,领地百姓大量的减少,也是动了他们的利益,希望国主能阻止平辽侯。

如果是战乱的时节,百姓人口减少是可以理解的,犹如数十年前的倭乱时。

可李氏朝国内总体太平,理应增加人口。

李倧不得不再召来陶杰,希望他出面,阻止这种事情继续发生。

第三百九十一章 造反

“叮铃铃。”

四轮马车在直道上快速的疾驰,车厢外悬挂的铃铛,发出清脆的声音。

铃铛的声音,能传透的很远,从而惊动直道上的行人。

陶杰从朝鲜抵达镇江,就坐上了金江镇,已经随处可见的四轮马车,跑的更稳更快。

“真是宝地啊。”

原来的森林,丘地,变成了一片片的农田,随处可见的沟渠,为这些无边无际的田亩,提供足够的灌既。

砍伐后的树木,变成了房屋,变成了家具,变成了工具,变成了船只……。

在朝鲜多年。

每次回家乡,都会有新的变化,所见所闻,皆能让陶杰心中陶醉,升起骄傲的满足。

他本是性格高傲的人。

见惯了朝鲜的民不聊生,百姓困顿,衣不蔽体,因此和朝鲜勋臣打交道的时候,经常会流露出一股傲慢。

朝鲜勋臣们,反而越吃他这一套。

上朝天国,理当如此。

朝臣朴周源的笔迹,记载辽东百姓之富,在朝鲜国内广为流传,通过地方官员的口,朝鲜的百姓羡慕不已。

每年众多的朝鲜妇女,踊跃的嫁入镇江,也有此人的功劳。

“是啊,这才几年,就大变样了。”

马车上,有陶杰的随行人员,同样啧啧称奇。

“我前番年关回了一趟老家,村里到了年龄的后生们,都娶了媳妇,因为取消了人口税,承诺只按田亩收税赋。

村里的孩童越来越多,我都不敢信,这么多孩子,年复一年,以后还了得。”

想到满村光屁股的孩子到处跑,鸭巴子甩来甩去,那侍卫就情不自禁的笑出声。

陶杰是金江镇在朝鲜的机密,身边不但有下属,还有侍卫保护安全。

四轮马车车厢空间大,除了他,还有四人,两名文书,两名侍卫,以及一名车夫。

长路漫漫。

陶杰对朝鲜人傲慢,对自己的下属们,虽然还是自傲,却不会歧视,倒也其乐融融。

车夫走南闯北,见识不比一般的官员少,嘴皮子也利索。

听到车厢里的话,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这才哪到哪,将军说过咱们辽东,要养活两千万人咧。”

车夫不识字,两千万是多少,他也想象不出来,但是不妨碍他卖弄。

“当年咱们才两三百万亩田亩,有官员就认为已经顶天了,唯独将军认为,远不止如此。

还是将军英明,比所有人都厉害。”

侍卫是军人出身,把将军挂在嘴上,两名文书嘴角带笑,却不像他这么直白。

侍卫和文书,以及车外的马夫,谈兴越来越浓。

缩回了身子,脑袋离开了车窗,陶杰安静下来,一边听下层人士们的心声,一边思考朝鲜的局势。

金州。

陶杰抵达了节度府,递交了文勘,要求见将军,年轻的吏员秦钟,引着对方到了公房歇息。

不久。

秦钟赶了回来,告知将军已经在等他。

看着眼前年轻人的背影,陶杰知道对方的身份,不过自己的身份本就敏感,所以当做不知道他。

“一路辛苦,你先回家休息一晚,明日再来找我也不迟。”

唐清安见到陶杰,露出温和的笑容,请他坐,同时埋怨他太过劳累,要保重身体。

国内的官员上任地方,最早的时候是不带家卷的,包括贾政去地方做学政也是如此。

但是风气渐变,很多官员也会选择带上家卷。

金江镇是开创之局,人心向上,所以赴任各地的官员,都没有人会选择带上家卷。

陶杰等将军重新坐回,自己才跟着坐下。

“朝鲜有些事情要急着向将军汇报,我也不想浪费时间,趁着这几年还有精力,就争取多做点事。”

“你说。”

唐清安点点头。

陶杰把朝鲜目前的事情,详细的告知。

“朝鲜已经这么恶劣了吗?”

对于朝鲜的手段,皆是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唐清安当然知道朝鲜的形势为衰败,却没想到恶化的这么快。

陶杰肯定的点点头。

“如果不是有我们的军力在朝鲜,以朝鲜目前的形势,我估计早就有人作乱汉城。”

听到陶杰的推测,唐清安笑了。

因为陶杰说得对。

朝鲜的怀恩军李德仁,后来的确被勋臣推出来,发动了新的叛乱,但是最后没有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