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48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李倧是金瑬,金自点等勋臣推出来的,怀恩军李德仁是沉器远等勋臣推出来的。

双方的力量,鹿死谁手兵不一定。

当时的变数,是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除了大量被收编的,也有东江镇残余的势力投奔了朝鲜。

这些势力亲近当权一派,让金瑬,金自点一方获得了胜利的优势。

李倧因此保住了自己的王位。

当时的国主李倧,顾虑得胜后,金自点等人势力太大,哪怕沉器远造他的反,还是想要留下他的性命,以牵制这些人。

特意下令。

饶过被俘虏的沉器远的性命,但是金自点没有听从李倧的命令,仍然一意孤行,执意杀了沉器远。

“这回朝鲜国主没有答应我们的要求,要不要换人?只需要放出风。”

数百年的李氏朝鲜国王。

在陶杰的口中,竟然仿佛无足轻重的人,说换就能换一般,且神色自若。

李倧当了数年的朝鲜国主,比起最开始的时候,越来越和金江镇讨价还价。

陶杰渐渐有些不喜此人。

如果朝鲜国家上下一心,国泰民安,陶杰当然生不出如此狂妄之心,妄言一国之主。

朝鲜的人口,比金江镇要多。

可惜。

朝鲜的局势,犹如坐在火山口一样,岩浆已经在四处溅出来,可能下一刻就会爆发。

只需要金江镇轻轻一挑拨,那么早已按捺多时的势力,立马就会蜂拥而上。

“李倧还是要保住的。”

唐清安沉吟了片刻,决定还是要支持李倧。

“此人和我们打了交道多年,他是个聪明人,知道我们的底线,不会触犯。

包括金瑬,李贵等一系朝鲜勋臣,都是得到了利益,吃饱了肚子的人,更会希望保持目前的局面。

至于怀恩君李德仁,对于此人的性格我并不熟悉,所以我不愿意轻易的冒风险。

而且在野的勋臣们,等他们登上前台,和当朝的勋臣们,必定发生冲突,导致朝鲜局势糜烂。

我虽然也在糜烂朝鲜的国力,但是糜烂的力量,用在了帮助金江镇身上,却不希望白白的浪费。

如果到了李倧此人必须要换的地步,也有个可以立刻推出来的人,你可以和他先接触,了解下他的为人。”

唐清安直言不讳的说道。

他这些年的手段,通过索要不可计量的各类物资,以及让朝鲜年年出兵帮忙作战。

可以说朝鲜百姓的困苦,民不聊生中,他发挥的作用,和朝鲜的勋臣们是一致的。

大大的帮助了金江镇的民生不提,也让金江军的士兵,少了不少的伤亡。

陶杰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新的朝鲜国主登位,各派勋贵强夺利益,必定会导致朝鲜越发的糜烂。

将军希望这些遭受糜烂,而耗之一空的朝鲜力量,消耗在帮助金江镇上。

“可是我劝戒了多次,朝鲜国主一直没有答应出兵,反而要求我,让我阻止朝鲜妇女外流。”

“哈哈哈。”

闻言,唐清安忍不住笑了。

“这可是我为辽东的单身汉们谋的福利。”

陶杰也跟着笑了起来。

因为蛮族的霍乱,虽然经过金江镇的解救,百姓大多得以逃生,但是青壮更容易活下来。

所以金江镇的百姓中,男女比例失调,一直都是老大难题。

直到越来越多的朝鲜妇女嫁入辽东,才解决了这个难题,又促使了金江镇的新生儿越来越多。

朝鲜北部的普通百姓不提。

朝鲜南部,三部义军士兵们的家属,他们的姐妹嫁入金江镇,也和金江镇的关系越深。

给了金江镇更多的机会。

如果万一有将领不配合金江镇,金江镇也有机会换其人,不被三部义军的士兵抵触。

“此事我先想一想,朝鲜对我们至关重要,务必要稳妥。”

唐清安借助朝鲜的天时,数次踩在关键的节点上,借助大势控制了朝鲜。

但并不代表他能小觑朝鲜的潜力。

朝鲜的统治阶级是烂摊子,不代表百姓是泥捏的。

如果不是百姓的坚韧,朝鲜早就亡于倭寇或者历史中的后金之手了。

他不顾忌沉器远等勋臣,太多的手段可以钳制,唯独朝鲜的百姓,不可大意。

陶杰嘴上不说,对将军在朝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还是发自内心的佩服。

闻言后,起身向将军拱手告退。

过了一日。

冯胜之,顾应时,谢友成,徐辉,贾鉴,还有陶杰,被将军招来,共商议朝鲜之事。

“金江镇能养十万精兵,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借助国内商品,在济州岛发展海贸,保证了军资和物资。

朝鲜人口是我方的两倍,国土面积不弱于辽东,又是数百年的国家,君主大义根植于朝鲜百姓的心中。”

唐清安向众人说道。

他提出对朝鲜的控制思想,眼前的这些人,则负责做事,达成自己想要做到的目的。

众人深知论对朝鲜的手段,无人比得上将军,皆认真听从和思考。

“所以朝鲜的潜力还很大,我们要借助这些潜力,但是又要防备这些潜力。

愿意归顺和亲近的势力,我们就接纳为自己人,不愿意亲近我们的,我们就要提防他,对付他。

金江镇未来的路还很长远,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很多的艰辛和挫折。

为了保持前进的步伐,需要更多的势力加入我们。

军司做过规划,如果朝鲜不能参战,以金江军的实力,军司官员认为足够打败蛮族。

对于这种思想,我是不认可的。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付出,我们的盟友也需要付出,一起打败敌人。

才是盟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才是我希望的局面,而不是靠着我们自己独自牺牲。”

只有充分的了解上位的思想,才能做到向一个方向使力。

谢友成听到将军点名军司,越发的沉默,仔细倾听将军的话。

联合朝鲜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有的官员认为,朝鲜的士兵不足战,可以转为让朝鲜提供更多的物资,结合金江军的战力,才是最优的。

很快收到了将军的反驳。

“朝鲜的潜力,因为朝鲜勋臣的糜烂,十成只能发挥一成,但是我们却不能只用这一成,让其留下九成。

那如何借助这些勋臣,把朝鲜的潜力用出更多,才是我们应该努力做的。”

唐清安继续说道。

如何发挥更多的朝鲜的潜力呢?最正确的选择,当时是在朝鲜改革,去除各种弊端。

但是唐清安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吃力不讨好。

就算最后改革成功,他也得不到好处,反而只会遭到利益阶层的痛恨。

而真的上下一心的朝鲜,就算愿意继续为金江镇付出,也会索要高昂的代价。

唐清安不愿意付出本该是金江镇百姓的利益,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双方敌视。

征伐与算计。

一直都是世界亘古不变的运转法则,从来没有因为科技大爆炸而改变。

“我亲自去一趟朝鲜吧。”

唐清安最后说道。

众人闻言,心中都惊了一惊。

和其余人不同,贾鉴深知朝鲜勋臣的心态。

以将军的威望,他亲自入朝,给足了朝鲜面子,也能压服一些不满的声音。

倒也是个好办法。

不过唯一可虑的是,将军身份太过重要,去了异国,需要布置的方方面面太多。

对于自己,将会是很大的压力。

其次就是谢友成,他以前也负责过朝鲜的机密,是金江镇最懂朝鲜人心的人之一。

他也认可将军的主意,想的也是如何确定将军的安全。

唐清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众人开始议论起来。

自己入过一次朝鲜,那时候他还是总兵,当时的朝鲜国主还是李珲。

于情于理,自己也该去一去朝鲜了。

见见朝鲜的国王,还有哪些多年不见的勋臣们,即解决麻烦,又拉拢人心。

和攻打蛮族一样,未来哪怕打压日本,也是需要朝鲜军队冲锋陷阵的。

对于打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