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85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陶君,朝鲜之事,就拜托你了。”

“将军请放心,有谢公在朝鲜打牢的根基,我一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

唐清安点点头。

几人商谈到了半夜,才开始歇息。

不光唐清安他们如此,

陶鏴也召集了渔场,船厂的官员们挑灯夜谈,商议将军白日里,对他们的要求。

众人安座。

役人们奉上好茶水点心,留下水壶,陶鏴就挥手让人退下去。

这个姿态,让众人心里恍悟,夜食都备好了,将是一次很长的夜会。

“时间宝贵,将军明日就要离开,趁着将军没走之前,我们把接下来该怎么办,将要怎么做,需要哪些援助。

诸事都敲定,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拜见将军,亲自向将军面谈。”

陶鏴刚说完。

就有人埋怨起来。

“这件事啊,我看就完不成,不可能完成。”

就像一个导火索,众人都开始畅谈起来,基本都是一个意思,这事办不了。

虽然如此,陶鏴一脸认真的听着,把每个人说的话,都记录了下来。

“陶兄,你记下来该不会给将军看吧?”

有个官员诧异道。

闻言,立马众人都住嘴不言,看向了主位的陶鏴。

陶鏴放下了笔,把册子拿起来展示给众人。

上面只记录了哪些问题,没有署人名,而只是抱怨的言论,则没有记录。

陶鏴并没有因为有人质疑他的威信而生气。

一年来他能做到如今的成就,靠的就是耐着性子,和每个人认真的交谈。

谈了一次又一次,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再继续谈了一次又一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众人都笑了笑。

“我也是看刚才大家都在抱怨,这么一说罢了,就如陶兄所言,时间宝贵,各位还是说有内涵的话吧。”

好赖话都让他说了,众人翻了个白眼。

“既然大家都说完,我把诸位的意见都归纳了一番,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船只不足。

第二,工匠不足。

第三,船坞不足。

第四,渔民不足。

第五,工具不足,例如钩绳,风网,挂网,流网,打濑网等等。 ”

陶鏴一一念道,基本上刚才谈论中,提出的意见都包含了。

众人闻言,才开始认真起来。

“先从能解决的事情说起,各位都说说,哪些事情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钩绳,渔网之类,可以让将军命令各地官员组织生产,这对工艺要求不好,普通民户都能学会。”

有人说道。

“好,还有呢。”

陶鏴在这条意见后面,写出了应对方法,同时记下了人名,也顺手拿起来翻给众人看。

见状,众人的热情提高了。

“虽然捕鱼需要经验和技巧,但是如今有三处水师兵备道,可以让他们帮助培养渔民。”

“制造新的船坞,可以让将军向朝廷索要支援,派来工匠帮忙修建,想到这里,那船匠也可以向国内求援嘛。”

这个人说了两条,引起了他人的不满,认为他把自己的话都抢着说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问题一下子彷佛都解决了。

最后。

船。

所有人都不言了。

就算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了,一年内想要制造九千条船,那也是不可能的。

把大小长山岛都扑开也办不到。

“广鹿岛要建船厂船坞,石城岛也要建船厂船坞,最好在旅顺口也建造船厂船坞。”

有人提议道。

这主意好,船厂渔场越多,在场的各位盘子也更加大了,谁都支持这个决定。

“朝鲜虽然禁海,但是也有船的嘛,他们又不需要水师,何不如让将军找他们把船借过来。”

有了解朝鲜局势的官员说道。

这就彷佛打开了洪水闸门,众人都想通了。

是啊,朝鲜国内也有工匠啊。

众人兴高采烈。

陶鏴一笔笔记下来,传给每个人看,最后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明早我把这册子拿给将军一看,会不会让将军惊讶至极?原来这里竟然藏龙卧虎。

只负责船厂渔场,会不会大材小用啦?要不要调去负责一方,成为一地主官。”

“哈哈哈。”

听到陶鏴的打趣,众人都开怀大笑。

是啊。

一百万变两百万。

压力巨大。

同样也让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人就怕有希望。

有了希望后,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最后都会办成,让人不可思议。

果然。

第二天一早,陶鏴就领着众官员,哪怕半夜没有休息好,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激情饱满。

唐清安一脸错愕的接见了众人。

万万没有想到。

当陶鏴把昨夜记录里好的册子交给了将军,众人则在一旁跟着将军的视线解释。

大小上白山官员的举动,惊呆了将军的随行官员,哪怕陶杰都一脸惊讶。

昨天将军才提出的问题,连他听完后也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完成之事。

一晚上。

船渔政的官员们,竟然就拿出了可行之策。

这些原来大周的读书人,什么时候效率这么高了?一时间,陶杰感到了压力。

太卷了吧。

要不要这么卷。

说好的以前读书人风轻云淡的气度呢。

“好,好,好。”

将军看完后,一连说了三个好。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各处扩建渔场,船厂之事,船渔政的官员们商谈出章程,不用递给我看。”

唐清安看向了众人。

“陶鏴觉得没问题,那就直接照办。各处负责官员的任命,船渔政衙门挑出人选,直接升任。”

船渔政的官员们都喜笑颜开。

这是将军对他们的放权,更是对他们的信任。

“其余需要金州,镇江各地配合的,你们直接对接冯胜之,顾应时两位先生,我会批示他们特事特办。”

又提高了船渔政的地位,直接对接金州镇江两位大老。

“国内和朝鲜的船,匠之事,我来亲自办,绝对不拖船渔政的后腿,既然船渔政的效率这么高,那我也不敢偷懒啊。”

最后听到将军的玩笑话,众人十分配合的笑了起来。

“船渔政是金州,镇江上下官员学习的楷模,必须写入公,下发各地,学习船渔政的精神。”

唐清安回过头,向将军府的书们说道。

人群里的陶鏴,嘴角微笑。

唐清安专门看向了他,见他收到了自己的目光,特地颔首示意。

陶鏴明白将军的意思。

虽然面上腼腆,内心已然激动不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