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84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随着现在朝鲜的稳定,谢友成不能在继续留在朝鲜,要转移回国内,负责辽左全盘。

接手他在朝鲜位置的人,将会是陶杰。

是个比谢友成更加激进,更加傲慢的人。

“本来打算两年后扩军十万人,结果今年全军上下就超过了十万,虽然前番和军队达成契约,军饷减半。

不过到底只是短期的做法,明年,最迟后年就要恢复足额的兵饷。”

唐清安说道。

谢友成和陶杰一言不发的听到仔细。

他们在朝鲜呆了太久,对金州目前的形势,虽然有公可以了解,但是到底隔了一层。

“这十万兵可是经历过战火,在艰难的情形里成军的,是十足的精锐。

又只需要原来的兵饷的一半就能养活,可见他们的觉悟之高。

不过就如将军所言,这的确不能长久,时间久了,伤害的是军士们的感情,终归会影响士气,极为不利。

至于裁军之议,我同样也不认可,这么多精兵,别人求都求不来,哪有自断臂膀的。

而且散于乡野,我不用别人会用,实不可取。”

陶杰抢先说道。

谢友成一脸的微笑,并没有和他抢着说话。

陶杰是半个新人,比不上自己和将军之间的情谊,想要突出表现自己实乃人之常情。

“是的,所以最迟后年就要恢复足额的兵饷,我还要额外下发一些奖赏,以安慰这两年众军士的辛劳。”

唐清安笑道。

“将军是准备三年后,和蛮族决战吗?”

谢友成问道。

谢友成如此询问,是因为将军的治理策略,都是在三年后尘埃落定。

不管是收拢辽民,还是军队。

唐清安没有直接答复谢友成。

并不是因为担忧。

不管是谢友成还是陶杰,两人都负责将军府的机密事宜,很多事根本不需要隐瞒他们,反而还需要主动向他们透露。

包括京城的三弟一样如此。

“辽左原来有近五百万民,当初绝大部分陷落于蛮族之手,我预计今年能新收拢百万辽民。

加上这些年蛮族的屠戮,其境内辽民还有两百余万。

这两百数十万民,如今落在游击区之民,有不足五十万,也就是说还有两百万民在蛮族手中。”

谢友成了然。

他最先开始,就是负责打探蛮族的形势,加上又沉阳的,将军的老关系作内应。

所以不光是将军,他一样对沉阳的情形了如指掌。

辽左西部乃精华之地,原来就是大周的重心所在。

蛮族部落以前主要游于奴儿干司,现在获得了辽左西部,大部分族人都迁移过来。

辽左西部不论田亩数量还是土地肥沃,都是辽左之冠。

原先辽东五百万民,其中三百余万都集中在这一带,包括原来辽东都司的行在也是驻辽阳。

想到这里,谢友成突然出神了。

蛮族本身有近百万人口,如今迁移到辽左估摸有六十余万蛮人,原先有四五百万辽民。

如果真按照将军所言,今年治下辽民数量达到两百万,那么蛮族本身加辽民的人口,会是三百万左右。

只论人口规模,将军就能和蛮族一决高下。

蛮族有十余万精兵,将军现在也有十万精兵,同时有万余经历过战火的守军。

这万余守军放在关内,同样也算是精兵。

将军背后还有朝廷,朝鲜。

如果将军胆子大一些,有赌性的话,他今年就可以发动对蛮族的决战了。

想到这里,谢友成又摇了摇头。

以他对将军的了解,将军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如果将军提出要对蛮族发动决战,那就是到了十拿九稳的时候。

而且粮食是大为题。

不管是联合北镇,锦州,还是联合朝鲜,组成二十万联军,需要的民夫,骡马等数量,前后高达百万余。

现在百姓都饿着肚子,不光蛮族无粮,朝廷,朝鲜都无粮。

也就是说,将军就算想要违着性子冒险,也是无力组织二十万大军的。

粮食。

谢友成想到了关键。

蛮族,将军,朝廷,哪一方能最先凑足粮食,谁就占据了先手,能提前发动进攻。

升起一股明悟。

谢友成恍忽。

从出海以来,将军的策略原来是一环套一环。

难怪将军从一开始就这么注重民生,从一开始就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了民生上。

走一步看十步,这还是人吗?

唐清安边说话,右侧的陶杰满脸的认真。

余光看到谢友成竟然在走神,于是稍微提高了声音,谢友成回过神来,面带歉意的看向将军。

唐清安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游击队要建立大功,不但养活自身,还要继续突进骚扰蛮族,不让蛮族从辽民身上顺利获得养分。

总之,这就是一场赛马,谁在物资上筹集的快,谁就跑在了前面,获得了优势。

如果蛮族比我们更快的准备好物资,那么他们大军出动,则我们各处防不胜防。

不但丢失土地,伤亡军士百姓,更会延缓我们发展的脚步。

而如果我们先筹备好,那么我们就可以集合大军,寻找对方的弱点,一步步吃掉他们。”

“就和前番蛮族逐步打下沉阳,辽阳一个道理。”

陶杰笑道。

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被动的一方,被人牵着走,迟早会有疏忽的时候。

唐清安点点头。

“所以,谢先生负责辽东全局的情报,为游击队提供有力的支援,而陶兄则看顾好朝鲜。”

对于谢友成,唐清安很放心,唯有陶杰,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事情办好。

朝鲜现在不但是唐清安的大后方,更是提供源源不断物资的重要的地方。

如果朝鲜不稳,会直接影响唐清安的计划。

朝鲜新主登位,国内不服的势力本就极多,又如今搜刮物资供应镇江,可见其国内的形势。

任何威胁朝鲜国主的迹象,都要提前消灭苗头,不能让它壮大起来。

如果不能提前遏制住,镇江是无力去平叛大军的。

第一百七十八章 此子无畏

朝鲜虽然军力不强,但是到了连成一片之时,想要平灭叛军,哪怕以金州镇江之精兵,同样需要数万人。

唐清安去哪里调数万人支援朝鲜国主?

和蛮族老奴提前屠杀辽民一个道理,谢友成在朝鲜的位置,极其的重要。

但凡发现有苗头,都要提前扑灭,或者直接调离原来的官员,或者直接抓捕起来。

朝鲜新主完全没有根基,被各派系直接推上位。

而朝鲜派系繁多,又有派系内部分裂的传统,所以不能指望朝鲜国主自己,他如今就是个木偶罢了。

历史上毛龙的东江镇,近百万军民,不是在朝鲜沿海的海岛,就是处在朝鲜境内。

朝鲜国内有不服的势力,谁也不敢露头,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唐清安,在朝鲜国内只有一千兵,驻守汉城保护朝鲜国主以防万一。

对比起历史上毛龙在朝鲜境内的实力,他是远远比不上的,哪怕他现在有金州,镇江各地。

根基虽然超过了历史上的毛龙,但是因为情形的差异,却在朝鲜境内比不上毛龙。

一个全部力量在朝鲜,一个只有一丝力量在朝鲜。

所以情报是关键。

有时候有人夸情报能抵得上十万大军。

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放到特殊的时机时并没有错。

如果陶杰接替了谢友成的位置,在朝鲜国内的情报收集的极为准确。

能提前发现不对的苗头,趁对方没有成为气候前提前拿下,则万事无忧。

那这个作用就是不下十万兵。

朝鲜重要,辽左更重要,可惜只有一个谢友成,唐清安语重心长的看向陶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