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86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谢友成这一回不再回朝鲜,所以和朝鲜沟通的事项,交给了陶杰。

唐清安因为还要巡视长白山脉各地分巡道,因此专门又在长山岛留了一日。

写了一篇奏疏,用了快船发往朝廷。

奏疏只提了三件事。

要船,要工匠,要物资。

奏疏到了内阁。

“这金州将军今年来,第几回向朝廷索要物资了?”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领着宦官们,亲自来内阁取奏疏,见到唐总兵的奏疏笑道。

内阁值班的阁老,年近六十的璠皓笑道。

“不下七八回了吧,反正半年来,竟看到他的奏疏,不是报功要赏,就是索要军饷粮饷。

或者要求支援粮食,才一段时间没要船,还以为消停了些,没想这一回,一张口就把以前的都要回来了。”

戴权摇了摇头。

他是真不懂金州将军。

难道是真不知道圣人和朝廷对他的不满吗?

大周亿兆子民,哪里能只能顾得上金州镇江,在戴权看来,朝廷对金州总兵已经极为照顾。

可此人真的不知所谓。

胃口永远也填不满。

不识趣。

是真的不识趣,还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更或者连圣人都没放在眼里?

把金州将军的奏疏放在最上面,戴权把奏疏拿回了太上皇处。

“此子心里没有畏。”

太上皇扫了眼,平心静气的说道。

没有畏惧就不在乎。

“那?”

戴权小声问道。

太上皇摇了摇头。

现在时机不到。

等自己腾出手来的那一天,再来安置他。

几十年了。

东南倭乱,西夏土官作乱......云贵民乱,辽东入朝抗倭......

他见多了仗着军功升起野心的将领。

最后都被他轻易的按下去。

大周承袭大明,百年的人心所向,不是谁能轻易撼动的。

第一百七十九章 论金州将军

京城的朝廷其实本质也是一个“戏台”。

每段时间各地会轮番上台,吸引众臣的目光。

这一回又到了辽东的金州。

“辽东这些年来,每年消耗朝廷上千万两,实在是个无底洞,不如先放弃。”

巡视河南御史吴华,从河南归京,如今升任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同僚为他举办接风宴。

犹如御史们之间的流程,最后都会谈到国事。

位卑而不敢忘国。

正好形容他们。

哪怕是职位最高的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华,也才是四品的官员,另外一个都察院经历司的经历是六品。

其余都才是七品的官。

一群“小官”聚在一起大谈国事,没人觉得他们不知天高地厚。

因为这些“小官”,是真的能决定国势的。

吴华听到经历的老生常谈,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都知道朝廷如今负担不起辽东,放弃辽东的声音一直都在,只不过没人敢出头正式提出来,没人愿意担这个恶名。

“金州总兵收复的失地,接收的辽民到底有多少?”

吴华突然看向在座最年轻的晚辈。

韩昊突然被前辈询问,遂放下酒杯,沉思起来。

他和金州总兵唐清安算是同乡,已经不是秘密,或者本来就不是秘密。

作为清贵的御史,他是不应该放下身段,为武官说话的。

“我记得去年金州总兵关于人口的奏疏,上奏过两次,年中的时候,上奏为五十万,年底时上奏为七十万。”

见韩昊一直没有回应,经历龚泽替韩昊解释道。

听到龚泽的回答,吴华笑了笑。

不光他如此,在座的人都不信。

做为御史,每个人背后都有恩师,座师,同科,同学,同乡组成的庞大的关系网。

可以说,都察院一百余御史,他们的关系网合起来,覆盖大周的方方面面。

根据他们的消息,金州的人口绝对突破了一百万。

去年年底是金州总兵最后一次向朝廷奏报人口,今年过了一半,再也没有提起过。

朝廷没有追问。

追问又能如何呢。

除非朝廷亲自派官员去金州清查,这无异于不信任金州总兵,把矛盾摆到了台面。

“唐总兵前番的奏疏,时机是真的巧啊。”

吴华笑道。

众人听闻,都没有异议。

能成为御史的人都是人杰,再座的智商远超寻常人。

朝廷是对金州总兵有想法的。

他们作为御史,当然清楚朝廷的想法,准备派官员亲赴海外,彻底清查金州总兵治下人口,官员,武将,军士,制度等等。

这件事不好操作。

即不能引起地方的不满,又要顺利的落实下去。

如今金州将军提前一封狮子大开口的奏疏,在人看来极为的贪得无厌。

事情有好有坏。

好处就是,朝廷一时间,不好强硬的派官员去金州了。

你先强硬了,另外一方则顺势弱一些,你来我往的试探,保证事情能继续谈下去,除非掀桌子。

朝廷是有名义,也有实力对金州总兵强硬的。

内阁一封公。

让其按照惯例,遵守制度回京叙职,他来不来?

他不敢不来。

吴华内心不信,金州上下会敢随着他违反朝廷的旨意。

毕竟朝廷百年来的威望在这里。

孤悬海外,物资不济,面对强敌。

朝廷可以放弃辽东,反而每年能省下千万两白银,当朝廷放弃了辽东,金州总兵就是一个死局。

“他的跟脚是勋贵,能提前得知朝廷的想法,抢先做出应对之举,并不足奇。”

有御史说道。

众人闻言,十分的认可。

太上皇如今和皇上内斗的厉害,谁能顾得上孤悬海外的金州,多半都会先安抚他。

等朝堂上尘埃落定之时,就是跋扈将军难受之日。

“其实,我还是比较惊叹金州唐总兵的。”

龚泽笑道。

听闻,众人都看向他。

龚泽嘴角含笑,向众人解释。

“我把金州总兵唐清安出海以来的公,以及关于金州的消息都收集整理了一番。

因此得出结论,此人在出海以前,就有一套完整的策略,一环套一环,实乃天衣无缝。”

吸引了众人的兴趣,龚泽也兴致高昂,越发的兴奋。

“未出海前,就私自购船。

只是一名小小的备御时,军力才八百人,刚出海就开始在岛屿上开垦田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