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 第13章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刘承敏的表现,不是畏惧蛮族,而是忧心辽东局势无处着力,寻不到获胜的契机。

送走了舅舅,唐清安从包袱里取出薛家带来的舆图,还有黑白色的棋子。

果然。

刘承敏睁开了眼睛。

“来一盘?”唐清安看着炕上。

“来。”

刘承敏爬了起来,脸上的红色已经消散。

这是他们三兄弟往常最喜欢的游戏,大哥喜欢在上面指点江山,他喜欢指挥千军万马,三弟则喜欢经略地方。

刚一坐稳,看到大哥在辽北落了几个黑子,然后用白子落在辽南各处。

舆图上开原,铁岭几地都落了黑子。

形势一目了然。

“沉阳必失。”刘承敏母庸置疑的语气肯定道。

此几处是沉阳的门户所在,已经被蛮族所得,沉阳被处于半包围的态势。

蛮族控制地形,掌握了主动,随时可以进攻沉阳,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除非有援军,否则沉阳孤军难持。

唐清安没有理会,继续在辽阳一带落下白子,清河,抚顺,柴河,三岔儿,镇江

“想要依托险地布为防线,首尾相应,小警则堵,大敌互为应援,的确是上策。”

唐清安边摆放旗子,刘承敏一边评价。

当最后一颗旗子落定,舆图上一条“白龙”现象,组成军势固若金汤。

“沉阳还是必败。”

刘承敏斩钉截铁的看向唐清安。

“大哥,你自诩为棋手,视天下为棋局,但是你我都读过孙子吴起列传,其中已然有所定论,在德不在险!决定成败的不是地势,而是人心。”

如今的辽东,需要的是一个强势,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如果换成自己。

刘承敏目露精光,炯炯有神。

第一件事就是斩人头祭旗!

整顿军纪,斩杀逃将,打造器具,修葺城池,还有那城中的鞑靼人,皆会被管制,而不是任由在城中行走。

万一其中有蛮族奸细,等敌军临城内外呼应,则祸测难估。

刘承敏坚定的一颗颗收下舆图上的白色棋子,代替成黑子。

“大哥,你的险势不可恃也。”

唐清安笑了。

重新布下白色棋子。

落子于海上。

“唉。”

刘承敏替大哥惋惜。

等大哥重新整理了局势,布置了防线,刘承敏把黑子往广宁一推,不再认为大哥还能有什么办法。

“大哥,最后到底是战场见真章,我大军已然压境了,而你四处无援。”

唐清安不置可否,突然动了一下。

舆图海上的一条白色“游龙”的“龙头”,落子于镇江各处,拿掉了上面的黑子。

“救还是不救?”唐清安好奇的询问。

刘承敏气急败坏,“你凭什么能吃掉镇江的黑子?”

“凭你!”

唐清安从容不迫的继续说道。

“你才来辽东几日,所见所闻都觉得辽东没有希望,蛮族更会这么认为,骄心必起,因此我反而更有信心。”

“蛮族才多少人?他的胃又能有多大?让他吞又能吞下多少?我不怕撑死他,就怕他胃口不够大。”

拍了舆图东南角的辽东,唐清安食指划了一条线。

“撑死他也就到这里。”

刘承敏紧紧的盯向那条线。

大哥的计划中,舍弃了沉阳,舍弃了辽东,定辽,海州,盖州,复州,金州

“你疯了?”

这么多府州陷入敌手,境内一两百万的人口,这种干系谁能承担的住?别说现在的辽东经略位置不保,人头都要保不住。

“这叫做置之死地于后生,你都认为蛮族会大举进攻广宁,我偏偏摸他屁股,让他首尾不能兼顾,上千里地,他能留下多少人驻守,出其不意一枪桶他屁股,他敢不敢不回头?”

刘承敏不敢相信。

“一百几十万百姓尽入敌手,不出三年他们就能扩张数倍,你凭什么”

第十七章 千户

“存地失人,存人失地,我不会留人给他,也不会让他安心发展,几千里的海岸线,就是他的命门。”

唐清安指了指自己那条“海上游龙”。

历史上,毛龙收拢了四十万辽民,后勤的压力捆住了他的手脚,让他透不过气来。

而自己背靠四大家族。

只要自己做到收拢四十万辽民,独立成为一镇,还担心四大家族不会鼎力支持?

自己朝中有人,又有红薯玉米这些大杀器,只要稳住自己的后勤,三年时间练出一支可战之兵,到时整个辽东,自己想要去哪里就能去哪里。

蛮族十几万人,分守这么大的地盘,这些驻守各地的士兵就都是他的目标。

“给你一万人打他一千行不行?”

刘承敏无语。

大哥的口气好大。

他才区区一个百户,就敢想日后扔给自己一万人马。

“辽东目前的局势,需要朝廷乃至地方上下一心,坚守渐逼,先恢复实力,再伺机进剿,最后固守。”

唐清安无情的把白子扫落舆图外。

“谁也办不到,除非太上皇,皇上,官员,武将统统变了性子,朝廷不在争权夺利,地方不在欺压士兵百姓。”

“二弟,不但你认为沉阳必失,我同样是这么认为的,而且我还认为会连辽阳都一同失去,你小瞧了蛮族的战斗力,高估了官兵的士气。”

唐清安最后向刘承敏说道,“等蛮族吞下这些地方,志得意满之时,就是你我成功之日。”

大海真有这么神奇吗?

因为大周严厉的海禁,刘承敏只能联想到江船,这种船如何能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只怕一波海浪就打翻了它。

“能不能成功我不知道,但是大哥你身上这股自信,的确天下无人能及。”

唐清安收拢了舆图。

自己并不是神。

论才能也只是中人之姿,并不是自谦,而是自知之明。

真正可靠的,是对红楼和原来历史的熟知。

而比那些英才厉害的地方,在于自己超越时代的眼光,知道更先进的科学。

就像那番薯玉米。

换成这个时代的英才,他就是才比天高,坚强如钢,也不可能知道这两样东西。

历史上清军初入关顺治时,福建的兴化,泉州,漳州三府的农户,用脚投票选择了红薯。

“遍洋皆种,物多价贱,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宁化县县志里记录,“山乡皆种之。”

“各府乡僻之处,民人多食番薯,竟以充数月之粮。”

到最后全国农夫都在种植番薯,因为这东西的产量,能让人吃饱饭,让家人吃饱饭,不再饿死人。

晋江县志,仙游县志,福建通志,莆田县志,漳州府志皆有言。

“此物大盛,功倍五谷。”

番薯在哪一地传开,则哪一地不要十年就会人口暴增,因为不在饿死人。

西班牙人为什么要不远万里,从美洲带此物到吕宋种植,吕宋难道没有农作物吗?

为什么又严格防守了几十年,专门在码头设防严查有没有人偷带此物,不就是因为知晓此物的厉害吗。

掌握时代的信息,这就是自己的势,任尔天才了得,也违抗不了大势。

所以自己才这么自信。

不管辽东局势糜烂到如何,自己最后都能一一收拾。

至于关内。

唐清安露出了微笑。

好久没有看到大哥露出这股迷之微笑,刘承敏暗叹,这就是大哥的魅力所在。

自己和三弟,不就是折服在这股迷之自信的气度里吗。

把内心的彷徨和愤怒全部丢弃,刘承敏躺回炕上,闭上眼睛轻松了好多。

“明日还要赶路,安心歇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