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78章

作者:肥鸟先行

李白抵达江陵后怅然若失,宗夫人虽然将家产都留给了他,可是几经战乱,李白又有什么家产可言。

李白准备投靠族叔李阳冰,却在江陵遇到了一名陇右来的商人,这位商人要在江陵创办一份报纸,重金聘请李白担任编辑。

李白本来对于编报纸这种事情没兴趣,但是一想到自己这辈子一事无成,一把年纪还要投靠亲自,又看到对方开出的薪水,只好答应了下来。

李白绞尽脑汁,又搜罗了不少志怪小说,凑齐了第一刊的报纸内容。

李白拿着样刊找到商人,请对方给报纸命名,这个陇右商人想了一会儿,最后说道:

“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就叫做《大公报》吧。”

李白呢喃着报纸的名字,又想到自己蹉跎的一生,不由的痴了。

创刊之后,李白不再写那些瑰丽的诗句,而是改为批判时政,他总以“大公”为初心,针砭时弊,每期报纸的评论文章都是他亲笔撰写,他文风犀利又都能切中要害,《大公报》由此大卖。

第七百二十九章 吐蕃和南诏

南诏清平官郑回进入长安城的时候,心情颇为复杂。

他本来是大唐的进士,在上皇时期因为朝廷冒进征南诏被俘,后来被南诏王以礼相待,最后归顺了南诏成了清平官(宰相)。

如今南诏被唐军反攻,郑回不得不前往长安向大唐议和。

长安城似乎要比从前更加繁华了。

郑回一路上从蜀中汉中入长安,沿途看到了大唐各地逐渐安定,市井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更加的焦急。

南诏这样的小国,只有在大唐虚弱的时候还能蹦跶一下。

如今大唐安史之乱结束的时间比郑回预想的要快,从战乱中恢复的速度要比郑回想象的快,这还怎么打?

郑回抵达长安之后,被礼部安排在迎宾馆中,虽然大唐礼数周到,但是看到他古怪的南诏服饰和汉人面容,郑回还是能看出迎宾馆众人鄙夷的目光。

郑回更是羞愧难当,每次见人都用袖子掩面。

就在郑回抵达长安的第三天,监国的太子李倓终于抽出时间见了郑回。

郑回在太极殿内,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大唐太子。

“外臣郑回,见过殿下。”

郑回隆重的对李倓行礼,然后双手奉上了南诏王亲笔写的国书。

穆荣接过国书,递给了御阶之上的李倓。

李倓这是随便翻看了一下,南诏王的请降国书内容也简单,说他是被吐蕃挟持了弟弟作为人质,不得已才出兵攻打大唐的。

然后又追溯了大唐和南诏的历史,说明两国长久的友谊,希望能够和大唐停战。

李倓看完了国书,抬起头看着郑回说道:

“郑清平官,孤刚刚接到消息,忠勇军已经快要打到洱海了。”

郑回一愣,南诏的国都就在洱海边上,堂堂大唐的监国太子不会说谎,郑回全身颤栗起来。

御座上的李倓举起手指说道:

“第一,南诏王去王爵称公。”

“第二,仿照汉家制度,南诏公府设国相、都尉,国相掌南诏国政,都尉掌南诏军务,此二职和署吏都由大唐派遣。”

郑回听完了李倓的两个条件,脑袋更是嗡嗡的响。

没想到大唐灭亡南诏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

郑回还准备开口,李倓却说又说道:“孤不是和你谈判的,你速速回去将这个消息告知南诏王。”

说完这些,李倓就站起身来离开了大殿。

郑回强撑着身子,对着空龙椅跪拜谢恩。

离开太极宫后,郑回还不死心,舔着脸找了几个长安旧相识,想要打探大唐朝廷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回旋余地。

但是这些旧相识都不见郑回,少数几个提醒郑回,监国太子李倓乾坤独断,他决定的事情政事堂都不可能反对,言下之意南诏的事情已经定下来,再也没有更改的余地。

郑回明白了这个情况,立刻动身返回南诏。

吐蕃,逻些城内,赞普庭中莲花生正在向赤松德赞讲法。

兰州战败消息传到了逻些城,赤松德赞大怒,可是赞普庭却没有惩罚尚结赞,反而宣传吐蕃在兰州大胜,正在大唐攻城略地。

赤松德赞也没有办法,白林军折损这么多,若是这个消息传出来,自己刚刚建立的威信立刻就要没了。

白林军是逻些城附近吐蕃最膏腴地区征调的武士,他们也是最铁杆支持赞普的直属领地,白林军不仅仅是一支精锐,更是赤松德赞压服其他吐蕃地方贵族的中央军。

赞普庭内的反佛派大臣都被诛杀,但是地方上依然有不少反对佛教的贵族。

所以赤松德赞只能瞒着这个消息,在逻些城也装作轻松的样子,不断邀请莲花生前往赞普庭讲法。

赤松德赞搂着自己最喜爱的妃子,听着莲花生讲着双修的法门,在赞普庭左右都站着吐蕃的贵族,他们都和赤松德赞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前段时间,赤松德赞下达了七佛律,规定每七个百姓就要供奉一座佛龛,每七十个人的村子就要建造佛寺。

整个吐蕃由此大兴土木,大量的农奴死在了修建庙宇的时候,他们的尸体被埋入了庙宇之下。

为了修建这些佛寺,地方贵族更是加大了对普通百姓的盘剥,甚至最低级的吐蕃武士也必须要交出自己的积蓄,作为摊派建造佛寺的资金。

赤松德赞又在赞普庭后建造了一座佛寺,这座佛寺的佛像高达三米,全身都铺上了金箔。

而佛堂内的地上铺着金砖,这些都是赤松德赞命令整个逻些城百姓拿出家中的金子,“捐赠”给赞普庭。

就在赤松德赞听得如痴如醉的时候,突然听到了赞普庭外的喧哗声。

赤松德赞露出不悦的声音,可还没等他召来近卫,赞普庭外的喊杀声就越来越大。

赞普庭的宫门被一脚踹开,只看到一名身穿甲胄的武将走进了赞普庭。

尚结赞!

在场的贵族看清了这个将领的面容,尚结赞不是在前线吗?怎么会在赞普庭?

赤松德赞也全身颤抖起来,他看到了尚结赞身上的鲜血,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尚结赞挥挥手,他手下的士兵冲了进来,很快赞普庭内传来凄惨的求饶声,但是今日在这里听讲法的都是赤松德赞的亲信,尚结赞一个不留全部诛杀干净。

赤松德赞的宠妃已经吓的晕过去了,如今只剩下一袭白衣的莲花生,和王座上的赤松德赞。

尚结赞看着双手合十盘坐在地上的莲花生,然后对着王座上的赤松德赞说道:

“送赞普去佛国吧。”

赤松德赞被虎狼一样的武士从宝座上拖下来,他像是死狗一样向尚结赞发出咒骂,“本赞普诅咒尚结赞下地狱!”

他还想要说出更难听的话,可是一剑插进了他的后脑,这位被吐蕃奉为天神一样的赞普就这样死了。

尚结赞看着莲花生问道:“大师,老赞普诅咒我下地狱,要如何化解。”

莲花生只是闭着眼睛说道:“贫僧会为大论开坛祈福四十九天,自然会化解老赞普的怨气。”

“如此就好,送大师返回桑耶寺。”

等到甲士扛着莲花生离开赞普庭后,尚结赞指着王座上昏迷的赤松德赞宠妃说道:

“去后宫,让老赞普的宠妃全部殉葬吧。”

第二日,吐蕃传来消息,老赞普赤松德赞升暇,后宫诸妃痛苦不堪,纷纷自愿殉葬。

赤松德赞按照吐蕃的传统仪轨,内脏全部被掏空,又在口鼻上灌入水银,尸体停放在赞普庭内烟熏七日,再葬入历代赞普的王陵。

而他的宠妃则活着被灌入水银,然后埋入王陵中,先行一步在死后的世界等待赞普。

蔡邦王后本来也要殉葬的,但是在大论尚结赞的劝阻下,不得已留下来看护吐蕃。

蔡邦王后五岁的长子被尊为牟尼赞普,而蔡邦王后代替儿子把持国政。

尚结赞被任命为辅政大论,地位还在诸大论之上。

只是蔡邦王后和尚结赞还没享受胜利太久,唐军入藏的消息就传到了逻些城。

第七百三十章 一月三赞普

其实唐军进军吐蕃的速度并不快。

唐军分成两路,一路从吐谷浑向南,走汉蕃古道,向逻些城而来。

另一路则是尚结赞出兵征兰州的反方向,唐军从弥敢城发兵,从东路向逻些城而来。

但是对于蔡邦王后和尚结赞而言,这个时间太尴尬了。

刚刚弑杀了赞普,尚结赞虽然杀了整个赞普庭支持吐蕃的大臣,吐蕃的政治斗争一向是如此的残酷,死亡对于失败者都算是一条好的结果了。

可是这样的结果是,尚结赞在逻些城根本无法建立有权威的统治,逻些城附近的忠于吐蕃的领主们,纷纷拥兵自保,根本不理会逻些城的命令。

而尚结赞为了收拢逻些城人心,也禁止手下士兵在逻些城劫掠,这让长途行军赶回逻些城的尚结赞部队心怀不满。

蔡邦王后在赞普庭根本没有权威的统治,而新赞普才五岁,尚结赞很快陷入到了一种尴尬的境地。

他明明占领了逻些城,可是各方大论都保持了沉默了,他们没有表示反对,但是也没有表示支持。

于是唐军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唐军遇到地方实力派的贵族,这些贵族就会主动让开道路,甚至送上物资给唐军。

而唐军也默契的不攻打这些贵族,只是向逻些城进军。

所以唐军的行军速度虽然不快,但是行军途中一点阻碍都没有,直扑逻些城而来。

尚结赞只能调集自己的部队去拦截,可是在这次政变中,普通的士兵根本没有得到好处,显然还要他们为了守卫逻些城拼命,他们更加不乐意了。

尚结赞没有办法,只好再次下令,让自己的士兵劫掠逻些城三日,这座吐蕃王城最后还是难逃劫数,陷入到了地狱之中。

就在这个时候,整个吐蕃各地流行起一段预言。

一些预言是从佛寺里传出来的,一些预言是从苯教祭司嘴里传出来的,这些预言的内容都是一样,说吐蕃的王命已经断绝,臣服大唐才有生路。

这些预言内容五花八门,但是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百姓之中迅速传播开。

此时的吐蕃赞普庭已经失去了权威,地方贵族对于这些预言也将信将疑。

而一些从前线逃回去的武士,将大唐军队能够使用“火雷法术”的消息传回了吐蕃,这下子预言更甚嚣尘上。

唐军两路大军沿途向逻些城前进,尚结赞的士兵劫掠完毕,终于拖拖拉拉的肯出征了。

只不过大军出动后,也没有能如尚结赞所愿,拦截住大唐的军队。

十二月,两路派去拦截唐军接连遭遇大败,大唐使用雷法的消息传到逻些城,原本就因为被劫掠而愤怒的逻些城百姓,开始传言尚结赞谋害了老赞普,唐军手持雷霆是来给老赞普报仇的。

上一篇:重生:崛起香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