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77章

作者:肥鸟先行

尚结赞给圆通赏赐了金银,让他退下之后,就接到了蔡邦王后写给自己的密信。

看到密信之后,尚结赞立刻想到了圆通和尚的话,没由来的涌起了一股别样的心思。

吐蕃赞普的权威可不远远不如大唐的皇帝,赤松德赞的老爹就是被权臣毒死的。

尚结赞之前协助赤松德赞灭了反佛派大臣,也是为了保证自己同族的蔡邦王后的地位。

如今蔡邦王后失宠后,尚结赞失去了赞普庭中最大的支持。

可是在兰州之战中,赞普弟弟益多带领的白林军损失惨重,而白林军是赞普直属的军事力量,赞普的直属兵力衰微,但是自己的军队却没有太大的损失。

圆通和尚的占卜提醒了尚结赞,又接到了蔡邦王后的密信之后,尚结赞终于下了决断。

自从兰州大败后,益多每日就在军营中饮酒,等到兄长赤松德赞的惩罚命令。

白林军是赞普亲自掌控的军事力量,这些是逻些城附近肥沃土地上的武士,是整个吐蕃最精锐的军人。

而白林军也是赞普能够压住其他大论和论的家族,成为吐蕃王族的根基。

益多知道自己这场大败葬送了大量的白林军,自己的兄长绝对不会饶恕自己,干脆就趁着机会醉生梦死一番。

今天益多接到了尚结赞的邀请,去尚结赞的军营中饮酒。

一想到尚结赞军营中的大唐陇右美酒,益多就勾起了馋虫,立刻摇晃着身子前往尚结赞的军营。

只是益多没想到,这一次他进了尚结赞的军营后,就再也没有走出来。

次日,益多的手令下达到残余的白林军中,这些白林军混编到尚结赞麾下的部队。

紧接着尚结赞拿出一份诏令,说是吐蕃赞普庭发生动乱,反佛派大臣已经囚禁了赤松德赞,这份诏令是赤松德赞秘密让人送到前线的,让尚结赞带领大军返回逻些城勤王。

而在前线的赤松德赞的弟弟益多也做了确认,求援的密信是赤松德赞亲笔所写。

为了兵贵神速,尚结赞甚至没有带走辎重,只让部队携带简单的粮草,就立刻从弥敢城撤出,向着吐蕃赞普庭所在的逻些城而去。

就在尚结赞撤出了弥敢城不久,唐军就很有默契的攻下了这座高原上的城市,接管了这座通往兰州的关键要塞。

就在大唐的疆域快要超越全盛的时候,皇帝李亨在越王李倓的搀扶下,出席了他病后第一次大朝会。

这一次大朝会上,皇帝李亨向众臣微笑,由越王代替他发布了圣旨。

以越王为太子,讨逆上将。

太子李倓领太尉,司徒,尚书令,中书令,使持节总督天下诸州军政事。

同时皇帝李亨在朝堂上宣布,赐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

太子李倓自然固辞不受,但是皇帝拉着他的手坚决要授。

殿上君臣一起落泪,最后李倓依然坚决不肯接受。

第二日,上皇李隆基自兴庆宫出,手持皇帝旨意入太极宫,要赐太子李倓九赐,李倓将祖父迎入太极宫,却依然不肯接受九赐。

第三日,宗室群臣勋贵上表,请太子李倓接受皇帝赏赐,太子李倓不得已,终于接受九赐,长安百姓自发上街庆祝,天下诸州县纷纷上表为贺。

第七百二十八章 盛唐的诗人们

因为在陇右折冲都尉府的任职经历,让杜甫的身体好了不少。

在都尉府中每日都要定时起床休息,每天的食物供应充足,三餐还有一顿牛奶,杜甫这个折冲都尉还要跟着新兵训练,竟然还练出了一些肌肉来。

这一次筹建陆军学堂,杜甫这个资深的折冲都尉也被选调入长安,他要负责在兵备作战科编写教材担任教官,负责为全国的折冲都尉制定新兵训练纲要。

陇右的生活让杜甫非常满意,但是能够回到繁华的长安,还是让杜甫全家都欢欣雀跃的。

杜甫一家迅速收拾行囊,从武威出发前往长安。

之前为了出兵陇上,拓宽了陇右入关的道路,杜甫一家坐在前往长安的马车上,这可要比当年杜甫被贬谪到陇右舒服多了。

唐军占领了弥敢城之后,兰州再次安定下来,而长期的战乱结束后,地方上重新恢复了秩序。

杜甫看着沿途这些满面含笑的百姓,想要提笔写诗,却突然觉得没有诗句可以写。

杜甫只是一笑,再次掏出一本兵书来,他到了长安还要编写练兵纲要,看来写诗这事情可以放下了。

杜甫如今是仕途顺利,新成立的军事学院级别不低,杜甫也升到了六品。

不过相比杜甫,王维的日子就有些难受了。

自从被玩家解救了之后,王维已经被皇帝赦免。

不过被俘了从贼的罪名,让之前和王维来往的老朋友纷纷避之不及。

而王维的弟弟王缙,也因为给王维担保受到了牵连,被外任到地方上为州官。

王缙本身仕途大好,却因为自己受到了牵连,王维整日在家中也是哀叹不已。

被赦免之后,王维保留了太子中允的闲职,如今他趁着越王立为太子的时机,向朝廷上书乞骸骨,请求朝廷将弟弟王缙召回长安。

王缙用自己的高官厚禄为哥哥担保的事情,李倓自然是也知道的。

王缙在朝廷官声相当的不错,为人刚正能干,李倓也有用他的想法。

不过如今有大量玩家在中枢,李倓也认为大臣应该在州县好好锻炼,于是下旨驳回了王维的奏章,以“朝廷官职岂可因为私情私相授予”为理由,驳回了王维的请求。

不过朝堂还是下旨,将外贬的王缙调任富庶的汴州担任太守,又让王缙负责汴水疏通的重任。

王维无心朝堂,李倓也爽快的批准他告老还乡,还赐予他回乡的金银。

这位前半生官运亨通,后半生卷入政治旋涡的诗佛,终于可以返回故里。

王维也是太原王氏一族,他从长安出发前往河东,他在车上想起了贺知章那首“少小离家老大回”,忍不住泪流满面。

但是在洛阳囚禁的生涯,让王维再也没有了之前旷达自任的心境,他想要提笔写诗,却也发现心中积郁的东西太多,实在不知道写什么,也只能扔掉笔摇头叹息。

扬州望海楼上,淮南节度使高适正在宴饮江淮名士。

节度使已经是封疆大吏了,如今大唐朝廷的对于各地节度使的态度是逐渐收回其旌节,改派观察使或者干脆不再设立州以上的职位。

高适是平叛功臣,禁海令解开之后,江淮的市舶司贡献了大量的税收,朝廷多次下令嘉奖。

收回旌节之后高适肯定是要返回朝堂为官的,以高适的职位也只有宰相的职位能够安置他了。

江南盐铁使元载,市舶司使王亚东也都在座,这两位是江淮的财神爷,众多士子也围绕在他们身边。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身穿朱红色衣服的宫廷使者,急匆匆的在节度使府亲卫的带领下登上了望海楼。

只看到这位朝廷使者手持白色的麻纸,登上望海楼后立刻对着高适一拜。

高适立刻起身回拜,使者展开白色麻纸,宣读了太子李倓写下的宣麻拜相诏书。

拜相!

高适一阵子恍惚,他想到了自己在长安得不到管制,不得已从边疆入仕的岁月。

又想到自己剿灭永王叛乱,就任淮南的场景。

如今人生终于圆满,入政事堂为宰相,从此礼绝百僚,协理君王。

高适在元载和王亚东的提醒下辞让了拜相的旨意,接着又在众多士子的劝说下三让,最后接受了拜相的诏书。

望海楼上再次热闹非凡,王亚东站出来说道:

“今日能亲眼目睹高相国拜相,为我众人幸事,当做诗文为宰相贺!”

众多士子纷纷附和,大家又看向了高适,元载站出来说道:

“相国诗才无双,我辈岂能班门弄斧,请相国先做诗文,望海楼必能因为相国的诗文而留载史书!”

楼下的望海楼主人更是激动不已,今天如果高适能够留下诗文,那望海楼就能和滕王阁、鹳雀楼一样,成为天下名楼。

高适也兴奋的接过笔墨,可是当他展开宣纸后,大脑中却空空如也。

其实这些年来,高适已经很少作诗了。

远离边塞之后,高适再也没有了年轻时候豪情赋诗的感觉了,墨汁落在了宣纸上,高适却久久没有下笔。

还是王亚东看出了高适的窘迫,他连忙上前说道:

“相国秉持国政,笔墨千钧,岂可为诗词小道尔?相国请安坐,吾辈为相国唱和作诗贺!”

说完这些,王亚东抢过毛笔,化解了高适的尴尬情绪。

高适对着王亚东感激的一笑,在元载的簇拥下回到了主座之上。

看着窗外海上千帆竞渡,高适有些怅然,自己终究要离开繁华的江南,返回长安城了。

在场的士子纷纷在望海楼上赋诗,希望能通过诗才引起自己这位即将进入政事堂宰相的垂青。

高适也想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他当年在西北从军时候,写下那么多的壮美的边塞诗,不也有着博取上司重视的心思吗?

不过如今自己已经成为坐在主座上的人,却再也没有写诗的心情了。

和高适一起在西北的故友岑参,在相州平叛中追随郭子仪立刻功勋,战乱平定之后,岑参被任命为陕州太守。

陕州是上州,陕州太守也是从三品的高官了,岑参接到了朝廷的任命之后,在相州军营中和同僚大醉一场。

相州战场鏖战了大半年,郭子仪和手下也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不过如今战事平定,众人都得到了高升,郭子仪的功劳也将写入史册,必定能和开国功臣们并列。

岑参这一批手下接到了命令,马上就要前往赴任,而郭子仪如今已经六十二岁了,恐怕从此天高水远难以相见。

众人都知道岑参的诗才,纷纷要请岑参作诗。

岑参这才想起来,自从被北庭都督曹令忠派往关中平叛,自己已经好几年都没有作诗了。

如今同僚们让他自己作诗,岑参张开口,却也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就连郭子仪也看向岑参,岑参只能尴尬的饶头。

郭子仪看着岑参,岑参拱手说道:“元帅,天下太平,参无以诗。”

郭子仪哈哈大笑说道:“吾闻岑参军之诗雄奇瑰丽,君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如今天下无战,君无以诗,这是圣天子在朝的盛世啊!”

紧接着,郭子仪干脆站起来,以剑为锤,敲打起桌子,唱起了《秦王破阵乐》中的歌词。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

“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账中都开始唱起“共赏太平人”,紧接着账外的军士也跟着唱起来,只有经历过战争的残酷,才知道太平的可贵之处。

岑参也跟着唱起来,此时他也觉得,再也没有诗句能比这首《秦王破阵乐》更能代表他的心情,如今这天下太平,自己的边塞诗也可以封笔不写了啊。

盛唐的众多诗人中,只有李白还郁郁不得志。

他卷入永王叛乱,乾元初刚被天下大赦返回了江陵,可是从永王之乱后一直陪伴李白的宗夫人,却最终堪破了人生,出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