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第579章

作者:肥鸟先行

大唐和吐蕃是婚姻之国,文成和金城两位公主入藏,都给吐蕃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攻打大唐是利益使然,如今攻打大唐没有利益,反而会让母亲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儿子失去父亲,吐蕃内部的反战情绪一下子点燃了。

而尚结赞拦截唐军失利的消息传来,逻些城内就发生了几次暴动。

虽然还是被尚结赞镇压了下去,但是他如今每天都缩在赞普庭,需要甲士贴身保护。

半个月后,唐军进逼逻些城,这下子尚结赞急忙求见蔡邦王后,请求将赞普庭迁往他的领地。

不过蔡邦王后显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如今在逻些城内,她和小赞普还有逻些城内武士的拥护,还能够掌握一些权力。

如果随着尚结赞返回他的领地,那么就彻底寄人篱下,什么权力都没有了。

看到蔡邦王后犹犹豫豫,尚结赞心一横闯进了后宫,将五岁的小赞普劫持,又抢走了赞普的印信,直接想放弃逻些城向自己的领地逃跑。

接着唐军抵达逻些城下,蔡邦王后一身素服,还抱着三岁的小儿子向大唐投降。

大唐立刻诏令吐蕃,宣布尚结赞为逆贼,立蔡邦王后的小儿子为新赞普。

等到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已经快要到正旦了,这些年来吐蕃谋夺西域,也经常入寇边关,早就已经是大唐的心腹大患了。

如今吐蕃臣服,大唐百姓自然要庆祝。

吐蕃都投降了,逃入南部群山的南诏王也放弃了抵抗,他的宰相郑回在群山中的南诏旧都找到了狼狈的南诏王,君臣相拥痛哭,南诏王全盘接受了大唐的请求。

南诏王改王为公,捆绑着荆条向忠勇军兵马使胡瑜投降。

齐王在成都代表大唐皇帝接受了南诏公的投降,大唐朝廷在长安设安乐公府,请南诏公迁往长安享福。

南诏公十七岁的长子异牟寻继承南诏公的爵位,大唐朝廷让郑回担任南诏国相,胡瑜担任南诏国都尉,辅佐年轻的新任南诏公。

郑回坚决不肯担任南诏国相,而是要和阁罗凤去往长安,大唐朝廷接受了他的请辞,另外委派他人担任南诏国相。

吐蕃和南诏臣服的消息传到了长安,也传到了正在国子监读书的新罗留学生的耳朵里。

新罗长期以来实行的“骨品”制度,比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还要严格,寒门根本没有进入新罗朝廷的机会。

庞举在大行筑城,又让新罗北道臣服,要求新罗派遣读书人前往大唐进修。

但是新罗的真骨贵族害怕子弟被扣在大唐做人质,最后只是让寒门弟子前往大唐学习。

这些寒门子弟读过书,但是在政治上也只是乡绅,见识到了长安的繁华之后,更是对新罗内部的情况不满。

大唐唯才是举,不以出身来论贵贱,新罗留学生分成了两派。

一派全心全意的读书,学习汉语,就想要通过科举留在大唐,以后就成为一名大唐人。

另外一派则是学习大唐的制度和经验,想要学成之后返回新罗,改变新罗的现状。

但是很快,另外一种思潮出现,那就是如果新罗直接并入大唐,成为大唐的一部分,那这两派不就变成一派了吗?

其实在唐初的时候,大唐就在新罗设沧浪二州,也在新罗推行过郡县,如今很多书院都是当时大唐设立的。

而新罗被统治地区的寒门,其实原本也属于高句丽,对新罗王室谈不上忠诚。

三派思潮合一,于是在国子监的新罗留学生集体上书,讲述新罗王室内部荒淫僭越之事,又列举新罗王室不臣之心,请求大唐征伐新罗,仿照南诏将新罗改为公国。

第七百三十一章 新罗内乱

新罗留学生的这股思潮,自然逃不过东厂的监控,甚至几个带头发动倡议的新罗学生,都暗中受到了东厂的影响。

而新罗北道执政安熙予的一封上书,更是引起了长安新罗留学生的震动。

安熙予以新罗北道海域海盗纵横,新罗无力承担这些地区的防务,请求驻守在鸭江的安东大都督庞举出兵驻守平城。

平城是新罗北部的政治中心,安熙予如此堪称卖国的请求,却得到了新罗北部派往大唐留学生的热烈拥戴。

而大唐也给了新罗北道留学生新的政策,他们可以和大唐的其他在地区监生一起,自由选修课程,完成课程通过考试就可以升入上三舍。

而北道以南的新罗留学生,则要和扶桑、真腊等地区的留学生一样,需要参加大唐专门为外国人设立的汉学考试,只有通过这门考试才能升入上三舍。

升入上三舍完成结业考试就可以授予大唐职位,虽然如今国子监授予的官职多是从不入流的吏员开始,但是也算是可以找到了合法留在大唐的职位。

而且如今吏部正在打破流内官员和流外官员的天堑,不入流官员如果政绩好,通过简单的考试也能入品,从吏员成为有品级的官员。

而汉学考试的难度大,每年通过的人数还有限制,要知道那些扶桑猴子们,一来到大唐就会焚毁自己的身份文牒,死乞白赖的要留在大唐,每天夜里学到半夜卷这个汉学考试,新罗人根本卷不过这些扶桑人。

毕竟对于扶桑人来说,不能通过汉学考试就要回去做猴子了,他们要比新罗人更没有退路。

眼看着新罗北道的同胞享受和大唐国民一样的待遇了,新罗南道的士子更加不满。

而在这个时候,新罗国王听闻了新罗学子搞出来的动静,吓的立刻向大唐请求,将国子监中的新罗学子送回新罗。

这下子国子监更是炸开了锅,不过大唐朝廷倒是“从善如流”,将新罗南道的学子都送回到了新罗。

不过新罗王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如果杀了这一批士子,国内肯定要爆炸,只能将这些留学大唐的学子都记在本子上,严令各级官员不得任用这些有过留学大唐背景的书生。

至德二年,大唐正旦大朝会后,整个长安开始了欢庆,但是国子监内新罗学子的宿舍内哭声雷动。

虽然南道和北道的新罗人经常为了一些问题大打出手,可是如今北道学子能留在长安读书,南道学子却被禁锢做官,这就要返回南道种田。

前几日还是一起在长安城欢笑的同僚,日后人生可能就此天差地别。

昔日同窗在大唐为官,而自己却要在新罗岛上种田打鱼,这种落差感让这些自诩天之骄子的书生更加不能接受。

其中一名受到东厂“启发”的南道士子喊道:“哭什么!”

“这次回国,正是我等大有作为的时候!”

众人纷纷看向这个南道士子,这个士子名叫全作焕,是一名富农之子,为了这次留学大唐,他父亲卖掉了家中一半的田,倾尽全力将他送大唐来。

全作焕这个人读书不行,却喜欢军事,但是大唐的军事书籍对外国人是保密的,全作焕只能从报纸上找些战报,经常在宿舍内吹牛,畅谈军事。

也因为他的个性鲜明,被穆荣手下的东厂番子看中,秘密资助了他一部分资金,又开始引导全作焕的思想。

如今全作焕是铁杆的亲唐派,这次新罗王命令南道学子归国,更是激发了所有南道学子的愤慨。

但是全作焕却一点不愤怒,反而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今天是新罗学子离开长安返回故国的最后一次聚会,全作焕站在桌子上说道:

“新罗朝廷上下!皆虫豸也!”

“没有安执政那样有远见的官员,只想着闭关锁国苟且偷安!”

“这次返归新罗,伪王必定不会用我等为官,但是新罗百姓愚昧,民智未开,不知道大唐的美好,我等书生也难成事!”

众多学子纷纷点头,新罗王虽然迫于大唐的压力,被迫发誓不会迫害返回新罗的学子,但是弃之不用是肯定的。

原本这些留学生就不是真骨贵族,如今回去怕是连个小吏都做不了了。

全作焕说道:“我准备返回国内办学!”

“办学?”

众人看着平日里不学无术的全作焕,这家伙还能办学?

全作焕也是脸皮很厚,他说道:“我虽然不擅长教学,但是已经邀请了几个同乡的同道,我准备在家乡办一座书院,专门传播大唐儒学经义!开启明智!”

这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再笨的人也明白了,全作焕办书院是假的,以书院为基地密谋造反是真的。

众人心头有些火热起来,是啊,你新罗朝廷不让我做官,我自己拉人手不行吗?

新罗朝廷对于乡间的控制力很弱,能够在大唐读书的也都不是穷人,他们在乡村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如果办起书院,再互相同气连枝,就算不能在新罗朝廷为官,那好歹也可以掌握一部分新罗乡村的话语权。

一想到这里,众人都看向全作焕,这个办法虽然好,可是没钱啊。

办书院可不是简单的说说就行了,这可是要花很多钱的。

能来大唐留学的,自然是家境不差的,但是也不能这样花钱啊。

全作焕笑着说道:“诸位如果真的要办书院,可以来找全某,我有办法帮大家争取到钱!”

在场的也有聪明人,全作焕是个什么家世大家还不清楚吗,他背后肯定有金主支持。

这背后的金主到底是谁,这就有点细思极恐了。

这时候聪明人也停止了思考,管全作焕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回去把书院办起来就行了!

全作焕登记了有志于回去办书院的同学名字,等到众人散去后,全作焕来到国子监角落的一个小房子里。

“指挥使,事情办好了。”

全作焕只知道这位东厂指挥使姓谢,刚刚那一番话都是这位谢指挥使让他说的。

这位谢指挥使满意的点头:“很好,等你返回新罗,我还会找你的。”

“指挥使也要去新罗!?”

“这是当然,我既然花钱了,那也要看到花钱的效果,我大唐东厂可是不养闲人的。”

全作焕全身颤抖说道:“小人明白!”

第七百三十二章 草原动荡

正月十五,长安城恢复了花灯大会,只不过这一次的花灯不是朝廷花钱搞的,而是百姓自发的进行花灯会的活动。

长安各坊都自发做了自己的花灯,如今长安日渐恢复元气,百姓手中也有了点钱。

前几日,长安出征前线的士兵们带来了朝廷的赏赐衣锦还乡,那些战死沙场,家人也得到了朝廷的补助。

这一次兵部的工作很细,抚恤金的发放也都有御史的监督,百姓足额拿到了钱,也冲淡了不少家人阵亡的忧伤。

这年头就是这样,能够活下去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对百姓来说阵亡家属能够拿到抚恤金,已经是朝廷的恩德了。

一个阵亡了两个儿子的老妇人对着发放抚恤金的玩家跪谢不矣,还不停地说朝廷恩德,这都让负责发放抚恤金的玩家也非常的感慨,这些百姓实在是太淳朴了。

不过今年元宵还是不一样,安史之乱彻底平定,吐蕃南诏臣服,眼看着整个天下都没了战事,大唐终于回到了开元天宝年间的样子。

兴庆宫扎起了宫灯,上皇在高力士的搀扶下,看着兴庆宫广场上自发聚集的百姓,白发苍苍的李隆基用袖子掩面,从花萼楼上返回兴庆宫中。

监国太子李倓则陪同父皇李亨,在大明宫内举行家宴,延光公主和新任驸马都尉翰林学士商博,以及李亨其他诸子孙都出席了宴会。

齐王留在长安的家眷,甚至连废太子的家人也被允许参加家宴。

李亨自从停了丹药之后,用了一些输血活络的方子,再加上新任太医令张娟华的偏瘫康复方案,皇帝每天都在张皇后的搀扶下进行复健,如今虽然还不能独立行走,但是身体也好了很多。

不过懂得医学的玩家已经对皇帝做了诊断,以皇帝的年纪和身体亏空情况,想要恢复到偏瘫前的状态是绝对不可能了,皇帝的右手连筷子和笔都拿不起来了,需要写什么东西只能靠左手。

一个便溺都需要别人伺候的皇帝,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作为皇帝的权威。

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李倓距离登基只有一场禅让大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