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808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但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有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我们的人生,改变我们的亲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活在这个世上的意义。

你们也许都知道,我这个大帅也不是投胎在有钱人家的,我家里说白了就是庄户人家,家里也许还有些地,可日子过的也是刚能吃饱饭而已。

我爹死的早,我娘为了让我有个好前程,便把所有的钱拿出来供我读书,争取让我长大了能考个功名,能过上好日子,能光宗耀祖。

可惜我不争气,书读的也不怎么样,不过学了点厨艺,加上一些运气,到现在也算是能光宗耀祖了。”

杨怀仁这么说目的是为了鼓励将士们乐观的对待生活,当然他说这些话还是有些心虚的。

如果他不是穿越的,有后世的许多厨艺知识和见识,怕是在古代生存的话,能不饿死就烧高香了,哪里有现在的地位和好生活?

一个年纪看上去三十大几的老兵道,“大帅说的在理,不同人不同命,啥人也都有不同的活法,埋怨天是没有用的。

人得有点念想,让这个念想催着自己去下大力,当兵也好,当工匠或者当庄户也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才是最实在的。

大毛是个孝顺孩子,去年来了咱们虎骑卫,是这小子真的有这个能力,所以他能当咱们的火长。

他攒了钱让老乡送回家里,家里用这钱翻盖了房子,爹娘和兄弟姊妹能住的安稳些,不光他高兴,咱们这些同僚,也替他感到高兴。

大帅说的不错,这就是好日子了,咱们大家也要多多下力,让咱们的家人也过上更好的日子。”

杨怀仁点点头,“说的不错。”

再看向王大毛的时候,杨怀仁还真是有点刮目相看的意思,这里坐着十几个士兵,应该是一火的人,王大毛论年纪应该是最小的两个小兵之中的一个了。

但他竟然是这火人的火长,上了点年纪的老兵也都很服气,认可他这个火长,可见王大毛的本事一定是让大家都认可的。

杨怀仁从这里边想到的,是这些最寻常的禁军将士们,其实都是不错的汉子,他们也大都来自大宋最普通的庄户人家庭。

出来参军当兵是为了家人,当了兵也念着家人,怀着一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单纯的心,这就是常说的那些最可爱的人。

也许有些人因为跟错了人,或者受了蛊惑,跟着某些人做了错事,但从根本上来说,大宋的普通士卒和其他朝代的士卒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之所以大宋的军队显得羸弱,更多的是上层的领导和管理阶层的问题,比如那些当官的大都来自勋戚贵族家庭,他们自身都不能吃苦,指望他们把这些朴实的士兵组合起来打造成一支强军,显然是可笑的。

杨怀仁想起不久前和高家父子谈论的军队管理人才的问题,现在更觉得大宋的军队实力的提升,问题不在普通的将士们身上,而在管理者身上。

只有尽快的改变这一点,将士们军事素质的提高,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

以前困扰了杨怀仁很久的事情,现在似乎让他有了点眉目,武德军或许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武德军之所以能快速的强大起来成为一支强军一支铁军,除了严格的纪律性和训练之外,管理者对一支军队素质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

杨怀仁的兄弟们自然不必多说,他们本身就是武艺高强之辈,也有心在兵法上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

那些军中的将门勋戚之后,一开始或许也有不少京城纨绔子弟的那些臭毛病,但经过一番改造之后,同样可以成为不错的将校。

另外就是杨怀仁一路收编和招安的一些江湖人士了。

那些人个人能力都很强,只不过以前缺少纪律而已,经过在军队中的改造,他们懂得遵守军纪服从命令之后,比一般的将领还要更强一些。

像水军中海盗出身的彭保,如今治军和作战的能力一点儿都不在将门之后徐泾和史云之下。

还有哪些被配军的一些人,他们是犯过错,同样在武德军这个大熔炉里过了一遍炉火的锤炼之后,也变成了很好的基层军官。

正是有了这些各层次的管理者,武德军才日渐强大,并成为大宋最强的军队。

也许武德军的例子还有些特殊,但根本的道理是相似的,将来在军队改造上,杨怀仁愿意在管理上多下一些功夫,相信大宋的军事素质会提升不止一个台阶。

给了杨怀仁信心的,也不仅仅是武德军这个成功的例子,而是现在他眼前这些可爱而淳朴的将士们。

他们不复杂,大都来自穷苦人家,最纯粹的念想也不过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已。

杨怀仁觉得要实现这一点,其实不难,只要从心理上让所有这样的将士们找到他们当兵的意义,不怕大宋的将士不强大起来。

和将士们唠家常,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聊着聊着,时间也过的很快,一个时辰之后,王庆和那些亲兵们已经回来了。

向杨怀仁复命之后,王庆说道,“末将替西大营所有的将士们想大帅表示感谢,有了这些豆腐干,大家改善的不仅仅是伙食,还包括每一个将士们的心。”

杨怀仁自然明白王庆激动地说了这些话的意思,豆腐干其实是小事,杨怀仁能在大年三十还来看望将士们,这才是将士们所看重的。

本来禁军西大营里因为最近的局势气氛并不算很好,可杨怀仁今天做的一切,却在无形之间改变了很多事情,而且是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的。

第1947章 我们什么时候打仗

另一个老兵看样子好像有什么话想说,可又有些胆怯的样子,杨怀仁问道,“你是有什么话要说吧?不要拘束,说来听听。”

那老兵憨憨地笑着,忽然开口问道,“大帅,您说我们什么时候能打仗啊?”

这个问题还真问得杨怀仁有点不知所措,刚才大家还在唠家常,忽然扯到打仗的事情上,这话题的跨度也太大了些。

杨怀仁还真不好回答这个问题,战争也从来不是说想打就打的,要么是有很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要么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计划和准备的过程,最终才成行的。

所以一个士兵问出这样的问题来,杨怀仁作为大帅,也实在是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一名普通的士兵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倒是让杨怀仁感到很欣慰。

在以前,禁军的士卒提出什么时候打仗的问题,简直是不可能的,禁军虽然是皇帝亲军,京畿卫率,如果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禁军自然也是首当其冲。

但实际上大宋的禁军这几十年来真正参与的战争少之又少,之前也提起过,除了几年前征伐西夏的战争,禁军差不多已经十几年没有参与大型的战争了。

把这次征伐西夏的战争算上,实际也没怎么打仗,战争前期两军更多的是对峙,然后便忽然发展到了后期,西夏内部大乱,导致夏军无心恋战,一溃千里。

当时参与了这次战争的禁军将士,虽然数量上不少,但真正亲身参与到激烈的战斗中去的将士,就不算多了。

而且当时的军功平均分配的每一个将士头上,其实也没有多少,而且那一批禁军将士大多已经不再军中了,现在这一批人,大都是后来补充进禁军的士卒。

按照以前对禁军的印象,杨怀仁认为禁军里从将校到普通的士卒,其实都不愿意发生战争。

因为禁军的待遇还是不错的,当官的油水也足够多,所以他们更愿意占这个位子得到好处,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

可如今的形势变得有点不同了,将士们当然也希望没有战争,活在和平年代是一件好事,可从他们的职业性和利益的角度来讲,没有战争,也就没有更多的利益,军人就显得没什么地位。

而禁军的将士们一定也见识到武德军参与战争之后,普通的士卒因为军功而得到了极大的利益,所以以前最好不打仗的观念也渐渐变了,他们也希望能通过战争争取军功,从而获得更大的利益。

也许这么说不太好,但杨怀仁确实觉得将士们如果都有这样的念头,对大宋以及禁军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

将士们的心态从避战到求战,这是一个质的变化,也许说是利益的驱动下他们才逐渐改变了观念有些不好听,但事实就是如此的。

王庆在旁边显得有点尴尬,他自然明白一场战争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事情,战争就要死人,而且可能会死很多人,牺牲很多的将士,绝不是大家仅仅看到的获胜后的光彩那么肤浅的。

见杨怀仁没有立刻回答,担心杨怀仁怪罪,忙佯作训斥了那个提问的小兵道,“你胡说些什么?打仗的事情,岂是你一个小小的士兵能妄加议论的?

何况打仗关系到整个国家,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决定的。”

提问的小兵为难地低下了头,杨怀仁笑道,“王副将,你也不用那么紧张,咱们都是军人,问这种为题呢,也不算是什么罪过。

只不过有一点你说的很好,打仗从来不是说说就行的,战争也从来都是残忍和冷酷的,而且不仅仅是咱们当兵的要冒着失去性命的危险,连咱们的国家和百姓,也要承担极大的奉献和牺牲。”

众人都低下了头,以为杨怀仁的回答,应该是表示起码最近不会打仗了。

杨怀仁也不想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接着说道,“战争这种事,也并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算的,应对战争从来都不应该是紧急的行为。

就比如我们平时努力训练,其实就是时刻准备着应对突发的战争,只有将士们平时把训练做的好了,真到发生战争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在座的将士们对杨怀仁说的这个时刻准备着的话倒是很认可,似乎让他们渐渐觉得,他们平时那么严苛的训练,是非常有意义的。

杨怀仁又说,“咱们大宋呢,其实未来肯定还会有仗要打,而且就在不久的将来,还很可能是一场大战。

但是呢,准备这么一场大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士们是不是要通过训练练就好自身的战斗本领?

还有,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打仗光有善战的将士们也不行,像粮草和辎重等等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是不是也要提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这些都是一场战争里不可或缺的东西,所以说你问我什么时候有仗打,我作为大帅也很难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不过我倒是可以告诉你们,现在提前做好了准备总是没错的,到时候就算本帅要领兵出征,也一定要挑选最有勇气最有战斗力的将士们出征是不是?

所以你们以后要把平时的训练做好,要不然到时候我来虎骑卫挑人的时候,你们因为不合格而选不上,到时候可别怪我哦。”

杨怀仁说到这里,将士们都忍不住笑了,王大毛第一个站出来认真道,“这一点大帅大可以放心,龙武卫和虎贲卫的兄弟们能征善战,我们虎骑卫的也绝不是吃素的。

到时候如果大帅挑选我们出征,上阵杀敌的时候,我们绝不会让大帅感到丢脸!”

杨怀仁就喜欢这样有血性的汉子,能说出这种话的,越绝对不会是孬种,他赞道,“说得好,说得好!

咱们就这么说定了,到时候我一定要看看,虎骑卫的将士们,是如何的英勇威猛!”

大家都有点兴奋,连小心翼翼的王庆也跟着有些激动,杨怀仁却忽然话锋一转问道,“那你们说说,你们为什么要求战?”

第1948章 我们为什么打仗

这下把那个提问的老兵给问住了,营帐里一下变得有点静寂。

杨怀仁笑了起来,“不要担心说错了,心里怎么想的,怎么说就行。”

老兵三十来岁,样子很憨厚,他还是先瞅了一眼王庆,见王庆并没有给他太特别的眼色,才憨笑着答道,“其实没什么特别的目的,就是想赚点军功。”

“哦?”

杨怀仁其实也猜到了一些,便点着头边问道,“那你为什么想赚军功呢?想升官还是想发财啊?”

杨怀仁口气很和善,听不出任何不满的意思,老兵又想了一下,好似壮起了胆子似的,才认真道,“大帅,小人不敢说诓骗的话。

是因为我一个老乡因为军功成了我们老家那边的大英雄,才让我有了现在的想法。”

杨怀仁想到了什么,也想引导着他把心里话说出来,笑问,“如果我没有猜错,是不是你有个老乡,曾经在武德军里干过?”

老兵点点头,“大帅说的不错,小人是江南人,十几年前还只有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和老家村子里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同伴一起出来从军了。

我们俩从小玩到大,说起来他还比我小了几个月,我是他的同乡兄长,不过在我们老家,村子里的人还是会时常比较我们俩,可以说我们俩是兄弟的关系,也存在一定的竞争的关系。

一开始我们都是进的地方上的厢军,那个……厢军是怎么回事,大帅肯定是清楚的,不用小人多说什么。

要说当兵吃粮呢,倒也亏不着我们,但要说军饷,那是基本上拿不到多少的,所以在厢军里当兵的汉子,其实都对这样的现状非常不满。

没志气的,这么混着也就算了,有点志气的,谁不想换个好点的地方当兵?

去边军,那也不是什么好选择,也不是说我们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寒冷,但北方的干燥,真的是让我们不适应,所以最好的出路,就是每年禁军遴选的时候,能被选上进入禁军。

在禁军当兵,军饷多不说,回老家说出去也是很有面子的。

可要想从厢军变成禁军,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论平时的表现,但说个头这一块,就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的。

当年我和那个同乡兄弟同时参加禁军的遴选,小人顺利过关,被选上成了禁军的将士,可那位同乡却因为个头达不到禁军的要求被刷了下去。

小人成了禁军,同乡兄弟只能继续留在厢军之中,这种差距在我们老家的村子里,在相亲们眼里就是天差地别了。

乡亲们见了小人的父母,总要竖起大拇指夸上几句,说我们张家出了个在禁军当差的,说不定将来会出一个大将军也是有可能的。

而相亲们对待那位同乡兄弟的家人,说法就不好听了,说什么厢军都是一帮贼配军,留在厢军里是既没钱又没前途。

说心里话,当时小人虽然也替那位兄弟觉得不值,可内心里还是有些小小的骄傲的。

那时候正是七年前大帅奉旨下江南,小人也是刚离开的厢军进京加入了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