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807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开门的老兵一下子被吓傻了,心说刚才他们几个私底下议论皇帝,还说了些埋怨皇帝死的不是时候的话,要是杨怀仁抓住他们的话柄不放,说他罪犯欺君,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老兵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嘴里不断的讨饶,王庆见状心中复杂,可还是咬着牙也跪了下去,“大帅息怒,末将手下的将士们都是些粗人,平时就总是胡乱说话,请大帅千万不要当真!”

杨怀仁本来也不打算怪罪那些将士们,只是打算做样子警告一下就算了事。

可王庆这种帮属下求情的话问题就大了,什么叫平时就总是胡乱说话,那不是把手下的将士们给卖了吗?

杨怀仁心中叹气,这个王庆啊,性情上看的确是个汉子,能在二十四岁当上五品的禁军副将,看来武艺和治军的能力也不差,但就是情商有点欠费,嘴笨了点,好话说不清楚,反倒说成了坏话。

杨怀仁也打算改变一下他在西大营这些进军将士们心目中的形象,好像他现在的形象也太残酷无情了,他觉得他应该在将士们面前表现出一些他正常的宽容和亲和来。

杨怀仁亲自伸手把那个老兵扶了起来,也让王庆站起来,他安抚道,“刚才我什么也没听见,不知道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王庆一听,心里犯嘀咕,心说刚才你就站在我身后,营帐里将士们的谈话,我听得清清楚楚,怎么可能你就没听见呢?

但后来他转念一想,这大概是杨怀仁刻意不想去和将士们计较这些琐事了,便也释怀了。

老兵比王庆还精,一听杨怀仁的话便知道杨怀仁这是故意放他们一马了,心中自是感激不尽,忙道谢,“多谢大帅宽宏大量!”

杨怀仁摆摆手,示意大家进营帐去说话。

他走进营帐,原本坐着的将士们立刻站了起来,而且站的直挺挺的,和平时聚军听令的时候的站姿一个模样。

他们第一次见这么大的官,自然有些紧张,有几个看样子年纪小一点的小兵,脸色都憋得通红。

第1944章 亲和力

杨怀仁也不用刻意去做样子,只需要平时在家的时候那种姿态,就足够亲和了。

他很自然地找了一个马扎坐了下来,然后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

那些士兵见杨怀仁很随意的用一种不算好看的姿势坐在马扎上,和平时他们印象里对这种大人物的看法一点儿都不一样,一时间竟愣住了。

王庆对杨怀仁这么做倒是有点习惯了,觉得杨怀仁能在武德军深得人心,大概是就是他平时这种亲和力,才能和将士们打成一片。

要是这么想的话,王庆觉得他应该重新来定位或者看待杨怀仁,起码他现在觉得以前传闻里杨怀仁好像是个没有感情的二愣子的印象,是不符合的。

将士们见王庆也轻松地坐了下去,这才面面相觑,然后缓缓坐了回去。

从新的角度去看有杨怀仁,那感觉便又不一样了,他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如果不看他的衣衫打扮,杨怀仁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大将军,更像是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军中小兵罢了。

不过杨怀仁的亲兵很有威严的站在他身后警戒,却显示了他们主人的威严,这种对比之下显现出来的反差,反倒让这些士兵觉得杨怀仁是个了不得的大人物了。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上了战场,那杨怀仁就是个威武果断的大将军,但平时的时候,他就是个非常有亲和力的年轻人。

这样想让他们放松了心中的戒备,也渐渐开始和杨怀仁攀谈起来。

杨怀仁无非也是问候一下他们和他们老家的家人,祝福他们的家人新的一年里能身体健康,好让他们能在军中好好当兵。

另一个杨怀仁关心的,就是过年期间将士们的饮食了,他仔细打量了一下将士们旁边摆放着的食盒,果然只是一些普通的青菜豆腐,并没有任何能和过年的气氛搭得上的美食。

看来军中对皇帝大丧期间的纪律要求还是很严格的,还没有人敢犯禁。

不过杨怀仁想起刚才将士们口中的埋怨来,倒也是能理解他们,过年期间那些当官的还能回家和家人一起团聚,可当兵的却没有这样的机会。

除了过年休沐的几天之外,他们还是要按照杨怀仁的要求严格地进行日常的训练的。

训练苦不苦,杨怀仁自然知道,这样时期恐怕也没有人敢偷懒耍滑,那么将士们每天的体力消耗,也一定是很大的。

如果在这样的体力消耗之后没有足够的热量来补充,将士们的身体素质一定会下降,这是杨怀仁所担心的。

可惜有些规矩,他也没有办法改变,也只能通过安抚和慰军的方式,来让将士们理解现在的局面,能忍过这段日子去。

将士们自然也知道现在的情况也不是杨怀仁能改变的,而且杨怀仁亲自来安抚和慰劳他们,他们已经感到非常安慰了。

杨怀仁道,“我也知道现在是过年,可事情既然发生了,谁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状,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去接受它。

大家可以把现在的困难,当做以后出征行军打仗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别说青菜豆腐了,甚至是连饭都没得吃,难道我们到时候要怨天怨地吗?

那显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仗还是要打,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克服苦难,只有不断的经历这些磨难,并且用坚强的意志克服了所有苦难的军队,才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

杨怀仁一番话说的群情激昂,营帐里很多士兵从来都没有参加过真正的战事,听杨怀仁说的那些出征在外可能遇到的困难,能战胜困难的才是好军队,好士兵,他们也觉得非常有道理。

特别是想到杨怀仁曾经亲历过许多次真正的战争,便也不自觉地热血沸腾了起来。

杨怀仁见将士们状态不错,便进一步道,“大家再坚持一个月,等皇帝大丧结束之后,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一定让你们好好吃上一顿好的!”

谁都知道杨怀仁是厨子出身,也知道武德军里是全天底下伙食最好的军队,他们能得到杨怀仁现在的承诺,也是很不容易的。

接着杨怀仁命人把他这次带来的豆腐干分了不少给每个士兵,并笑着道,“这是用我的秘方特制的一些豆腐干,大家都尝尝。”

将士们看到是豆腐干,心中本来还是有些拒绝的,因为这半个月来的菜式,也差不多是吃些用盐卤制过的豆腐干。

他们吃的那些豆腐干,大多是用盐水简单卤制出来的,除了齁咸之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味道,甚至因为卤水用的次数过多,还带着一股子苦味。

但后来他们一想,觉得杨怀仁送来的豆腐干,应该和伙头营那帮笨蛋卤制的味道应该不一样,便小心地尝了起来。

这一尝不要紧,他们的表情也从起初的半信半疑,变成了欣喜,一个小兵甚至开心的叫道,“这豆腐干太好吃了,要是不说明了,我都不认为这是豆腐做的,明明就是一股浓厚的牛肉的味道!”

其他几个人也仔细品尝了一下,发现果然如小兵说的一样,杨怀仁给他们的豆腐干真的是太美味了,甚至他们觉得,比真正的牛肉的味道还浓厚。

杨怀仁看见别人吃自己做的东西能发出啧啧惊叹,心情大好,“我给大家带来了不少这样的豆腐干,这段日子,大家先用这些豆腐干将就将就吧。”

王庆也尝过了豆腐干,确实是美味,但他作为将领,自然和普通的士兵想的不一样。

在他看来,武德军的将士们能拥戴杨怀仁,也不仅仅是杨怀仁的亲和力了,军中有句俗话说得好,能在一口大锅里搅马勺的,那都是兄弟。

杨怀仁就是把武德军的士卒当做了自家的兄弟,能身体力行地和将士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这才让武德军的将士们对杨怀仁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而且杨怀仁能在大年三十带着这么好吃的豆腐干来看望将士们,这就是他关心士卒的表现了。

再一想武德军的将士们平时就是吃这个的,王庆都觉得,如过能让他也天天吃上这么美味的食物,他也愿意对杨怀仁誓死追随。

第1945章 唠家常(上)

杨怀仁最初准备用这些牛肉味的豆腐干来慰问禁军的将士们,也只是出于皇帝大丧期间将士们没有肉吃,他尽量给将士们改善一点伙食的目的。

可没想到的是,豆腐干的作用不仅如此而已,将士们尝过了杨怀仁送的豆腐干,对杨怀仁的看法和态度也大大的改变了。

虽然杨怀仁特制的豆腐干比较美味,但实际上也并不是什么贵价的食物,或者可以说非常的普通,只不过用他的方式做出来的豆腐干,味道比较好而已。

但正是豆腐干这种不起眼的食物,除了让将士们的味蕾得到了满足之外,同时也给了将士们很大的精神上的满足。

而杨怀仁所得到的,就更多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不熟悉的人之间,总是会存在一层膜,这层膜让大家变得陌生,或者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别人,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

让这层隔阂在人们之间的膜消失,方法有很多,交流或者沟通,真挚的互相坦诚都是很常见的方式。

但今天美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也可能是将士们青菜豆腐吃的太久了,偶然有了肉的味道,确实让他们食欲大开。

本来杨怀仁进来的时候,营帐里的十几个兵士也正好在吃饭,只是看样子大家胃口都不太好,饭只吃了不到一半,菜更是没怎么动的样子。

可现在在杨怀仁的鼓励下,那些小兵也不再拘束了,就着豆腐干,又端起饭碗来吃了起来。

有了下饭的菜,将士们果然吃的狼吞虎咽起来,很快就把原本难以下咽的饭吃了个干净。

杨怀仁见他的豆腐干得到了将士们的认可,便命王庆去把一大车的豆腐干分给本营的将士们,也命亲兵去其他的营地,每个营地都留下一车豆腐干。

西大营人很多,杨怀仁带来的二十几车的豆腐干,也只够每个营地都分一车。

过年前这段日子,羊乐天和随园的厨子们做了这么多豆腐干,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再多的话,恐怕随园的牛肉汤也不够用的了。

所以杨怀仁觉得,他这些豆腐干分到每一个将士手上,其实也并没有多少,就算将士们省着吃,大概也就能吃个两三顿的样子。

不过这些豆腐干能带给将士们的,却是过年期间难得的美味,让他们还记得眼下是过年,不管外边发生了什么事,过年那种好心情还是要有的。

当然,将士们也会感激杨怀仁在这种时候还能想着他们,不再认为他们在杨怀仁眼里,完全没有原来武德军系的人那么重要。

毕竟人心都是肉长的,古代带兵的人,便更要在意将士们的心理状态。

打仗的时候当将军的能一马当先勇往无前,那么他手下的将士自然也能鼓起勇气跟着他冲锋杀敌。

平时的生活和训练中,当将领的能和士卒吃住在一起,能真的关心将士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家庭,把他们当做兄弟一样的看待,将士们才会真的爱戴他们的长官,愿意跟着将领们同生共死。

道理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如今的将领们也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明白和做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战时能勇往直前也许现在的将领还都能做到,可生活中关心每一个手下的士卒,对这些武将来说,就有点难了。

地位的差距决定了让地位高的人放弃更好的生活,去按照地位低的人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很少有人会愿意的。

连杨怀仁也自认他也没法完全做到,但尽量去关心将士们,他还是可以做的更多的。

慰军也不是巡营,他不需要每个营地都去视察一番,在将士们面前说些场面话客套话来提升他的形象和将士们心中的地位。

只要他愿意拿出一份真心去关心将士们,杨怀仁相信将士们也一定会感受到的。

王庆和跟随杨怀仁来的一半亲兵去给各个大营送豆腐干了,杨怀仁留下来和营帐里的这些小兵们聊天。

既然现在是过年,杨怀仁也不愿自讨没趣再去聊些将士们平时训练的事情,而是着重关心他们眼下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所以他更关心每一个将士的家庭和家人的状况。

将士们也很好奇,杨怀仁作为大帅,不关心他们平时训练的情况,反而笑嘻嘻地跟他们唠家常,这是他们以前所没有经历过的。

别说唠家常了,本营的将军校尉的,基本也不会去过问将士们的家庭和私生活的情况。

一开始大家还有些不好意思,后来一个小兵大胆的聊了起来。

小兵姓王,老家就在京畿路,不过是一个比较偏的小村子,所以家里也是穷苦人家。

穷人家的父母也没读过什么书,所以给孩子们起名字也简单,小兵在家里排行老大,所以父母就给他起了个王大毛的名字。

王大毛家里七个兄弟姐妹,五个男孩两个女孩,可以预见的是,他的弟弟肯定是从大到小排下去,叫什么二毛三毛之类,而两个妹子,就更难有正式的名字,父母就大花小花的叫着。

王大毛家里也有地,不过不多,每年的收成差不多是个定数,他们家九口人基本上不太够吃的,平时挖些野菜填补,也算是能勉强过活。

当然这是年景好的时候,要是遇上旱了涝了等天灾,地里的收成少了,一家人就得挨饿。

他们家就是因为前几年遇上旱灾地里没什么收成,跟村里的地主赊了粮食救急,后来还不上,便让他和他二弟出来从了军。

这种情况在穷苦人家算是比较常见,穷苦人家孩子多,能送出一个去奔前程的,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

而且孩子参军的时候,是可以从官府拿一点钱的,孩子在军队里吃皇粮,还有军饷拿,懂事的孩子还会省下钱来往家拿,所以参军当兵,对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个挺不错的出路。

王大毛十四就参军了,现在才十九,就已经是当了快六年兵的老兵了,现在仗着他们兄弟俩当兵攒的饷钱,不光替家里还了地主的债,去年还给家里凑钱翻盖了房子。

第1946章 唠家常(下)

杨怀仁听罢称赞道,“这样就很好,也许有的人生下来就是富家子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好生活。

可天底下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大多是还是寻常老百姓,也许是个庄户人家,也许是个做工的工匠人家,大家并不是多么富有的。

我们可以抱怨上天的不公,没让我们投胎在一个富贵人家,可这种抱怨没有任何用处,更不会改变我们生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