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735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张叔夜也说道,“是啊,赵佖出来探视之时,对杨怀仁三字只字不提,后来侯爷百般引诱,他才渐渐表现出他真实的想法。

尽管他潜意识里依然在极力地掩饰,可咱们都能看得出来,他那种内心中的狂喜,是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高启勋点点头表示了认可,他双手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闭着眼睛说道,“咱们总算没有白费力气。

尽管赵佖走之前也是在说事情不宜操之过急,但也表露出要咱们早做准备的意思。

既然是早做准备,那就说明他想好了要起事了,有一件事嵇仲还不知道,既然老夫已经把你当做子侄一般看待,现在告诉你也无妨。”

张叔夜以为是高启勋还有其他紧要的计谋,便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高启勋睁开双眼,望着张叔夜认真道,“这件事你记得,目前让你知道,你却不能告诉另外的人。”

张叔夜道,“高伯父请放心,侄儿懂得其中利害,一定会把嘴巴守得死死的,您就放心吧。”

高启勋这才放松了目光,缓缓道,“陛下还有一子尚在人间,并不是无子为继。”

张叔夜惊得差点从榻上爬起来,却是不小心挣得伤口生痛,这才又缓缓趴了回去,惊讶道,“伯父说的可是真事?”

高士迁也是从杨怀仁哪里知道的,但张叔夜当时不在大帐之中,所以还不知道。

“嵇仲兄,这种事我们还能乱说吗?这话是从杨大帅口中说出来的,自然不会有假。”

高启勋点点头,“嗯,杨大帅此人行事虽然看着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你仔细琢磨琢磨,便能发现此人行事非常谨慎,几乎可以说到了滴水不漏的地步。

就连陛下之前都不知道自己还有龙种活在人间,可见杨怀仁是多么小心谨慎了。

听说是孟皇后当年产下的一子,生产之时便遭到昭怀皇后的暗中加害,孟皇后为了保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儿子,便派了一个亲信的太监,偷偷送出了宫去。

而当时的福庆公主殿下,其实是那个老太监从宫外偷回来的一个女娃娃。

老太监把皇子偷出去之后,按照孟皇后的意愿,把孩子送到了当时还没离京去江南的杨大帅府上。

杨大帅暗中收留了这个孩子,还对外妄称是他的儿子,就这样抚养孩子长大,才没有惹了外人的怀疑。”

张叔夜想起今日头午杨怀仁那个二愣子没头脑的样子,再联想到高启勋说的事情,忽然感觉论起心性来,他这个三十多岁的人还不如杨怀仁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但他转念一想,杨怀仁能混到如今的地位,如果不是聪明绝顶,又城府极深,恐怕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自己比不过人家这一点上,他倒是没那么不服气。

高士迁忽然想到什么似的,惊恐道,“父亲,您说会不会杨怀仁从一开始就算计到了现在的局面?

他养了陛下的孩子,就是为了能有今天?!”

高启勋长叹一口气,不知该如何解释,却是很自然的摇了摇头。

高士迁也有些自我怀疑,“也不是我刻意要怀疑杨大帅,从咱们和他不多的接触里,我们的视角里他应该是个忠君爱国之人。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也没有绝对之事,要说他没有一丝丝的私心,怕也是不可能吧?”

高启勋道,“迁儿说的也有道理,为父其实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想到陛下年纪尚轻,应该没有人会料到陛下如今会把自己的身体搞成现在的样子。

所以为父觉得,杨怀仁当初收留孟皇后的孩子,也是出于善心,也没考虑过遥远的将来。

只不过事情发展成了现在的局面,杨怀仁就算要以皇子为依靠,建立他的权力集团,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也是无法避免了。”

高士迁和张叔夜同时惊得长大了嘴巴。

张叔夜道,“难道我们设计打了狼,却无意间引来了更凶猛的猛虎?”

高启勋又下意识地摇了摇头,“还不能这么说。私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现在咱们冒险干的事情,不论是之前的算计还是现在的苦肉计,虽然主要是为了忠君爱国,但我们的心里,也是有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考虑的成分的。

事成之后,我们高家的地位一定能稳中有升,甚至可以把高家的威势继续绵延百年,而嵇仲,你也可以凭着这份功劳得到杨怀仁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自是不在话下。

所以说,杨怀仁现在保着皇子上位,肯定有为他自己的前程考虑的心思在。

如果他的心思不偏离忠君爱国,强盛大宋的轨迹,老夫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咱们甚至可以帮他不少忙。

但如果将来他变成了一个权势滔天的权臣,咱们也只管洁身自好便是了。”

高士迁疑惑道,“父亲,若是杨怀仁成了一个权臣,咱么你为何只是洁身自好,不是再设计谋除掉他呢?”

高启勋望着高士迁笑了笑,“迁儿,你对杨怀仁此人还不够了解,你的想法太天真了。

他可不是赵佖这样的蠢货,他给我的感觉,好像总是能洞察先机,有好似能未卜先知一般,早就看穿了一切的事和一切的人,让人心中不免产生一种敬畏之意。

凭他这一点,就不是我们这样的人能对付的,反倒是若是被他发现了我们有对他不利的心思,怕是他也难容我们留在世上。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高家这种人家,也要遵循随势就势的道理,现在做的是为自己造势,但将来成功了之后有了势,却绝不能居功自傲,甚至狂妄自大……”

第1781章 随势就势(中)

高士迁答道,“父亲的教诲,儿子记下了。”

高启勋问,“记下了就要遵守,不仅如此,还要做到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衷。我再问你,你可知道爹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些话?”

高士迁有些迷糊了,心说行事低调,不一向是咱们高家的做派吗?

以前父亲也是这么教导他的,现在又说了让他不要居功自傲之类的话,大概也没有什么新意。

如果有,那也是事情过去之后,将来高家应该会有些封赏,在勋戚将门中的地位会有提升,所以重点提醒他一下防止他到时因为骄傲而被人诟病罢了,还能有什么别的原因?

见高士迁一脸茫然,高启勋斥道,“你还真是糊涂。”

高士迁这下是真糊涂了,用一种认错的口吻道,“请父亲示下。”

高启勋道,“刚才我跟你说了那么多关于杨怀仁的事情,难道你就没听进去吗?

事成之后,我们高家会得到实际的好处,但跟杨怀仁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如今的杨怀仁,可不是当初的杨怀仁了,不是什么封侯拜将就能满足他的,而且他可能也不需要更高的爵位和封赏了。”

高士迁这才恍然大悟,“父亲,您的意思是说,他也会变得像其他人一样,开始迷恋权力?”

高启勋点点头,“大有可能!人都是会变的,二人对权力的欲念,也会随时冒出来占据他的精神。

杨怀仁再有本事,也不会例外,只不过在我看来,他要的权力,和我们理解上传统意义上的权力,或许还有些不同。

这样是我个人感觉,他对朝堂上的政事,或许还不那么感兴趣,但在其他方面,我感觉就有点不同了。”

高士迁有点郁闷,他爹好长时间不曾这样了,对未来局势的判断,似乎也从来没有这么困难过。

他问道,“您说的杨怀仁对朝堂政事不感兴趣,那应该是以前吧?可将来的话,如果他的养子登基为帝,难道他还能保持本心?

另外,您说他对权力的渴求在别的方面,难道是说军队?他如今已经是左卫大将军,是最高的军职了,而且陛下还给他一个枢密院参知政事的头衔。

这两样实权职位,无论哪一样都已经是位极人臣了,他还能得到什么更高的地位吗?”

高启勋道,“能!”

高士迁和一旁聆听的张叔夜一同惊呆了,张叔夜忍不住问道,“高侯爷的意思,是他也想坐上皇位?”

高启勋想了想,“不是没有可能,从现在看来,却又不是很像,我也是还没考虑清楚。

如果他想坐上皇位,他也不用把皇子推出来,凭他如今的权柄加上手上拥有的兵马,称帝也不是不可以。

你们或许以为杨怀仁手下只有武德军三万人而已,但很多实情,你们可能不了解。

武德军名为三万编员,实际上早就超出了这个数字,我听说武德军里光是精锐的骑兵就有足足两万人,你们想想看,一支三万人编制的军队,就有两万骑兵,这在大宋有可能吗?

显然这个比例是绝对没可能的!两万骑兵这个数字绝不会有假,而且这个数也只会多不会少。

也就是说,武德军的人数,远远超出的三万人的编制,可能是翻一倍达到六万人,甚至有可能更多。

至于武德军的战斗力,就不用我多说了,比眼下的禁军要强出很多!”

高士迁似乎有点不服气,“父亲,武德军的实力比一般的禁军相比可能强一些,这一点儿子承认。

但儿子麾下的龙蹊卫,同样是一直精锐之师,我自负龙蹊卫的军事素质不会输给武德军的!”

张叔夜在一旁也频频点头,他和高士迁同属龙蹊卫,不论是感情上还是事实上,他们都觉得龙蹊卫比一般的禁军实力要高出不少。

尽管他们也认为武德军很强,但那也只是比那些一般的花架子禁军强一些,而且是强在实际的作战经验上罢了,要说龙蹊卫不如武德军,他们还是心中不服的。

高启勋嗤笑一声,“你们真的这么认为?那只能说你们还是太天真了。”

高士迁和张叔夜都有点错愕,一脸不服气的看向了高启勋。

高启勋笑道,“今日跟随杨怀仁的几百骑士,还有他身边的将领,你们也都见过了,说说看,你们的印象如何?”

张叔夜回忆了一下,称赞道,“说起来,杨怀仁身边的将士,确实让人羡慕,鲜亮的衣甲,丰富多样的武器,我看了也羡慕不已。

他身边的两位将领,高个子的看起来确实威猛,另一个叫林冲的曾经在禁军里担任过枪棒教头,想来也应该是一员猛将。

但如果拿他们二人与我和高兄相比的话,我和高兄也应该不输他们。”

高启勋道,“你们有这样的自信,也是件好事,但我不得不说一句,你们看到的,也只是他们的外表,还有身上佩戴的武器和装备。

可嵇仲你忽略了最大的一点,他们的眼神和气质,和一般的禁军有绝对的差异。”

“差异?!”

高士迁和张叔夜面面相觑,竟异口同声道。

高启勋道,“对,差异,或许我用差异这个词,已经给你们留了颜面了,准确的说,这是一种差距。

差距来自哪里,其实很明显,一是平时的训练,二是实际战争的经验。

你们虽然说也曾经参加过当年的征西战争,但龙蹊卫当年其实也没真正打过几仗,所得的军功,也是西夏人溃败之际捡了些便宜罢了。

这并不是刻意要轻视你们的战功,而是当年的情况,你们二人比我还清楚,你们自己说,我说的有错吗?”

高士迁和张叔夜内心里有点难过,但高启勋说的是事实,当时宋军和西夏军对峙了很久,也没有大规模的战役发生。

后来西夏君臣不和起了内讧,人心散了,他们内部的各个势力又只想着保存自身的实力,所以只顾着逃走了,宋军的胜利来得太意外太容易,所以说战斗经验,还真是谈不上。

追击西夏军的时候,基本上遇上的都是投降的散兵,这就更谈不上作战经验了。

第1782章 随势就势(下)

所以高启勋说龙蹊卫和武德军相比,实战经验上的差距很大,这一点高士迁和张叔夜是承认的。

但训练上的差距,起码张叔夜心中不服,现在禁军里最常见的训练标准,里边有杨怀仁带来的一套,结合了原本禁军的训练体系,形成了一套新的训练方式。

这套方法说起来有点过严了,甚至禁军这种素质,几乎没有哪一营哪一卫能全部做到。

龙蹊卫已经算是最接近完成训练内容的少数营所之一了,而且在高士迁看来,这样的训练强度,武德军也不见得就能完成。

所以说龙蹊卫和武德军在训练强度上有差距,他们俩都很难接受。

高启勋从他们的表情里也知道他们心中不服,他说道,“你们肯定是不服,但有些事,其实不难分辨和界定。

单单是从杨怀仁手下将士的那种气势里,就能感觉到他们的强悍,绝不是你们能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