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85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船上人家本来就卑贱,所以特别爱惜自己的名声,家里出了个海盗,他们整个家族都没法混了。

所以当时族长就把彭保踢出了家族,这事在彭保心里就成了一个疙瘩,死后不能入祖坟安葬,这在古代是件很大的事情。

在杨怀仁来江南之前彭保就曾经和江南沿海的地方衙门联系过,想接受招安,只要朝廷放过他和他手下的弟兄们,他愿意把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全部献给朝廷。

但地方县官知府的做不了主,再往上的当官的呢,又觉得接受一个海盗的投降似乎是对这些人的一种放纵。

害怕以后其他盗贼也有样学样,犯了事跑去当了山贼海盗,过几年风声过去了就装作没事人一样接受招安免去罪责,所以才没有答应彭保的请求。

直到杨怀仁来了之后,彭保才找到这个好机会。

一方面彭保在海商中的口碑还算不错,他虽然是海盗,但顶多就是个海上收保护费的,从来不曾做过杀人越货的买卖。

另一方面彭保来投降的时候主动把海上海盗的分布说了个明白,甚至愿意帮助杨怀仁去海上劝说其他海盗投降,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

最后呢,彭保在后来的表现也确实像他当初说的一样,不但帮忙劝说不少海盗上岸来接手招安,对于那些负隅顽抗的海盗,他还亲自给官兵带路去海上剿匪。

光是这一点,就为官府省下了不少人力物力和损失,又因为他带来投降的人最多,杨怀仁也不吝啬,直接给了他一个水军副将的头衔。

换了别人杨怀仁或许还不那么容易相信,但一个顾家,又非常在意家族名声的人,他觉得这种人不会出尔反尔。

最后一位副将很年轻,只有二十岁出头,是原先昌化军中的裨将,名叫史云。

史云是江州史家的子侄,史家在江南一代是出了名的出水军将领的将门,比徐泾的家族名声大了可不是一点半点。

但史云此人勇猛有余,但缜密不足,有点猛张飞的意思,人长得又黑又壮,倒是有几分像黑牛哥哥的派头,杨怀仁甚至笑称他是黑牛哥哥的远房弟弟。

不过史云在昌国军里呆的憋屈,昌国军一没有好船,二没有像样的仗可打,当他从岑孝年那里知道武德军在打造新式战船准备出海的时候,便主动打点上下,就是为了找关系把自己调到武德军的新水军中来。

杨怀仁觉得这小子很有趣,水上功夫着实了得,人倒是耿直,可惜性子有点急,还是个求战派。

水军分成了三小军,史云所带的那一军将士们训练最是辛苦,将士们甚至送了他一个史阎王的诨号。

不过现在看来史云的法子虽然粗暴了点,但练兵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徐泾人比较正统,适合做水军主将,他练兵有板有眼,却也有些按部就班,练出来的将士也是不错,可惜缺少一股狠劲。

这或许跟他的处事方式也有关,徐泾也从来没出海作战过,一些地方他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做事小心谨慎一些也没有错。

彭保就属于野路子了,他带的将士路子野,虽然看上去有点不讨喜,但其实凭借他多年在海上生活的经验,他的法子其实很实用。

史云练出来的军卒就一个个的都跟他一个德行,队伍拉出来就带着一种无畏的霸气,可惜的全都和他一个样了,也就显得整军人太鲁莽。

训练还好,若是真上了战场,史云也是最容易中了敌人奸计的那个人。

第1449章 水军将领(下)

三名水军主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杨怀仁觉得他们凑在一起倒是刚刚好。

有正统的统帅,有喜欢玩阴谋算计的,有冲锋陷阵的,这样的搭配也正好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弥补各自的短处。

杨怀仁对他们的态度是一样的,吴监军看待他们却有些不同,对于将门出身的史云和徐泾,吴监军总是下意识的高看一眼。

而对于泥腿子出身又曾经当过海盗的彭保,吴大人的眼神就有些阴沉了。

黄公公倒是能一视同仁,因为在整个武德军中,除了杨怀仁之外,其他人在他眼里估计都是一个样,粗鲁的军汉而已。

彭保是有自知之明的,水军里另外两位同僚是什么出身他也知道,他自然没法跟人家比,不过彭保觉得王爷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也不必在意那些文官监军是如何看他的。

将来上战场,他自然会用战功来为自己赢得应该有的尊重,也为他背后的整个家族赢得尊重。

杨怀仁很喜欢,也很欣赏他的这种态度,和彭保一样,史云也是个憋着劲盼着上战场的。

不过他想打仗和彭保的目的不同,彭保想洗刷自己身上的耻辱,为自己和家族赢得荣耀,而史云的家族本来就很荣耀了,他也没兴趣做锦上添花的事情。

他的想法很简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嘛,听到交趾人时不时侵扰大宋岭南边地的事情之后,他就忍不了了,发誓要给交趾人的颜色看看。

说起来水军成立后真正系统的训练的时间加起来也才半年,不过三位将军都是练兵的能手,如今的水军已经有了精锐之师的样子,这也是杨怀仁对他们三人非常满意的原因之一。

最后一批战船也即将下水,最后的安装工作也用不了几天。

如今武德军水军即将拥有两艘六千料的超级大战船,四艘三千料的大战船,八艘一千五百料的中性战船。

加上其余十几艘艘从其他造船厂定制的一千料的后勤补给船只,满员出征的话,可以带上两万四五千人南下交趾。

刨去后勤的三到四千士卒的话,能作战的将士也能超过两万人。

杨怀仁计划好了,到时候水军带上六千,陆地作战的军队带上一万五,这些兵力,足以把交趾小国按在地上摩擦了。

交趾国自称有带甲几十万,但这种话一听就是假的。

一个人口都不足百万的弹丸之国,能有几十万士兵的情况,根本不可能出现。

古代男女比例上向来都是女多男少的,自古以来女人平均寿命比男人长这件事,杨怀仁也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想来应该是和生物学上一种理论有关,这种学说认为,决定人的寿命的最基本因素还是遗传基因,其次是生活和饮食习惯、生活的环境等等其他因素。

而正常寿终正寝的人类,男人比女人要短几年,原因在于男人的雄性激素水平可以维持一生,而女人的雌性激素水平到更年期后就会大幅下降。

激素让人保持一种兴奋水平,但人兴奋的太多了,就导致寿命减少,古来的俗语里认为男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的认知,大概就是对这种现象的阐述了。

那么在交趾那种炎热的生存环境下,交趾人寿命跟大宋是没法比的,就连后世也是如此。

交趾能有五十万男人就算不错了,总不可能全国的男人都去当兵。

所以就算交趾的男子里有三成被迫参军,交趾的军力也只有十五万而已。

这个数目杨怀仁也是怀疑的,交趾人喜欢吹牛比,估计有个十万人的军队已经顶了天了。

至于交趾军队的战斗力,杨怀仁不了解,不过听说交趾在东南亚算是强国,经常欺负周边的国家。

这么看来,交趾的军队还是有一些战斗力的,但要说战斗力多么强,那应该也谈不上。

一帮懒人里挑选出来的军队,总归强不到哪儿去,再说一帮小矮子们,如何也不应该是武德军这种训练有素的军队的对手。

最让杨怀仁有信心用两万人战胜交趾国十万军队的,还是因为杨怀仁有火药武器。

在经历了去年剿匪的试验之后,根据火药武器的使用情况,风神卫内的工匠们又对火药武器做出了优化和改进。

眼下的大炮射程更远,威力也更大,虽然和后世的大炮还不是一回事,威力也没法比拟,但在这个冷兵器时代,有了大炮就已经是逆天的存在了。

新式的炮弹射程又有了不少的提升,如今可以打到一千步之外,也就是大约七百多米的距离。

如果不考虑炮弹的爆炸效果最大化,可以打到一千五百步的距离,但因为炮弹的不稳定,超出一千步之后,炮弹随时都会爆炸,要精准杀敌似乎不太靠谱。

不过这也足够了,一匹马全速奔跑的速度大概是三百到四百米的距离每分钟,也就是说,现在最好的骑兵想要破坏炮兵阵地,起码需要两分钟的时间。

而这两分钟,一门炮足够发射四发炮弹了,骑兵再勇猛,遇上炮弹也只能是炮灰而已。

不过因为炮身的铸造工艺不成熟,如今杨怀仁也只打造了不到一百门炮。

杨怀仁有时候也幻想自己是个冶炼或者材料专家,能懂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如果是这样,大宋就能有足够的大炮,根本不用怕什么契丹人或者女真人。

但现实是这个时代有些事真的做不到,冶铁技术和铸造技术都达不到,只能尽量造出一些山寨货来凑合用。

另外火药的提纯精炼也远远不及后世,就说气化硫分流提纯技术,就可以大大提高火药的纯度和爆炸威力,但现在是在没有可行的方法做到,光强度密封容器就造不出来。

不论是廉先生的弟子们还是那些工匠们,都已经用了他们最大的能力来做这件事,可以说是殚精竭虑不眠不休了,有如今的成就和这些东西产生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杨怀仁还是知足的,事情也从来不可能像想象里那么完美,能用上火药,他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第1450章 新火器

像大炮这样大型的火器很难大量制造,但中小型的火器还是可以大量运用的。

就比如手榴弹。这个名字是杨怀仁起的,叫起来方便,也顺嘴,不过东西到了将士们手里,将士们又给手榴弹起了个比较高大上的名字,叫霹雳雷火弹。

霹雳雷火弹在大宋早就有了,不过和现在的手榴弹不是一码事,它是用弹射的方式发射的一种炸药弹,原理上都是和现在装备的大炮类似。

不过武德军里装备的大炮,是用火药爆炸的威力把炸弹发射出去的,自然比古老的弹射方式攻击距离远了不少。

而手榴弹就相对简单了,和后世的手榴弹设计上类似,一个铁皮容器里装满了火药和铁蒺藜的混合物,然后用特殊的助燃剂引发榴弹爆炸。

铁皮容器上固定一块木质的手柄,这样将士们投掷起来更加方便,机关是一根引线。

木质手柄的中间钻一条细长的孔,引线在木质手柄的一端,用铁皮扣固定作为保险,另一端链接和火药隔开的助燃剂。

使用的时候,把保险扣取下来,拉下引线,便启动了手榴弹的爆炸程序,等助燃剂流入前端的火药之中,只消片刻工夫之后便会爆炸。

在控制拉引线和爆炸的时间间隔上,用大量的试验来保障手榴弹的安全时间,基本固定在了十秒钟。

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在五十步左右,大约四十米的距离,将士们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基本都能做到这一点。

还有些力气大的,投掷技巧好的将士,可以把手榴弹投掷到更远,甚至能达到近百步的距离。

这样的好手,被将领挑选出来作为投掷手榴弹的教官,将来会直接升级为榴弹队的队长来使用。

有了这些好手,也为手榴弹在武德军中普及起了很大的助力作用。

当然手榴弹还是危险的,平时也不会发给将士们随身携带,训练也是用按照同等大小和重量仿制的训练弹,只有在开战之前才会把实弹发放到将士们手中。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武德军中对于火器使用的纪律问题了。

正因为火器太危险,不论是炮弹还是手榴弹,放在军营里太危险,流到外边去就更危险,所以杨怀仁让军中将领和参军等集思广益,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既然如今军中有了监军了,这件事就交给吴大人和黄公公去办,杨怀仁也好把自己摘出去,也落得清心。

当初皇帝限制火器的研发和使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东西落在正义的人手里,自然会有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但如果落在别有用心,或者有野心的人手里,天下百姓便免不了遭受一场大劫难了。

火药被当做武器,被看成人类的进步,也被看成是人类灾难的源头之一。

人类从莽荒时代进化到现在,一定是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的,也充满了求知欲去探索任何的未知。

但当像火药一样超出人力范畴的巨大力量被人类所掌握,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会出现一些波折。

进步和毁灭,会同时出现在历史的进程当中。

对皇帝这样的统治者来说,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类似的神秘的力量,他对于任何他控制不了的东西,都会从心底里感到一种恐惧。

所以统治者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封锁这种进步,和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中世纪末罗马教廷烧死布鲁诺不同,他们禁锢的人们的思想。

而宋朝皇帝禁止火药的使用,是禁锢人们的思想同时,也进一步禁制了人们的行为。

但历史的进步从来都不会因为小部分当权者的禁制而故步不前,否则你就会沦为落后者。

中国在春秋时候就有火药使用的记载了,可到了近代,却是西方人利用火药的特性制造出了先进的火器,反回头来侵略中国。

所以说禁是没有用的,而是要把强大的力量自己首先钻研,然后并应用,然后制定一套合理的规矩来限制它,以免被其所伤,这才是利用强大力量的正道。

杨怀仁自然知道集思广益的道理,所以他只是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建议,剩下的具体细节,让吴大人这位老学究带着军中的参军去议就好了。

关键就是如何造,如何用,用完了之后要如何收回来,以及绝对不能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