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啦圈大神
漕运衙门离的码头并不远,而黄金楼便是在漕运衙门一条街之外的一处凸出来的土丘上。
黄金楼当然不可能是真的黄金盖起来的,而是因为楼外的墙壁和柱础,都被刷了一层金漆,远远望去,金光煜煜,由此得名。
又因为黄金楼的地势比旁边稍高了一些,所以从黄金楼上视野极佳,可以俯瞰整个码头和背后的扬州城。
杨怀仁被簇拥着登上黄金楼,杨怀仁凭栏远望,东面是涛涛运河,他乘坐的大官船停靠在码头上格外显眼。
黄金楼下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再往下则是忙碌的人们,可谓一片生机盎然。
回首西望,则是繁华的扬州城了,扬州城的建筑风格极具代表性,和东京城里的方正和大气相比,扬州更显得婉约而清秀,让人不自觉地感到心驰神往。
尽管没看到传说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但白日里也能感受到扬州的繁华和富贵之气。
四楼最高之处安了一张大圆桌,但赴宴的也只有六人,看来赵献球还是安排得很妥当,十人的大桌只坐六人,稍差一点的官员直接上不了主宴席。
杨怀仁自然坐在主位,其余跟在漕运衙门之时一个样,赵献球和童贯分列主副陪的位置,朱润卿、何常葆和李文学依次居下首位。
桌上已经摆了酒菜,杨怀仁大致看了看,只是些正常的官府菜,并不是扬州特色的菜肴,他稍稍有些失望。
赵献球观人入微,自然察觉到了杨怀仁表情上的异样,他亲自给杨怀仁斟酒,一边解释道,“王爷莫怪,朱大人他们怕王爷吃不惯南方的菜色,所以先让黄金楼的厨子们准备了一些官府菜。
其实扬州菜也深受北方菜的影响,又融入了扬州本地的特色,在淮扬菜中独成一脉,最具有特色的,有四大名菜。”
聊起美食,杨怀仁杨怀仁来了兴趣,“扬州四大名菜,赵阁领说来听听。”
赵献球砸吧着嘴,笑道,“咱家都给王爷预备好了,待会儿便请王爷一道一道来品尝一下。先请王爷尝一尝扬州名酒雨庭春。”
说罢举杯敬酒,杨怀仁也举杯跟众人示意了一下,才饮入口中。
“嗯嗯,这酒不错,绵柔隽永,还带着一丝青竹的清香之味。”
童贯道,“王爷过奖了,雨庭春自然比不了王爷家里酿的随园春美酒那么浓郁醇香。”
“哎,”杨怀仁道,“也不能那么说,随园春浓郁,雨庭春清冽,本王觉得它们都是美酒,何况江南的美酒,都带着一股子清秀的气质。”
朱润卿这时候介绍道,“雨庭春酒用每年第一茬新米和深井泉水酿制,酿成后又用竹筒装酒保存,所以酒味清淡,但口感清冽,还带着青竹的香气。”
杨怀仁点点头,心道江南的美酒确实和北方的美酒不同,北方人是酒精度越高越是喜欢,民间流行的烧酒,尽管烧制蒸馏的技术不完善,但提高了酒精度,很受百姓喜欢。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北方冬季寒冷,需要酒精度高,酒味浓厚的酒来御寒取暖,时候长了,便越是觉得酒味浓郁,越是好酒。
随园春利用杨怀仁带来的蒸馏技术蒸馏之后,又重新和原浆酒液勾兑提味,所以显得比一般的北方酒类更加酒味浓重,所以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扬和认可。
而到了南方,饮酒的御寒作用并不那么被看重,所以酒精度就略微偏低,酿酒的酒坊也更注重酒的纯净和香气。
像雨庭春这种以米酒为原料,用竹筒贮存提味之后的美酒,口味偏淡,但香气却一点也淡,深井泉水酿造加上竹筒保存,让酒入口就给人一种凉爽之感,更符合在江南的气候条件下饮用。
诸如雨庭春这样的江南美酒还有不少,像绍兴的黄酒,酒精度也不高,只有十几度而已,不过黄酒的味道因为酿造工艺的原因,却是气味浓厚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丹阳封缸酒,也是一种酿造方法独特的黄酒品种,同样是酒精度不高,但香气浓郁,也是江南美酒的代表之一。
平常的观点认为南方人不如北方人善饮酒,也许后世确实如此,但在宋朝,江南百姓对于酒的喜好一点儿也不亚于北方百姓。
特别是因为江南物产丰富,粮食富足,百姓们可以用来酿酒的粮食和其他原料也非常丰富,甚至出现了家家酿米酒的社会风气。
家庭酿制的这种米酒虽然酿造过程简单,酒精度低,但作为佐餐下饭之饮品,确实对老百姓的健康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或许,江南的百姓对酒的喜好,也酝酿出了一种简单而不简约的饮酒气质。
江南一代又多出文人才子,这帮读书人对于酒的喜爱就更不用多说了,不知道多少名诗佳句,是在半醉微醺之下才酝酿出来的。
少倾,楼梯上传来脚步声,四个穿着厨师衣衫的人走了上来,三男一女,每个人手里都端着一托盘的瓷碗,看样子碗中便是赵献球口中的扬州四大名菜了。
四人把手中托盘先放置在大桌旁边一张预备上菜的小桌上,一字儿排开,先给杨怀仁见礼。
杨怀仁笑道,“诸位大厨不必多礼了,说起来咱们还是同行,我也是个厨子,哈哈……”
赵献球站起来道,“王爷过谦了,您的厨神大名,早已享誉大江南北,岂是别的厨子可以相比的?
今天黄金楼的四位名厨知道王爷大驾光临,特意为王爷精心准备了他们最拿手的四道菜式,请王爷品尝了之后,多多给一些建议。”
“建议倒不敢,大家交流一下倒是无妨,”他指着那些托盘道,“托盘里盛的,可就是找阁领方才所说的扬州四大名菜了?”
赵献球亲自给杨怀仁把四道菜式端到了面前,一一介绍道,“王爷请看,这便是扬州四大名菜了,分别是扬州狮子头、大煮干丝、盐水鸭和蟹黄粉蒸包。”
第1302章 扬州狮子头
赵献球虽然出宫多年,但在伺候人上,还是非常在行的,他把一碗扬州狮子头端到杨怀仁面前,“请王爷先尝尝扬州特色的狮子头。”
杨怀仁点头表示了谢意,对众人说道,“来来,大家一起尝尝。”
说罢他才开始仔细观察起面前的一份扬州特色的清蒸狮子头来。
说起狮子头这道菜,最常见的还是红烧和清蒸,也有油炸和炖煮的,但后两种方式总会让狮子头的味道略微失色。
清蒸,无非是最简单,也最能吃到狮子头原味的吃法了,而红烧,则是在清蒸狮子头的基础上,再用红烧的技法为狮子头增添色彩和酱香的味道。
碗中的狮子头,使用了最简单的清蒸的做法,一个小拳头大的狮子头摆在海蓝色的瓷碗中间,白里微微透红,上边撒上一些虾子和简单的青菜小叶儿点缀,观感上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
用小勺剜下去,软糯的狮子头自然分开,还有腾腾热气从中间冒出来,取一小勺送入口中,第一个感觉便是口感松软,入口即化,肉香很快便占据了整个嘴巴。
当然,不仅仅是肉香,淡淡的莲藕的味道,搭配淡淡的甜味,更让狮子头显得肥而不腻。
杨怀仁开口赞道,“不错不错,厨师的手艺很不错嘛。”
得了杨怀仁的称赞,桌上诸人一起露出了欣喜的笑意,那位制作了这道清蒸狮子头的大厨忙站出来施礼道,“小底多谢王爷称赞。”
“不必多礼了,你做的确实很好,值得称赞。”
杨怀仁心道,这个年代能把狮子头做出这样的味道来,可见当时江南名厨的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基本已经和后世经过不断锤炼改进后的做法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后人都知道淮扬菜的狮子头和鲁菜里的四喜丸子又异曲同工之处,两种菜式在制作的过程,成菜的味道上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四喜丸子历史悠久,据传已经有三千年历史了,西周就有齐人以肉糜为主料,做成大团子状的菜式记载。
当然那时候肉糜可不是人人吃得起的,只有在王公贵族的餐桌上,才能见到这道四喜丸子的前身。
后来这种菜式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于是才形成了正式的菜式,四个大肉丸子摆在大盘中,分别寓意福禄寿喜四种含义,这才有了四喜丸子的名字。
之后便扩散开来,在北方百姓的喜庆宴席上粉墨登场,品尝这道美味的同时,也寄望更美好的生活。
狮子头的产生,最早的记载在隋末唐初,大运河的挖掘让这种大肉丸子的制作方法流传到江南一带。
江南的名厨或者吃货们,根据四喜丸子的做法,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江南的特色,经过不断的改进,便产生了狮子头这道名菜。
如果单单是看菜谱,会认为四喜丸子和狮子头在肉糜丸子的制作上,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但实际上两种形状相似,味道也相近的肉丸子,在制作上很多细节是不同的,做出来的味道和口感也有明显的差异。
先来说一说基本的肉丸子的制作。
第一步,瘦猪肉和肥猪肉混合剁匀,然后倒入浸泡葱姜的汁水搅拌。
第二步,添加配料和调味料。调味料无非是酱油、盐、糖、料酒,配菜的话,根据个人或者地域口味的不同,加入菜丁或者蘑菇丁或者其他什么都好,配菜的选择,在各地的制作中真的是很大的不同。
第三步,加少许生粉或面粉,把混合肉糜搅打均匀。
第四步,准备一碗淀粉液,用双手把肉糜团成小拳头大小的大丸子,然后用手沾了淀粉液或者芡汁,在丸子表面轻轻拍打让其定型。
第五步,用蒸、煮或者油炸等方式把丸子做熟,一个简单的狮子头就算完成了。
看上去貌似差不多,也很简单,但实际上,差不多的步骤里,四喜丸子和狮子头的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在第一步里,瘦猪肉和肥猪肉的比例就有很大的差别,四喜丸子的瘦肉比例较高,而狮子头的肥猪肉比例稍高,甚至达到一半一半的比例。
四喜丸子就是用肉糜来制作的,所以猪肉是用剁的方式来处理,而狮子头的制作里,肥猪肉是用剁的,瘦猪肉则是用切丁的方式,如果也用剁的方式,那么狮子头的口感就完全没有它自己的特色了。
葱姜汁水,一定要用冷水浸泡,不需要味道太浓,起到去除鲜猪肉腥味的目的就好,万不可因为没有耐性操之过急,用热水去烫葱姜碎让它们迅速出味,这么做会影响狮子头最后的味道的。
当然,如果对其他味料有特殊的要求,也不是不可以,比如花椒大料等,根据个人口味,可以用热水来浸泡出这些味料的汁水来,放冷后再加入到肉糜当中。
在第二步里,四喜丸子是不用醋来调味的,但狮子头恰恰相反,因为猪肥肉比例稍高,所以加入适量的醋,可以去腻,同时也可以让最后团成肉丸子的时候,口感更佳松软。
调味料的比例上,二者也略微不同,四喜丸子的盐会少多一些,狮子头的盐放的则少一些,糖的味道会比较明显,结果也是让狮子头的味道相对清甜一些。
而盐的加入,会让肉糜吃盐之后变得紧致,所以四喜丸子口感紧致一些,狮子头相对松软一些。
配菜上,四喜丸子有时候可以不用配菜的,但狮子头没有配菜会显得有点腻,所以会用清淡的蔬菜丁来中和,一般藕丁或者马蹄丁是江南比较常见的配菜,丰富了狮子头的口味。
在第三步里,四喜丸子是会加鸡蛋清和生粉的,搅打的时候也会把肉糜打上吃了劲儿为止,这样做出来的丸子,口感会紧致弹牙。
制作狮子头则截然相反,搅拌的时候要慢慢来,万万不可以把肉糜打的吃了劲儿,结果也是成就了狮子头口感松软的独特风格。
最后成型和制作,差别便不大了,只是因为狮子头质地松软一些,所以在最后制作成熟的过程中要稍微注意不要让它变了形就可以了。
第1303章 大煮干丝
杨怀仁也不吝啬他的厨艺知识,当场便把狮子头的制作方法和一些细节上的注意事项说了出来。
他说的很轻松,但听得人就表情各异了,那位制作了狮子头的大厨越听越出神,听到最后,甚至有些惊讶。
大厨顾不上失礼不失礼了,竟开口说道,“王爷真的太厉害了,不但把这道扬州狮子头的做法说了个一丝不漏,甚至连小底很多没在意的地方,也说的如此精妙,小底可算是开了眼了。”
赵献球佯嗔道,“还用你说?王爷当今之厨神,一道狮子头的做法,自然不知比你强了多少倍。”
大厨赶紧躬身请罪,“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小底失礼了,还望王爷莫怪。”
杨怀仁摆摆手,“不怪不怪,一开始我就说了,咱们说起来是同行,吃过了你做的狮子头,自然要把我自己的意见说一说,大家交流一下,争取把这道菜做的更美味嘛。”
朱润卿道,“王爷只是吃了一口,便能说出狮子头的完整做法来,可谓神人也,下官佩服之至。”
何常葆和李文学也跟着随声附和。
童贯适时地出来吹捧道,“王爷厨神之名,可谓实至名归,但王爷的本事多了去了,上马能带兵,下马等安邦,上得了庙堂,下得了厨房,我大宋得此大才,乃国之大幸也。”
这话吹的漫天飞牛,杨怀仁都没法接话了,只能心中佩服,论拍马屁,还是童贯你牛比。
一番吹捧的话被童贯说尽了,连赵献球都没什么话可接,只好笑着把另一碗大煮干丝送到了杨怀仁面前,“王爷再尝尝这道大煮干丝,扬州百姓公认这道菜是淮扬菜的经典之作。”
赵献球说完,制作了狮子头的那位大厨便退了回去,另一位大厨站上前来给杨怀仁施礼,想来这道大煮干丝应该是出自他的手艺了。
大煮干丝,说起来是从江南家常茶点烫干丝衍生出来的一道名菜。
两道菜的主料,其实都是最简单的豆腐干,但这两道菜看着简单,其实也是非常考验一个厨子的厨艺功力的。
烫干丝的材料相对简单,主要原料是源自泰州的淮扬豆干。
方形的扁豆腐干切成细细的豆腐丝,首先就非常考验一个大厨的刀工,也许切豆腐干听上去比切鲜豆腐要简单很多,但要把豆腐干丝切到好处,也不是一件简单事。
在刀法上,先切豆腐干薄片,用的是一种横切的刀法,在淮扬菜的技法里,这种刀法叫做“飘”。
豆腐干放在砧板上,一只手轻轻压住,另一手持刀从一片横切进去,一张薄如纸片的透明豆腐干片便被切了下来。
听着好像没什么,但使用飘的刀法,是没法用眼睛去判断豆腐薄片的厚度的,但淮扬菜师傅们个个都能把豆腐干切的薄如纸片,而且每一片都一样的厚薄,凭的就是手上的感觉了。
上一篇:重生飞扬年代,从中医开始
下一篇:星际战争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