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大宋 第520章

作者:呼啦圈大神

不过从院内看,杨怀仁便知道漕运衙门为何盖了那么高的院墙了,除了正面是办公的公署之外,两边同样砌了高墙的院子戒备森严。

原来江南的官银和给官家的供奉等贵重物品,是漕运衙门从各地收了回来,然后暂时存放在衙门内的府库之中,然后定期定时通过大运河运送到东京城去的。

如此看来,赵献球的差事办的还算不错,怪不得不管朝堂上如何的风云变幻,他这个漕运衙门首领大太监的职位从来没有动过。

杨怀仁说是视察,其实就当是旅游似的走马观花的走一圈而已,他本也没打算在扬州逗留,他要今早赶到他的目的地杭州,以免事情生出更多的变故来。

赵献球对杨怀仁还是表现出来极尽的尊重,毕竟杨怀仁是王爷,他是太监,尊卑的事情上,赵献球还是做得非常到位了,绝对没有任何的短处。

等把漕运衙门走了一遭,赵献球才请杨怀仁到正堂里饮茶。

能喝上赵献球的茶的人,也只有五个,杨怀仁是客,自然被请上了首座,赵献球这个做主人的很自然要坐在下首位作陪。

童贯虽然也是客,不过他仗着私人同杨怀仁以及赵献球的交情,自然要坐在赵献球对面一起作陪。

最后剩下的三个人,才是扬州地方的重要长官,分别是扬州知府朱润卿,扬州指挥使何存葆以及监察使李文学,这三位便是地方军政上的三位最高官员了。

喝了一盏茶,杨怀仁又做样子询问了下漕运衙门正常运作上的一些事情,眼见时辰到了正午,赵献球便给扬州知府朱润卿使个了眼色。

朱润卿等三人会意,立即起身道,“卑职先行告退,去为王爷准备中午酒宴之事。”

话说的很直,并没有啰啰嗦嗦什么略备薄酒宴请上使那种酸话,倒是让杨怀仁很喜欢。

杨怀仁也没打算拒绝,来一趟扬州,就算不给这几个地方官的面子,赵献球和童贯的面子也要给,吃顿饭是免不了的。

而且当时扬州出名的美食也很多,杨怀仁这个吃货也是想试试这个年代,扬州这个淮扬菜的代表之地,在美食上究竟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

另外通过这件小事,杨怀仁也察觉出赵献球的厉害,此人行事并不圆滑,和之前杨怀仁想象里那种油滑老太监的形象有点不同。

他这个人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能干,漕运衙门事物繁多,涉及到的人事也十分复杂,赵献球能把这些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这里一干便是二十年,连朝廷里都没有人说他半句坏话,可见此人的实干能力绝对不是吹的。

等朱大人等三位退出去,童贯才试着跟杨怀仁套交情,“上次咱家和王爷京城一别,竟过了这么久了,现在咱家每夜做梦还会梦到当年跟王爷在清平关大胜野利图里之事。”

杨怀仁笑笑,“外头人吹嘘些什么也就算了,童阁领,咱们不是外人,就不必这么客气了。”

赵献球见杨怀仁表情轻松下来,这才长出了一口气,接着试探到,“方才王爷下船只是,咱家见王爷面露愠色,还道是咱家招待不周,让王爷动了怒呢。”

第1299章 赵献球的算计(上)

杨怀仁稍作思考,便猜到赵献球为什么这么说了。

他们出身宫中,自然在宫中有不少的好友或者眼线,杨怀仁奉旨巡视江南的事情,他们一定是提前就知道了的,起码比扬州知府他们知道的早。

但杨怀仁此次下江南是借了给安国公主治病寻医的幌子之事,他们还不知道。

杨怀仁自然知道这件事不能瞒了他们,便苦笑道,“赵阁领言重了,赵阁领在江南为官家办事兢兢业业,小王在京城之时就有所耳闻,如何会出什么错漏呢?

至于先前小王脸色不好看的原因嘛……呵呵,其实二位阁领都是自己人,小王爷没有什么好隐瞒的。

小王的五夫人,是辽国新皇的独女,也就是安国公主,前一段时间安国公主身体不适,小王焦急,四处寻遍了京中的名医,可还是无法抑制公主的怪病。

后来听说杭州府那边有位姓邵的名医擅长医治怪病,这才去宫里求了陛下的恩旨,小王才敢离京带着安国公主来寻名医瞧病。

陛下觉得既然小王要下江南了,顺嘴就让小王再多当一回钦差,顺便视察一下江南的吏治,以及漕运织造等事物。

小王哪里懂得这么多东西?于是只好做做样子罢了,其实小王这个钦差啊,呵呵,其实当的糊里糊涂的。

不过既然陛下给了小王这个差事,小王也尽量把事情办好,江南三大衙门有几位阁领统领着,自然不会有什么差错,所以小王也准备草草巡视一番,便赶往杭州府。”

赵献球谄笑道,“原来如此,安国公主生了病,这可是大事,咱家不才,也认得几个扬州城里的名医,不如咱家命人把他们都寻了来,一起去给安国公主看上一看。”

童贯也帮腔道,“是啊是啊,赵阁领认得的名医,一定是医术不凡的。”

宋朝的时候对内侍和宦官的称呼里,叫公公是比较中性的称呼,称呼阁领就是对一些有官职或者地位比较高的公公的尊称了,而直接喊太监就有些不尊重了,喊阉人那就是骂人了。

杨怀仁可不愿意让什么扬州的名医去给鬼姐看病,她本来就没有病,借着说她得病的由头才好离开京城下江南的,绝不能让外人知道这个秘密。

且先不论扬州的名医的艺术究竟高不高,万一被他们瞧出什么蹊跷来,回来再说个了赵献球听,无异于杨怀仁一个把柄白白送给了赵献球。

杨怀仁又不好直接拒绝,便说道,“那就多谢赵阁领的好意了,只是陛下下旨让宫中的太医去小王的府上给安国公主看过的,连那帮太医都没瞧出公主得的什么怪病来……”

话说道这里,其实三人都心知肚明了,杨怀仁不愿意让扬州的名医给安国公主瞧病,而是想着直接去杭州找能看得了公主的怪病的那位邵神医瞧病。

赵献球笑笑,不再言语,童贯也不说什么了,而是起身给杨怀仁续茶。

这二人出身卑微,能从一个宫中的小公公混到如今的地位,自然知道杨怀仁一番话里表露了什么意思。

他一个外姓人,竟然能被皇上封为王爷,这在整个大宋都是十分罕见的,可见皇上对杨怀仁是多么的器重。

安国公主生病,杨怀仁就能去宫里请皇帝命太医去他家里给公主瞧病,换了别人,可没有这般的待遇。

太医治不了,杨怀仁要来江南找上门邵神医来给公主看病,皇上二话不说就准了,而且顺口给他一个钦差当,这就更说明皇上对杨怀仁的信任和恩宠是多么皇恩浩荡了。

而赵献球和童贯你在江南管的摊子不管多么大,那也是皇帝给的差事,说白了还是皇帝的使唤仆子而已。

不论你在江南面子有多大,又能贪多少油水,若是皇帝不让你干了,招你回了皇宫里,你什么都不是,还是个伺候人的太监罢了。

所以杨怀仁表达了他的意思,赵献球和童贯哪里敢违拗?

再说了,安国公主是什么人?是辽国的公主,这种人就更不能招惹了,连皇上和朝廷那边听了安国公主得病都的紧张一番,他们两个公公,敢去掺和这种事?

赵献球说起扬州名医之时,也是示好而已,绝不敢强求什么,而且跟杨怀仁这半天的接触,他也看出来杨怀仁是个什么人了。

看上去年纪轻轻,就是个读书人那种斯斯文文的面皮子,但说话行事可一点儿不缺狠劲儿。

他嘴上说来江南办差之时顺便,或者是做做样子,但他带了两卫禁军下江南,谁又不知道?

如今龙武卫和虎贲卫可算闯出来大名声了,从淮南到两浙,谁不知道两卫禁军最近干的那些剿匪的事情?

具体过程也许不知道,但他们却知道两卫禁军走到哪里,哪儿的什么山贼盗匪的可都遭了秧,他们捣毁了人家的山寨不说,还把山贼们杀得一个不留,这份儿狠劲,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的。

眼下两淮和长江流域,什么山贼水匪都销声匿迹,官道上扔块银子都没人敢捡的,生怕失主找回来说不清楚,被误会成了小贼,那可就性命难保了。

还有杨怀仁以前在清平关上的事情,赵献球也是从童贯那里知道了详情的,几十锅煮肉里下毒,毒死了上千人,抓了上万人,这份机智和魄力,恐怕大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赵献球心里明镜儿似的,甭管他有没有把儿,他在扬州是别人眼里的大爷,但面前的这个年轻人,那是真正有把儿的真爷爷,谁要惹了他不高兴,那么很可能就离死不远了。

赵献球忽然想到一件事,便又习惯性的给童贯使眼色。

童贯也是极聪明的,立即明白了赵献球的意思,装作闲聊似的说道,“王爷今日视察了赵阁领的漕运衙门了,改日到了苏州,一定要好好视察视察咱家管辖下的织造衙门。

咱家来了江南也有段日子,请王爷瞧瞧咱家这差事,究竟做的怎么样。”

杨怀仁笑笑,算作客气地答应了他。

童贯忽然皱起眉头道,“只是江阴那边管辖着市舶司的岑公公,不知为何今日没来迎接王爷大驾……”

第1300章 赵献球的算计(下)

童贯这么说话,杨怀仁已经听出来话中的意思了。

看来赵献球在江南也不是一手遮天啊,市舶司的岑公公好像就和他有点不对付。

从江南三司的职能来说,漕运衙门和市舶司都是管运输的,漕运衙门管内河航运,市舶司管外贸航运。

二者有联系,却也谈不上什么瓜葛,因为大宋的内部运输和对外贸易,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织造局在两者中间夹着,倒是显得特别有意思。

大宋的海上贸易,在建国初期是被禁止的,太宗皇帝太平兴国元年颁布法令实施海禁,规定私自进行海上贸易者,满一百钱论罪,满十五贯判黥刑,也就是在脸上刺字了。

到真宗继位之后,虽然海禁法没有废除,但实际上海上贸易已经适当放开,朝廷带头开始了海外贸易,只是民间的海上贸易还处在管控范围之内。

直到神宋朝元丰二年,海禁便被全面取消了,朝廷允许商人进行海上贸易,甚至还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和税收等政策,重置市舶司,管理和协助商人自由开战海上贸易。

大宋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便通过海路运送到东南亚国家中转,再由中东和南亚等国家的商船从东南亚国家买走,运回到本国贩卖。

这样的海贸形式一直持续到南宋,当时的海贸船只因为制造工艺有限,所以跑不了远洋运输,而且还受到季节的限制。

夏秋时东南沿海时常有风暴,在海上跑船非常危险,所以只有在冬春两季,才是海上贸易最密集的时节。

宋朝的瓷器和丝绸在中东和南亚国家非常受欢迎,所以取消海禁的这十几年来,海上贸易非常频繁,养肥了市舶司之外,也产生了很多依靠海贸发家的江南富商。

这便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靠海上贸易发家的海商,和江南传统的靠国内贸易发家的富商分成了两派,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圈子,大家各做各的买卖,却没有什么合作。

而江南依靠织造发家的布商,则夹在他们中间两边不得罪,又成了一个独立的商人圈子。

而朝廷在江南的三司,便各自受到了三帮商人的抬举,三位首领太监,也就各有各的财路了。

三位首领太监之间,或许表面上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可实际上在如此复杂的利益纠葛之下,很难说他们就真的三个人一条心,或者说,若是没有因为利益而相互算计,那才是出了鬼了。

管理漕运的赵献球看上去资格最老,地位也最高,但管理市舶司的岑公公和他管辖的范围各有不同,接触的人也不怎么相干,一个在扬州,一个在江阴,两地隔得并不算远,但两边来往不多,岑公公也不必迁就着他。

比起这二位来,童贯算是个新来的,要说在江南地方上的势力和人脉,肯定是没法跟他们两位相比,所以也只能夹在二人中间想方设法左右逢源了。

而在实际利益上,明显管理市舶司的岑公公是油水最大的,赵献球这边干的事情最多,但大多数诸如漕粮、官盐的运输调配,都是朝廷的差事,他是不敢跟朝堂上的文官大老爷们这里夺利的。

只有从民间的运河贸易中能得到些好处,但国内贸易量虽然大,但利润其实不高,说白了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线,靠累计的量来获得利润。

这些通过漕运来转运货物的江南商人,当然要懂得孝敬漕运衙门,当然,赵献球得到了好处,也是细水长流型的。

可海商就不同了,他们每年走的货物数量上看上去没法跟国内贸易的商人相比,但他们跑海贸利润大啊。

北宋的丝绸和瓷器,国内是一个价,卖到东南亚又是一个价,中东商人转卖回他们那里又是一个价。

中东古代有个大富翁之间斗富的故事就非常有趣,说是两个富人比谁有钱,一个商人说,他家里全都是粮食,多到堆成了小山,吃一辈子都吃不完。

第二个商人则说我家里都是黄金白银,地板砖都是金子镶的,吓得第一个商人不敢说话了。

第三个商人笑着说我家里初了丝绸就是瓷器,连上厕所用的都是瓷器马桶,而且用丝绸擦屁股的,这话说完,前头那俩商人一起傻眼了。

故事虽然是当笑话讲的,但这样的故事的产生,也并不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说明当时丝绸和瓷器,在当时中东和南亚的富人心里,是身份的象征。

所以大宋的海商们动不动就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赚取利润,属于走的高端路线。

布商这边纺了布匹织了丝绸,卖给谁人家都赚钱,只要做好两边的平衡,人家也不掺和漕商和海商之间的矛盾。

童贯现在似乎是帮着赵献球说话,实际上他也是无奈,在谁面前说谁爱听的话,这点道行他还是有的。

杨怀仁早就了解了一些江南的情况,所以童贯提起来岑公公来,啊也装腔作势的问道,“是啊,童阁领不说我还真忘了,这都秋后了,海贸应该很快就繁忙起来了,岑阁领最近是不是很忙,才没来扬州见本王啊?”

杨怀仁也没想掺和三个太监之间的事情,只是童贯既然开口了,他总要表个态,也就是说些老好人的客套话,试图糊弄过去,毕竟将来他要在江南躲清静,可不希望三个老太监整天没事烦他。

童贯作势想了想,幽幽道,“大概……可能……也许是太忙了吧。”

赵献球也听出杨怀仁话中意思来了,不便继续多说什么,便也随着童贯的话道,“是啊,岑公公最近忙,也许是耽搁了,说不定过两天他也就过来拜见王爷了。”

杨怀仁点头笑笑不再说话,端起茶杯慢慢喝着,不住地夸赞赵献球衙门里的茶叶好喝。

赵献球知道这次没通过杨怀仁给岑公公一个下马威,心中多少有些不爽,不过他也不好表现出什么,装作惊喜说,“王爷若是喜欢,咱家就派人去多准备一些,让王爷带在身边,什么时候想喝了,便差了人去煮便是。”

第1301章 扬州四大名菜

这时候一个衙门里的管事在门外禀告,说朱大人那边已经备好了酒菜了,请王爷和两位阁领移步黄金楼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