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第99章

作者:殆火

君王有着至高权力,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就越该约束自己。

如若不然,那么……社稷之祸。

子受倒是不会去烹人,掌握一个度,加深矛盾挨骂可以,真做的太过分让诸侯全反了,加上东夷、百越的叛乱,以及黎侯口中可能威胁朝歌的西戎,这君王之位估计坐不了多久,更别说昏君了。

烹人太过,可当殿杀人,还是没问题的。

“既如此,黎侯必曾听闻君王之怒。”子受平静道:“君王一怒,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举剑。

费仲、尤浑等一怔,他们素知纣王秉性,这位爷敢在结盟上直接暴起杀掉对方老大啊!

这样一想,在大殿上杀个把诸侯,完全做得出来!

有风吹过,似是挥剑之风,又似殿外之风。

黎侯身躯一震,似察觉到了什么,被王气所摄,顾不得其他,挣扎起来。

可崇应彪的龟甲缚太牢固了,他瞳孔猛地一缩,瞳孔倒影之中,剑锋迎面而来。

黎侯张口欲言,他没想到纣王敢如此不顾及诸侯面子。

嗤……

子受正视着黎侯的眼睛。

黎侯收缩的瞳孔中,出现了绝望,最终变得无神起来。

他张着嘴,想呼吸。

可太阿剑剑锋三尺七寸,刺破咽喉,自颈后贯穿而出。

染血。

呼吸不得,竭力张嘴,不断颤抖。

我昏君也。

子受将太阿剑拔了出来,下一刻,黎侯喉头涌血,悄无声息,和着身上的绳子,一同倒在血泊之中。

血溅九间殿!

子受呼吸均匀,表面上依旧没有表情,心底已经乐开了花。

爽啊!

要是明君还得来一番斗智斗勇,还得打打嘴炮,先诛心再诛命。

昏君就不同,想杀就杀了,还能让诸侯不满,赚取昏庸值。

唯一麻烦的,就是身上又染血了,皇袍质量不错,就是不防血。

子受瞪了伯夷一眼,要不是这家伙把他昏庸值给败没了,也不用杀人弄得一身血,好在现在多少应该把昏庸值给赚了回来。

“苏侯,咱们就不用吃粟米了,这毛病得改,听陛下的,吃肉,吃肉!”崇侯虎对着苏护道。

他真没想到,肥厚的猪肉竟比牛、羊肉更为美味。

苏护哪有空搭理他,三块半肥半瘦的猪肉塞进嘴里,满口油脂。

冷不防,黎侯的血飞溅而来。

两人住嘴了,看向默默收剑入鞘的纣王。

陛下这……这是……

费仲、尤浑一直注意着殿中情况,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要遭!

费仲飞速转动着脑筋,思考如何破局。

忽而上前道:“陛下圣明!此王道矣,古之圣王未有怒而杀人,皆是……皆是……”

费仲越说脸色越苍白,词穷了,他没法破局,只能表态站队,他是纣王死忠。

群臣、诸侯面色大变,大商对待西戎一向以互不侵犯为重,黎侯所说,追根究底只是激进了一些,没什么错误,只是沿用历代君王对待西戎的方法罢了,西岐对西戎,同样以和为主,减少战事。

一英武青年出列,毅然道:“臣张桂芳请命率军进驻黎地,若西戎联合而至,请为陛下拒之,若无皋戎举族而来,请为陛下吞之!”

张桂芳?

诸侯们有些熟悉,张桂芳是青龙关副将,青龙关总兵对他赞不绝口,这次来朝贺也带上了他。

姬昌大约看明白了张桂芳的心思,这种出身普通的小将,也就只能抱着纣王大腿往上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得青龙关总兵看重已是极限,诸侯压根看不上。

诸侯们的反应尽收眼底,姬昌看到一向亲附纣王的苏护、姜桓楚等人也没有轻易开口后,心中有计较。

三步出列。

“臣,姬昌拜上……”

第134章 李靖变法

“陛下于杀黎侯于殿上,却不知黎侯戍守西疆,今有社稷颠覆之危,祸乱己生,隐忧百出事,臣闻君王以道治国,以德治民,克勤克戒,毋敢怠荒,乃得盘石之安,金汤之固,昔陛下初嗣大位,修仁行义,不遑宁处,礼敬诸侯,优恤大臣,忧民劳苦,惜民货财,友服四夷,威加遐迩,雨顺风调,万民乐业,乃圣乃神,不是过也。”

姬昌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隐隐引起了诸侯们的共鸣。

是啊,以前的纣王多好,什么七年不鸣一鸣惊人,都是谣言,一惊人就将诸侯在殿上砍了?这算什么事啊!

诸侯们比谁都清楚纣王在干什么,每次都在针对诸侯,企图削弱他们的势力。

礼敬诸侯啊!

大商六百余年,无不是天子与诸侯贵族共治天下。

如今纣王不仅去了天子号,自号始皇帝,强行位高于诸侯,更是直接对他们动手了!

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黎侯一剑封喉!

看着诸侯们交头接耳,群臣似有不悦之色,姬昌长叹一口气,继续道:

“陛下亲近奸邪,不修政道,醉酒上朝,沉湎酒肉,日日升歌;大肆凶顽,殿斩诸侯,人道乖和;兄弟阋墙,王兄反叛,慈爱尽灭;挥霍无度,酒池肉林,不知廉政;四纲已去其三,臣姬昌添为西伯侯,当廷忠谏,只求陛下能全君臣大义,不至纲常尽污!”

“臣不避斧钺之诛,献逆耳之言,唯愿陛下悔过自新,削皇帝之号,重修君王与诸侯之好,则诸侯仰服,文武欢心,朝纲整饬,宫内肃清,陛下自能坐享太平,安康万载,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臣临启不胜惶悚待命之至!谨疏以闻,望陛下纳谏!”

张桂芳不服,他看着一脸忠臣模样的姬昌,总觉得这家伙心里还瞒着事儿。

他又看了看面无表情的纣王,于是再次大吼,重复道:“陛下,臣张桂芳知晓忠义何物,只请往黎地,若西戎联合而至,请为陛下拒之,若无皋戎举族而来,请为陛下吞之!”

这次,声震大殿。

他要告诉所有诸侯,纣王是有支持者的。

声音振聋发瞶,一排又一排大臣拜下,有方相、方弼,有费仲、尤浑,也有商容、鲁雄,他们虽然同样无言反驳,但并不妨碍他们选择支持纣王。

闻仲盯着地上的尸体与纣王看了许久,沉声道:“陛下非是尔等诸侯臣子能够非议。”

姬昌却是没搭理闻仲,对着张桂芳调笑道:“张将军乃匹夫之勇,四夷之危又岂是如此简单?黎侯虽死,但话却没错,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侯之心相同,陛下杀黎侯失诸侯之心,西戎东进,天下不稳,当今大商,乃危商啊!”

这时浓眉大眼的李靖踏步上前:“靖曾听闻尧帝于路上,见有犯人获罪,尧帝一问之下,发现犯人行偷窃之事,尧帝问其由,犯人称天旱已久,无粟可食,不得已而为之,尧帝听完便要求将犯人放了,自陈过失,其一,因为他无德,上天久旱不雨,其二,是他没有教导百姓,才有人行偷窃之事,尧帝至诚反省,诚心感动天地,于是天降甘霖。”

姬昌疑惑,李靖用典,似乎是在说黎侯虽然有过失,但却是因为纣王不为大局考虑,才出言过激,情有可原。

姬昌想了想,当时纣王在陈塘关提出万方有罪时,曾亲手正法李靖的亲子,李靖一定心有怨气,这么一想,倒也合理。

于是乎,他赞同道:“李总兵之意,昌自然懂得,黎侯有罪,但不至死,陛下更应该与尧帝一样,反思自身,自陈罪过才是。”

李靖猛地挑眉,环视四周诸侯,道:“天降甘露后,犯人依然行偷窃之事,此非君王之过。”

“今日曾数次言古今之人不同,然诸位可知古今刑罚亦不同?古时有罪之人一脚穿草鞋一脚穿常履便可替死刑,诚心改正,至成汤先王时,更改刑律,断指、断足和断头堆积满阶,被处罚的人们方才服从,而今法度不明,人不畏法,诸侯不敬法,乃至有黎侯之罪!”

“黎侯不尊法令,以人殉父,其罪当诛!以下犯上,冒犯君王,其罪当诛!外通戎敌,出言相逼,其罪当诛!”

“今法制不明,法度不严,百姓农耕而不能温饱,将士立功而不能得爵,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天下之道不在朝中空谈!”

“务求正法严刑激励朝野士气,四纲之下各有法令,令行禁止,有罪共罚,有功共赏,朝野酿成浩然正气,国家不怒自威,加之商人厚重坚韧,大商必将无惧四夷!”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令必行,禁必止,法贵时效,法贵公平,法立如山,但安天下,法度在前罪不改刑,法外无恩减刑溃法。”

“以往诸侯多有私心,民不信官,君不信臣,圣王当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君王不重义而重法,方能严法度以强国,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今日血溅大殿,陛下斩黎侯以立法,法必严行必果!”

“今大商外有四夷环绕,内有不臣奸贼,此是为危商……”

也许别人口口声声称要严令法度,没什么人信,但李靖不同。

李靖贵为一关总兵,地位不比诸侯低,亲子哪吒杀人犯法,按照以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时纣王在陈塘关,不仅没有任何纵容,反而声称万方有罪罪在万方,在李靖面前,将哪吒就地正法。

现在李靖的态度很明显,他站在纣王这边,一个看着亲儿子在自己面前犯法身死的人,喊出严令法度,喊出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内心所想很真实,言语极有分量。

李靖在殿中走了一圈,看着呐呐不言的诸侯,高声道:“诸位又安知危商不会在陛下手中变为强商?”

殿中一片安静。

半晌后,李靖拜道:

“诸侯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斩黎侯以正法度,杀的好!”

“臣李靖不才,欲为陛下行变法之事,肃清朝纲,强我大商国力,身死亦无悔!”

……

第135章 老谋深算商纣王

商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毕竟现在不是大一统时代,诸侯也不完全是大商下属。

诸侯基本保有很大的自主权,虽然商王对以朝歌为中心的王畿地区有着绝对掌控,但对诸侯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商王与后世的君主有着较大的差别,事实上应该算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严格来说,诸侯就是一个个半独立的政权,不是完全的上下级,大概相当于关系更紧密的朝贡国与宗主国。

历史如此,演义里也是如此。

比如演义中纣王捏造罪名砍了姜桓楚、鄂崇禹,这俩人的儿子二话不说就反了,一点犹豫都没有,因为商王杀诸侯,而且还是四镇诸侯之一,这在他们看来太过分了,商王根本没资格杀他们,这根本不能忍。

也就是说,在诸侯们的看法中,商王实际上是不能给他们定罪的,除非真的大到一个地步,比如谋反之类。

所以姬昌才会谋划着翦商,自己老爹死的太憋屈了,被商王关起来以莫须有罪名弄死的,要不是后来继位的帝乙嫁妹和亲,他已经反了。

可即便这样,也都被其他诸侯看了好几年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