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09章

作者:御炎

“这一次,你们山东的宣传口是出了大问题的,关于这些问题,我希望你们能有所警觉,能有所改善,明白吗?”

宋锐面色羞惭,连连点头。

在山东地区的宣传口看来,苏咏霖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给他们宣传口擦屁股的,若不是宣传部门没有及时应对这次的舆情危机,局面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

作为副主任,苏咏霖此番前来山东的危险性他还是有所了解的。

所以他颇为羞愧。

“这次的失误,我部上下已经进行了深刻反省,而您所交代的事情,我们也全部办到了。”

苏咏霖出发之前就授意山东宣传口对他的行程进行每日播报,告知山东民众苏咏霖的行踪,告诉他们苏咏霖走到什么地方了,告诉他们苏咏霖正在向他们靠近,正在来见他们的路上。

因为得到了如此的消息,就算躁动起来的民众依然有所怀疑,却不得不为如此细致精确的路程报备而影响,于是之前渐渐升温的舆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也小了不少。

苏咏霖南下山东的消息传出来之前,沂州和莒州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到中都找背叛革命的人要个说法】之类的流言,还影响到了相当一部分民众,使得他们群情激愤。

不单单是民众群体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各集体农庄的复兴会基层组织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很多干部很担心苏咏霖的安全和中都的局势,产生了焦虑的情绪。

受他们的影响,个别地区的集体农庄所属民兵队伍甚至已经开始了战备行动,大有要真正行动起来的架势。

作为革命老区,作为苏咏霖的起家之地和起家军队的主要来源地,山东大汉们的行动力素来很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尤其当地也是集体农庄和产业工场最早布局的地方,是全国集体农庄比例和产业工人比例最高的地区,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复兴会基层组织,使得山东之地的基层动员力位居全国第一。

之前光复军北伐和明军南征,每一次都动用了大规模山东方面的运输力量,山东地区动员了数十万民众帮助大军运送后勤物资,无一差错,可见山东地区的动员力之强。

这一次流言传播之广之深刻,以至于一些复兴会基层的组织都受到了煽动,对苏咏霖决定退位这件事情感到怀疑,对中都产生了不信任,觉得苏咏霖有危险。

所以基层组织之间频频接触,颇有种要搅动风云、去中都看看苏咏霖的架势,尽管基层组织内部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并不支持使用武力,并且竭力组织,但是谣言的力量真的很恐怖。

到苏咏霖南下的消息抵达山东之前,连部分县级复兴会组织都出现了这种声音。

直到苏咏霖南巡的消息传来山东,并且随着每日一次更新苏咏霖南下的路线,这种声音才暂时被压制住了。

第1536章 大明的领袖无所畏惧

当前这种谣言满天飞的状态下,人们虽然不相信中都,但是人们愿意相信苏咏霖。

既然苏咏霖来了,那他们就等着,看看苏咏霖到底要说什么。

期间虽然也有一些什么【这是中都朝廷的幌子】【苏咏霖根本来不了】【来的是朝廷军队】之类的流言,但是这个时候,苏咏霖的亲笔信也被山东宣传口张贴出来。

那是熟悉的苏咏霖式的口吻和笔法,那种亲切的没有隔阂的感觉,是山东民众所熟悉的苏咏霖的味道。

不管来的人是不是真的苏咏霖,冲着这个人,民众都愿意无条件的相信他一次,谣言再怎么传,也无法击破民众对苏咏霖的信任。

这恐怕是传播谣言的人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宣传口靠着苏咏霖输送的弹药,勉强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汪宏津要求山东行省各级官府出面稳定局势,余良哲出面要求各级复兴会组织发挥自己的作用,稳住民众的情绪,不要推波助澜,更不应该领头闹事。

在这种声音的要求之下,山东各级官府、复兴会组织总算在苏咏霖进入山东地界之前稳住了局势,没有让局势进一步发展。

山东的乱象没有进一步发展,没有发展到某些人所担忧的持械对抗的地步,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建立在苏咏霖本人抵达山东现身说法的基础之上的。

和中都方面一样,汪宏津和余良哲都非常担心这是有人故意设计要让苏咏霖来山东,要威胁他的生命,所以他们非常担心苏咏霖的安全问题。

这要是让苏咏霖在山东遇到什么危险,他们两人的政治生命和物理生命搞不好都要一起终结掉,整个山东行省的官府和复兴会系统都会遭殃。

他们很紧张,遂一起要求任朋义组织他的队伍贴身保护苏咏霖,绝对不能让苏咏霖受到一丁点的威胁。

当前的山东官场颇有些云波诡谲的感觉,汪宏津和余良哲都感觉到山东官场内部有人在暗中推动流言事件的进展,却找不到那人究竟是谁。

汪宏津是洪武九年调任的山东行省参知政事,余良哲则是洪武十年调任的山东复兴会分部主任,两人在山东都不算是什么有深厚资历的存在。

虽然说大家都是同志,都是一起奋斗的战友,但是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从战场上或者其他斗争战线上下来转职到地方担任行政职位的人们很快就察觉到了和理想不同的地方。

一个人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只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可以了。

一个人想要做好两个人的事情,那么只要压榨自己就可以了。

一个人想要做好三五个人的事情,那么只要提前给自己筹备后事就可以了。

至于汪宏津和余良哲这种行省级别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可以调动的资源与所需要面对的部下的人数都是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搞定所有的事情,需要有人配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在乎的利益关系,他们会因为职位的关系听从上级指挥,但因人而异,服从度和执行力度也会完全不同。

符合自己利益的就全力执行,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想办法搞破坏,或者阳奉阴违,拒不执行。

上级追究下来,栽赃嫁祸、左右腾挪、反复横跳、全力甩锅,只要把越来越多的人拉下水,上级就拿他没办法。

阳奉阴违这四个字就很好的表现出了上位者行使权力的难度。

一个可以很好协调并且可以做大限度贯彻决策者意志的行政团队是很难炼就的,苏咏霖奠定自己的行政团队还需要多年战争和斗争来磨练,更别说地方治理了。

汪宏津和余良哲在这几年间都不同程度的感受到了阳奉阴违带来的难处。

他们竭尽全力,也没能让部下官员完全听从他们的指令办事,受限于官员的出身、政治理想和利益所在,内部分歧从来不小。

难处一直都有,从未彻底解决,而这一次,因为某个契机,这种难处集中爆发了,一口气把他们两个串上串、架在火上烤,烤的滋滋冒油,香气扑鼻,只要撒上一点孜然就能开动了。

两人费了很大功夫也没有搞清楚到底是谁在烧烤他们,谁又在推波助澜看笑话。

因为对下面的人很难信任,而任朋义是苏咏霖内阁出身的空降官员,比他们还要资历浅,且自带队伍过来创立新局面,绝对值得信赖。

于是代表山东保护苏咏霖的重要使命非任朋义不能承担。

任朋义深知自己的职责重大,所以也不敢怠慢,把刚刚组建起来的相对干净的队伍给拉了出来,竭尽全力保障苏咏霖每一站目的地的安全。

因为担心提前公布行程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所以任朋义主张不提前公布行程,以此保障苏咏霖的安全。

但是苏咏霖认为这并没有必要。

“如果幕后黑手在这光天化日之地积累出了足以威胁我生命安全的军事武装力量,那问题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再者说了,如你们所猜测的,他们之所以要我来山东,无非是力量不足,不敢一搏罢了。”

苏咏霖就要光明正大。

光明正大的展现自己,光明正大的让民众知道自己来了,这比什么都重要。

大明的领袖无所畏惧!

洪武十二年三月十三日,苏咏霖抵达山东之后的第三日,他正在济南安排之后的行程。

他准备先在济南巡查当地的集体农庄和产业工场,和农民还有工人们接触,解释自己的执政理念之类的,开始自己在山东的巡游。

当天,苏隐秘密前来觐见苏咏霖,将自己探知到的一些消息告诉了苏咏霖。

“首先,根据我们的线报来看,汪宏津、余良哲和任朋义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在山东资历尚浅,连一个任期都没有经历完,不具备操控这件事情的前提条件。

山东之地是咱们大明的起家之地,在这里任职办事的,多是故旧老人,有资历有能力也有名望,革命成功之后,有些功劳很大的升任到了中都做事,有些能力平平无奇的则留任当地。

后来黄河案爆发之后,山东当地的一些贪官污吏被集体清除,整个山东的吏治也被革新,局面有了好转,不过依然有相当一部分资历较深的官员在山东任职。

这些人普遍存在于州府一级的官府当中,因为能力有限,任期结束之后多是平级调动,他们称之为原地踏步,对此多有看法,且自持资历深厚,往往不太愿意服从新上级的领导,多有阳奉阴违的情况。”

说着,苏隐向苏咏霖提交了一份出自天网军中原组山东分组的较为完整的调查报告。

内容是关于第二次大清洗之后一直到第三次大清洗之间的山东地区的政治生态。

第1537章 “龙兴之地”

苏咏霖拿过了苏隐发动山东地区天网军资源调查得到的情报,对整个山东地区的政治生态有了一番具体的了解。

从洪武三年四年的黄河案引发的大清洗之后,这一地区的官场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重组,之前乔丰案当中,山东也受到了牵连,一些老资格官员牵涉其中,被拿下。

总体来看,山东地区的政治生态还是挺健康的,官员的清廉程度也没什么问题,财政部的审计部门在山东这边倾注了比较多的资源,没发现什么不对的。

只能说有些问题并不是正常范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也不是所有的官员都会在钱这个事情上摔跟头,尤其在这个苏咏霖威名赫赫的时期。

但山东确实有点不一样。

用传统的话来说,山东,是大明的“龙兴之地”。

当年,苏咏霖率领胜捷军和之后的光复军以山东为大本营挑战、推翻金国,军队和最早的执政团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出自山东,甚至是他对抗燕云地区旧官僚的主力。

当时,山东老人们还是新人,是他对抗旧势力的主要力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时过境迁,到了这个时期,天下政治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存在什么革命势力和旧官僚士绅的对决了,各地区力量追求的是平衡而不是对抗。

山东地区跟着苏咏霖一起起事的老部下有很多,有能力极强的优秀人才,也有能力一般的普通人。

优秀人才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政绩步步高升,成为高级官员,而一些普通人只能原地踏步。

大明的官场晋升机制在苏咏霖主导下是比较公平透明的,尤其在乔丰案爆发之后,这一机制更加公平,为苏咏霖本人所特别关注。

这种公平机制之下,能够晋升和不能晋升都是有明确理由的,不看资历深浅,主要看的就是政绩和贡献。

政绩优秀的人可以顺利得到晋升,在更高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而政绩一般或者压根儿就没什么政绩的人,就难了。

本来越往上职位越少,越往上就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最优秀的、最有政绩的人才应该上位,指望靠资历混上去那是不可能的。

而偏偏这样的一群能力平平但是资历深厚的人广泛存在于山东地区,乃至于大名府地区。

他们的能力止步于州府一级,继续往上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但是他们自己并不这样认为。

他们觉得自己提着脑袋冲锋陷阵的时候这些小字辈还在家里喝奶,根本不配合他们同台竞争,而偏偏小字辈踩在了他们头上,对他们发号施令,他们为此感到不满,觉得不公。

他们觉得他们应该登上高位,让小字辈们听他们的指挥,让他们耀武扬威,可现实并非如此。

虽然苏咏霖的强势威慑让他们不敢做什么,但是在日常行政中,这种不配合、阳奉阴违、暗中使绊子还是经常存在的。

这不仅会让一些刚刚升职调任来这一地区的年轻的中高级官员们手足无措,更会让一些调任山东地方基层担任基层职位的年轻官员不好过。

这些资历深厚的老人对上级他们只能阴阳怪气阳奉阴违,但是对下级,那就是可劲儿的折腾。

根据调查显示,汪宏津和余良哲抵达山东就职的前一年都过得很不顺畅,任朋义则是刚来山东组建公共安全部门,在济南还好,一旦深入到各州府,那难度可大了去了。

县级官员有心配合,却受到州府一级的阻碍,以至于工作难以展开,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州府准备好了搭建公共安全部的建制。

这一点,任朋义也隐晦地提起过,但是没有叫苦叫累,估计是担心苏咏霖觉得他刚来就叫苦叫累是不好的行为,会对他产生负面看法。

但是他不说,不代表没有这样的情况。

这样的情况在济南周边还好,接近济南,政令多少还有些威慑力,到了南边沂州莒州等苏咏霖起家之地,那就真的是情况非常严重了。

说政令不出济南是有点过分,说政令畅通无阻则是白日做梦。

沂州和莒州,再加上一个密州,那是山东大起义最早爆发的地方,也是苏咏霖最早活动的地方,所以当地人都比较自豪的宣称自己这里是大业启程之地。

这里也的确涌现了大量优秀的军事和行政人才,除了江南老人们,这三州之地涌现的优秀人才也确实是苏咏霖早期起家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