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第1008章

作者:御炎

但是这次前往山东的主要目的估计还是要处理一批人,为集体领导制度的确立奠定基础和威势。

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登基也要立威,集体领导制度虽然讲究一个民主集中,但是权力也是需要集中的,也是需要一定威势的。

他需要雷厉风行的处理掉山东的这一波政治攻势,若有必要,再顺势展开一轮全国重点地区的巡游讲话,为集体领导制度站台。

古老的中国在历史裂变的十字路口上出现了迷茫,这种迷茫是苏咏霖可以预料到的。

帝制在古中国维持的时间有点长,皇帝的统治深入人心,以至于苏咏霖也要用皇帝的名义来确立新的治理模式。

但是大明发展到了今日,大明和古中国都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决断到底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时刻了。

大明的国民经济基础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分散的小农经济到集体经济的转变,北方地区集体农业生产比例已经超过九成五,而在江南地区,这个数字也快速逼近八成。

增长缓慢的生产力水平也在蒸汽排水机的问世下出现了破局向上的曙光,钢铁巨兽的嘶吼声隐隐在他的耳边响起。

值此关键时刻,大明上层政治建筑的革新必须要跟上,不能止步不前或者大踏步向后退,必须要坚决彻底的向下一个时代迈进,连君主立宪都不能接受,必须要把皇帝彻底终结掉。

绝不给任何势力留有任何幻想,干净彻底的把帝制时代扫进垃圾堆,绝了皇权政治的根基。

怀着如此坚决的态度,苏咏霖写文章从政治军事和经济三个方面简单剖析了大明目前的国家状况,通过复兴会渠道向全国范围内发布。

与此同时,苏咏霖注意到了在这个全民识字率大大提升的时代,普通民众想要看懂一篇文章也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根据学部的调查报告,北方中原地区民众识字率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读写五百字以上的人群在三万人抽查样本中的占比达到了九成九。

这意味着中原地区绝大部分民众有了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不再是睁眼瞎了。

所以报纸系统可以开始推进了。

从中都出发前往山东之前,苏咏霖召集了九人决策小组会议,将自己的报纸提案提交审核,讲述了一种面向全国民众定时定量稳定传达朝廷声音的纸质媒体的构想。

他想要将只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的讯息传达的手段延伸到民间,直接构建中央朝廷和民间普通民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将中央朝廷的嗓门儿扩大。

“只靠宣传部的宣传是不够的,而且宣传部主要代表复兴会,传达的主要是革命方面的声音,朝廷也需要传达自己声音的途径。”

苏咏霖十分正经的宣布自己的建议:“我建议,利用现有树人书社和印刷总局遍及全国的渠道,将朝廷的邸报传达到民间,可以在中央组建一个树人报社,和树人书社共用一个渠道。”

苏咏霖的这个建议得到了九人决策小组的热烈讨论,讨论到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个建议很有建设性。

通过此番民间舆情信任危机的打击,他们都意识到了宣传和发声的重要性。

复兴会宣传部往往有着滞后性的不利因素,而此时如果出现一个属于朝廷的喉舌,以日常发报的形式为朝廷及时发声,那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大家举手表决,全票通过了这一建议。

之后,田珪子还追加建议,建议让树人报社与复兴会宣传部达成合作,朝廷可以有一份面向民间宣传朝廷政策的邸报,那么复兴会宣传部最好也有一份官方邸报。

不再局限于过去的传统宣传模式,而要与时俱进,采取更加有覆盖性的行动,对整个宣传口来一个双管齐下式的改革。

第1534章 南下

“过去复兴会宣传部的宣传模式主要靠各地组织在当地城镇内的字版上张贴内容,形式上和报刊其实差不了多少,但是受限于各地宣传部门的水平和反应速度,有些地方的宣传效果就不是很好。

就比如面对此次舆论危机,山东当地的宣传部门就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给敌人带了节奏,应付的很艰难,以至于民众都产生了质疑的情绪,很明显是业务不到家。”

作为复兴会总理,田珪子对山东复兴会宣传部的工作很不满意。

他觉得他们纯粹就是在乱搞,根本没有搞到点子上,否则不至于让朝廷在山东那么被动,以至于还需要苏咏霖亲自出马去当救火队员。

对此,九人小组大部分人都觉得山东宣传口需要整顿一下,而苏咏霖则对他们表示一定的理解。

“这件事情非常敏感,发生之前,连我都不可能预知到事情会走向什么地步,大部分地区的宣传口都没经历过那么大的阵仗,一时间乱了阵脚,情有可原。”

苏咏霖认为这件事情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地方宣传口的能力极限,若是没有中央的帮助,比如苏咏霖自己的帮助,山东宣传口实际上是没有应对能力的。

田珪子倒也不反对苏咏霖的看法,但是他还是很不高兴。

“就算如此,他们应对失当,导致舆情混乱,这就是他们的失职,该有的惩戒和通报批评必须要有,否则不足以让各地宣传口提高警惕!他们也是战斗队,他们不是吉祥物!”

田珪子说的倒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在这个事情上,苏咏霖没有反对他,认同了田珪子要通报批评山东宣传口的事情。

有些时候也的确需要对地方上的一些部门进行批评,否则他们承平日久,还真以为天下太平呢。

一切准备的差不多了,苏咏霖的行程也安排的很妥当,苏咏霖于洪武十二年三月初一正式南下前往山东行省。

这一次出巡,苏咏霖没有带多少随行人员,除了虎贲第一营作为护卫队跟随他保护他之外,他也只带了苏勇和另外两个临时的原内阁成员。

内阁现在整体转职到公共安全部,正在紧锣密鼓的搞筹建工作,能抽出两个人随着苏咏霖南下山东实属不易。

苏咏霖倒也不把自己当皇帝来看了,人多人少无所谓。

南巡也没有什么特殊待遇,就是按照一般中央大员出巡的待遇,走官道,住驿站,吃驿站的伙食,不搞任何特殊化。

说起来,苏咏霖也该感谢自己前些年对大明驿站出差系统的全面整顿和改良,给了他一次非常不错的出巡体验。

洪武五年之前,大明的驿站系统还是挺寒碜的。

尤其在伙食方面,驿站厨子的水平良莠不齐,惹得经常外出公干的官员们整理出了一份【驿站生存图鉴】,把做饭好吃的驿站和难吃的驿站都给标出来了。

这里头到底有多少辛酸泪,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苏咏霖最开始还觉得是有些官员矫情,吃不了苦,很生气,斥责了一些官员。

结果等后面辛弃疾南下访宋之后,他亲自体验了一下某些著名驿站的伙食水平,得出了【厨子就是在糟践东西】的结论。

于是苏咏霖才相信这可能真的不是官员们矫情,而是厨子水平太次,有糟践东西的嫌疑,若是让他们继续这样糟践下去,也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粮食,这很不好。

后面苏咏霖就经过了一番整顿,把军队火头制度引入驿站系统当中。

驿站厨子上岗之前要得到驿站全体服务人员的认可,做饭水平如何,大家吃了之后打分,超过五分之四的服务人员认可他的厨艺了,觉得不错了,不会糟践东西了,那才能正式上岗,吃这碗公家饭。

洪武六年七年往后,大明驿站伙食水平大大提升,且有了很高的稳定度。

经常出差的财政部、工部官员纷纷感到十分惊喜,然后流下幸福的泪水,把原先那些辛酸泪总结出来的驿站生存手册给撕掉了。

到了苏咏霖南巡的这个时间段,因为财政上的宽裕,这已经是驿站伙食水准第三次上调的时候了。

官员出差,不管身份高低,都是一桌四个人,四菜一汤两荤两素的配置,有肉有蛋有蔬菜那是标配。

至于具体的食材,主要看当地实际情况作调整,整理出购置食材需要的费用和每七天一个轮换的菜单内容,然后上报驿站管理处批准。

管理方面的细致就要到这个程度,时不时还要安排巡回抽查指导员暗访驿站做考察,最大限度降低底下人搞小动作贪腐腐败的可能性。

层层措施贯彻到位之后,大明的驿站系统算是彻底的支棱起来了。

近些年因为商业的发展,很多商旅队伍也会在行进途中遇到需要借宿驿站的事情,所以驿站管理部门就做了变通,允许民间商旅借宿驿站,食宿水准一样,但是食宿费用需要自掏腰包。

也算是给纯粹财政支出的驿站系统搞了一个填补开支的开源项目,得到了苏咏霖的称赞和支持。

因为朝廷方面的这一举措深得人心,加上驿站食物的水准改良,民间也渐渐传言开了大明驿站伙食水平相当不错的传闻。

至于具体哪里不错,苏咏霖不清楚,之前多次出巡不是赶时间就是和大军一起南下,没用到驿站系统,这一次南下山东倒是充分的体会到了。

就他个人的实际感觉来看,四人一桌四菜一汤的标准那是确实落实到位了,都有流程,流程还特别的顺畅。

至于具体的食物种类,那要分地方。

有些临水地方的驿站,那就鱼肉虾肉菜式多一些。

有些不临水的驿站,那就猪肉鸡肉等饲养家禽多一些。

靠近山区的驿站,能吃到笋、木耳、蘑菇等山珍和山上放养的羊、山鸡之类的。

靠近大海的驿站,就能吃到海鲜,海鱼海蟹还有贝类,新鲜的很,味道也很鲜美。

苏咏霖一路南下,有临水的驿站,也有不临水的驿站,也有靠近山区的驿站,倒是没有靠近大海的驿站,所以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除了海鲜,基本上都吃到了。

比如燕云境内的龙亭驿站,几个厨子手艺相当不错,擅长做红烧猪肉,给炖了一锅红烧肉,味道香浓,肉质软烂,给苏咏霖吃得十分开心。

到了河北的沧浪驿站,几个厨子烧得一手好羊肉,那大块大块的红焖羊肉色香味俱全,感觉都有大酒楼大师傅的手艺水准。

河北南部的梁山驿站,几个厨子擅长做鱼,清蒸鱼也好,红焖鱼块也好,鱼羹也好,味道相当鲜美。

到了山东地界的胜利驿站,厨子擅长做狮子头,味道香软鲜嫩,滋味十足,非常下饭,苏咏霖大口大口扒饭,久违的体会到了干饭的快感。

第1535章 谣言的力量真的很恐怖

苏咏霖一路南下,也一路了解了大明驿站的发展现状。

其实从民间传闻就能了解到大明驿站的伙食水准那是真的好不是假的好,否则不足以在民间扬名,以至于某些地方都开始流传起来除了宫廷菜之外的【驿站菜】。

而在具体发展方面,苏咏霖了解到因为财政部下面的驿站管理系统的精细财政管理,还有审计部门的严格审计,所以虽然吃喝方面水平提高不少,但是花钱并没有多出多少。

很多优质食材都是在驿站周边地区的集体农庄内采购的,距离驿站路程短,运输成本低廉,且直接和集体农庄方面商量,购买的数量大的话,还能打折扣,那花钱就更少一点。

另外因为明国在数学人才上的培养和大量任用,驿站管理方面往往会投入大量数学人才。

他们会根据一段较长时间的统计结果估算某地驿站的人流量,根据人流量和该驿站报备的菜单内容判断出每天需要耗费的食物数量,然后以此为主要标准,指导驿站采购部门的采购数量和频率。

经过较为精密的计算之后,驿站方面在食物的购买、储存和利用率这些问题上有了极大的改善,大大的节约了一笔食物浪费的开支,狠狠省了一笔钱,使得林景春非常高兴。

为此,财政部还给驿站管理部门发了奖金。

苏咏霖进入山东地界之后,就得到了山东行省参知政事汪宏津所安排的队伍的迎接。

本来汪宏津还想自己过来迎接的,苏咏霖拒绝了,让汪宏津安心处理政务的事情,不要分心到自己身上,自己来这里也是有公务要做,到时候自然会见面。

于是汪宏津没有亲自来,而是安排了山东的公安总局主管任朋义还有山东复兴会宣传分部的副主任宋锐来迎接苏咏霖,为他打点安排一些事情。

任朋义和宋锐在济南府内的新镇驿站等待苏咏霖,苏咏霖和自己的随行队伍五百多人抵达之后,他们给苏咏霖举办了接风宴会。

因为知道苏咏霖不喜欢铺张浪费,所以他们只是按照驿站标准,让驿站提前给苏咏霖准备了食材,四菜一汤四个人的标准,苏咏霖招呼苏勇,跟任朋义还有宋锐两人凑了一桌。

两个肉菜,是葱爆羊肉还有狮子头,两个素菜,清炒绿叶菜和葱烧香干,外加一个鸡蛋汤,并没有超出驿站招待品质。

于是苏咏霖比较满意,招呼大家伙儿一起埋头干饭。

吃了几大口缓解了一下腹中饥饿,苏咏霖才开始慢条斯理的吃东西,顺便和任朋义还有宋锐说了会话。

任朋义是刚从中都内阁调来山东组建公共安全部门的官员,和苏咏霖比较亲近,吃饭的时候顺便汇报了一下他在山东的工作成绩。

得知他已经基本完成山东行省的公安总局的搭建,并且开始搭建各州府的分支机构的时候,苏咏霖表示满意。

“公共安全部门的组建是我提出来的,因为只依靠旧的没有编制的队伍来维持治安,在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大明的发展,人口数量会不断上涨。

大明立国之初,人口只有六千万不到,现在十二年过过去了,人口数量实在是大大增长,洪武十年的时候,大明人口已经有了一亿六千万的规模,继续增长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前,一个县有十几万人口算是人口大县,几万人口也不算是小县,还有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比比皆是,这种情况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一个县二三十万,三五十万人口,那都是正常的。

所以我们迫切的需要一个专业的公共安全部门来维持地方秩序,保障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你们的职责非常重大,一定要谨慎对待这件事情,千万不能懈怠。”

任朋义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接着是宋锐,面对宋锐,苏咏霖的表情就比较严肃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