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9.一些清朝人尝试让女性进学堂,用男学生的方式教学,结果一样可以学习。有些学者家庭出身的女性甚至能组织文学社团。
做记录的英国人看起来很震惊,专门记下了这个。
作者专门列了一章写女性识字率,但相关的数据很少,就只找到这些。当时进行调查的外国学者,看起来自己也不太关心这方面内容,并没有太多研究这个。
10.英国的识字率上升,是靠中产阶级人数的上升和经济的改善。但在中国,靠的是越来越廉价的教育成本和流行/通俗文学。
11.中国的精英和通俗文化的实际差距,比人们认为的更加不明显。不同背景不同阶层的群体,欣赏共同的艺术作品、喜ju和歌曲。但在英国不是这样。作者意思是这也有助于降低教育成本。
12.公益性学校只要五十亩地的支持就能维持存在,有些甚至还能更少。在那个时代,这些学校成本非常低。
13.民国时期的识字率和学校数量,都比清朝更低,因为清末民国的教育改革对基层学校造成了很大打击。
14.作者总结说,廉价的复制手段,广泛应用的印刷术,城乡皆有的支持初等教育的传统是最重要的因素。
15.他的调查结果是,清末的识字率并不比现代化之前的英国和日本低,所以识字水平并不是阻碍资本主义/工业化/近代化的原因。
第601节 番外篇(44) 钱程与大道所在
混混百夫长显然文化水平欠佳。收集书籍时,他自己寻思着和儒家有点关系,就丢进来。然而钱程对这个小册子实在没什么兴趣,。
“童谣这东西,是个读书人都能编几句。”他解释道:“我自己都编过不少。”
“说是童谣,但我就记得编童谣进行讽刺的事了。”黄娟老实承认道:“真正给儿童唱的,反而记不清了。”
“这也没什么。”钱程说:“一篇奉承的和一篇嘲讽的,一般都是嘲讽的那篇水平更高。”
“呃……”
黄娟有些无语,钱程倒是没怎么当回事。对于儒生来说,阴阳怪气讽刺皇帝是家常便饭,属于哪怕被追的满天下乱跑都改不了的。黄娟等人不能理解,钱程也没当回事。
他把册子丢在一旁,继续看其他的书。
书籍码放的很乱,他顺手抽出本连环画来,只见标题上写着“孔老二的罪恶一生”。
“墨家也学会连环画宣传了?”他自言自语道。
“墨家?”张威奇怪道:“早没有墨家了。”
“真的?”钱程颇为好奇,快速把连环画浏览了一遍。
他合上册子,想了想,点点头:“确实不是墨家干的。”
“你是怎么判断的啊。”黄娟问道。
“这书里语言太夸张,指责的问题也不在点子上。墨家不是这个风格。”钱程指出:“而且墨家骂的比这狠多了。”
“哦?”
“《墨子》里面就有。”张威回答:“确实比这连环画骂的更伤人。”
“还能更伤人?诸子的典籍里还能直接开骂的?”黄娟不太信:“墨子怎么骂的?”
“他把孔子的黑历史又说了一遍。”张威如实说。
“……”
虽然也有矛盾,但钱程和墨家的人已经相处习惯了,也没太在意。
而且这连环画对他的杀伤力也不强——见识过墨子的指责和庄子的阴阳怪气,他对于这种程度的说法,已经麻木了。
钱程把这本书也放在一边。黄娟好奇,伸手拿去,自己看了起来。
“所以孔子到底是代表哪些人的利益的?”她翻了两页,问:“他和他的弟子,是哪个阶层来的?”
“士,国人。”钱程回答:“不过那时候,国野之分已经动摇了。所以他的弟子里,也有野人。”
“这些人算上层还是下层,旧派还是新派?”黄娟继续问。
“天子、诸侯、世卿,算是上层。大夫和富裕士人,算是中层。普通士人和国人、野人……这已经快到底了,肯定是下层了。”钱程回答。
“奴隶呢?还有蛮夷之类的吧。”黄娟说。
“奴隶很少,而且彼此状况相差很大。想要消除奴隶的人很多,成功是早晚的事。至于蛮夷……”钱程想了下,还是换了个委婉的说法:“我们的系统里一般不包括蛮夷。”
“至于新旧,肯定都是新的。”钱程说:“诸子百家全都是新学问,孔子和他的弟子肯定也不例外。旧学问是周王室史官那里的知识,百家之学都是从那里起源,但和它已经不相同了。”
“那为什么要回到古代呢?”黄娟问。
“因为当时的情况就是糟糕。”钱程回答:“蛮夷的进攻没人管,秩序没人遵守,连殉葬都渐渐恢复了。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为了解决问题产生的。所以百家全都是要求恢复秩序的。”
“这样啊。”张威想了想:“我看西洲人都喜欢吹嘘随心所欲、肆意放纵,所以他们是混沌,咱们是秩序……”
“他们是叫自由吧。”黄娟提醒道。
“我觉得叫混沌更恰当。”张威突然坚持起来。
“……”
“呃,总之,学说的目的就是恢复秩序。”钱程只好继续解释:“既然要恢复秩序,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恢复之前周朝的秩序了。”
“这样可行么?”黄娟问。
“不可行。”钱程利索地说:“所以发现不可行只好,就没人当真了。你看荀子,就很典型。”
“呃……”黄娟傻眼地说:“我看之后也一直说周礼……”
“周朝的周礼,孔子的周礼,汉儒的周礼,本来就不是一回事。”钱程不在意地说:“
像汉朝流传的那些,很多就是大家自己补上去的,挂了个周礼的名头而已。”
“补?自己补?”
“对啊,自己寻思着这样合理,就加上去。”钱程显得非常熟练,不知道干过多少次了。
“那不就和原本的不同了?”黄娟有些不太相信。
“我们又不是狂信徒,既然原来的不行了,为什么还要坚持。”钱程不以为然:“而且,周朝很长,周朝的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那时太古老,很多制度古朴而简单,根本没有这么精细的规则和区分。有没有这个‘原本’的周礼,都不好说。”
“但儒家——或者说所有用‘圣王’概念的百家学者,都有一个共同问题。”他坦然说道:“大家大概知道,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但不知道怎么让别人都相信、认可,认为这种社会可以实现。所以,就只能虚构一个上古太平之世,然后告诉众人,因为它已经发生过,所以必然是可行的。”
“而且,为了实现理想,必须有一定的步骤,制定相应的规则。但怎么证明这个规则有意义,说服大家遵守规则,也论述不清楚。”他摇了摇头:“所以,只能设定一个圣王,告诉大家这是圣王说的,所以是对的。然后用道德作为规范,把这些推行出去。”
“古儒有个目标,却不知执行细节。汉儒有了对于步骤和实施方案的规划,却无法判断执行细节是否正确,也无法论证它们的合理性。”他认真分析道。
“所以,以往一直需要‘上古’、‘圣王’的名义,给它们提供合理性。用古代礼法道德的名义,判断执行细节是否正确。但这些终究只是将就的手段。”
“而能够取代‘古礼’、‘圣王’的事物,应该就在《大同经》里。”他兴致勃勃地说:“这才是儒生们该找的东西。”
“找圣王的替代品?”黄娟问道。
“对,按我学来的知识,它一定是与逻辑学相关的。或者更直白点,用这里的话说,是‘科学’。”钱程笃定地说:“它应该有一套缜密的逻辑,能验证执行细节是否正确,还能论证出计划的合理性。”
“儒家——或者说百家里面的大部分,都忽略了另一个关键点,以至于缺乏逻辑和科学方面的认识。”他摇了摇头:“但我敢肯定,什么时候找到它,什么时候,儒生们就不再需要上古圣王的设定了。”
“到时候,就像玉璧合一一样。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我们就肯定能得到最佳的理论了。”钱程很是热情地说。
随着阅历增长,尤其是到西洲之后,他就意识到了自己原有理论的不足,开始试图借助精灵学者们提供的逻辑学新思路,进行弥补。而在这里,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接近最后的答案了。
两人思考的时候,钱程再次浏览起其余书册。
很多内容对他并不友好,看得出作者一点也不喜欢儒生。不过钱程也懒得关心。闻道的机会面前,这些小事已经不值得操心了。
PS:
程子说:“太过分了!先生诋毁儒家。”
墨子说:“假如儒家本来没有,而我却说有,是我诋毁。但现在儒家本来就有,所以我不是诋毁,我只是把事情说出来而已。”
——《墨子·公孟》
第602节 番外篇(45) 钱程与大复仇
白芷这次花了两天时间才处理完隔壁市的问题,回来的时候,发现钱程还在办公室里看书。在这方面,他似乎特别有耐心。
看到她,再看了看钱程和张威,黄娟隐然又有些不满。
“你看看别人是怎么学习的。”她不高兴地说:“你天天就在网上耽误时间,也不好好学习下。”
“啊?网上也能学习啊!”张威赶紧辩解道:“网上的老哥一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我超喜欢那里的!”
“算了吧。不看都知道,你又在和人家吵些莫名其妙的东西。”黄娟指责道。
“这也是学习……学习哲学和社会学。”张威继续狡辩:“网上能看到不少理论的。”
“算了吧。”黄娟明显不信:“真想学,你怎么不看看(帝皇箴言),去学大同主义?难道他的水平,不比你网上看的这些高?”
“我外行,但我又不傻,你拿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想糊弄谁呢。”她不屑道:“你就是懒,不想学,想玩。找什么借口。”
“……”
张威一时语塞,倒是钱程听到了关键词,若有所思。
“他在看什么啊?”白芷刚来就看到他们吵架,只好又来打圆场。
“还能什么,就是那些东西呗。”黄娟摊摊手:“不知道现在讨不讨论怎么打扶桑岛的事情了。”
“讨论也没用吧。”钱程忙着翻书,头也不抬地插了一句:“反正你们现在也打不过新迦太基。”
“……”
黄娟一时无语,张威听着有些气,当即大声反驳道:“早晚有一天能打过的!”
“好,很有精神。”钱程点点头,念叨了一句,继续看书。
“……”
“既然有这心气,就好好干活。”钱程见他们不说话,只好抬头补充道:“只要华夏正常发展,得到向蛮夷复仇的机会是早晚的事,所以做得比说得更重要。复仇不是急于一时的事情,在时机成熟之前,安心准备就可以,不需要天天挂嘴上。”
“哎?我以为你是更冷静些呢。”黄娟无语道:“原来你俩的区别就是你更阴啊……”
“齐国行动之前,也没天天喊着要灭了纪国。”钱程不以为然:“复仇的手段,肯定是怎样效果最好,就怎样办。”
“不过这样复仇,也会有代价的吧。”黄娟说。
“不复仇也会有代价。”钱程回答道:“你走在家门口的路上,突然被人打了一顿,你会怎么办?”
“找警察抓他。”黄娟不假思索地说。
“对,有人管是最好的。”钱程点点头:“那如果没有警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