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418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因为骑兵作战绝大多数情况下,双方是不会“对撞”的。一般都是不坚定的一方渐渐停下乃至向回跑,更坚定的一方则继续前进。结果是后撤方撤出战场,或是带更多援军反过来驱逐之前的优势方,双方逐渐加码,直到一方顶不住,彻底被驱逐出战场为止。

骑兵的格斗比较少见,而且持续时间很短,很快就分出高下了。

所以骑兵军官的作用非常大。如果一方的军官更坚决、更善战,很可能就直接逼退或者击杀对方的军官,乃至把对方全员吓跑了。起码到拿破仑时代,这个规律还是适合的。

这也导致骑兵成为一个很讲究个人英雄主义的兵种,整个风气和步兵其实都是不太一样的。

至于中世纪和近代早期,亲自上阵的欧洲君主,很多人本身就是骑兵指挥官的定位。而且按传统他们也只需要这个定位……

v

PS2:冲个十几次算是晚期骑士的平均水平吧。

1346年克雷西,法国骑士从白天到晚上,冲锋了十六次(里面也不止法国人,从各处喊来帮忙的都有)

1515年马里尼亚诺,法国国王亲自带人冲锋,他们自己声称是冲了三十次。从晚上一直冲锋到第二天白天。

不过这次主要是骑兵冲锋给火炮制造机会。一个晚上,两万多瑞士人可能就损失了一万左右。法国一方的援军也赶到后,剩下的瑞士人被迫退出了战场。

o

v

第440节 第一百七十三章 羊吃蛮夷(上)

加拉西亚南部,“巴里希公社”。

现在已经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往年,都是众人最闲的日子。但现在,大家还是在不停忙碌着。

王老先生拿着账本,走到马舍里,逐个查看马匹的情况,进行记录。

公社的发展很快。短短半年,就已经有五个村庄的规模。各处的国人,加起来有三千上下。

一开始,大家觉得,这里想要正常运转,会十分艰难。但实际执行时,却发现没那么夸张。

公社首先执行的,是减少税收。朝廷和郡县索取的各种杂税一概不需要缴纳,分到田地的人,只要上缴出产当地租就行了。至于囤起来还是卖,卖出去能卖多少钱,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负担大大减少之后,农夫有了更多的闲钱,购置农具和耕牛,还修缮了村落。开垦的田地迅速扩大,村庄也日渐繁荣起来。

开垦荒地的行动,很快引来了周围几个小贵族的注意。他们派人上门勒索,社员置之不理。于是小贵族们组织起百多人的亲随和家丁,去村社劫掠。

队伍来到村口,村民还没出发。看门报警的妇人操作转射机,一箭把领头的小领主射了个对穿。其他人吓得四散溃逃,第一次蛮夷劫掠就这么结束了。

之后,周围的西洲农民陆陆续续听说了这件事。得知这里有土地,还能击败洗劫村子的老爷,不少人都往这里跑。不想跑的,就派人来谈判,想和他们商量协作防御的事情。

主持公社的儒墨先生们都十分高兴。民众赶来投奔,说明这里秩序井然,治理清明。显然,之前做的事情,都是对的。

不过这种发展,让周围的西洲领主对公社更加仇视。此后,类似的侵扰又发生了几次。虽然没造成严重的后果,但还是让大家烦不胜烦。

先生们商量之后,认定领主的军事威胁,才是如今公社面临的首要问题。而最安全的防御侵袭的方式,当然是把入侵者和潜在的入侵者消灭掉。

他们设法借来了大鼎,组织国人,去攻打附近的小领主。连续消灭了两支势力之后,剩下的领主胆战心惊。这里的大领主,刚刚因为叛乱被女王消灭,其他人也畏惧凉州,不愿因为这种小事出头。

周围的西洲贵族老实了很多——随着公社越来越大,乃至分出数个村落才能住下,他们就更加老实了。

之后,这里的名声渐渐大了起来。

大部分人对此都是持喜闻乐见的态度,但后来,苏白芷也得知了这件事。

苏白芷在儒墨先生们之间,名声一直不太好。众人传言,苏白芷是苏妲己的亲戚。因为已经有过一个苏妲己了,而她可能是第二个,便替她取下一个绰号,叫“苏乙己”。

诸子百家,都推崇文武之道,这名字的主人,明显是不招人喜欢的。

儒生不用说,墨家留在这里主持事务的,是矩子赵飞雁的一位高姓师弟。他也对苏白芷不怎么欢迎。

当时,儒生李老先生和高先生,还有西洲人约翰神父,一起去新都,想找关系筹集些钱财。苏白芷当时找他们,非要询问公社的情况。

三人不愿透露。这苏乙己,是给皇帝做生意、揽钱的。被她得知,肯定得先想着给大家加税。

约翰神父说,他们如今是归夏国主管辖的,不需要给她汇报。如果有什么问题,请先和夏国主、属国都尉、以及州郡有司联系。这样,就把她的问题堵了回去。

苏白芷不甘心,又问他们,为什么身为中原人,却跑到西戎地界,建立村落居住?

李老先生反问说,夏朝衰亡的时候,周人自窜入戎狄;春秋礼崩乐坏的时候,孔子都想逃到东夷。比起事奉暴君,到底哪种让人羞愧?

苏白芷说不过他们,只好换个方向。她又问,那个村社到底是如何组织的?想要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让谁来负责掌管这些权力?是不是要学西洲人,让国人选举贤能?

李老先生回答说,一切都在古书里,没必要问别人——西洲的政体经过时间检验,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还不如参考古书。

最高的权力,定然是祭祀和战争。更具体些,所谓祭祀权,关键就是设定和解释道统的权力;所谓征伐权,关键就是管理军队的权力。所以,这个领袖,最重要的角色,是思想方面的大导师,和军队的领导者。

最好的制度,肯定是禅让制。掌权者和辅佐他的“四岳”等人,会推举贤能,担任下一任的领袖。这样可以规避暴君,也能避免像乌尼亚人那样进入无限的扯皮。

高先生也说,如何保证这一套顺利运转,现在还得继续摸索。但未来,只要诸夏尚在,定然是会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诸子百家都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在建立秩序方面,有着出奇的一致性。

既然目标已经清楚,继续努力就可以了。

苏白芷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他们,维持村落有没有什么问题。她说自己也想出些钱,但钱先生和夏洛特都不承认有这事。

这三人也不愿意说。

苏白芷又说,这是钱先生在寻求理想,她该给予帮助,准备给他们五百贯,作为赞助。三人有些惊讶,但随即严词拒绝,说不该接受她的钱财。

苏白芷见他们不愿意,就说自己能给一千贯。三人对视了一眼,还是不愿接受。

最后,苏白芷说,实在不行,给五千贯,也是可以的。

三人惊惧万分。

当天,他们就离开了新都,带着苏白芷给的钱票,慌慌张张地逃回了村子。

村里的人很奇怪,询问他们怎么这么害怕。

另两人不愿说,最后还是约翰神父出来解释。

“这些钱币的叮当作响声,已经够让上帝听到了。”他后怕地说。

众人估计,她能许诺这个数额的钱财,手里的钱财估计要以万贯计。

此后,村里知道此事的人,无不对此讳莫如深。这回,没人敢喊她苏乙己,甚至不愿直呼其名,转而称她为“千金女”。

苏白芷的亲信来打探,众人只当没看见,也没人敢再说这些事了。

v

PS:最迟西汉中期应该就有一贯千钱的习惯了。

一金大体上是一万钱,十贯。

中等人家和富家的界限是十万钱,一百贯。

货殖列传里记录的超级大富豪,家产一般是数千万钱,就是万贯级了。这些人也叫千金之家。

历史上是南北朝时期,千金开始用来称男人。之前是没有直接用来代称人的。

o

v

第441节 第一百七十四章 羊吃蛮夷(中)

苏白芷对这里的热情,让“巴里希公社”的人很是担忧。

然而实际上,这边虽然遇到过各种各样意料之外的问题,总体上还是运转很好的。

因为参与的人很多,所以教育的问题并不大,能把国人的子弟全都集中起来,教授各种技艺,公田和商铺运转的也很正常。

西洲人的聚落,倒是在开始的时候就运转不畅。那些人很奇怪,连干掉领主、自己分田,都能搞的一团糟。没办法,众人只好再次打散原本的村落,重新进行分配,让中原人带着他们,从头开始进行工作。

西洲学者,原本是计划大家各住各村的,遇见这种情况,很是无力。先生们只好修改计划,继续混居下去。

苏白芷的担心,看起来倒像是针对这些西洲人的。她忧虑的问题,早期的西洲村落确实出了不少。不过中原人这边,对此的适应性却好了很多。

西洲人对怎么实现目标,想法也很混乱。教会有的是组织百姓的经验,却少有人思考,除了祈祷,还有什么办法能主动去建立理想国度。

反而是古籍里,虽然细节很成问题,但大体道路和理论路线,先贤已经论述得很清楚了。

大同确实太遥远,但先做到小康的要求,就现实很多了。这样一步步慢慢摸索,实现的可能性,并不是渺茫的。

逐步进行反封建工作、力争实现小康的想法,看起来很有前景,苏白芷到最后也没能反驳。

而管理本身,目前也不是问题。

原本这方面的事情,是高先生负责的。但他天天捣鼓自己的器物,分不出时间,反而是儒生们,对教育犯错的人,十分热情。

现在夜不闭户还在努力中,但路不拾遗已经可以做到了。如果有人违反,也不需要动用刑罚。儒生们会轮流进入那人家里,连天加夜,轮流进行劝导和劝诫——也有人拒绝,不过挡不住。

一般来说,堵在家里教育几天,犯错的人就会痛哭流涕,表示悔改。到了这种程度,儒生们就满意地离开了。

如果还有屡教不改的,那就只能赶出村子了。

周围的领主,特别憎恨公社。有人和其他人发生矛盾,逃出去的人,也被他们认定是异端。尤其是一次,土人逃亡者想带着领主袭击村落,结果组织佣兵时,走漏了消息,导致队伍遭到伏击。

这之后,死里逃生的领主们,见到一个,就烧死一个,以至于被赶出去的人,基本都没有太好的下场。

村里的居民,尤其是投奔来的西洲农夫,很了解领主老爷的德性。平时有什么问题,宁可互相忍让着。有占便宜的机会,也宁愿暂且克制着,生怕村子完蛋,自己全家老小都得被领主挂树上,恐吓其他人。

时间长了,生活中的问题慢慢适应了,也就不是大问题了。

反而是平时的琐事里,有不少难以取舍的地方。

这几天,高先生屡次跑来,向管账的王老先生要钱。他说自己的机器到了关键时候,但采购各种器件和原料,开销很大,如今已经入不敷出了。

王老先生手里的钱款有限,多余的积财,都是大家辛辛苦苦打巴里希人得来的,不知要不要优先给他。

而苏白芷的钱,有点脑子的人都不敢动。

当年七国之乱的时候,长安城中的列侯封君要从军出征,都去四处借钱。放贷的人认为列侯封君的食邑都在关东,而关东战事胜负尚未决定,没有人肯借出钱。只有无盐氏拿出千金,但要求十倍的利息。后来朝廷赢得了战争,无盐氏获得了巨额报酬,因此成了巨富。

——七国之乱的规模,比远征匈奴还大。而苏白芷一次展示给他们的钱,是长安列侯战争贷款总和的一半。

钱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只是支持,而带着明显的示威成分了。

村社根本不敢完全拒绝她。拥有这种财富的人,能干出什么,谁也说不准。但大家更不敢随便用她的钱,不知会有什么后果。于是,只好把那些票据都封存起来,严加看管,防止招来什么麻烦。

但高先生的要求,也不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