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第一纪的资料和故事里,残存着一些西域人强盛、凌虐中原的记录。秦人常年和西戎打交道,想破脑袋都想不通西域人怎么能这么厉害。但鉴于蛮夷连西周都倾覆过、秦人先公,都有死在西戎手里的,这些人今后成了威胁,也说不准。
博士们鼓吹说,周公时,就有未雨绸缪的典故。既然胡人都打了,多打一个也没什么。而西域那边,最近的小国之一,就是诗里那个楼兰。
楼兰周围没什么黄沙,气候还挺好。楼兰也很弱小,不知道怎么做到打不下来的。不过秦始皇还是命令蒙恬分出兵,顺势把西域也处理下。
秦人是打西戎的专家,而且西域小国,比西戎都弱小多了。秦人没费多大力气,就把当地清扫了一遍。
途中,大家发现,这里其实还是不错的。秦始皇自己都有些后悔,怎么把人派到南越去了,明明隔壁就有比岭南更好的地方,而当地胡人,也比越人还弱。
可惜,大兵团的调动没那么容易。直到秦朝灭亡,都没能完成战略方向的改变。但对当地的重视和经营,也确实从此开始了。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一句被人广泛相信的谶讳的影响了。当然,每年,各地都有大量类似的句子出现,只不过大部分没人理,渐渐消失了而已。
而现在这个私下传播的口号,今后能产生多大效果,白芷也无法预计了。
第433节 第一百六十六章 倒 幕 运 动
“实际上还不止这些。”姐姐说:“按我们打听到的消息,他们不止祭祀常有的神灵,还经常跑去祭拜陈王。”
“那不很正常么。”白芷说:“这是朝廷自己推崇的,没说不让人祭祀。”
“也是……”姐姐犹豫了下。
高祖刘邦当年安排三十户人家,世代负责给楚隐王陈涉守墓。秦始皇有二十家,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各有十家,魏公子无忌有五家。这是朝廷一直推行的祖制,也没法说什么。
“别忘了,他们是能当着皇帝的面,讨论这些问题的。辕固生在世的时候,常年在齐地讲学,钱程还去拜访过他。”白芷说:“他们整天就热衷于这种事,大家早就知道了。”
姐姐点了点头。
儒墨诸辈,都喜欢鼓吹陈涉,常有歌颂陈王赫然奋起之语。朝廷也给予支持,因为秦汉之际,看起来时间不长,但发生的巨变,却是有夏以来,两千年未有的。人们对于天命的理解,也产生了很大变化,很多事情,已经不能拿旧观念套了。她们作为旁观者,看得也很清楚。
“皇帝天天催我们,要找各种宝物和神器,还想和神灵讨价还价。我们在中间忙活,都要烦死了。管他儒生也好墨者也好,谁真能让她老实点,也算是给我们省心了。”她叹气道。
“钱程真能做到,也是好事,只是我觉得他太急了。”白芷摇摇头:“我和他说过,不要在风口浪尖上惹事,今后会有更好的机会。也不知道他听进去没有。”
“我也说过他,让他低调点。涂山有几位一直关注他呢。”姐姐伸手指了指:“不过他这样做确实很危险。哪怕他是君王,这么急匆匆地动手,也会失败的——得到这个结论,可不需要第一纪的知识了。”
“他怎么给你说的?”白芷问。
“他问我,把一个帝国折腾到崩溃,需要多久。”姐姐叹了口气。
两人无言地呆坐了片刻。
“算了,这种事,涂山早管不了了。”最后,姐姐主动结束了话题:“扶桑岛那边,倒是出了不少事,你在朝廷里待的时间长,帮我想想怎么办吧。”
“那边怎么了?”
“有同族来请求我们帮忙。”姐姐说:“那里现在已经打起来了,而且规模愈演愈烈。不管结果如何,肯定会影响她们的安全的。”
她拿出一封信,递给白芷:“一些大名组织起来反对将军,倭王和公卿也在响应他们。现在这些人已经公开声称要推翻田所幕府,把政权还给倭王了。”
“去年她们来祭祀的时候不是还没事儿么,怎么可能这么快?”白芷表示怀疑:“我看扶桑人,也没有大家团结起来密谋许久、然后各地一同举事的本事吧。”
“有人看见机会了呗。”姐姐说:“组织举事他们干不了,见到好处蜂拥而上还是会的。这回是真番郡的人联系到了田所将军,要他协助开采矿脉。田所幕府不敢对抗他们,又想借助亲近朝廷,增加自己的合法性,借此继续摆脱倭王和公卿的影响。所以,没多久,他们就谈妥了。”
“真番郡看中的矿脉,有一个是在田所家亲藩的领地上,还有几个在别人手里,但那些人也不敢说什么。但中途,临屯郡发现了真番郡的动向。”
“临屯郡守怪真番郡独吞功劳,有事也不和自己说。但又不好明抢人家画好的势力范围,就另行派人,直接去找倭王。倭王和公卿之前联系过真番郡的官吏,没有取得效果,又不敢自己去招惹下北泽幕府,就忙不迭地答应了,连之前的条件都没坚持。”
“倭王和公卿又想要占便宜,又胆小,不敢自己出头,就推出来一个叫辉夜姬的女祭司。”她又递给白芷一份文书:“不过好些对田所家不满的人,见到有机会,一下都跳出来了。他们组织了倒幕军,和幕府作战。具体资料都在这边,你看看吧。”
白芷翻了翻那本册子,很快明白了情况。
现在真番郡支持的幕府方,以田所将军为首;临屯郡支持的倒幕方,名义上是以辉夜姬为首,但主要的势力,还是东北方向,几家有力大名。
他们自己也有产业,而且领地开发程度不及田所家,但也有值得利用的资源,一直未被田所家染指。因此临屯郡找来的时候,他们立刻以此为筹码,换来了支持。
那里最坚固的要塞,是一座著名的水城。田所家几次围攻,都无功而返,导致征伐半途而废,只能承认他们的势力范围。
当地大名对自家水城深以为豪,因此以“池沼”为名。池沼家一向对田所将军不满,所以又带头起兵反抗。
这次,他们有倭王和公卿的支持,仗没开始打,就先把名号造足。但那几家还没田所将军有文化,也不知道用什么官位最好,索性不再使用繁琐的公卿官位,直接宣布自己就是宰相。
各大倒幕强藩的藩主,都捞了个相的名头。池沼家势力最强,大家就让他担任群相之首。倭王和公卿十分无语,但也管不住这帮土霸王,只能捏着鼻子默许了。
此外,他们还拉到了新一批渡来人的支持。
卫氏灭亡的时候,不愿归降的贵人争相向南逃亡,把沿海地区大批土人逼得逃到了岛上。虽然战斗力不怎么样,但他们确实掌握着相对可能或许更高效的生产技术。大名们觉得,田所家当年靠这个发家,大家当然也能学。
渡来人有许多个大大小小的村落,形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他们的统领者,是大豪族——朴秀。
池沼首相和朴大统领商谈了几次,达成了一致,随即联合起来,率领倒幕军,向田所幕府发起突击。
田所幕府猝不及防,开始的时候连连败退。然而幕府的底子还在,亲藩大名的支援也陆陆续续赶到。虽然被人打到了居所城下,但还是渐渐组织力量,稳住了阵脚。
耗到冬天,田所幕府的援军渐渐到齐,于是从城下开始,发起了反击。这场“下北泽冬之阵”,对局势影响很大。此后,倒幕派和佐幕派暂时形成了均势。
v
PS1:“陈王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道虽凶而儒墨或干之者,以为无王之矣。”——《盐铁论·褒贤》
这篇是说执政大夫贬损陈胜,而文学贤良予以褒奖。篇名里褒奖的贤人就是陈王和投靠他的儒墨诸人。
PS2:
对陈涉的祭祀持续到王莽时代。东汉建立后,官方祭祀被废止了,对陈涉的态度也转向批判为主。班氏是不支持史记里给他世家的。史记里称王之后就叫陈王了,但汉书里都是陈胜。
陈胜的墓也荒废了,直到现代又开始褒扬陈胜,才重新给找出来修缮。
o
v
第434节 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 士 道
随着战争进入僵持,双方都开始进行各方面的改革,以图获得更多的优势。
眼见幕府要变成南北朝,田所将军十分懊丧。
幕府对于大名和武士们的忠诚程度,一直没什么信心。而现在的事实,也证明他们不是平白无故地担心。
名义上,将军是武家的头领,但实际上,武士们都十分现实。他们优先考虑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并且认为,这是正当的行为。
结果,一有什么事,武士们就果断寝反,一点不把主家和将军当回事。
属下武士多次被寝取之后,田所将军气得要命。
作为应对,幕府开始鼓吹,武士应该对主君保持忠诚,甚至不惜牺牲性命。
幕府以历史上几个忠诚的武士作宣传,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样的人虽然不多,但想找还是找的出来的。幕府认为,这才是武士该做的事,所以称其为武士道。
武士的正式名称,叫“侍”。按照宣传,不管在何处,面对各种局面,侍的基本要求,都是以事奉和效忠主君为优先。
所以,武士道的核心,就是把扶桑国建设成侍奉国家。
同时,为了对抗对方抬出来的巫女,田所幕府继续着手,有意打压女人的地位。
田所武士道认为,女人地位低下,是不能担任武士的。也就是说,大家所推崇的侍奉,那种来路不明的卑贱女人,显然是不配参与的——只有田所将军为首的武士们,才有进行侍奉的资格。
白芷看完文书,沉默了一会儿。
“他们打仗,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吧。”她依然明显没什么兴趣:“而且战乱的时候,那些妖怪不还高兴么?觉得自己能趁机扩大势力了。”
“这次不一样。”姐姐说:“真番郡的人急着开矿,在矿山周围到处抓妖怪,周围已经没妖怪敢住了。临屯郡的郡吏,因为倭王和公卿投靠,干脆直接住进他们都城里。他们听说那边鬼怪多,天天说要摆百鬼宴,也不知道已经抓了多少了。”
“有些妖怪,算是族人的手下和受庇护者,她们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就来找我们。”她解释道:“我在想,到底怎么处理更好些。”
“我们最多替我们的同族说一声。”白芷摇摇头:“至于其他的妖怪,那和我们没什么关系。再说,我也不相信,他们就都是无辜的。涂山早就不是当年的涂山了,急着参与这种事,会很容易牵连和损害到我们自己。”
“我们能延续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凡事都得小心应对。”她认真地提醒道:“她们自己没和人类处理好关系,只是整日和那些妖怪厮混,结果遇到麻烦,这也不能怪别人。”
“但是扶桑人……你也知道。”姐姐苦笑道:“想和他们打交道,也得看看是什么人。现在岛上的势力,说到底都是一个德行。不是幕府的田所将军,就是倒幕的池沼义士——和这些人交朋友,还不如自己和妖怪们一起,躲在山里呢。”
“……”
白芷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问道:“那两郡的官吏怎么说?既然都告诉你了,肯定已经先联系他们了吧。”
“两郡不愿意承认,那些族人应该和我们获得一样的待遇。”姐姐如实说:“郡吏说,那些狐狸已经脱离华夏太久,也没见她们来上户口、交税,或是有其他能证明自己是编户民的行为。他们说,这种事情不好办。”
“这就有点麻烦了。”白芷也显得有些苦恼。
这种事情,其实算是内外之分的老问题。
汉朝人的国别意识十分淡薄。连朝廷的官吏,在这方面,想法也一样很模糊——平日里,大家基本用不到这种东西。
士人喜欢用诸夏和蛮夷来进行区分,但蛮夷的判断,往往要根据行为和道德,难免有主观的因素,不同人的观点会有区别。历史上,把一方开除夏籍,乃至互相开除夏籍的,都不是没发生过。
目前能用来明确界定的,也就只有各种籍贯了。
古代诸子讲学的时候,就给弟子登记学籍;现在皇室确定皇族的范围,是看宗正手里的户籍记录;普通人区分内外,判断一个陌生人是不是“自己人”,也是习惯性地看此人的户籍——因为也只有户籍是个简明的识别标准了。
诸侯国的民众有户籍,归化夷狄部族也有户籍,现在,夏洛特那边,都开始学着订立户籍了。但对于重要人物的户籍,朝廷就十分谨慎,不愿随随便便就给予。因为这实际上代表了朝廷对此人、乃至所属势力的态度。
而对她们的族人来说,这个问题就很尴尬。
中原人对于抛弃原有户籍,另行投靠的人,一直不友好。众人眼中,这是个很简单的选择问题。
无论在哪,人都会有倾向和效忠的对象,不选择诸夏,那就是选择蛮夷;既然已经选择了归入蛮夷,那此人自己就是蛮夷了。对蛮夷,大家显然不会客气。
这方面,中原人并不看重血统。是谁的后裔,和他是不是蛮夷,没有关系。
理论起来,匈奴还是夏禹的后代,也不碍着大家把他们视作蛮夷;就算周公、孔子的后人,流入蛮夷,也是姬姓之戎、孔氏之戎,诸夏之人看待他们,不会和寻常蛮子有什么区别的。
中原人的思维,一直是这样简单而分明。白芷如今一样无能为力。
“我们只能劝她们加倍小心。如果可能的话,尽早和两郡的人建立信任吧。”她想了想,如实说道:“我会试着帮忙说几句,但能不能让大家接受她们,只能看她们自己了。”
“时间太久了。人们已经不认她们了。”她叹了口气。
“是啊,人类的节奏是很快的。”姐姐点点头:“他们的时间很短,所以想做什么,都很急。我们也没法强求他们。他们是等不起的。”
“我们其实也等不起。”她若有所思地说。
第435节 第一百六十八章 炉边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