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魔法与东方帝国 第332章

作者:大英柱石梅中堂

“可能这就是蛮夷吧。”他判断道。

“不过这也好。我们那边,以前每到大丰收的时候,反而会出问题。因为谷物的价格会失控,正常的价钱卖不出去。官吏奸商也经常勾结,趁机欺压农夫。”他说:“不过这边就有其他出路了。我们可以把粮食卖出去。”

“丰收的时候其他人产量也不会太差,这样可以么?”殷琼问。

“没问题,你是不知道他们的粮产有多低。”钱程回答:“阿尔比昂人是最典型的例子。按战国时魏国的经验,平常年份,播种和收获的比例是一比十二,上下各有四倍的空间。也就是说,大灾荒的时候,比例会降到一比三——而阿尔比昂人那边,正常年份就是一比三。”

PS1:

一比三可能都多了。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的收种比如图:

图

(平均2.0上下。。中世纪之后还下降了)

(中世纪结束的年代,一般说是1453年。这一年有两个标志性//事件,法国瓦卢瓦王朝驱逐了法国兰开斯特王朝,罗马奥斯曼王朝消灭了罗马巴列奥略王朝)

v

PS2:

代田法历史上就是12人一组,肯定是超过家庭的组织。西汉铁官也经常铸造大型农具,这些明显都不是给单户农民使用的。

土地公有、授田、农民合作经营,其实都是很古老的东西……很晚之后才成了稀罕事情。

PS3:

官吏也鼓励百姓雇人去耕田,汉书有这方面记载。

还有就是奴隶耕种的,不过从出土文献看,奴隶只是理论上有价格优势。大型奴隶种植园并没有出现过,因为地主都更倾向于招纳和雇佣农民。

o

v

第296节 第三十九章 身前身后名

“所以你看,随便怎么种,我们的粮食都比他们优势大多了。”钱程摊摊手:“其他地方也好不了哪里去,只有巴里希南部和维塔利亚的农庄,会好过一些,但这些地方都受到战火的波及,减产很严重。我估计,明年那里的粮价会飞涨起来。我们可以趁机再赚一笔。”

“所以这边其实比中原好过多了。”他笑道:“储粮粜籴很方便。我们的粮食加上运费,都比他们的便宜。不需要担心亏损,反而可以借此多赚一笔。”

“我们现在积攒在手里的钱币,都是之前战争的收入和几次贵重商品贸易换来的。”殷琼说:“这些都不能算稳定的收入来源,长此以往肯定靠不住。如果能把粮食这类做好,我们就可以安稳立足了。”

“是的。粮食也是种武器,尤其是买都买不到的时候。”钱程点点头:“我打算这边安定下来,就向南进军。”

“为了粮食?”殷琼问。

“粮食,贸易。”钱程说:“我和精灵之前有过协议,准备联合他们的力量,控制大陆南部的港口。另外我听说,大海以南,还有块十分肥沃的土地。西洲人经常从那里进口粮食,所以这说法应该是真实的。无论是为了市场,还是更长远的发展,我们都得关注那边。”

“越来越远了。”殷琼感慨道。

“能让民众富足,哪儿都不远。”钱程倒是看得开。

“可惜我们人太少了,明明这地方比中原还富庶……”殷琼用力摇了摇头,心里似乎很矛盾:“所以到底哪里才是中原?”

“中原人在的地方就是中原。”钱程不假思索地回答:“现在的‘中原’比大禹时代,大了好几圈,不都是蛮夷手里夺来的。这边不也一样么。天赐的宝地不去获取,难道让给蛮夷?”

“哪里能耕种我们就可以去哪里。”他说:“说实话,我对南大陆的那片土地很感兴趣。有机会一定得想个办法……”

“等这边安稳下来再说吧。事情得循序渐进。”殷琼劝道:“虽然我其实也很向往那种地方——河流居然自己给田地施肥,听起来简直和仙境一样。”

“能把那种土地纳入都护府治下,也算我们又完成个使命了。”

“是啊……”

两人唏嘘感慨了一阵,殷琼又问道:“朝廷那边还有继续实边的计划么?”

“这一批就到此为止了。”钱程说:“其实有些人听到风传,已经心里不安了。有人甚至觉得应该把这里的人都撤回去。”

“为什么?”殷琼奇怪地问。

“这边条件很好,在这里定居的话,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强干弱枝的规划。”钱程说:“所以有人认为,宁可放弃这里,也要维持朝廷的安定。”

“民众太富足,就不听管教了——这是法家的理论,到现在都很有市场。”他介绍道:“西洲这边又远又富,明显是个不稳定因素。他们担心的就是这类问题。”

“那让给蛮夷,问题不更大么?”殷琼反问:“西洲土人不堪战,尚且还好。匈奴人如果占领这里,麻烦可就大了。”

“是啊,所以这是个没法解决的矛盾。是不是要继续开拓,就看朝堂诸公是更怕敌人还是更怕自己人了。”钱程意味深长地说。

“那你觉得呢?”殷琼追问。

“我觉得这些只影响细节,根本不影响大局。”钱程坦言。

“哎?”殷琼一时没反应过来。

“皇上缺钱。”钱程简明扼要地说。

“……”

这个理由太有说服力,殷琼无言以对。

“中原民众现在已经精疲力竭了,不找其他方法,恐怕早晚得出事。”钱程说完,摇摇头:“虽然……我其实挺悲观的。”

“担心皇帝会花更多的钱?”殷琼对他的想法倒是很了解。

“是啊。”钱程长叹口气:“败家就是这样的。多少钱,挥霍起来也是不够用。”

“哎,也不知道后人回顾这段时间的故事,会怎么评价她。”殷琼也跟着叹了口气。

“后人如何评价是后人的事。”钱程抓着笔,低头说:“只要人还活着,就有改变的可能。所以盖棺之后才会定谥号。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这人究竟该如何评价。”

“当然,也就是理论上可能吧……”他说完,又嘀咕了一句。

“那你觉得,就按她现在的表现,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后人会怎么评定?”殷琼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好奇地问道。

钱程放下手里的笔。

“她放纵欲望,不知收敛。不学习古代贤君,反而喜好鬼神……”钱程沉吟道:“不过白芷以前跟我说,如果按第一纪的预言,她虽然让天下纷乱,却是不会失国的。姑且就按此来算吧。”

“不勤成名曰灵,好祭鬼怪曰灵,乱而不损曰灵。”他念了几句:“十有八//九,后人会叫她汉灵帝吧……”

殷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对了,还有庙号吧?”她说。

“她这样子,还想要庙号?”钱程转头诧异道。

“哎,别想太多了。”他摇摇头,继续写起来:“我们管这些也没用,就干好手里的活吧。”

v

PS:西汉时期还不是都有庙号。有庙号的是太祖,太宗(汉文帝),世宗(汉武帝),中宗(汉宣帝)

后期也有其他有庙号的,不过被光武帝废除了,只留了这四个。

汉武帝的庙号是宣帝时候才上的,而且也有人大力反对。

o

v

第297节 第四十章 九品中正

钟声响起,一群面貌各异的人鱼贯进入大厅。

里面有几个中原人模样的,还有几个看起来像西域胡人。但更多的,都是穿着各种衣服的西洲人。

门吏逐一搜查众人,没轮到的就在后面老实地排队。有人神色紧张,嘴里念着口诀;有人趁着最后机会,和旁边的人核对着自己背诵的内容;还有虔诚的西洲人,手里抓着神徽,念叨着当地教化圣人孔先生的名讳,祈求保佑。

很快,有个官员打扮的人走出来,宣布考生可以进去了。

众人或紧或慢地向考场里走。有个西洲人穿着新买的袍服,不小心绊了一跤,草绳拴在头上的帽子都飞出老远。

众人想笑又不敢大声笑,匆匆进考场去了。

考试在中原,其实也不算新鲜事情。官员选拔的时候,就有考试的环节。不过这种单纯的考试选人,对各地的人来说都是第一次。

这种考试门槛很低,不需要推荐,自己过来报名就行。因为它最初,就单纯是给西洲土人准备的。

中原人自有一套推举、辟用与考核的选官制度。县令、太守定期会考察人才,录入府衙,还会按规定向朝廷推荐。都护府这边辟用署吏,也是一样的规则,不需要专门再费心思。但西洲这边却不一样。

西洲的事务,繁杂程度远超众人当初预计,现在整个都护府其实是被形势逼着走。中原来的人数量终究有限,单纯靠他们,难以解燃眉之急。而且,想在这里站住脚,招纳当地人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西洲人那边,察举行不通——总不能指望那些西洲贵族给都护府推举人才吧。

钱程先前一番经营,有了些名声后,来投奔的西洲人出乎意料的多。有些人自认为有才华,却在家乡没有前途,就千里迢迢跑来这边求职。

西洲人的提拔途径和数量,比中原少的多,很多职位还是世卿世禄,贵族根本不松口。甚至一些匠人,都被行会压制着,得不到自己预期的收获。

问题是,其中虽然确实有能力出众的人,但也有很多人,只是自以为有才华。这些人又普遍擅长吹嘘,这么多人涌来,都护府官吏也没精力一个一个考察。

钱程于是把基本问题都列出来,像考学童一样,让应募者统一回答。这些都不会,也就不需要再去下一步了。

然而很快,众人就摸清了问题的答案,相互传抄,一个个倒背如流。钱程很是无奈,只能想办法改。

后来白芷出主意,帮他一次性解决了很多潜在问题,才让这东西运转起来。

不过很快,中原人来的人又不满起来。

他们觉得西洲蛮夷都能这么简单参加选拔,自己凭什么还得走麻烦的推荐、辟用流程。然而钱程也不敢随便答应他们。

任用西洲人当小吏和顾问,属于都护府权限内的事情。原本在西域的时候,他们就经常聘用胡人干活了。但改动中原人任命的规则,会牵扯到不少事情。

比如这些人如果提拔为长吏,或者向上级举荐,如何解决出身的问题?没有经过正常的推举流程,上司肯定不会随便接受。不把这些搞清楚,将来迟早得遇到麻烦。

钱程连续发函给朝廷询问,然而有司带理不理。

长安的官员想法很奇怪。平时一直有人担心边郡郡将尾大不掉,都护府这边甫一成立,就有人习惯性地表示过疑虑。结果等钱程认真报告具体事项的时候,他们又不把都护府当回事,觉得蛮夷之地,果然也就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朝中官员,本来也远不止一两派。以往在长安的时候,钱程就见识过不少官员彼此掣肘,乃至接到相互抵牾的命令。他们对都护府的情况有不同看法,实在太正常了。

不过,面对钱程这帮人,他们的基本态度倒是差不多——看不起偏荒之地的吏员,可能是他们少有的相同观点了。

钱程预备聘用的,大都不是出身很好或者才华多出众的人,本来也没法升上高职,他们去向如何,实属琐碎小事。朝中官员事务繁多,留心下有没有人结交豪强或者招纳贤才,还算是本质工作。至于蛮夷之地的比二千级官员,招了一群庸才加入僚属——这本来就是日常工作,有点变通也没什么稀奇,谁有心思天天去细究这些。

而名师名门出来的人,倒确实有去那边任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