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四四五五
丽璐笑道。
“我亲爱的圣人,请允许我这样亲昵得称呼您。
我在你的眼眉间看到了忧愁,我渴望为你抹去那一丝阴郁。但我希望您能明白,海洋带来无尽的财富,但从来没有人能够控制它。
你们东方的统治者总喜欢控制一切,但在西方不同,我们那里的统治者更喜欢投资。
西人与葡人的成功,来源于她们的航海家,得到了王室的投资,一次次踏入大海,寻求财富。
在我的故乡,我们荷人也喜欢投资,什么都可以拿来交易,即便是远方还没运来的商品,也是我们谈判的筹码。”
义银心里默默吐槽,所以历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就发生在你们荷人那里,因为你们是真的勇。
不知道义银在心底毁谤自己的故土,丽璐自信的说道。
“虽然您无法控制海上的来客,但您已经控制了岛国很多领地,近畿与关东的大多数领主,她们都是你的拥护者。
南蛮商人来到这里,她们渴望与您交易商品,得到财富。
南蛮传教士来到这里,她们渴望打开局面,在岛国传播*的信仰。
您有无数的筹码在手,即便放下绝对控制的追求,也可以达成您的心愿。
而我,将成为您的贸易代表,帮您在谈判中争取最大的利益。
我很了解西人行贿天朝的地方官员,从广东获取的商品成本。
我很了解葡人在天朝那个叫做澳门的立足之地,每年能搞来多少货物。
我们荷人纵横四海,东南亚到东北亚的贸易线路我走了很多次,海运的成本和风险,我了如指掌。
有您的支持,我可以出面与西人葡人谈判,以远低于琉球和朝鲜的价格,为您搞来大批的天朝商品,南蛮商品。”
义银心里摇摇头,丽璐很聪明,但她依然是个目光短浅的小商人,她不懂义银这样的统治者在想什么。
如果自己控制不了,那么宁可闭关锁国,也不给别人发展壮大的机会,这才是统治者的思路。
穷民弱民愚民从来不是问题,失去控制才是统治者最害怕的事。
但暂时,义银可以接受丽璐的主张,因为高田阳乃那边滥发粮票的情况太危险了。
当北陆道商路和斯波地产这两个前景,已经支撑不起投资者的梦想,斯波家就需要给投资者画一个新的大饼,维持斯波粮票的信用。
开拓南蛮贸易,获取更廉价的天朝商品,形成北陆道商路与南蛮贸易的内外双循环,这个画饼应该可以支撑到斯波家统一天下吧?
至于后面,就是义银摇着尾巴到处钻营,学足利义满故智,想办法给天朝当狗的故事了。
第1620章慈父一般的神灵
与丽璐进行了一场深入浅出的交流之后,义银最终确定了幕府对南蛮贸易总方针。
就是对外开放,扩大堺港的南蛮贸易规模,为北陆道商路体系增加更多的新鲜血液,以做大蛋糕的方式,抵消滥发斯波粮票的危险。
虽然义银心里念念不忘打通明日直接贸易这个最终方案,但现在看来南蛮贸易的方案更现实有效,能够暂时稳住斯波家的金融体系。
解除南蛮贸易限制,扩大对外贸易规模,自然也就放松了对南蛮教的限制。
作为佛教守护神毘沙门天,义银不可能赞同南蛮教义,背叛自己的神道根基。
但是,一旦南蛮贸易放开,大量南蛮人深入岛国内部,岛国的审核人员很难分辨出传教士的身份。
大量的传教士会跟随南蛮商人,渗入岛国内部,对南蛮信仰的物理隔离失效,地下教会就会像雨后春笋一般四散破土,拔地而起。
义银不知道这会带来什么麻烦,但他暂时是顾不上了。
想要南蛮贸易的好处,就必须接受南蛮贸易的坏处,世界上从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利大于弊就是政治选择的根本原则。
当然,义银也不会当面去做这个坏人,而是利用幕府这个政治平台,推动南蛮贸易改革。
让幕府出面,提供给丽璐这个南蛮总代理政治筹码,用于和南蛮商人进行商业谈判。
至于佛教的愤怒,幕府则以坚决反对南蛮传教士入境,只允许南蛮商人行商为由,搪塞佛教各派。
其实正如义银所想,幕府现在这个烂样,根本没有能力分辨南蛮传教士和南蛮商人的区别,更没有能力限制南蛮人在各地的活动。
虚弱的幕府在抵御南蛮的堤坝上开了一个洞,然后汹涌而来的浪潮很快就会攻破堤坝,让幕府对南蛮传教士的限制形同虚设。
这也是义银主送给南蛮教会的一点甜头,虽然他在政治上拒绝南蛮信仰,但现实却是南蛮传教士终于可以深入岛国传教了。
相信南蛮教会也会审时度势,欣然接受幕府的善意,躲在西人葡人的商队之中,进入岛国传教。
只要南蛮教会支持,那么扩大南蛮贸易最大的障碍就被解除了,然后就是丽璐最擅长的商业谈判。
丽璐会把西人葡人的老底子掀出来,逼迫她们让步,让斯波家为首的北陆道商路体系吃到南蛮贸易最肥美的一块肉。
毕竟,不管你是什么贸易,都离不开水运海运物流,陆路运输的成本和风险远远高于水运海运。
只要斯波家还控制着北陆道商路这一成熟的物流体系,任何商业行为都无法绕开与斯波家的合作。
在义银完成对南蛮贸易布局的同时,幕臣集团和足利马回众也在慢慢磨合,逐渐形成了新的京都政治平衡,让义银松了口气。
说来可笑,比起法律法规的惩罚,控制京都的幕臣集团其实更害怕舆论。
她们害怕的不是舆情之下汹涌的民意,而是害怕舆论捅破了她们编织的和谐假象,让更上面的圣人看到真相。
幕府撰写了那么多法律法规,都是全心全意为武家服务的好法律,到头来却没人害怕法律威严,唯一害怕的竟然是舆论揭露真相。
这个笑话真是一点不好笑,这个武家社会到底是出了什么毛病?皇帝的新衣,真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童话故事。
义银作为更高的统治者,他其实就是瞎子聋子,只能依靠底层姬武士,发动底层姬武士,去翻出更多的隐患,尝试改变一些不公平。
幕臣集团不敢怒不敢言,但她们在背后一定会拼命诋毁,把这次的京都变局看作是一场政治浩劫。
既得利益者永远无法理解被害者的心情,她们只会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毫不犹豫刨掉整个武家集团的根基。
而义银也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封建神权统治者,他不会搞个十年八年,搞得既得利益者怨声载道,自己永世被人咒骂。
无私奉献的统治者,一定不是正常人,义银无法想象,那种人到底图什么?
义银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和朱元璋一样,就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统治这个岛国,安安稳稳得永享富贵。
只要能够达成这个政治目标,他不在乎岛国人的未来是光明还是黯淡。
如果弱民愚民能够让斯波子孙永远站在岛国的金字塔顶端,义银会毫不犹豫把岛国变成一个永远愚昧的封闭社会。
毕竟,他骨子里从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岛国人,考虑岛国的未来,他只在乎自己一家一姓的幸福。
有趣的是,这个时代的岛国人也没有家国天下的情怀,她们一样是自私自利,只在乎自己一家一姓的未来。
所以,义银才能和武家集团的爱慕者联手,打造自己的神权,把血脉贵种的意义拔出天际的高度。
如果放在天朝,很难想象那些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英,会一心一意和义银苟合,搞什么腐朽神权。
———
冬天的寒风越来越凛冽,完成了南蛮贸易布局和京都政治安排的义银,知道自己应该出发了。
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再拖下去,就要拖到开春,直接从北陆道商路坐船回关东更方便。
但义银打心底里排斥走北陆道,还是想从东海道绕回关东。
上杉深雪的降生,让他有一种望而却步的怯意。他不是不喜欢女儿,只是他在越后的政治利益关系纠缠太多,心有余悸。
越后国是义银征服关东的起点,他与上杉谦信组成的越后双头政治,至今依然是斯波家立足关东最重要的政治基石。
就连关东侍所这个正在如火如荼壮大的政治平台,其实也是架设在越后双头政治的基础之上。
没有武勇富庶的越后武家集团鼎力相助,义银就没有一块结实的踏板,进出关八州之地。
但反过来看,因为越后双头政治太过重要,导致上杉深雪这个二女儿的诞生,远比长女武田义信,三女由比滨团子更加复杂难办。
因为这个女儿的起点高,上杉谦信以及她身后的越后武家集团,一定渴望这个女儿能够继承斯波家的一切,但义银却不愿意。
武家集团,也是一步步走向政治成熟的。
从镰仓幕府时期每个子嗣都能分一份领地的均等继承,到足利幕府的家督继承所有,武家的继承方式越来越零和博弈。
简单来说,原本每个子嗣都能从老娘那里分一点东西,无论多少,终究是有部分继承权的。
但现在,只有家督吃独食,其他分家要么给家督当狗分点残羹剩饭,要么干脆一点没有。
一门继承,有利于武家维持家业,不会因为领地分摊而慢慢失去力量。
但反过来说,因为家督一个人吃独食,导致所有子嗣都拼命想成为家督,继承家业的斗争变得非常激烈。
这就是零和博弈,胜利者拿走所有,失败者一无所有。
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就是吃到了这个时代福利,利用各家子嗣争夺继承权,分化削弱,成为了足利幕府独一档的强权将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足利家的兴旺源于足利义满的平衡手段,但足利家的衰败也是因此。
山名家与细川家在八代将军之乱的时候,一样玩起继承人之战,拉起自己支持的足利将军开战。
那一战,把幕府高门的实力极大削弱,把幕府对地方的威信和控制力打得消散大半。
对幕府整体来说,最后的政治结果就是没有胜利者,幕府武家都是输家。
这就是家督一门继承的坏处,因为吃独食实在太爽,所有人都想抢这把吃独食的椅子,导致继承权之争非常激烈,几乎没有下限。
义银很担心。
自己正在建立的神裔家族,最后会因为神权太强,导致各家神裔为了抢自己死后的这把椅子手足相残,让自己在天之灵,无法瞑目。
义银心中已经隐隐有了一些想法,他要把自己的这把椅子撤掉。
其实以武家的传统,早在镰仓幕府的御家人制度,就有了贵族合治共议的政治传统。
只是当时的源赖朝子嗣单薄,行使权力依靠手下各个姬武士团,无法建立强有力的血缘共治体系。
但义银不一样,义银是男人,他不需要自己生,只需要努力撒种,就能够把一个个强大的姬武士团首领,变成自己的孩子妈。
他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孩子妈,让子嗣能够习惯贵族共议这个政治形式,大家有事一起商量,共同维护神裔集团的最高统治权。
义银此时正抱着武田义信,下首坐着欣喜若狂的高坂昌信。
“真的吗?圣人,你想让小殿下回去探望武田殿下?”
义银点点头,摸着孩子的小脑袋,说道。
“义信离开母亲,也有两年了。三岁离家,这会儿都快记不得母亲的样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
我很快就要出发,从东海道前往关东打理事务,义信跟着一起回去吧,武田信玄应该也想孩子了。”
高坂昌信当然知道武田信玄对孩子是日夜思念,每一封来信的舐犊之情都是溢于信纸。
但问题是,武田家上洛失败,武田信玄无奈利用武田义信这个孩子当质女,挑起斯波织田大战,她这个当母亲的是负有原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