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行摆大锤
“当刘盈没办法执掌齐国政权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他除了成为北方世家门阀的傀儡,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刘恒驻足在门外,亲信早就退散左右。
刘鸿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一统天下的皇帝,第一个平民出身的皇帝,世间最强大的大宗师。
当他放权,一人独游民间审视不法时。
高皇帝的种种缺陷都消失不见,只有不断美化,神异。
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崇拜,汉朝允许的政治正确。
可只有这些皇子,才明白刘鸿对他们有多么严厉。
刘鸿不在意儿子是否会威胁他的地位,他只在意下一任皇帝能不能将天下治理好。
若是不能,那终生就是个诸侯王。
刘恒深呼吸一口气,推开了房门,堵住了桑文正准备说话的心思。
“父皇,您回来了。”
刘鸿轻轻颔首,望着刘恒有些清瘦的身影,眼神罕见的浮现出一丝柔和之色,不过很快消失不见。
“明日大朝会,你继任汉朝皇帝之位,你的意见如何?”
刘恒跪在地上,声音铿锵有力。
“遵命!”
刘鸿挥了挥手,示意刘恒可以退下去了。
坐在桑文旁边,牵起桑文手掌,曾经娇嫩的玉指,现在已经生起茧子来了。
“桑文,是时候放手了,我们终究是人,对后代庇护的太好,反而是害了他们。”
桑文叹息一声,脑袋偏在刘鸿肩膀上。
朝堂十年的平静被打破,高皇帝将皇帝位置,交给了太子刘恒。
并宣布,皇后,内阁,军事会议联合执政的时期已经过去,从此由皇帝刘恒大权独揽。
朝野沸腾,群臣惊骇,于此同时以怀疑的目光,注视着坐在皇位之上的刘恒。
太子和皇帝并不一样,太子做成一两件事,那就能称得上贤明。
而皇帝必须要做成很多大事,才能称得上明君。
刘恒并没有因为朝臣的猜忌,脸色而有所变化,声音响亮洪亮。
“朕年纪尚浅,还需要诸位长辈多多帮衬,内阁事务,军事议会,照常不变。”
听到这句话,这些大臣悬着的心安稳了许多,皇帝有自知之明是好事。
只要不胡乱插手,汉朝如火如荼的盛世之景,起码还要昌盛百年。
刘恒的下一句,却让内阁大臣,诸位将军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朕听闻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高皇帝如神,朕夙兴夜寐恐怕无法触及十分之一。”
“但有道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朕决心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再立察举制。”
“汉朝创立十多年了,难道科举能将天下才子纳入朝中吗?恐怕未必,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这恐怕不是盛世该有的样子。”
“朕真心恳求天下州郡,诸侯国封地有才能的人,来到京都。朕愿意给予高官厚禄,愿意与你们共享富贵。”
“若是路途遥远,也可以到各位军功贵族的封地之中,坐在驿站马车,皇室愿意承担你们的一切费用。”
洪竹很快将刘恒声情并茂的旨意,分发到各位大臣手中。
等到朝会散去,臣子神色各异离开大殿。
张良躺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抚摸着圣旨。
这位陛下怎么说呢!一举一动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慢慢培养属于忠心于自己嫡系力量的同时,深刻把握住了天下人对于军功贵族把持政权的不满,于此同时将察举制权力分享了一部分,打消了军功贵族的担忧。
可以说,有高皇帝的三分火候啊。
“虽然皇帝是我的学生,可是在皇帝八岁的时候,我基本上猜不到皇帝在想什么。”
张良幽幽叹息一声,感觉自己有些老了。
虽说刘恒表示政事处理,暂时保持原样,他继续观摩学习。
可所有都知道,皇后,内阁,军事会议联合执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张不疑看到圣旨,乐得合不拢嘴。
他从小不擅长辞藻,对于科举之事,实在是不擅长,要是依靠张良的荫庇,恐怕只能得到一个闲职。
而刘恒的察举制,避免了军功贵族扰乱科举制的同时,也为这些二代军功贵族敞开了大门。
张良看到长子张不疑这副样子,便知道皇帝的这道旨意深入人心。
他们军功贵族权力很大,占据朝堂官位,也有着封地。
可对于民心所向的皇帝面前,还是得要暂避锋芒。
第405章 ,刘恒的投石问路,二狗子迫不及待上钩
天下寒门,中小地主学子听到招纳贤才的旨意后。
几乎是自发奋勇,哪怕自带银粮,也要向着京都赶去,一时间京都涌入了将近十万人口。
而去军功贵族封地,乘坐驿站马车的学子很少很少。
有志之士都知道,这是皇帝想要亲政之举,要是依靠军功贵族举荐,肯定能得到官位,不过这辈子仕途大概就到头了。
刘恒将从小到大的玩伴散播出去,逐一排查学子才能。
拥有一县之才的学子,才能进入御书房中,让刘恒亲自问政。
刘恒几乎用了三年时间,将士子安排进天下郡县,朝中也出现了大量中低级官吏。
至于没有选中的士子,刘恒也亲自颁发召令,温和安抚着这群士子,告诉这些人察举制并不是惟一的出路,也能走科举一路。
并且将皇室私库攒的上千万两银子花费了大半,赠送给失意士子,表达着皇帝歉意。
皇帝做到了如此地步,天下人还能说什么呢!
热泪盈眶,高呼明君。
属实让刘恒在天下人心中捞了狠狠一大笔声望。
御书房中,刘恒望着皇室私库十多年的银粮几乎用了一半后,沉思了一会儿。
“洪竹叔父,朕若是现在整顿吏治,又该如何?”
洪竹微微弯腰,平静开口。
“陛下,您的意志便是天下人的意志。”
刘恒脸上缓缓露出笑容来。
他用了三年时间,在天下州郡安排了忠诚于自己的官吏,这就和军功贵族提拔起来的官吏起了冲突。
军功贵族沾亲带故,提拔这些没有能力的亲信之人,也是常有的事情。
是时候让那群没有能力的家伙滚蛋了。
刘恒做事只讲究一个稳字!不能让朝政波动太大,也要师出有名,得到大部分人支持。
想到这里,刘恒陷入沉思之中。
洪竹深深望了刘恒一眼,退出御书房之中。
这位新皇帝什么都好,推动政策稳重有序,但好像有些刻薄寡恩。
几日后,皇帝刘恒下召,感慨陈情这几年他对曾经跟随高皇帝的臣子,或许有些冷淡了。
在深夜,刘恒从睡梦中惊醒,扪心自问,若是皇帝和臣子一直如此疏远。
那百年以后,军功贵族究竟是皇帝的支持者,还是掘墓人。
因此皇帝决定从军功贵族嫡女之中,挑选出皇后,贵妃,贤妃。
希望军功贵族能一直作为皇室的支持者。
这道旨意一经颁发,让有些因为皇帝亲近士子,而感到寒心的大臣喜极而泣。
在吏部担任五品郎中的张不疑,兴致勃勃,分析着刘恒这道旨意。
“皇后不知道是首辅萧何的嫡女,还是车骑将军的嫡女,军功贵族拥有适龄嫡女的,也就这两家了。”
说罢,张不疑还有些惋惜,只可惜他们张府的嫡女年纪太小,否则肯定是当之无愧的皇后。
负帝于背图,还放在国师府中呢。
当刘恒十岁时,萧何从原庆国驻地回来,张良卸任,担任内阁顾问,还有国师一职。
听到张不疑这么说,张良叹了一口气。
他是真心感觉军功贵族一代不如一代!二代军功贵族在打仗治国方面上,有父辈教导,还能算作能臣。
可或许是汉朝政坛太过于平稳,二代军功贵族对于政治的敏感度,实在是太低了。
“这段时间,我张府闭门不出,对于亲人委托办的事情,一概不问。”
张良严厉地望着张不疑,语气带着毋庸置疑。
皇帝花费了三年,掌握了权力,接下来的,肯定就是威严了。
这十几年皇室太过于放纵,许多军功贵族也得意忘形起来了。
张不疑打了一个寒颤,望着父亲,再想到幼时的大哥。
他感觉他好像看不懂人性了。
经过皇宫层层选拔,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皇帝竟然对一位霍家乡侯嫡女情有独钟,当众立她为皇后,并将提升乡侯为五千户的县侯。
至于车骑将军二狗子的嫡女苟玥成了贵妃,首辅萧何嫡女萧琴成了贤妃。
这可让揣测皇后之位的军功贵族大跌眼镜,更是让车骑将军二狗子气的不轻。
上一篇:综漫:在下神明,眷族来自万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