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我大汉魅魔,开局就造反 第430章

作者:不行摆大锤

  张良将刘恒抱在属于自己的办公桌上,拿出一堆公文,交给刘恒看。

  “殿下,这些公文,你都可以随意批复,臣等自然会为你善后。”

  刘恒愣在当场。

  不过还是仔细阅读着每一份公文,没一会儿额头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汗水来。

  不是说汉朝承平,乃是欣欣向荣之势吗?

  为什么看这些公文的内容,仿佛汉朝下一刻就会灭亡一样。

  西胡和雪域北蛮整合,重建王庭,已经拥有十多万骑兵。

  北方土地兼并太严重,实在忍受不了的百姓开始暴乱,南方长江一处决堤,淹没了一县百姓。

  刘恒看了好半天,放下这些公文,随后看向了朝臣的奏折。

  几乎清一色的,歌颂大汉盛世。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

  这正反眼中的奏折,让刘恒更加琢磨不透起来。

  张良也不着急,抿了一口茶水,看着刘恒决策。

  良久之后,刘恒放下手中毛笔,恭恭敬敬地将公文推向给张良。

  张良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饶有趣味道。

  “哦?殿下为什么不批复,哪怕错了,还有我等大臣为您善后呢。”

  “首辅大人,如今我年纪尚小,根本分不清哪些是阿谀奉承之词,哪些是老臣持国之言,还需要继续学习。”

  刘恒面色坦然。

  张良满意地笑了笑。

  要是一个八岁孩子真的在这些公文上,随意陈述自己意见,甚至下令郡县。

  张良反而对高皇帝的眼光会产生怀疑。

  为君者最忌讳做事急躁,还没弄清楚事情发展基本,就冒冒失失动手。

  这一点刘恒虽说是八岁,但已经超越了历代君主。

  “殿下,你知道刘盈殿下为什么在北齐轻徭薄赋,减免赋税,这些利国利民之举,反而会受到挫折吗?”

  刘恒小身板挺立起来,认真开口。

  “还请老师教我。”

  “因为刘盈殿下太急躁,没意识到北齐世家门阀的恐怖之处,便迫不及待颁旨意,无形中得罪了一大片人。”

  “刘盈殿下也很优柔寡断,明明已经得罪了世家门阀,却没有下死手,反而妥协退让。”

  张良对刘盈的做到,点评可以说十分到位。

  让刘恒陷入深思之中。

  刘盈作为最亲近的哥哥,刘恒对他可以说是相当关注。

  成功的地方多加借鉴,失败的地方引以为鉴。

  刘恒从首辅的位置跳了下来,很认真地开口。

  “首辅大人,我明白了。”

  张良握住茶杯的手指,微微停顿了起来。

  望着刘恒认真恭敬的神色,总觉得哪些不对劲。

  刘恒究竟明白了什么?

  张良还没有想明白,刘恒低眉顺目,将这些公文拿在手中,语气诚恳。

  “还请老师教我。”

  张良按耐住心头悸动,将朝堂公文讲解给刘恒,分析利弊,事情轻重缓急,解决方案。

  刘恒听得很认真,时不时还做笔记。

  课程讲解言辞后,洪竹带着宦官接刘恒回宫。

  张良注视着刘恒,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劲之处,他用刘盈这个例子,好像做错了什么。

  马车之中,刘恒拿着有关北齐国情的公文,反复阅读,眼泪若隐若现,很快又消失不见,恢复清明之色。

  “殿下,今日你是去御书房,还是长乐宫。”

  洪竹将刘恒接下马车,询问刘盈意见。

  “自然是长乐宫,我好久没看到母后了。”

  刘恒对着洪竹笑了笑,向着长乐宫走去。

  桑文看到刘恒来了,脸上还没来得及露出欣喜之色。

  便看到刘恒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响头。

  这一幕有些似曾相识。

  桑文沉默了一会儿,挥手让宫女,太监纷纷出去,声音有些疲惫。

  “你想做什么呢?高皇帝的子嗣,总是不怎么省心。”

  “母后,孩儿已经八岁了,是时候该有一些玩伴!请母后下旨,将众臣同龄孩童,与孩儿一起读书学习。”

  刘恒可怜巴巴,仿佛真的是因为太过于无聊了。

  可知子莫若母,桑文放着手中批红印象,凝视着自己这个孩子。

  刘恒这孩子不知道受到什么刺激了,这么早就想要培养属于自己的班底。

  而且还指名道姓,说是朝中众臣的同龄孩子。

  等刘恒长大以后,无论是玩伴,还是父辈都是他最忠实的支持者,利益绑定程度更深。

  并不像现在这样,所有大臣对刘恒抱有善意,不过是因为高皇帝子嗣。

  “嗯!是时候如此了,不过不可玩物丧志,否则我会代替你父皇执行家法。”

  桑文最终还是同意了刘恒的提议。

  因为皇子玩伴这个身份,无论是皇室,还是大臣都需要这个身份,来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而且这并不劳民伤财,只不过皇宫承担的膳食多一些罢了。

  可以说三方共赢,皇室,大臣,百姓。

  刘恒听到母后同意了,身体放松了许多,正准备告辞离开。

  桑文幽幽的声音传来。

  “不要因为刘盈的事情,对朝中大臣感到心寒,所有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

  刘恒并没有回应,只是露出灿烂,而又懵懂的笑容。

第404章 ,皇后内阁联合执政时期过去,二代文皇帝刘恒展露锋芒

  刘恒八岁的一年,皇后桑文召集朝中大臣同龄子嗣入宫,作为伴读学童。

  也是这一年,内阁,军方议会,皇后桑文联名上奏在民间的高皇帝,请立刘恒为太子。

  高皇帝的回复很简单,一个可字,堵住了其他有心人的嘴。

  储君之事定下来,刘恒最大的威胁刘盈已经在齐国封地。

  朝中政事平稳,跟随着高皇帝打天下的臣子,大多都是有能力,肯愿意做实事的人。

  汉朝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京都三万禁军,三万守备师,两万城防军,护城军装备上了新式火铳。

  所有事情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象。

  尤其是太子刘恒小小年纪便有明君之向,懂得民间疾苦,也能让朝中大臣赞不绝口,同龄玩伴更是以他为尊。

  短短十年时间,刘恒便在手中积累了属于他的政治力量。

  十八岁的刘恒,意气风发,在田间陪几名老农耕耘,谈论着生活状况。

  张良之子张不疑,神色匆忙,带着几名侍从,赶到刘恒身边,低声道。

  “殿下,有大事发生了,皇后召你赶紧入宫,据说高皇帝回来了。”

  刘恒神色微动,父皇回京都了?这可是希奇之事。

  这些年能让朝臣得知高皇帝踪迹的情报,只有各地郡县之兵调动,诛杀贪官污吏时。

  这些人才能大概猜测到高皇帝在何处。

  长乐宫上,刘鸿神色沧桑了不少,抿了一口茶水。

  周围宫人低下头,看得出来气氛有些凝重。

  桑文秀眉皱起。

  “这么早就将皇位交给刘恒了?陛下你可要知道的,只有你才能压住那些骄兵悍将。”

  刘鸿倒是浑然不在意的样子。

  “这是给予他的考验,要是没办法处理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关系,那还怎么处理君王和天下万民的关系。”

  “更何况,我还没死呢!要是刘恒处理不了这些事情,那就交给刘禅,刘禅不行,那就刘建。”

  “若是我的儿子辈都不行,那就交给孙子辈。”

  桑文罕见地沉默起来。

  高皇帝做人做事态度一向都是这样,能者居之。

  有能力的人,肯定会有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至于能不能在这个位置长久待下去,那就看品德。

  “能再推脱几年吗?”

  桑文眼神有些哀求。

  刘鸿只是摇了摇头,听到门外的心跳声,神色不变。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你觉得你真能保住刘盈一辈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