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中之马的魔王
“下面的水流一直在掏基础,这个地方还是有可能塌。”吴建伟对王永军等人说道。
这样的话让人们的脸色都有点难看。一方面是安全压力,另外一方面则是联盟的需求,这让他们怎么选择?
“一号营地那边呢?”严烨问道。
“那边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但你们巡视的时候要从上面观察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这单从下面是看不出来的。水流一定要及时排走,引到河道里去,不然有可能会影响这个地方的整体稳定性。”
“要是不下暴雨还行,要是继续下暴雨,那就麻烦了。”王哲皱着眉头说道。暴雨不仅仅是带来了洪水和泥石流塌方的可能性,也带来了他们工作的极度不便。下暴雨的时候人们连正常爬山坡都有危险,更不要说还要举着火把。这个事情即使是在白天都很危险和困难,晚上就彻底别提了。但偏偏最容易出事情的就是晚上。
“不然的话,你们的工作只能改成白班。”吴建伟说道。“晚上把人全部都从河谷里撤出来!我马上回去向张主席提出建议,他应该会同意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但如果只干白天,那食盐的产量依然是个大问题。
“先尽量克服吧。”吴建伟对此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他们的生产能力和工作条件就只能这样,没有别的办法。“毕竟人命关天。”但他马上又提醒道:“山上的营地也要注意加强巡视,如果发现出水或者是有裂缝产生,一定要马上采取措施!”
“吴工,就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处理?”严烨还是有些不死心。
“要是以前,那打锚杆喷浆挂网就行,要不然就是一层层地修承重挡墙支砌上去。”吴建伟摇了摇头。“现在这个条件,没有水泥,那就什么都干不了。现在只能等一段时间,等河谷两边的地质情况稳定下来,你们再恢复正常的生产。”
人们只能按照他的建议先行动起来,不过严烨很快又想出一个笨办法。他们用木头做了很多木桶,专门组织了一队人从卤泉那边把卤水运到伐木营地这边来,然后在这边垒了几个炉子二十四小时地熬盐。这样做很累人,而且效率很低,但也省了把木炭运到河谷的事情,他们现在有充分的人力投入到这个工作当中,勉强可以保证食盐的产量满足远山两万多人的需求。
但这样一来,他们就再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和人力去狩猎了。
……
“我们得尽快把水泥弄出来。”在会议上,吴建伟这样建议着。“最起码,得把东、北两座木城的边坡支护起来,把盐矿一号营地后面的那道边坡也支护起来。否则的话,随着雨水的冲刷和风化,盐矿的事故很有可能会再次发生!”
“工艺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但我们现在没有稳定的矿源。”国土学校之前派在盐矿区域内负责打钻井勘探的负责人段云波说道。他以前是国土学校的一名老师。其实他的家并不在学校这边,但事情发生的时候却因为第二天一早有事情而选择在学校安排给他的宿舍里休息,结果被带到了这个世界。
“黏土我记得应该不是什么很罕见的矿藏吧?”吴建伟问道。“难道你们一点儿也没有发现?”
“有是有,但太分散。”段云波答道。“其实之前做烧炭的炉子的时候就用了一部分高岭土来制作耐火砖,如果批量不大的话,现在发现的这些应该也勉强够用一段时间。现在的关键是石灰石,我们沿着河谷逆流而上一路勘探,并没有发现有开采价值的石灰岩矿藏。”
“河里的那些石头呢?”张晓舟问道。
“石头?”段云波愣了一下。
“那里面有石灰岩吗?”
“那当然有,但是量太少而且也太分散了啊。”段云波说道。
“能用吗?”
“这个……当然能用。”
“那就先收集这些石头和黏土,尽快试制一批水泥,段老师,你别以工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现在的生产力,不需要太大的储量,只要有个几吨的储量就值得我们开采了。”
“几吨?那一块大一点的石头都不止……”段云波低声地说道,但他已经理解了张晓舟的意思,并没有继续揪着他这个显而易见的错误不放。“这样的话,那有几个地方是可以去采一下的,只是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手,还要开采工具、破碎设备,水泥的制作工艺我不太熟,得去找邓老师他们。”
“没问题,你负责开采矿物的事情就行,人手盐矿那里多的是,只要你把用工计划提出来,我这边安排。工具和设备你提要求,我让张四海他们配合你,看我们周边这些厂子里有没有,该怎么改。”
段云波答应着走了,准备去列计划,张晓舟让吴建伟把他说的邓老师找来,他也不是教这个的,只是曾经带学生去水泥厂参观,多多少少有点概念。
“没那么简单,就算我们做最简单的水泥,只用石灰石和黏土做原料,也要破碎设备、球磨机、立窑等等一大堆东西。现在没有动力,这都不好办啊!而且立窑我也只是有个概念,具体怎么做,这个我还真不清楚。”
“有个概念总比什么都没有强!邓老师,失败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多做几种方案,一个个的试验,一切工艺从简,既然知道原理,又有一定的概念,那就一定能成功的!”张晓舟只能想方设法地打消他的顾虑,说服他来负责这个事情。“我们会在城南发个通告,让懂这些的人报名,只要有能用的人,我们马上就给你送过来!”
“那得等老段那边高岭土过来以后,先烧一批耐火砖出来……”邓老师叹了一口气,但开发区这块并没有水泥厂,有人懂这个的可能性太小太小,这个事情他没有办法推开,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水泥的事情就这样安排了下去,但看这两位老师脸上的表情,这个东西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弄得出来。
“下面,我们再来说排水渠的事情吧。”张晓舟叹了一口气,把桌子上的纸重新拿起来。
永远都有新的难题,新的工作在等待着他们,而他们也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地去解决它们。
第631节 第8章 规划
“我列了一个近期和远期发展的计划,想请大家看一下。”张晓舟说道,同时把一块写了字的白板立了起来。
在水泥的事情过后,他越来越感觉到,有些事情必须要提前做出规划,提前进行布局,因为他们现在对之前那个世界绝大多数的科学成果所拥有的只是理论,甚至只是最终的效果,要想重新把它们复制出来,必定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巨大的努力。
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水泥,理论上只需要将石灰石和黏土粉碎后,混合煤炭燃烧到一千度至一千四百度就能获得一种原始的,但却可以满足他们基本需要的水泥。更复杂的,性能和指标更好,但同时也需要添加更多原料,有更多工艺要求的水泥,他们根本就不敢去奢望。
但国土学校并没有专门阐述水泥生产的教材,教科书上只有一个简单的流程图,告诉了你原理,却没有更多更详细的工艺说明。
三种原料要以什么样的比例混合?矿石对于各种成分的具体要求是什么?要不要预先处理?要怎么预先处理?燃烧时空气的需求量是多少?怎么通风?立窑的内部结构究竟是什么样的?一千度以上的高温要保持多久?
一旦开始实施,就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而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次次地去试验,并且认真地把每一次的步骤和结果记录下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运气在这里面占了很大的比重,也许他们运气好,一次就找到了最合适的配比和方案,但最大的可能则是,他们必须要投入海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最终面临的却是一次次的失败。
水泥的制造当然不会有这么复杂,不会有这么悲观,张晓舟相信几个月内应该就能看到结果,但有很多东西也是他们未来很有可能需要,又不可能走捷径,必须要提前很久就开始进行研究,开始进行布局的。
之前远山处于分裂状态下时,人们唯一能够考虑的只有生存问题,现在所有人都团结到了一起,他觉得,已经可以开始着手做一些这样的远期规划,最起码,也得让人们对于自己要做什么事情有个清晰的认识,明白轻重缓急,做好准备,等待条件成熟后马上开始行动。
他让梁宇抓紧时间对城南的幸存者做一个人力资源调查,希望能够从中间找到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找到一些能够真正帮助人们解决生存难题的专家,但遗憾的是,这样的人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但却微乎其微。
张四海的机加工厂倒是新增了不少人手,很多幸存者都来自周围的那些修车厂、汽车4S店,还有一些像钱伟一样来自附近的某个厂,但张晓舟所期望的那种人才却非常缺乏。
远山本身就没有什么重工业、化工工业的基础,开发区内的企业多半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汽车修理、工艺品加工、印刷和物流业。这些厂并不是完全没有用,但对于这些幸存者却没有根本性的帮助。
也许这个区域中原本的确有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或者是专家存在,但他们却没有能够活到这个可以展现他们价值的时候。
“最重要的当然是农业,包括玉米和番薯的育种,现有各种蔬菜、水果的育种和选种,对现代社会过来的各种植物的保护和育种,还有对现有家禽和物种的培育,对白垩纪原生物种,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和培育。”
这是张晓舟的专业,里面虽然有些东西他只是稍稍知道一些,但最起码已经比其他人强,他也有信心把这些事情推动下去。
事实上,从城北联盟成立起,他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开始养殖和培育各种虫子,试图从中找到能够规模化养殖作为食物的种类。后来又加入了秀颚龙和褐家鼠的培育,加入了对从国土学校获取的鸡鸭的培育。于此同时,李雨欢也一直在他的指导下进行着蔬菜种子的培育。加上国土学校此前建立的用来育种的大棚和鸡鸭舍,这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已经走在了所有研究的前面。
但这也的确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民以食为天,现在严重制约他们发展的最严重的问题也是饥荒,城南的一万多人还必须以难以下口的树皮粉和树叶、蕨根等东西为食,只有解决了粮食的问题,他们才有能力让更多的人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工业生产,去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的研究。
另一方面,人们也急需从跟随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物种中寻找可以用作中草药的植物,从白垩纪的原生动植物中甄别出可以用作中草药的植物,然后进行培育种植,以满足医疗的基本需求。
更想深远一些,只有在粮食充足的前提下,他们才有可能用它们来酿制酒精,而高浓度的酒精除了用于医疗,还可以作为内燃机的燃料。如果他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含油量高的植物,也许可以生产出生物柴油。
可以说,农业是他们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根基,投入最多的资源和关注一点儿也不为过。
“然后呢?木材加工?”
这或许也是毫无疑问的事情,毕竟,他们身处的环境决定了,他们所能找到,并且储量最丰富的资源就是木材。食物、燃料、建材、武器、家具、工具、生活用品等等,很长一段时间内,木材都将是他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然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怎样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伐木和对它们的加工效率,绝对是值得投入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找到新的食物来源、药物来源甚至是提取到工业所需的某些原料。
“金属加工和机械制造?”张四海说道。
无论是农业还是木材加工业都需要使用金属工具,人们用来保护自己的武器和护甲也是金属加工业的一部分,在城北联盟成立和崛起的过程中,一开始由钱伟负责,后来则交给了张四海的机加工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他们一次次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地制作出来的各种工具、武器、机械和车辆等等,联盟也没有办法走到现在这一步。
未来各方各面的发展肯定会需要更多的工具和机械,如何利用水力、风力,如何保存现有的机械设备,都可以列入到这个范畴之类。
这个话题马上又引出了电力的问题。
电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有了电,他们手头上所拥有的许多已经变成废品的东西才有价值。那些工厂中的机械设备也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才能够派上用场。有了电之后,他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准一定会马上就产生几个巨大的飞跃。
国土学校之间已经在这个东西上走出了很关键的一步,但距离真正投入使用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距离工业用电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没有了万泽给予的政治压力后,李乡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他们仅仅是进行了发电机的改装,理论上发出了电,但距离实用还很远。随着雨季的到来,这项研究可以继续开展下去,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资源,也许在几个月内可以做到的也就是点亮少数电灯泡,给电池充充电,最多也就是带动笔记本电脑,而且因为损耗问题还不可能给太远的地方供电。
无论是采取风力发电还是水力发电,对于材料、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要求都不简单,同时还要有输电配电变电等一系列设备,而且电力也是危险性极大的行业,稍有不慎就会带来死伤,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他们也得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才能复制出真正能够满足工业需求的发电站。因为某个环节卡住,在他们有生之年都无法恢复工业用电才是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让大家有些沮丧,张晓舟急忙出来给大家鼓劲:“工业生产的事情不急,只要能点亮灯泡给电池充电也是巨大的进步。工业动力的问题我们可以考虑风力、水力甚至是蒸汽机,如果未来我们搞出生物柴油,那电力的问题应该就迎刃而解了。李委员,未来的趋势肯定是水力发电,但这个事情不用急,你们可以一步步来,做好技术储备,我相信,只要能够把这些技术复制出来,你们一定能在我们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越来越多的发展方向被提了出来,勘探采矿,建筑,有线和无线通讯,冶炼制炭,武器制造,烧制玻璃陶瓷,皮革加工,纺织,制皂,甚至是气象,干旱和暴雨已经让人们吃够了苦头。
“如果能找到硫铁矿,那我们也许就能同时冶铁和制硫,那样的话,我们就能想办法制造出黑火药,用作炸药采矿,那样效率会高很多很多。”段云波最后说道。“还能制造硫酸,那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
这个话题让人们很感兴趣,很多人都认为,硫磺只有在火山附近才能获取,还能用硫化铁制取?
“当然可以!”段云波很肯定的说。“但我们只知道原理,具体的工艺流程还要摸索,但硫化铁本身最大的用途就是制做硫酸和提取硫磺,这是肯定没错的!”
“那硝呢?”马上就有人问道。
一硫二硝三木炭,火药的配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当然具体的配比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但那无非就是反复试验的问题。
“可以用粪便之类的土法制硝。”段云波说道。“但……”
“但你只知道原理,具体的工艺流程还要摸索!”高辉没好气地说道,这句话他已经听了一整天,搞得他一听到这句话就烦躁得要命。
这所学校究竟教些什么?难道就不教点有用的东西?成天教这些原理到底有什么用?
“高辉!”张晓舟马上低声地叫道。
段云波的脸上有些尴尬。
“硫铁矿……土法制硝……黑火药”张晓舟在白板上把这几个名词也写了下来,本来他写的字只占了这块白板的一半,但在人们的补充下,现在已经满满的,几乎没有地方写更多的字了。
他把黑火药三个字圈了起来。
黑火药如果能够生产出来,意义当然不仅仅是采矿。
他们将可以用现有的这些钢管制造出火枪,甚至是火炮,哪怕只是最简单的火枪,也将带来巨大的革命。
火枪的出现将让他们不必再用长矛与那些危险的动物拼死战斗,人们将具有更强的自卫能力,他们将不再需要沉重的盔甲保护自己,可以携带更多的物资,走到更远的地方,面对更危险的生物。
只要有枪,即使是妇孺也可以杀死那些巨大的生物,每个人都能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
他们将重新回到熟悉的节奏当中。
征服和统治这个世界的节奏。
“还有吗?”张晓舟对着满屋子的人问道。“那么,现在我们来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来给它们排个序吧!”
第632节 第9章 陈规与惯性
这件工作其实在联盟成立后做更加合适,但一连串的天灾人祸让张晓舟已经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这些事情即使不是他来做,不管是谁在联盟主席的位置上也应该要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并且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但最大的制约还是人,而制约人们,让他们无法脱离土地,又是效率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就像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循环。
各个组的带头人也不足,张晓舟最终只能把千头万绪的工作划分成了五个组,分别由自己、张四海、吴建伟、段云波和李乡来牵头,各个组都分别有侧重点和主攻方向,相互之间既有交叉和重合,也有对人力和物资的竞争,先后次序,急难程度按照这次会议暂时确定,由联盟专门设置了一个部门来进行对接,协调各方各面的关系和进度。
“真不知道那些故事里的主人翁,随随便便就能找到一大堆技术人员,隔三差五的就取得重大进展是怎么做到的。”高辉自言自语地说着。“不自己干,真不知道这些事情这么麻烦,这么困难。”
这样的话让张晓舟只能摇摇头:“学校那边怎么样了?”
“你不说我都忘了,快给我配人!至少要五个!四个老师,一个管生活的!”高辉急忙说道。“当然,如果能多一点那就更好了!”
之前的“远山学园”一共有接近三百个孩子,而现在,一下子猛增到了四百人,还有一百多个在隔离营里等待检疫。
虽然高辉推行的教学办法基本上相当于放羊,只负责最基本的文化教育,大部分内容都要靠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社团自己找辅导老师安排学习,但突然增加这么多人,还是让学校一下子忙得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