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岚德鲞
现在的他,若说是七八岁的孩子也有人信的,他的发育和年龄的关系已经割裂,更多与他的心态和体内先天之气的生长挂钩。
周围人已经见怪不怪,所以没什么人在意,只有孙丽钗对此有着一份好奇。
“鹿缘,你不想出去走走吗?”
“不是很想。”
“我带你出去,好不好。”
鹿正康奇道:“你母亲同意吗?”
“我叫大和尚带我们出去。”
孙丽钗现在学会找理由了。
鹿正康把手头的《华严经》放下,“那好,我们走吧。”
带他们出去耍的是十八罗汉之一的觉证,很有槽点的一个法号。
他手上提着一根秘五阶的赤鬼杖,穿了一身简单的练功服,八尺高的汉子,老老实实跟在鹿正康二人身后。
明面上就他跟着,但鹿正康知道,暗处还有数十位僧人在关注他的出行。
自打来到太吾世界,他也是第一次观赏这大好河山。
从别院出门,走上青石板铺成的山路,向上登行,沿途的树木挺拔峻峭,松柏长青,即是在肃杀的秋日依旧不减风采,天气转干,地上的青苔显得有气无力,看着像斑驳的污渍,少了几分美意。
山路多有难行处,鹿正康特意挑选僻静少人迹的古道,觉证不时要上前开路,一条浑圆的赤鬼杖劈砍间却有锐气纵横,披荆斩棘不在话下。
孙丽钗很快没了力气,就由和尚背着,鹿正康倒是面不改色,永远是不快不慢的样子。
他体内的先天之气流转,只感到是被这个气团托起来,自身轻飘飘的,抬足踏步,都是安然闲适,走山路一点也不费力,可以放心欣赏景致,免去气喘吁吁的狼狈模样。
少室山最高处是连天峰,异常陡峭,大名鼎鼎的徐霞客也曾困在这里险些丧命。
不过少林寺僧人自有轻功能攀险峰,譬如中八阶的壁虎游墙功,即便是垂直的峭壁,只要稍稍能借力便可上行。
觉证问鹿正康,要不要背他上去。
鹿正康拍了拍面前的陡崖,灰白的岩石垒叠,枯草丛生在石缝间,显得异常萧瑟,道路在这里已经是尽头了,寻常游人也不会走这么高。
曾经发生在这里的多次构造运动,激烈的痕迹即使被这数亿年的风吹雨打依旧没有消退,生于壮烈的山,惊险倔怪,定要把那沉默难言的苦楚给予世人。
至少鹿正康对此山就很有痛苦的感觉。
他扭头问觉证,“你打算怎么上去?”
觉证有些为难,他其实很想劝说佛子回去别院,但又不敢,于是一五一十地把壁虎游墙功说了一遍。
内力从丹田起,经由腰腹,转至足踵,贴在墙上,如落地生根。
鹿正康低头沉思一会儿,突然抬脚,直板板地踩在近乎垂直的崖壁上,看得和尚慌张不已,然后他再次抬起另一脚,也踩在石壁上,站直了,身体就彻底与地面平行。
这份表现已经完全超越了壁虎游墙功的窠臼。
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几声惊呼,然后就是一个苍老的声音赞叹道:“般若智慧果真无量!”
鹿正康似有所觉,仰头往后看去,子性禅师那张颠倒的老脸就在眼前。
你一个方丈,难道不该待在寺庙里吗?
第九十五章 神足通,观天地
鹿正康转回头,开始一步步往前走。
内气宛如他的肢体,被他的意识指挥带领着,就像阳光照透树叶那般,从宛如空壳的身躯里透出,再刺破脚下的布鞋,穿透石块,如真正的树根一样,渗入山体,八风不动。重力在背后拉扯,不过内气好似一根立柱贯穿身躯让其能笔直挺括。
这样的方式让鹿正康觉得还是有点勉强。
内气和身躯是一体的,所以先天之气的流转不受阻碍,而内气同身外的万物就有明显的隔阂,这也是为什么鹿正康的鞋底会被刺破。
先天之气是人体精气神在一点初生的灵机带动下结合的产物,五行俱全,贴合自然,是能联通上缘的强大力量,不过实在是鹿正康不常锻炼,对武学也没什么研究,于是乎便吃了亏。
方丈跟着鹿正康也是直挺挺地站在峭壁上,看到了鹿正康走过的石块上留下那无数细细的孔洞,心下了然,却是暗笑,看这位佛子如何处理。
鹿正康沉思一会儿,突然叹了一口气。
轻轻迈出一步,下一瞬,消失在山石上。
“啊!”方丈吓得快站不稳了,不过紧接着,他就感应到了站在山巅的佛子。
“神足通!”和尚们既惊讶,又释然。
菩萨就是菩萨,神通广大,不必多说。
所谓神足通,神足者,意为心念具足妙力,神足通即是令心念行于十方而不失于定境,可类比道家神游者。然而正是身心如幻,非我无我,神足通作为菩萨普渡众生的一个基本神通,已经达到化假为真的地步,穿行天地不过等闲,真正潜力尚未体现。
西域雪山有一无量金刚宗,传密宗佛法,他们的最高轻功就是神足通,但不过就是一门奇六阶的武功,虽然能缩地成寸,比起真正神通,还是相差甚远。
从主观的体验上来说,鹿正康还是感觉很奇妙的。
他以先天之气与整个连天峰的上缘珠达成了一定的连结后,进入了奇妙的视角。
山是没有感官的,但山是有灵的,作为大地的突起处,它的存在既根植于岩石土壤,又抵近雨雪风霜,与山联通的人,能感到勃然峻烈的气度,心怀大畅。而鹿正康与山几乎化作一体,更是能体悟到其上的草木之情,风雨人迹,这块顽强的石头记住了一切发生在它身上的事情,点滴不忘。
对鹿正康来说,他的心念可以出现在山的任何一处,而心念安住的地方,化身也会跟着抵达。
站在嵩山的最高处,长风吹拂,衣袍舞动,悠然有出尘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