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状元郎 第747章

作者:日日生

谈着谈着,敬畏之心稍减,杨霖干脆在路边的木墩上坐下,周围围住一圈的人,听他讲解。

聊了一会,高柄最先支撑不住了,他完全听不明白,寻了个机会便抽身溜走了。

等到敲定了几个重要的细节,杨霖也拍了拍手,肚子里的东西倒得差不多了,再聊下去就要露拙了,便起身离去。

一群各地的校舍精英,看着杨少宰的背影,眼中充满了钦佩。

“如此看来,想要将蒸汽机放到轨道车上,至少还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杨霖心里暗道。

稍微有些失望的杨霖,还是打起精神,下令重赏这些人,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经费。

回府之后,他又连下三道命令,让中书门下制定律法,规范采煤和炼铁两个新兴行当;二是取消妻子状告丈夫,要坐牢三年的律法;三是四个陪都,三年内都享有自主处理当地赋税的权力,用于建造基础设施,招揽民众入驻。

白时中看着这三道命令,心中有些不以为然,但是还是一如往常,坚定地执行杨少宰的命令。

下发到文教司之后,蔡京看完,沉思了片刻,对身边的人说道:“少宰有鼓励生产的想法,我等当为他添把柴。”

“全凭太师做主。”

蔡京起身,出了衙门上了马车,来到昭德坊内。

正在陪几个孩子看戏的杨霖,把抱着的小儿子,交到奶娘手中,出来会客。

“太师来此,必有金玉良言教我。”杨霖还没到花厅,就大笑着说道。

蔡京年纪大,资历在,也不起身,笑道:“文渊,我见你三道政令,便有些想法,要和你商讨。”

杨霖从侍女手中拿过温桶,给他续了一杯茶水,虚心问道:“太师,有何见教,文渊洗耳恭听。”

“你想安生民,促发展,可知道什么事第一要务?”

杨霖想了想,说道:“轻徭薄税?”

蔡京摇了摇头,杨霖又说道:“莫不是鼓励耕织?”

“也不对。”蔡京抿了一口茶,也不让他继续猜了,直接说道:“人口。”

“有人才有生产,才有劳力,才有人才。”

此时的社会,人口确实重要,大宋有一亿百姓,所以家底厚实远非其他国家能比。

后世的南宋能抗住蒙古五十年,看似强大的西夏和金国,却几年时间就灭亡了。

说到底,大宋人口多,生产力就跟得上,兵源也跟得上。

蔡京继续说道:“你的新政,让底层百姓只要肯劳作,就会有饭吃,若是风调雨顺,肯定会有余粮。如此一来,百姓们就有能力,养活更多的孩子。”

“进学制,让普通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多了条出路。”

“医校培养无数的郎中,让百姓病死率下降。”

蔡京每说一点,就点一下桌子,说到最后,眼中好似有光芒闪动。

这样的人,他年轻时,未尝没有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只是官场浸淫多年,磨去了棱角,一心只惦念着权势。

如今杨霖给了他一个机会,蔡京好似返老还童一般,爆发出一股澎湃的激情,凝声道:“文渊,我们已经有了所有鼓励生育,增加人口的条件。”

“如今只需一道政令,三个孩子之后,每多生一个,朝廷奖励些钱财,每年当地衙门派发些粮食。将来这大宋,定然是更加强盛。”

杨霖一听,着啊,这说的太有道理了。

老东西的眼光,比自己一个两世为人的还长远,这个时代,什么都比不上人口。

这么大的疆域,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广阔的天地,正需要子民去开发,去守护,去扩张!

杨霖起身,对着蔡京拜了一拜,说道:“太师果然深谋远虑,诚为国家栋梁。”

蔡京赶紧虚扶一把,杨霖趁势起来,兴冲冲地说道:“鼓励生育实乃国家大计,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只是奖励的这个度量,还需要太师定夺。”

蔡京终于告别了笔杆子生涯,开始参与到社稷大事的制定中来,心中也是十分舒畅,一捋胡子答应下来。

杨霖将他送到了昭德坊大门之外,回身还是笑吟吟的,显然是心情大好。

蔡京说的太对了,这个时代就开始鼓励生娃,将来搞不好满天下都是汉人。

如今其他民族的竞争力,属实有些上不得台面,他们就是想鼓励,也没有自己这么殷实的家底。

事实上,除了耶律大石,在西边鼓励契丹人多蓄养妻妾,保留血脉之外,根本没有一个统治集团,关心底层百姓生娃的事情。

耶律大石鼓励生育是要生聚十年,恢复契丹的元气;杨霖鼓励生育则是千年大计,抢占世上的资源和地盘。

杨霖满怀畅想,回到院子,长廊拐弯时候,一个没留神差点撞到迎面而来把臂同行的李凝儿和殷浅浅。

两个人娇呼一声,一看是杨霖,殷浅浅不禁掩嘴笑道:“大郎这是想什么好事,连路也不看了。”

杨霖一左一右,揽住两个人的纤腰,道:“我刚得了一个治国良策,正要和你们一同努力。”

李凝儿赶紧摆手,推辞道:“我们女流之辈,伺候大郎起居即可,可不敢干政。”

杨霖哼哼一声,在两人的臀上抓了一把,使劲揉了一圈,骂道:“你们两个自己说,府上谁有你们跟着我的时间长?我自问也没少在你们身上挥洒汗水,可是呢,到现在一儿半女也没给我生,对得起谁?”

两女满面羞惭,红着眼连连告罪,杨霖左右手一同使劲,一人赏了翘臀一巴掌,威风凛凛地道:“没用的东西,还好意思在这溜达,给我滚回去并排跪好,咱们再尝试一回。”

第六百九十五章 改良膳食

杨少宰身先士卒,发展人口的时候,蔡京也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