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守村人 第556章

作者:农家一锅出

  像南宋的人写北宋的事情,就有东京梦华录。

  包括现在大明,写元史的时候,大家都去找那时的宫女太监,这样再对比留下的资料进行编纂。

  危素是这个,曾鲁也是这个,故此那些前朝的官员,其实他们不是北元同一个民族的,他们此刻非常茫然,一部分被招收了,还有一部分吏员回家了。

  他们没有错,他们就是个小人物,为了自己活着,哪知道朱元璋那么厉害能打过来?

  打就打了呗!跟我有啥关系?我一个吏员就是干活,百姓种地难道不是干活?工匠做工不是干活?

  怎么就得收拾我?又不是我先当你们的吏员,然后北元打过来我辅佐北元,结果你们又打回来,那你说我不对,我没啥可说的。

  实际情况是一直都是北元,我就在这里做事情,他们跑了,你们来了,我啥都没干啊!你们清算我作甚?

  “人,少,官,哈!”朱闻天想着这些情况出声,因为还有前朝的官吏没被征用,太浪费了。

  甚至有的吏员一直被关在牢里,根本没有人问其情况,就那么关着。像吃饺子不蘸酱油的人似的,最后关了好长时间才有人去调查,如果没人调查就一直关着?

  北平行省,就是元大都,一部分官员现在可以了,吏员人数更多,关着呢,不管了?

  朱元璋看一眼憨憨,笑笑,点点头,打招呼了,算回应了。

  里长不一样,他看到憨憨打个手势,再听说的话,翻译了。

  “陛下,不能再往前走了,那里忘了加固。”村子的一条小河边,里长把朱元璋喊停。

  “上次咱走没事啊!差哪?”朱元璋往下看看,这里挺好的。

  “是前朝留下的,他们留的护堤的木头橛子,咱怕不安稳,即便用桐油煮过的,咱以后泡沥青。”里长指指护堤的木头柱子。

  朱元璋蹲下看,有水流,他看不出什么来,再回想一番:“宜长,你想多了,前朝的官员办事也同样认真,咱打和林的时候,东路、中路、西路,他们也没屠杀百姓啊!

  都知道杀百姓没用,甚至更让当地没被杀的百姓愤怒,北元那里有不少汉官,他们怎么可能那么干?

  然后一部分汗官被挟持着跑了,一部分留下帮忙治理和林,据说那里的吏员最努力。

  其他地方也有北元的吏员,还有四川夏国的吏员,咱难道都不信任,看着……”

  朱元璋说着说着就停了,盯着里长:“你在告诉咱启用更多前朝吏员?”

  “啊?”里长瞬间茫然神色,随即又一副恍然的样子:“行吗?我感觉他们要是又回来干活,必然比在北元时更认真!要不找他们以前的官员担保一下?”

  “行,有何不行?无须担保,咱怕这个?咱度量没那么小,你是不是觉得咱度量小?”朱元璋说着开始怀疑。

  “陛下是怀疑咱怀疑陛下度量小?那有什么用呢?咱也不管事。”里长回应。

  “有道理,是咱想多了,刚才说啥来着?用之前的吏员,不错,他们最熟悉情况,官员是官员,吏员是吏员。

  咱找人告诉他们一下,让他们回到衙门,咱给他们发红包,对,就是红包,你村子总说红包。

  这玩意儿就像养牛一样,放牛娃有什么错?换成哪个放牛娃都是养牛,地主被抓了,难道放牛娃再放牛就危险了?”

  朱元璋自己想明白了,他认为的,他都不知道他是怎么被带偏的。

  “牛,放,骑,摔,嘭~!嗯!嘿嘿嘿嘿!”朱闻天上前两步,做出抓牛角把牛头扳倒时的动作。

  “对对对,就是这样。”朱元璋丝毫不怀疑,如果有头大黄牛,憨憨绝对可以轻松放倒。

  别看憨憨顶半头牛的力量,那是指耕地。

  力气不是那么用的,憨憨这种,抓着牛角有技巧的,牛使不上力,他放牛的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正常的壮汉都能把牛给扳倒,何况憨憨这种。

第823章 宝钞得利不赔本

  “那个山你要不要?”朱元璋说完牛的事情,又想起刚才的问题。

  “陛下,那山还是留着为好。”里长拒绝,不要,憨憨说的,说那个地方以后可能会用。

  那里是孝陵卫所在,护卫孝陵的,孝陵还未修,历史上洪武十四年开始修,在现在下丘村东南位置。

  洪武十四年修,次年马皇后死,朱闻天由此判断马皇后得的是慢性病。

  一般跟饮食习惯、作息规律、情绪都有关系。

  孝陵显然不急着修,马皇后未出现任何问题,正常来讲到洪武十四年不会出现病症,尤其是要命的。

  朱元璋盯着里长看了几息,摇摇头:“不要便不要吧!往后看到哪处地方好,跟咱说一声。”

  转悠着一行人回去休息,明日还得上朝。

  ……

  “快,给我换五十贯的宝钞,要文的,不要贯,不要五十文的,我给人发工钱。”

  一大早,盒饭店的人开始准备饭菜的时候,有人跑过来换钱,他拿着银子,有大有小,形状不规则,显然剪的,就是大块的剪成小块的,用戥子称。

  用银子买卖东西很麻烦,需要找有戥子的地方,戥子精度高,寻常人买不起,更不可能随时准备一个盒子。

  戥子都是装在长条小盒子中,需要的时候取出来称贵重金属,药铺也有,用来称药的。

  看到一堆银疙瘩,负责管事的下丘村人让对方等着,他去胭脂水粉店取戥子,这玩意儿可以称贵的化妆品。

  银子一点点称,这是五十两,一起称很沉。

  “黄掌柜咋换这么多?”村民边称边记边聊天,认识,对方总到盒饭店吃盒饭,因为便宜。

  别看人家一换就是五十贯的银子,平时很节俭,有时晚上会去买铁板鸡架喝酒。

  “先换了,怕以后没有宝钞,咱这样想滴,咱给干活的人宝钞,相当于给他们更多的钱了,同样的价钱找人干活,他们愿意来咱这。”

  黄掌柜说出自己的小算计,宝钞在下丘村的店里买东西享受折扣,就是那铁板鸡架,多给半个。

  昨天晚上自己就没来得及换,赔了,今天得两文钱买三个,把昨天损失的补回来,否则睡不好觉。

  村民点头:“好盘算,不过还有很多,一天打算放出去五万贯,三十天放完。”

  “真能用宝钞再换回金银铜钱?”黄掌柜想确认。

  “铜钱你得找别人去换,咱们只给换金银,宫里有多少金银就发多少宝钞,不怕换。”

  “对,还能赚一分,换的时候收手续费。”

  “之后要往上提手续费,拿宝钞换金银那金银得搬来搬去,收一成的手续费才合适。”

  “那估计没有人愿意换,反正宝钞咱们放心,大家都知道宫里赚了大钱,下丘村的买卖有宫中八成的份子,哪个买卖都赚钱,百货商店更厉害。”

  黄掌柜表示自己信任朝廷的宝钞,不担心贬值,当商人的对这些信息最敏感。

  寻常百姓看到的是方便,下丘村一条街买东西放心。

  商人则看实力和信誉,丹青图书馆是信誉的象征,买卖则是实力,为了卖东西,专门建很多工厂。

  还有秦淮河东岸的工业区、马鞍山的铁矿、朝廷卖的钢铁工具、在长江上跑来跑去的蒸汽机船……有这些东西在,商人心中有底儿,哪一个拿出来都能换到大量的钱。

  “多了五钱,给你拿回去?”村民称完银子,多了。

  “换,换三十一文宝钞。”黄掌柜没打算往回拿银子。

  “给你三十二文的,其实这些银子回去熔了有损耗,不过不需要换的人来承担。”村民多给一文,五钱银子应该是三十一点二五文。

  双方点钱,黄掌柜要小面额的,方便发工钱,等数好,他倒不急着走,吸吸鼻子:“今天有炒白菜?”

  “醋溜白菜、酸萝卜丝、干豇豆炒油渣、黄瓜炒鸡蛋、牡蛎韭菜汤。”村民报出盒饭的菜。

  “今天的好啊!居然有黄瓜。咱有个问题,宝钞印得漂亮,想是没少花钱,收上去的金银又留着不能放,加上火耗,咱大明发行宝钞不是赔钱?”

  黄掌柜已经决定午饭过来吃,用三文的宝钞,说不定可以多得半个咸鸭蛋,或者一个?

  他只是不理解有抵押品的宝钞为什么要印,不划算。

  村民收起戥子:“金子和银子不方便携带,铜钱更不用说,朝廷需要铜来做武器,有了武器才有安稳。

  像经商的人,带着宝钞更容易进行贸易,在运输的途中节省了部分成本。

  然后你们交税,朝廷回收宝钞,把宝钞再放出来换金银铜,得到了金银又能拿来当抵押品。

  若是收金银铜的税,拿到的钱朝廷如何给出去?只能是官方购买民间的东西,或者开工程,修水利什么的。

  有人收集了金银不花,现在要求用宝钞,他们留着就失去了价值,因为当金银铜多了的时候,它们就贬值。

  再想换宝钞,就不是一两银子换一贯,变成了换九百文、八百文、七百文这样。

  你留着金银眼看着不值钱,你只能换,朝廷提供便利,加快货币流通,多收税。

  以后村子有金银铺子,叫银行,不叫钱庄,你钱多了就拿过来放在银行里,不收你的钱。

  银行拿出去低利息放贷,从中赚利润,当然那个村子不会赚到钱,都得交上去。”

  “咱自己拿去放贷不成?为何非要给你们?倒是保存咱的钱不收咱的钱这个比较好。”黄掌柜的又想不明白了。

  “因为银行给你出票据,你拿着票据到另外的地方能够取钱,票据丢了,钱未取出来,你可以回来补票据。

  你揣着钱或许被抢,要么丢,揣着票据抢了没用,丢了也能补。

  当然,以后可以给你们利息,相当于银行低利息管你们借钱,再加利息借给别人。

  你们自己借,万一收不回来呢?现在不允许人口买卖,你拿别人抵债不行。”

  村民耐心地介绍着,有银行帮着存钱,不一定是借给民间,也可能借给工业区。

  民间要借得看用来干什么,买肥料和农药就没问题,去青楼和赌坊不行。

  黄掌柜的想想:“不是很懂,我先回去找人干活,晌午带他们来吃饭,省钱。”

  说着他小心地把宝钞揣进怀里,再拍拍,这才离开。

第824章 民心可用信誉镇

  换宝钞的不止是姓黄的商人,不长时间,盒饭店的门口排起了队。

  里长带着憨憨和孩子跑过来,把人叫进去换,这下人手够用了。

  下丘村的孩子负责记账,五个府的护卫维持秩序、搬运东西。

  要去附近州府收货的商人换的面额的宝钞,最的面额就是一贯,如果想做一百万文的买卖,一千张一贯的就够用。

  两贯、五贯、十贯的印了,不过不是拿来给寻常商人用的,故此未放出来。

  不同的商人排不同的队伍,特殊的商人进屋,那是大额度的。

上一篇:这仙,不能修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