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克里斯韦伯
左武卫大将军治所。
“陇右送来的吐蕃流亡者到了?就在门外?”王文佐放下手中的文书:“好,快让他们进来!”
“是!”李波应了一声,赶忙出去通传,王文佐站起身来,走到门口,他打算给来人一个谦恭下士的好印象。但来人熟悉的面容让他吃了一惊:“朗日,怎么会是你?陇右送来的文书上没有你的名字呀?”
“不奇怪,因为我报上去的是假身份!”朗日笑道。
“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文佐不解的问道。
“因为我不想稀里糊涂的死掉,钦陵为我的脑袋悬赏了很大一笔钱,他也很善于用间!”朗日道:“我可不想好不容易从吐蕃逃出来,却稀里糊涂的被匕首捅死在某个角落里!”
“看来他很恨你!”王文佐看了看朗日绑满绷带的右手:“这么长时间还没好,看来伤势不轻呀!”
“是的,他的兄长就是死在我的手上,用你给我的那玩意,只可惜我原本瞄准的是他,结果打偏了!至于这手嘛!”朗日叹了口气:“钦陵放了一把大火,就连红山堡墙壁上的白银浮雕都融化了,从这样的大火逃出来,总要付出一点代价,不是吗?”他举起右手,在王文佐面前晃了晃:“怎么了,不请我进去喝一杯吗?”
“当然,请!”王文佐从对方话语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带来的震撼恢复了过来,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大唐和吐蕃还真是一对孪生兄弟,不但相爱相杀了两百年,而且几乎是同时爆发宫廷政变,自己在长安逼迫李治退位,拥立太子登基;而钦陵则在吐蕃逻娑搞了军事政变,干掉了芒松芒赞赞普,拥立了芒松芒赞赞普的幼年儿子为新赞普。唯一不同的是,钦陵的手法比自己糙多了,自己搞政变几乎没流一滴血,而这位干脆把王宫一把火烧了!
“这酒真不错!”朗日笨拙的用绑满绷带的手放下酒杯,吐出一口长气:“再来一杯!”
“我倒不是吝啬!”王文佐亲自给朗日倒满酒杯:“不过你的伤还没好,喝这么多酒不太好吧?”
“呵呵!”朗日笑了起来:“如果我没死于钦陵的烈火和刀剑,那就更不会因为区区几杯酒而死掉!”
“好吧!”王文佐能够感觉到对方话语隐藏的那股子疯狂劲:“不过也不要喝太多了,毕竟你应该还有事情要说!”
“不错!”朗日目光中的那股子疯劲消失了,他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狠狠的将酒杯砸在几案上:“这是最后一杯,你有什么想问的,说吧!”
“事情的全部经过,这就是我想知道的!”王文佐问道:“从头到尾,你一点一点说!”
“这有什么好知道的,都已经发生了!”朗日叹了口气道:“其实事情的经过很简单,赞普想要杀掉钦陵和他的兄长,把噶尔家族消灭掉。就让我设下一个圈套,结果刺杀失败了,我只杀掉了钦陵的兄长,他逃出了红山堡,然后召集军队打败了忠于赞普的军队,然后放火烧掉红山堡,我从地道里逃了出来,赞普和其他人都被烧死了!”
“那赞普为什么没有和你一起逃出来?还有我看陇右镇的信笺说钦陵拥立了芒松芒赞赞普的儿子为新赞普,那个孩子难道不在红山堡里面?”
“芒松芒赞赞普不愿意离开红山堡,他宁可和祖父修建的城堡共存亡!”朗日稍微停顿了一下:“战乱发生后,赞普的妻子就带着他的儿子逃出红山堡,回到娘家去了!”
“这么说来,刺杀失败后,赞普实际上就已经被他的妻子抛弃了?”
“是的!”朗日苦笑了一声:“即使是我,也低估了噶尔家族的实力,如果我早知道的话,一定会想办法劝阻赞普这么做的!”
“也许芒松芒赞赞普并不是不知道噶尔家族的实力,他只是不想再继续等待下去了!”
“也许吧!”朗日叹了口气:“不过这都无所谓了,钦陵赢了,我们输了,至少在新赞普成年之前,吐蕃都没有人敢于反抗钦陵!”
“那新赞普今年几岁?”王文佐问道。
“去年刚刚出生!”
“好吧!”王文佐吐出一口长气:“至少还有十几年才能亲政,看来大唐陇右至少还有十几年苦日子要熬!”
“你没有想过亲自出兵征讨钦陵?”朗日问道。
“比起和钦陵交战,大唐还有的是麻烦要处置!”王文佐苦笑道:“而且你也应该听说过太子登基的事情了吧?我短时间内根本离不开长安!”
“对了,我想起来了!”朗日笑道:“大唐也刚刚发生过一次宫廷政变,恭喜你了!”
“没什么好恭喜的,我也是迫不得已!”王文佐叹了口气:“如果我不那么做,此时我很可能已经是阶下之囚了!”
“是吗?”朗日怀疑的看了看王文佐,旋即笑道:“算了,反正这也和我没有什么关系,说吧,你打算怎么安排我?”
“现在还不好说!”王文佐摇了摇头:“毕竟这种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政事堂的诸位相公,天子都得首肯之后才成。若是我估计的不错的话:你要么在陇右那边招募吐蕃降人,要么在长安当个富贵闲人养起来,应该后者的概率比较大!”
“哼!会不会榨干了之后就把我当成谈判议和的筹码,送给钦陵?”朗日问道。
“这个……”王文佐没想到对方说的这么直接,有点尴尬:“可能性不大,毕竟钦陵的胃口实在是太大了,两边短时间内谈不拢!”
“这次你倒是说了实话!”朗日笑道:“其实你们唐人胃口也不小,两边大哥莫说二哥,就算钦陵能在陇右和你们暂时停战议和,那也是为他在其他方向上有动作做准备!”
王文佐不置可否的笑了笑,没有说话。朗日这话当然有在吐蕃和唐之间挑拨离间,避免自己被当成议和的筹码交给钦陵的意思,但倒也不是假话。公元七世纪的吐蕃是一个扩张性极强的军事帝国,和大唐的战争只不过是他正在进行的几场战争的一部分罢了。尤其是钦陵执政之后,由于他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主要利益是在新扩张的领土之上,所以即便他与唐暂时议和停战,也不过意味着他将更多的力量用在其他战场的进攻上,因为不这么做,钦陵就无法满足自己的支持者不断增长的胃口。
“不过我在来长安的路上都听说了,现在大唐朝堂上是你说的算!”朗日看着王文佐的眼睛:“毕竟现在的大唐天子就是你扶上宝座的,他还能不听你的!”
“这里是大唐,不是吐蕃!”王文佐笑了笑:“太子殿下能够登基是因为他仁厚爱人,是太上皇的嫡长子。而且他本来就已经受命监国了,太上皇本来身体就不好,所以才提前传位给太子殿下的,而不是因为我,所以你听到的那些都是无稽之谈!”
“是吗?那至少天子很信任你,无论你说什么,天子都会认真考虑,对不对?”朗日盯着王文佐,眼睛闪着光。
“你可以这么认为!”王文佐笑道:“你有什么计划吗?”
“王文佐你应该知道“申公巫臣自晋适吴,始通吴晋之路,二邦为好”这个故事吧?”朗日笑道。
“申公巫臣?”王文佐努力回忆了会儿,问道:“你是说春秋时楚国的屈巫?”
第640章 倒霉的诗人
“不错,就是他!”朗日笑道:“我有一个计划,比让我留在陇右或者在长安当富贵闲人都要好一些。你在松州和成都都当过官,应该有听说过六诏诸蛮吧?如果在其中选择一个蛮部,帮助其建国,然后与其结为同盟,两面夹击吐蕃,令其疲于奔命,岂不是可以不战而胜?”
王文佐没有说话,朗日提到的申公巫臣是春秋晚期的一位楚国贵族,出自楚国王族芈姓,屈氏,名巫臣,因为其封地在申,所以其被称为申公巫臣,也有称其为屈巫的。当时正处于晋楚二强争霸的阶段,申公巫臣由于楚国内部政治斗争的原故,逃离母国,投奔敌国晋国。当时出国的执政者令尹子反杀死了巫臣的族人,被激怒的申公巫臣便向晋国献策,结好支持当时位于楚国东南方向的新兴国家吴国,以疲劳削弱楚国。
得到晋景公允许之后,申公巫臣出使吴国,使晋吴结盟,并留下儿子屈狐庸在吴国担任行人(外交官),教授当时还处于野蛮状态的吴人车战等先进战术,结果吴国军事实力大为增长,不断出兵侵扰楚国的东南边疆,使得子反疲于奔命,一年之内竟然七次领兵出援,原先东南地区依附于楚国的小国都尽数被吴国吞并,吴国成为楚国的劲敌,为后来吴军入鄢灭楚埋下了伏笔。
朗日用这个例子其实颇为形象,当时的状况确实与春秋晚期的晋楚形势颇为相似,唐与吐蕃在数千公里的漫长战线上相持对抗,大非川之败后,唐军失去了对吐蕃战争的主动权,而且从地理形势来看,吐蕃在控制了青海湖周边地区和河湟谷地之后,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为了确保关中的安全,唐军只能把主要力量集中在陇右地区,拿不出多少力量来给其他战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吐蕃的侧后方支持一个新兴势力,来牵制削弱吐蕃的力量,无疑是一个很聪明的策略,尤其是也不用投入多少力量,至多出点钱帛,输出一些军事技术,比起两国开战时几万十几万的大军的花费,简直是九牛一毛了。
“这样的谋划,应该不是一两日能够想出来的!你应该考虑了恨久了吧?”王文佐问道。
“不错!”朗日点了点头:“我在逃出红山堡之后就开始考虑了,毕竟像我这种流亡者,若想在唐国过得好一点,就必须对大唐有用,越有用,大唐才会越看重我,你说是不是呢?”
“你能够这么想,那就最好了!”王文佐点了点头:“不过这种大事,非我一个人能够决定,须得面见天子和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你先好好准备一下吧!”
“这个自然!”朗日笑道:“你能够替我推荐,已经是足见盛情了!”
看着朗日离去的背影,王文佐面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对朗日的献策其实并没有表现上那么热心——原因很简单,历史上南诏的建立的确离不开唐的册封和支持,一开始也起到了牵制吐蕃的作用,但随着南诏的实力逐渐强大,吐蕃也调整了外交策略,以及唐帝国西南外交策略的一些失误,南诏的角色也逐渐由唐的盟国变成了敌国,并且多次击败唐军,反而在上百年时间里成为唐西南边境的大患。
“话虽如此,但西南六诏的统一也是其内部因素成熟的结果,即便没有大唐的册封和和支持,当地的争霸战争也会出现一个最后的胜利者。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再去拉拢,不如现在就先插手其中,成本会低得多!何况就算我不支持,那朗日也会寻求别的途径,应该最后还是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与其通过别人,不如通过我。至于后面的事情,我活着的时候应该问题不大,至于更后面,人能够顾及五十年后的事情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上百年后的事情谁又能管得了呢?”王文佐权衡了一会利弊,最后还是决定支持朗日的计划,争取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中。
太极宫,甘露殿。
“这就是那个吐蕃流亡者的计划!”王文佐复述了朗日的计划,稍微停顿了一下:“是否可行,还请陛下、诸位相公商议!”
“戴相公、张相公、裴侍中,你们以为如何?”李弘的眼睛闪着兴奋的光,向下首的几人问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件事还是先持重为上!”戴至德的态度有些消极:“毕竟对这个朗日来说,若是大唐与吐蕃兵祸连绵,永不停歇对他是最有利的,所以对他的话不可尽信!”
“是呀!”裴居道赞同的点了点头:“说到底,我大唐眼下辽东北庭都在打仗,实在是捉襟见肘,若是如那厮说的,再去西南插上一手,会不会惹来大麻烦呢?毕竟剑南道乃是天子西府,陇右将士的衣食仰给于剑南,如果西南再搞出大事来,拿什么去养活陇右的将士?”
看到两人都不赞同,李弘有些失望,他的目光转向张文瓘:“张相公,你以为呢?”
“臣倒是觉得可以试一试!”张文瓘道:“说到底,那朗日的计策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用来支持当地蛮夷的兵器钱帛打光了,比起每年在陇右投入的钱粮兵马来说又算的了什么?如果能够收效万一,吐蕃人在安西、陇右哪怕少几分之一的压力,当地守军可就轻松多了,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吃亏呀!”
“军国大事,岂能当做生意买卖?”裴居道皱起了眉头:“张相公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孙子曰:多算胜,少算不胜,况于不算乎?军国之事,与生意买卖本就是异曲同工嘛!”张文瓘笑道。
戴至德一旁听了,冷笑道:“张相公这么会算,当初太上皇令出兵征讨吐蕃时,尔为何不算一算?”
张文瓘、戴至德、裴居道三人唇枪舌剑,争执个不停,王文佐却在一旁一言不发,李弘见了皱眉道:“三郎,你是边将出身,又在剑南道履职过,对于此事有何见解?”
“臣以为还是先让那朗日先休息几日,压一压,再作主张比较好!”王文佐道。
“为何这么说?”李弘问道。
“秋后是吐蕃用兵之时,若是我猜的没错的话,钦陵弑杀其主,必然要大举对外用兵来立威,压服不服之人!朗日的计划再怎么快也要到明年才能实施,所以臣以为先过了秋后再做主张比较好!”
“这倒也是!”李弘点了点头:“那就如三郎所说吧!过几日寡人见他一面,再在崇仁坊赐给那朗日一处宅邸吧!”
商议完了事务,王文佐刚离开甘露殿,身后却赶来一名宦官,低声道:“大将军且慢,陛下有事情要和您说,且随奴婢来!”这种事情倒也常有,王文佐点了点头,随那内宦进了内殿,来到侧院的花厅,只见李弘已经换了一身紫色便袍,头裹罗巾,手中拿着一柄玉如意,一副富家公子打扮。
“陛下,您有事找我?”
“不错,三郎坐下说话!”李弘指了指右手边的矮几:“你前几日是不是有举荐一个叫王勃的士子去弘文馆当校书郎?”
“不错,确有此事!”王文佐稍一回想,点了点头。
“他是你成都的旧识?最近才来长安投你?”李弘问道。
“不错!”王文佐有些错愕,这点小事李弘如何知道的?难道他派人查问王勃的来历了?为何他要这么做?
“你看看这个!”李弘从几案上拿起一封文书递给王文佐:“这是沛王前几日呈上来的,和你的举荐书也就是前后脚的事情!寡人看了有些奇怪,这厮是什么人,为何沛王和三郎一起举荐,而且沛王举荐他去王府当记室,而你举荐他去弘文馆当校书郎!”
“这个……”王文佐也愣住了,那个王勃不是说自己在成都生病了,才刚到长安吗?这沛王的举荐书是怎么回事?
“这个臣就不清楚了!”
“三郎你当然不清楚这等小人的伎俩!”李弘冷笑了一声:“寡人已经派人去查问过了,这厮已经来长安好长一段时间了,他过去就曾经在沛王府上当伴读,后来因为文章触怒了太上皇,被逐出长安。他在成都又结识了三郎你,你爱惜他的文才,赐予他名刺,让他回长安后便来找你。可这厮回长安后,看到形势对你不利,就跑去沛王那儿求官。这倒也还罢了,世人趋利避害的多得是,也不多他一个。可后来你拥立我登基,形势逆转了过来,那厮可能是嫌弃我那傻弟弟给的官小了,便又跑到你这里来,说自己在成都生了病,所以来的晚了,一来长安后便来拜见你,把去见沛王的事情隐瞒了过去,这等趋炎附势的小人,寡人如何饶的过?”
“还有这等事?”王文佐沉默良久,最后不禁哑然失笑,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自然没可能一个个去查来找他求官人的过往履历,实际上王勃求官时根本都没见到自己,一切都是伊吉连博德处置的,无非是事后向自己报告了一声,却想不到在天子这里露馅了,这王勃果然是命里没有当官的份。
“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王文佐问道。
“他不是求官吗?”李弘冷笑了一声:“寡人给他官做,不过弘文馆校书郎是不可能了,寡人听说他的父亲在交趾为官,就让他们父子团圆,也明白一点忠孝之道吧!”
“交趾?这不是流放吗?”王文佐暗想,看来王勃这事把李弘彻底惹恼了,交趾已经是大唐最南方的郡县了,文化落后、人烟稀少,满地瘴气,当时的北方士子去那边多半都是回不来了。李弘这么做其实就一个意思——王勃父子就一起死在那边吧!虽然觉得王勃有点惨,但天子这么做摆明了是为自己出气,自己也就犯不着做好人了,说不定坎坷的人生还能让他多留下几幅名篇来,便点了点头:“如此甚好!”
见王文佐应允,李弘立刻唤来中书舍人,令其草诏。看着就在一旁依照李弘的命令飞快起草诏书的中书舍人,王文佐心中突然有种荒谬的感觉: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之职,多以有文学资望者充任,若是没有这次偶然的事情,王勃在弘文馆当几年校书郎之后,多半就会沿着京畿县尉、监察御史、左右拾遗、员外郎、中书舍人、中枢侍郎,最后进政事堂成为宰相一路升迁,以他的文才如果运气不错的话,大概四十之前就能到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但运气没有站在他这边,第一只脚刚刚踏上这条青云之路,就一个倒栽葱跌下无底深渊,这个世界还真是荒谬的很。
“就这样吧,速速传下去!”李弘道:“明天天黑之前,那厮必须离开长安!”
“喏!”那中书舍人应了一声,便退了出去。李弘冷哼了一声,站起身来:“寡人最讨厌的便是这等有才无德、喜好钻营的小人!弘文馆虽说是优养才学之士,但也不能容这等小人栖身!”
“陛下说的是!”王文佐听到这里,只能为王勃哀叹一声了,不管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给天子留下这么恶劣的印象,那还是老老实实当一辈子隐士比较好。
李弘下完了旨意,走到窗旁,突然道:“三郎,已经是秋天了!”
王文佐闻言一愣,他站起身来,只见院子里的槐树树叶已经黄了大半,应道:“是呀,这槐树树叶都黄了大半了!”
“嗯!”李弘点了点头:“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了,三郎你的夫人还没有回长安吧?”
“是呀!”王文佐也没想到天子为何提到这些:“已经派人去接云英回长安了,不过算起来应该还要十几天才能回来,应该是赶不上中秋了!”
第641章 吐露
“这都是三郎为了寡人登基,才弄得夫妻分离呀!”天子叹了口气:“这样吧!你夫人回长安后,朝廷便给她一个二品诰命吧!”他不待王文佐回绝,便挥了挥手:“三郎不必推辞了,寡人现在已经是天子,你遵旨便是!”
“寡人现在已经是天子!”
听到李弘这么说,王文佐不由得一愣,旋即笑了起来:“臣代拙荆谢陛下隆恩!”
“好,好!”李弘见王文佐没有推辞,也十分高兴,他连说了几声好,叹了口气:“前几日又有人劝谏寡人将太上皇和太后迁出大明宫,哎!这些人哪里知道寡人的难处,眼看就是中秋月圆之日,寡人身边却连几个亲近之人都没有,经由那次事情之后,太上皇和太后自然不必说了,几位兄弟也无形之中便疏远了许多。三郎,朕今日才明白孤家寡人是什么意思!”
王文佐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李弘此时的心境他倒是可以理解,与其他发动宫廷政变,提前登基的大唐太子们不同的是,由于李治身患风疾,无力处置朝政,所以李弘刚刚成年就被委以监国之任,也没有遭到来自最高权力宝座的针对打击。虽然后来武皇后也想要针对王文佐来削弱太子的地位,但还没等皇后的计划奏效,王文佐就发动政变,直接让李弘登基为帝了。
换句话说,别的大唐太子都是被父亲百般折磨打压,原有的那些父子亲情早就被摧残干净,所以等到他们登基之后,就算有点负疚之情一想到当初自己的遭遇也就烟消云散了。偏偏李弘就没有受过李治的打压,而武皇后是有这个心,但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王文佐夺走了权柄,李弘自然心中对自己的父母有不少负疚之情,眼见得中秋将至,对亲人的思念自然更盛,看到臣子还不听的催他把父母赶出大明宫,他自然心里更不舒服。
“陛下若是不希望父母离得太远,那也是人之常情!”王文佐道。
“三郎的意思是,他们可以继续留在大明宫?”李弘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