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81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波斯?”

  毌丘俭有些茫然,他从未听过这个称呼。

  曹髦则轻轻皱起了眉头,“诸葛绪应当也差不多达到了月氏人的地盘吧?”

  “只是这一去一回,也不知要走多少年。…..”

  贵霜,蓝氏城。

  诸葛绪仰起头来,注视着远处的城池。

  此刻的诸葛绪,看起来格外的沧桑,他的脸几乎都被茂密的胡须所遮盖,加上他本身的消瘦,几乎都看不出原先的模样来。

  而随行的众人,也大多如此,减员很是严重。

  等这一行人到达此处,已经有百余人倒在了道路上。

  诸葛绪强忍着心里那深深的疲倦,注视着远处那高大的城池。

  此处的气候还算不错,不是很冷,也不是很热,道路修建的很是平坦,这条通往王城的道路,甚至还是专门用石头来铺设而成的,能看到上头的雕刻。

  看到这条道路,诸葛绪便暗自摇着头。

  听闻这些都是贵霜原先那个波调王的杰作。

  这位跟孙权极为相似的君王,在晚年开始发疯一样的大兴土木,他打造了一条很长的道路,用最精美的石头所铺设而成,两旁还用栅栏来进行装饰,他本来还想要在四个城门打造四条道路,从蓝氏城延展出去,到达各个领地。

  可他的这个想法还没能推行,人就已经病死了。

  说起来,他这么一病死倒是让很多人活了下来。

  而在这位功过都很大的君王逝世之后,贵霜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如今的他们,距离灭亡已经不久了,早已被敲响了倒计时,甚至一度成为了敌人的附庸。

  可这条精美的道路却还是在这里,远处的城墙也是那么的高大,只是两旁那些瘦弱,露出了森森肋骨的百姓们,却跟这精美的道路,高大的城池有些不符。

  这些本地人惊恐的看着忽然出现的骑兵,哪怕是有本地的官员们站在一旁,他们也很惧怕,甚至更惧怕他们本地的官员。

  早在离开沙州之后,贵霜的官员们就与诸葛绪相见,随后一路禀告,又亲自带着诸葛绪前来拜见他们的君王。这些官员们对诸葛绪非常的亲近,完全没有诸葛绪所想象的那种疏远或者警惕。

  甚至有官员主动向他行礼,激动的询问中原的情况。

  负责翻译的人说:这些月氏人一直都认为诸葛绪等人是来自他们的故乡。

  其实,月氏人过去就居住在张掖,敦煌等地。…说是老乡还真的没什么问题,后来他们被匈奴人。击败,跑到了沙州,也就是西域。

  再后来,他们又被乌孙人击败,一路又跑到了大夏,并且在这里进行扩张,对当地人进行了降维打击,最后其中一部建立了贵霜。…..

  而大魏的史学家们,一直都认为月氏人是羌所属,称他们为羌虏。

  被这些人当作是乡党,诸葛绪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但是考虑到这对目前的局势有利,他也就暂且认下了。

  甚至他还叫来了几个敦煌出身的随行者,告知那些官员们,这些人就来自你们的故地。

  这一路上,他们都受到了很大的礼遇。

  月氏人对中原王朝一直都挺尊崇的,像波调王甚至还要千里迢迢的派遣使者去朝贡要册封。

  在他们看来,来自自己故土的国家,是强大而又神秘的。

  而月氏人的模样跟当地人的模样却是不同,当地人肤色普遍黝黑,而这些从凉州一路跑过去的月氏人,模样跟中原人有些相似,反正不是黝黑皮肤的。

  而他们,如今终于是来到了月氏的王城。

第154章四大帝国的末日

  当初的四大帝国,安息帝国已经是土归土,新生的帕提亚如日中天。

  东汉帝国已经被完全取代,只有那些竹简上和人们的攀谈之中还能看到他过去的模样。

  罗马帝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庙堂行政痛痪,内部起义,外敌肆虐,正式进入三足鼎立。…咦?

  怎么有点熟悉?

  总之,当下还在苟延残喘的,就只剩下了贵霜帝国。

  但是如今的贵霜帝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称霸印度,独占阿富汗,占据商道,野心勃勃的帝国

  其军他现在都不配称为一个帝国……他们在南部的掌控力荡然无存,在北部,则是被安息帝国的继承者变相殴打,丢失了大量的领地,几次被打到王城,需要低头称臣。

  军中皆是无能的贵族,官员们失去了斗志,沉迷酒色,对内疯狂的压榨百姓,贵族的特权不断的提升。咦?怎么还是有点熟悉?

  当今贵霜王是通腻色伽三世。

  这位国王是个倒霉人。

  他的父亲婆湿色伽将一个内忧外患的国家交给了他,嘱咐他要完成先祖们的遗愿,恢复以往的霸

  可他父亲本身却是個有名的昏君…治政十年,非但没能解决过往的弊端,反而是加剧了国内的不

  新国王上位之后,便尝试着通过各种办法来修补好当今的贵籍,可事悄到了这种地。…。地方的贵族对这位国王只是在名义上归顺,并不完全服从。

  国库空虚见底,连维持军队的钱都需要贵族们相助。

  他越是急着做事,所带来的效益却越是负面的。

  他曾想要改革货币体系,收回贵族们的铸币权,结果就是导致国家货币失去了信用力,财政更加崩溃,最后还是赶忙做出了妥协,方才得以维持。

  这位国王到如今已经是治政十年。

  他比曹髦晚登基一年。

  而他的年纪却比曹髦要大了很多,整个人都被弄得奄奄二息,对未来几乎绝望。

  当他得知有来自东方的使者时,老国王当即起身,下令让身边的官员们准备迎接天使。

  他本人更是亲自在城门前立下了仪仗,超出了三百人的乐师,以及各类的大象等,这规格非常的

  诸葛绪在几个贵族的陪同下来到了蓝氏城,所看到的就是这超规格的欢迎仪式。

  此刻跟在诸葛绪身边的几个贵族,看着面前这架势,不由得对视了几眼。

  贵霜是推行中央集权制的。

  国王直接派遣官员对全国进行治理,贵霜内的地区行政划分为省和村。

  国王会向各省派遣一个总督,一个元帅,一人负责政务,一人负责军事。到了后来,为了方便战事的效率,推行大总督,或者大元帅,确定两者的上下级关系。

  可到了如今,庙堂的权力受到了冲击,地方的大总督和大元帅们逐步成为了庙堂的威胁,他们常常勾结起来,反对国王的命令,国王甚至无法罢免这些人,有些大总督和大元帅已经变成了世袭...

  诸葛绪也是在交谈之中察觉到了一些东西。

  他还是“天子”,他是国内政治和宗教的最高领袖,因此,贵霜王走出王官之后,是不能轻易下地

  城门内摆放着一个巨大的木台,而这个高台则是被很多奴仆所扛着的,贵霜王不只是“人王”的,必须要有高台将他与地面隔离开,这更像是一种仪式,打仗时就另当别论了。

  诸葛绪领着众人上前,向国王行礼拜见。

  贵霜王看着面前的诸葛绪,眼里有些激动,可他看到那些跟随在不远处的大总督大元帅们,脸上的笑容又消失了些。

  大总督们虽然不听命令,但这并非是贵霜最大的威胁,贵霜最大的威胁是波斯人。

  在先王在位的时候,贵霜一度成为了波斯人的附庸,每年都要送去大量的奴隶。

  而到了如今这位君王上位,波斯因为幼年皇帝上位而出现了短暂的混乱,贵霜也就趁机摆脱了控制,可依旧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敌人来找自己的麻烦。

  “来自东方的客人。…。”

  贵霜王开了口,一旁还站着翻译,为他将话翻译成雅言。

  这个翻译是一位年迈的僧侣。

  说起来,这些僧侣们在推动各地文化交流上倒是立下了很多的功劳。

  大魏就有很多来自贵霜的僧侣,他们不只是熟悉言语那么简单,这些家伙都是能辩论经典的!

  而这些僧侣是真的很擅长辩论。

  贵霜王这里也有不少的高僧,这些人曾去过大魏,对那边也很是了解。

  故而语言上完全不会有什么困难。

  同样的,诸葛绪这次也是带来了不少的僧侣作为自己的翻译。

  贵霜王请诸葛绪登上高台,亲切的拉着他的手,跟着他一同前往王官。蓝氏城格外的雄伟高大,建筑风格跟中原完全不同,却是别样的壮观。两人一同回到了王官内。

  贵霜王坐在上位,诸葛绪破格坐在了他的身边。

  贵霜王打量着远处坐在两旁的总督元帅们,笑着问道:“诸位都许久不曾前来了,看着此处可觉得陌生吗?”

  自从先王战败,并且向波斯人低头之后,贵霜王室就失去了统治威望。

  地方的总督和元帅们根本就不怕贵霜王。

  隐约有点割据的意思,他们还私下里开设“会议”,这种会议被后人翻译为“城市委员会”,他们一同来决定一些大事,几乎就是要跳过君王来治理地方。

  也难怪后来贵霜会完全分裂,变成数十个小国。很多人认为贵霜是被哌哒人所灭亡,实际上,在此之前,贵霜就已经从帝国变成了残部,各部独立,不再有大一统的姿态。总督们面对贵霜王的质问,也只是敷衍的说道:“大王,当今各地纷乱,又有大敌压境,我们实在是不敢丢下手里的事情前来此处。…还望大王恕罪。

  他们敢来这里,也根本就不怕贵霜王的处罚。

  贵霜王甚至都不敢将这些人扣留,当下国家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他要是敢扣留这些人。…。只怕明日就要掀起内战。

  他只能强忍着心里的怒火,看向了一旁的诸葛绪。

  “就如他们所说的,内忧外患,我们也有很多年不曾派人前往大魏,不知皇帝陛下可还好吗?”

  诸葛绪一愣,这就得看你问的是哪个皇帝陛下了。

  若是问当初朝贡时的皇帝……嗯,明皇帝驾崩已经很多年了。

  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当今陛下,乃是当初明皇帝之嗣子,春秋鼎盛,正值壮年,他感怀当初亲魏王的恭顺,这次特意派遣我前来这里,询问情况,意在恢复两国之往来。

  “就如贵霜,当初的大魏,也是遭受了不少的麻烦,到如今,在陛下的治理下,终于是得建盛世。

  其实,不需要诸葛绪多说,贵霜王对中原那边的情况也知道很多。

  去过那边的僧侣们常常带来那边的消息,最初带来的消息都是消极的,说他们内战比这里还严重,说他们的皇帝都被架空什么的。

  但是在最近这些年里,所得知的消息都是些正面的反馈。

  说什么大魏已经灭了内敌,说什么已经收复了沙州之类的。

  贵霜王之所以对诸葛绪如此敬重,就是因为这些消息的加成。

  其余贵族,大概也是知道那边的情况。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