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816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曹髦连着看了好几次,对这初稿都很是满意。

  魏舒的脸色依旧很平静,站在一旁,似乎完全不在意曹髦的态度如何。这是干大事的人....

  到现在为止,曹髦都没见过魏舒慌张的模样,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的稳重,可靠。让这人去看着钟会,曹髦还是比较放心的。曹髦缓缓收起了手里的这些文书。

  “不错,确实是如朕当时所说的那般,不过,名例篇虽然完整,但是分属的其余篇章却有些简陋了,很多东西都不曾提到..删减并非是在罪名上进行删减,当然,能简练自然是要简练的,例如这先前律法上的捡拾他人瓜果,捡拾他人衣物等等,都可以说是占有他人财物,按着财物价值的高下来区分获罪等级....”

  “如此缩减是最好的,但是不能没有这项罪名....当然,有些离谱的罪名,没了就没了,当下跟过去不同了,什么聚饮罪,春时游荡罪之类的能取缔就取缔吧!”

  魏舒此刻也是认真的记了起来,曹髦又说出了自己的几个要求,这才让他前往与群臣共同商议。接下来的时日里,曹髦的心思都放在了这新律法之上。

  魏舒跟其余几个参与该事的大臣们进行商议,反复的进行修改。

  在连着进行了八次修改之后,这部新律总算是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但是依旧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改进。

  在这种情况下,曹髦只能是亲自出面。

  曹髦原先就曾说要亲历亲为,这是为了防止钟会压制其余众人,将律法弄得太过激进。如今,群臣对那些改进内容争执不休,那就是曹髦出面的最好时机了。

  曹髦亲自出手,修订速度顿时加快了很多倍,在很多有争论的内容上,曹髦一句话就能平息双方的争斗,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曹髦也算是通读汉律,对过往的诸多律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年里,他一直都不曾中断过读,同时他又知道后来的北齐律之类,在他正式插手之后,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要么解决问题,要么“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甘露律终于以极为短暂的时日拟定完成,并且正式取代了原先的新律。

  当甘露律推广到各地的时候,各地官员们却没有觉得烦恼,没有表现出对新律的抗拒,反而是欣然接受。

  新律因为其特殊性,是不少官员们的心病。

  判决的上下限都得官员们自己来把控,有些时候,有政敌想要搞他们,就以他们判决不公为由发动攻击,而到底怎么才算是公正,这他们也不好说,律法也没有准确的记载。

  这新律出来,倒是为他们解决了很多麻烦,而且就是没什么经验的人,都能通过这新律来完成判决。

  上下皆振奋。曹髦更是开心。

  魏舒当然也因为这功劳而成功被提拔到了仆射的位置上。对这個任命,众人还是非常认可的。

  魏舒虽然低调,但是这些年里从未失职,尤其是在刑部这样关键的位置上,还能发挥出色,不出纰漏,那还真的是个狠人。

  这些年里,曹髦为了整顿吏治,这刑部不知道进去了多少人,而且各个都是有头有脸的。魏舒对他们毫不客气,而这些人也想挖出点什么来搞掉魏舒。

  可到现在,都找不出他的任何不对,一点黑料都挖不到,这样的人,群臣都不敢多说什么。就是钟会,对魏舒也不敢太无礼,对待魏舒跟张华时,态度截然不同。

  此公先前就多立功勋,此番又在律法的事情上立下了如此大功,那升迁也是在情理之中。如此一来,两位仆射就齐全了。

  但是张华领尚书的事情,却是遭受了极大的反对。

  厌恶张华的不只是钟会,包括当下的诸多群臣,都不太喜欢他。也不知道是因为张华出身不够,还是因为他实在太受宠。

  不过这是皇帝的任命,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都期待着要看张华的乐子。张华这里尚且没有什么动作,羊祜反而是率先出头。羊祜将自己的诸多想法都写了出来,送到了钟会的面前。对羊祜这个效率,便是钟会都觉得有些惊讶。

  他知道这家伙能办事,但是没想到会如此高效率,难道是这厮在敷衍自己?钟会收下了文书,却没有接见羊祜。

  他已经做好了若是不够格就在陛下面前弹劾羊祜的准备,可当钟会翻看羊祜的奏表后,却是不由得愣住了。

  这家伙认为,与其进行太多的祭祀,倒不如部分恢复汉朝的制度,并非是完全继承,而是进行改进继承,

  首先就是两汉时给予百姓们的嘉奖,如嘉奖勤劳的力田,嘉奖孝顺高洁的孝廉等等。羊祜将孝廉之中不同的道德进行了分配,分别对应勤奋,孝顺,和善,忠君等诸多方面。

  按着羊祜的设想,每年都让各地举荐符合不同道德标准的人,对他们进行赏赐,宣告他们的事迹为乡里得知。

  另外,就是三老制的问题。

  羊估认为,豪强之所以横行地方,官吏之所以敢肆无忌惮的鱼肉百姓,是因为三老制的崩溃。三老并非是三个人,而是一个乡里有德行的老者,具备三种道德。三老也并非是官员。

  汉代的三老位于官员和百姓之间,三老是由乡中百姓们自己选出,他们不领俸禄,所拥有的特权,是可以直接上书到皇帝这里....

  他们的出现是为了保护当时的百姓们,就相当于是民选代表。

  而若是地方官吏作恶,那一封书信送到皇帝这里,这官吏基本就是废了。

  这个设想很好,只是到了后汉的时候,具体执行就变得很糟糕,后汉的三老名存实亡,三老的位置也被有心人所占据,甚至一度成为了鱼肉百姓的帮凶,故而在后来就看不到他们的踪影了。

  到了如今,羊祜想要再次启动这些。

  三老在地方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这人负责代替百姓们跟官吏们打交道,同时也负责了教化百姓的重要职责,例如给他们宣讲道德之类的。

  其实在这种时期,三老制还是挺有作用的。

  让钟会感到意外的是,羊祜并非是全盘继承,而是在原先的政策上做出了很多的变动。这才是让钟会感到惊讶的事情。

  钟会反复看了许久,随即赶忙下令,让裴秀与羊祜一同前来自己府内议事。这两人都很快就出现在了钟会的面前。

  钟会再次看向羊祜,而这一次,他的眼神里总算不再是充斥着厌恶与审视。他甚至是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我知道陛下为何会如此看重你了,倒是不像某些尚书那样只是靠着陛下的宠爱而上位,你的上书,我已经看过了...陛下常常念叨起这件事,或许你这次能建功。”

  说完,他也不等羊祜回话,就将手里的诸多文书递给了裴秀去看。裴秀认真的翻看了片刻,便已是恍然大悟。“钟令君是要推行仆射之策吗?”

  钟会如今有诸多官职,在不同地方,称呼自然也会不同,若是在朝议,那就是钟司徒,若是在尚书台,那就是钟令君,若是在殿内决策,那就是钟侍中。

  钟会点点头,“你们两人要多合作,往后羊仆射若是遇到什么难事,裴尚书也得多相助...勿要让他跟那些奸贼混在一起。”

  裴秀当即领命。羊祜有些茫然,他怎么感觉自己这是被迫参与了钟会的势力圈。那些奸贼又是谁呢?

  羊祜皱了皱眉头,但是也没有太在意,领下了钟会的好意,对于这件事,他还是想要找个没人的时候,跟陛下谈一谈。

  钟会办事的时候真的是毫不含糊,他当即就分配好了工作,要求两人在今年之内完成这些事情,同时对羊祜原先的上奏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修改意见。

  羊祜和裴秀虚心接受,一同走出了此处。

  刚刚走出了钟会的府邸,裴秀便主动开口说道:“羊公勿要多虑,庙堂之内,并不存在结党营私的情况...只要用心办事就是了,您的提议非常不错,若是您有什么吩咐,我定然会全力相助。”

第153章来自故乡

  当下,尚书台的配置总算是成型了。

  曹髦的名单之中,也就剩下一个苟助还不曾就位。在完成了少壮派的逆袭之后,庙堂顿时热闹了不少。最为热闹的就是曹髦的内臣会议了。

  这些内臣们聚集在太极殿内,对往后的国策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两汉的士人本来就不缺乏胆魄,而当下大魏的士人是更进一步,他们的想法确实很激进,给头次参与内臣会议的毌丘俭都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当下大魏的道路愈发的明朗起来,通过多方面的改革,已经算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跟后仅已经大不相同。

  内臣们聚集在这里,所商谈的也只是那几件事而已。

  如何提开庙堂的收入,如何增加户口,如何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以及增强军事力量。看着周围这些脑洞大开,口水四溅的大臣们,毌丘俭的眼神里满是惊诧。他那种悠闲自得的状态,都被这些人给打破了。大魏的国运就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

  在钟会的带动下,这些人似乎都非常的着急,他们都很急切的想要多做出点事情来。光是在提升收入这方面,毌丘俭就听到了很多疯狂的想法,“,“贩卖公田”等等离谱的想法,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开放民间私铸钱币事”,“清点商贾家产,两万钱上家产者缴纳一半家好在,这些只是大家的想法而已,事情还没有走到那一步去。只是曹髦对自己的内臣们极为的纵容。册丘检从未见过如此的内臣会议。

  要知道,在明帝那会,毌丘俭也算是明帝的内臣亲近,也常常跟看明帝参与决策,但那时的决策,跟如今这伙人所做的事情完全不同。最后由皇帝定夺。

  正规的内臣决策,往往是大家心平气和的坐下来,由待中提出决策的内容,大家相继发言补充,而如今发生在眼前这个,这像是一群疯子聚会,大吵大嘛,甚至打断彼此,争得面红耳赤。 ,

  番任位几次想要开口,可看到坐在上位的曹髦没有半点要阻止的意思,也只能硬着头皮看他们继续商谈

  曹髦坐在上位,无论自己麾下的内臣们提出了何等离谱的想法,他都不会觉得生气,只是笑吟吟他之所以要庙堂多少壮派,就是为了能让庙堂更有活力。

  过去的那个内臣决策,那只是大家在互相争夺利益,彼此权衡,制让与掠夺。为什么过去的内臣们会那么和睦的坐在一起聊天呢?

  他们都是聚集起来割肉的,分配在到达这里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当然会和睦。

  而在现在,好歹这些人的想法出发点都不是在自己或者宗族的利益之上。

  这就足够了。

  反正不靠谱的想法也不会被采纳。

  众人商谈的很是激烈。

  可他们确实又能拿出不错的决策来。

  例如钟会就认为要继续加大对善事府的投入,并且要求尚书台尽快将各项新发明推广到天下各地去,哪怕是亏钱也得用。

  另外,对于那些新生产出来的化肥,钟会也提出了增加生产线的构想。

  东平王正在想办法增加其生产效率,通过别的方式来进行。

  而在提高百姓们的生活水平上,张华则是提出了保息之政。

  大概就是庙堂出钱来履行国民福利,给予百姓们一个最低保障,对各类百姓们进行不同的救济和庇护,提升百姓们的生活水平。

  这项看似跨越了时代的政策,实际上在周礼之中就有记载,是属于很古老的仁政。

  这個政策被称为保息六养。

  一日慈幼,二日养老,三日振穷,四日恤贫,五日宽疾,六日安富。

  这就是古代的保息六养,第一个就是关爱孩童,第二个是赡养老人,第三个是指那些鳏寡孤独者,第四个才是穷人,第五个是残疾人,第六个是有钱人。

  为什么有钱人也在救济的行列里?其实这不是救济,是指国家不能从富户手里劫掠钱财,要让他们得到安宁。

  两汉也倡导这种六养,故而,常常能看到两汉皇帝会主动下令,拿出布帛和粮食赠送给孩童,老人,穷人,残疾人等等,这种行为还是全国性的。

  而这种六养当然不是像后世那样的庞大,是一种不频繁的行为,是时不时进行救济和保障的,不是年年都有。

  而且会因为皇帝而各异。

  若是遇到文帝,能常常得到救济,若是遇到晚年武帝…。不让你捐钱都算是厚待了。

  从汉到魏,很多福利体系都没了,这种保障百姓的制度几乎全部消失不见,直到北魏时期,开始汉化,又重新设立福利体系,供养七十岁以上的老者,推行救济贫民消灭贫困。

  而北周继承了北魏的救济贫民,北齐则是继承了消灭贫困……它们真正做到了物理意义上的消

  众人谈妥了许多事,决策结束,群臣们相继离开。

  毌丘俭还是没能回过神来。

  直到曹髦主动开口,“大司马,这跟过去是不是不太一样?”

  看着面前笑呵呵的曹髦,毌丘俭却感慨道:“确实不同。”

  毌丘俭也不好形容,但是这种决策会议看久了,他竟然还觉得挺有意思的。曹髦抚摸着下巴,继续说道:“十一年,便已经有了这般改变,再过十年,大魏定然会是一个盛世”

  曹髦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毌丘公对此倒是很赞同。

  不说别的,以大一统的基础,只要能平稳统治个十余年,那定然就是个盛世。

  “朕并不打算再出兵讨伐了…接下来的时日里,便安心发展内政就是,不过,朕很想跟远方的诸国都建立联系……尤其是如日中天的波斯…。”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