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789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当然,并非是说如今挖出来的这些书籍是假的,而是说,后来人所看到的竹书纪年是假的,为明人伪书。

  但就是如今所出土的书籍,真实性依旧是有待商榷。

  至于这本书的影响为什么会这么大,是因为里头记载了很多东西,这本书可以说是所有历史阴谋论者最大的支柱了。

  这本书在当下的人看来,是属于那种价值观有着极大问题的书籍。

  价值导向完成错误,例如这本书上记载了,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历史上的一个个贤王都变成了屠夫,禅让变成了杀戮,有正面评价的基本都被辱骂,有负面评价的基本都被夸赞

  当然,这对曹髦的影响其实并不大。

  若是在两汉时期出土,那可能会导致大问题,但是在此刻嘛,只会在学术上引起争议而已,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并不大。

  曹髦准备派遣官员去收集那些竹简,并且进行整理。

  毕竟上头的文字还需要翻译,内容还需要整理。

  反正天下天下的士人都在关注这件事。

  陆抗再次提醒道:“陛下,该您”

  曹髦忽然又开口说道:“这件事定然会引起很大的争议,朕已经派人去收集整理了。”

  “不过,朕还是更在意东平王那里的成果。”

  “东平王确实很擅长炼石头,只是这炼出来容易,想要推广却很难啊,这不是人人都能炼制的,若是量太少,又不足以推广到各地去”

  “东平王如今所炼制出来的那些肥料,已经由户部进行试验了,看看成效。”

  “陆公啊,你说该如何进行推广呢?”

  陆抗再次放下了手里的棋,他开口说道:“陛下,当今懂得炼制散药的人极多,天下各地都有,若是配方证明有用,那陛下将配方交给各地的官员们就可以了,让他们自己来组织人手来进行制作具体的配方也不需要私藏,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像这类种田的秘密,陆抗觉得完全没有私藏的必要。

  哪怕就是泄露到了塞外也无碍,论种田,谁能种的过大魏呢?

  陆抗又说道:“陛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肥料,也有不少地方是不懂得运用的,对这种事情,陛下不必亲力亲为,只要告知各地的郡守就可以了。”

  像这样的早期化肥,在有专业炼丹师的前提下,想要炼制出来并不难,难的是产量太少了,无法在各地应用。

  好在大魏并不缺乏这类专业的炼散师们,可以将配方交给各地,让他们来进行推广工作。

  曹髦笑着说道:“你说的很对啊。”

  “先前羊祜曾发来了奏表,说是让朕派一个宗室到倭岛为王。”

  “朕想了许久,或许宗正曹演的儿子曹亮可以担任,你觉得呢?”

  陆抗这次却有些惊讶,“陛下为何觉得此人可以呢?”

  曹髦解释道:“朕跟此人攀谈过了,也如实说了册封的地方,此人并不介意他很乐意前往。”

  曹髦在这段时日里,一直都在寻找适合的人前往倭岛,他找了不少的宗室。

  而经过了一段时日的考察,最后就确定了曹演的儿子曹亮。

  这家伙本来是在曹髦身边担任小黄门。

  他们家虽然也是宗室,但是并没有封王的资格,而曹髦之所以对他感兴趣,是因为这个人胸无大志

  说起来,曹髦并非是担心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去了倭岛后会对自己不利。

  只是有野心的人是不会前往那么偏僻的地方的。

  在倭岛为王,诚然能留下爵位,能一生衣食无忧,享受着王爵的待遇,但问题是,去了那边也就跟所谓的志向什么的说再见了。

  曹亮是很愿意去担任的。

  羊祜曾经的上奏,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陆抗当然也知情,但是他没想到曹髦会如此迅速的就选出了宗室。

  司马炎此刻却有些忍不住了。

  “陛下,你捏着那个棋都快有半个时辰了!”

  “您若是下不过陆公,便干脆认输好了,何以要如此呢?”

  曹髦板着脸,“朕只是商谈大事而已,怎么能说是下不过陆卿呢?”

  陆抗笑而不语。

  曹髦发现自己还真的下不过这厮!

  看到曹髦迟疑,司马炎又说道:“陛下,您干脆认输吧,让我来为您复仇!”

  曹髦瞥了他一眼,很是干脆的起身,说道:“来,你来下,你若是能赢得了陆抗,这棋盘朕就送伱了!”

  司马炎倒是自信满满。

  可惜,光有自信还是不行的,这家伙输的比曹髦还要惨。

  三人正有说有笑的聊着天,近侍便急忙进来禀告。

  刑部尚书魏舒前来拜见。

  曹髦此刻也只好让他们先离开,自己则是到东堂去接见魏舒。

  魏舒毕恭毕敬的交出了一封名单。

  这封名单极长,这里头是那些教唆士子,诋毁皇帝的名士名单。

  曹髦只是简单的看了几眼,这名单里几乎囊括了中原地区的诸多大族,每个地方的都有,显然是经过了数次的修改和完善。

  实际上,参与了这次事件的人并没有这么多。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名单。

  那是因为,曹髦向来一视同仁。

  无论是蜀,吴,还是本土,他都是同样的对待,不会出现什么厚此薄彼的情况。

  蜀和吴的大族都已经被迁徙了,为了公平起见。

  该轮到中原了。

第124章 势不可挡

  夜里。

  道路上静悄悄的。

  偶尔能听到远处巡视的士卒所发出的脚步声。

  大魏有严格的宵禁。

  任何人在晚上都是不能出行的,尤其是官员们。

  每个重要的街口,也都有专门的甲士手持强弩来守着,若是发现移动的马车之类,他们会即刻选择动手射杀。

  大魏直到如今还保留了很多的战时政策,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东西。

  一行人正悄悄的在道路上移动着,他们是徒步前进的,躲开了沿路巡逻的士卒,他们来到了一处府邸前,有人打开了门,这行人先后钻了进去。

  府邸门轻轻被关上,他们就这么来到了书房内,随着有人点亮了烛火,终于照映出了面前这些人的身份。

  他们正是洛阳内的几个大名士。

  有几个甚至是在太学内任职。

  如孙炎,乐详,李康,孙该,许猛,卫凯等诸多名士们,而他们如今所来的地方,乃是一位大臣的府邸。

  这位大臣便是很早就选择了低头却存活到了如今的崔赞,他甚至挂着九卿的名头。

  当众人到达之后,他们还是像模像样的行了礼,派人去盯着外头的情况,他们这才坐下来,脸色多是不安。

  崔赞坐在了上位,迎着众人的目光,眼神竟有些悲伤。

  此刻,乐祥最先开了口。

  “陛下如今的行为是不对的。”

  乐祥今年有九十多岁。

  他年少好学,从大儒谢该学习《左氏春秋》,并且著书开流派,是個超级大儒。

  他年轻的时候在太学里当过博士,指定过大魏之典礼,在整个大魏的士林里都是德高望重的存在,他跟杜家的关系极为亲近,杜预看到他都得跪下来行礼问候。

  这位很早就退休了,退休之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过上了读书教人的悠闲生活。

  怎么看都是一个正常大儒的模板。

  但是史书上记载,这位养老之后,本国宗族皆归之,大小宗族都聚集在他的身边,光是在他身边学习的弟子数量就超出了数千人

  他还时不时会给皇帝上书,皇帝也不敢轻视他。

  前些时日里,他来到太学,更是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这人一开口,其余诸多名士也只有低头的份。

  乐祥的脸上写满了悲伤,他说道:“我大魏开国以来,便是以仁政治理天下,无论是我高祖文皇帝,还是烈祖明皇帝,都是以仁德来宣化天下,众人无不仰慕。”

  “如今陛下继承他们的志向,完成了大一统,这本该是天下的幸事,奈何,陛下好法,行重典,这绝对不是天下人的福气啊!!”

  听到他的话,其余诸多名士们只是叹息着。

  他们甚至不敢去附和。

  刑部已经开始动手了。

  在吴,蜀之后,中原大族终于等来了被清算的这一天。

  各地的郡守们接到了命令,开始派人动手,以先前收集的诸多罪行,开始强行迁徙,迁徙的方向是在南方。

  一时间,天下各地皆是百姓们的哭泣声!!

  如虎似狼的甲士们冲进良善百姓们的家里,殴打他们的家奴,抢走他们的粮食,封锁他们的库房,霸占他们的耕地和府邸,用甲胄和强弩来栽赃他们,杀害那些想要抵抗的人。

  一座座高大的邬堡被攻破,熊熊火焰燃烧了起来。

  在反抗者的惨叫呻吟之中,甲士们摧毁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深受这些百姓恩德的佃户家奴们被甲士们拽了出来,并且给予他们耕地,强行要求他们去劳作!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