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78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从那之后,朱应就再也不敢放松警惕了,他甚至在自己的书里多次提到:面对初次相遇的小国,不能施以太大的恩德,否则会招惹祸患。

  焦伯听着他们的话,忍不住皱起眉头,“难不成还要与他们打一场吗?”

  朱应摇着头,“只是要做好防备,免得被他们所伏击,您也不必担心,扶南的情况跟其他地方还是有些区别的,他们是明白些道理的,虽然不太多。”

  “但是我想他们不敢与我们为敌。”

  焦伯也是听从朱应的劝说,下令做好交战的准备。

  无论如何,谨慎是没错的。

  远处的码头边上出现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共计有百余人。

  等看的清楚了,朱应方才笑着说道:“看来是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了。”

  魏国的船只靠了岸,水手们忙碌了起来,朱应,焦伯等几个人则是在甲士们的簇拥下快步朝着远处走去,康泰留在了舰队内。

  “拜见朱公!!”

  就看到一人从诸多官员们之中走了出来,穿着吴国所赠送的华服,朝着朱应行礼拜见。

  朱应一愣,他不认识面前这位君王。

  但是他觉得此人有点面熟。

  看来如今便是此人为王啊。

  不过,他叫什么来着??

  范寻看着面前熟悉的吴人,他当然是认识朱应的,当初他作为扶南王的将领,曾负责保护吴国使者。

  但是,他现在也很困惑。

  因为远处的旗帜写着魏??

  而且怎么这些人的穿着都变得不一样了

  朱应笑了起来,“原来是将军你啊!许久不见,可还无恙?”

  朱应还是想不起对方是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的热情,扶南王也是大喜过望,对方居然还记得自己,他赶忙说道:“多谢朱公问候,我无恙,朱公的风采不减当年啊。”

  两人笑呵呵的寒暄了起来。

  朱应又指着焦伯,“这位乃是大魏宣化中郎将焦公奉陛下之令,与我一同出使。”

  范寻顿时有些明白了。

  吴国灭亡了呀!!

  他知道魏国,也知道蜀国。

  而最近的这段时日里,扶南国跟吴国断开了联系,大概就是在孙家两兄弟祸害江东的时候失联的。

  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毕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动乱。

  但是从旗帜,从舰队的规模,从面前这位的称呼,范寻就已经猜出了大概。

  他不相信魏国能绕开吴国前来此处,吴国的舰队可不是吃素的。

  范寻心里虽然很是惊讶,但是脸色还是很平静。

  双方寒暄过后,范寻就请他们上了车,跟着自己一同前往王城。

  坐在马车内,范寻这才终于有了开口询问的机会。

  “这些年里,我们国内发生了很多动乱,失去了与吴国的联系,不知那边发生了什么大事呢?”

  朱应肃穆的说道:“我大魏皇帝奉天命,完成了大一统。”

  “我这次,便是奉皇帝的命令前来扶南国,来告知这件事的。”

  范寻的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三国在他们那些小邻居的眼里,是非常可怕的存在。

  就说吴国吧,在大魏的眼里,那就是个小弟弟,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都远不如自己,但是在周围那些小邻居的眼里,这可是个庞然大物啊!

  孙权对外比较强势,尤其是在他晚年的时候,更是喜欢折腾这些小邻居。

  而吴国的实力对他们又是碾压的姿势,光是一支偏师都能随手灭了他们。

  此刻得知如此强悍的吴国竟然被大魏所灭亡,范寻可谓是相当的震惊。

  同时,对这位不曾谋面过的大魏,也有了一种惊惧。

  吴国尚且那般强横,大魏又该强盛到什么地步呢?

  他都不敢去想象了。

  范寻强行维持着脸上的笑容,神色却愈发的恭敬了。

  他当然也得解释自己这边的情况。

  按着范寻的说法,那就是先王之后有人谋反,引发了极大的动乱,先王的子嗣都被杀害,自己安定了国内的情况,却因为没有继承者,只能被迫上王位

  而听到范寻这般认真的解释,朱应也是表示非常能理解。

  “将军仁义,不,是大王仁义啊,大王能在这种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不顾自己的名誉,安抚国内的百姓,这功劳确实很大。”

  “我一定会如实将这里的事情告知给大魏天子的。”

  范寻对此很是感激,拉着朱应的手,两人交谈甚欢。

  焦伯却只是看着朱应的发挥,沉默不语。

  焦伯并不擅长做这类的事情,但是,他来这里也只是为了监督其余几个人,影响倒也不大。

  朱应对这类的事情显然就是非常的擅长了,他毕竟有着多次的出使经验,在简单的对话之后,局势就瞬间变得平和了很多,范寻也悄悄的下令几个将领带着原先部署好的军队离开了岸边。

第123章 一视同仁

  在正常的宴会之后,朱应终于说起了正题。

  “陛下派我前来,主要是要告知四方,大魏已大一统,各国都要前往朝贡,接受大魏之册封,行大魏之历法”

  朱应说起这番话很是熟练。

  毕竟,原先孙权派他就是去做这个的。

  而范寻听着也很熟悉,毕竟他们也经历过一次了。

  双方的会谈非常的成功,对范寻来说,这压根就不是什么大事。

  甚至还能算得上是好事。

  因为每次朝贡的时候,对方是一定会给与赏赐的,而这些赏赐往往都是他们所最缺乏的东西。

  另外,还能得到中原政权的庇护,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

  范寻很希望自己能跟大魏皇帝搭上线,因为先前的扶南国经历太多次的政变,倘若能跟大魏相处好,得到大魏皇帝的认可,那国内若是发生动乱,还能跟大魏寻求支援。

  听着朱应讲述着皇帝的仁德,范寻当即决定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洛阳,代替自己去朝见皇帝。

  同时,他对这位传闻里的年轻天子也是有了无限的幻想,这到底是个何等强大的人啊。

  在商谈好了这些事情后,结束了宴会,范寻单独留下了朱应。

  他的脸上满是笑容。

  “朱公啊,我实在是仰慕当下的大魏天子。”

  “不知能否为我讲一讲,当今这位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朱应明显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类的询问,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了起来。

  “当今这位天子,为人仁义,聪慧,公正”

  洛阳,太极殿内。

  “陛下该您了。”

  司马炎傻笑着站在一旁,场上是两個人正在对弈。

  一人是曹髦,而另外一人,则是陆抗。

  曹髦清了清嗓子,随即问道:“真的有那么多人前往汲郡吗?”

  陆抗抬起头来,笑着说道:“半个中原的名士都过去了。”

  “最先是东平王对外说,汲郡有很多古籍,这引发了很多名士前往当地,结果,当地人为了能向名士卖点东西,四处毁墓咳咳。”

  陆抗也不好继续往下明说了。

  毕竟,盗墓这件事其实罪名还挺大的,但是在大魏吧,大魏自有国情在此!!

  在大魏说盗墓反正是挺尴尬的,毕竟是吧,对吧。

  当然,后人说曹魏有专门负责盗墓的官职,这就有点过分了,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合法政权,怎么可能会为了盗墓而设立官职呢?

  曹魏不否认自己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并没有,或者说至少在明面或者律法层面上,是没有设立官职去盗墓的。

  而且这历史也只局限在刚刚起家的时候,缺乏军饷,什么都没有,只能去墓里挖黄金了。

  无论是魏律还是晋律,盗墓都是非常严重的罪行。

  最严重可以判处弃市,也就是当街砍头。

  曹髦皱起了眉头,“这就是地方官员们的失职了岂能让民间大肆的毁墓呢?”

  “可以下令去制止!”

  陆抗点着头,又继续说道:“结果,还真的就发现了大量的古书。”

  “也不知是谁人拿出来的,反正诸多名士们都得到了大量的古籍,据说,这些古籍是来自魏襄王墓。”

  “所找到的这些史书,乃是当时晋国,魏国的史官所编著的。”

  “还不知道详细的情况,但是名士们已经开始疯狂的争夺,天下士人的目光基本都在那边了”

  曹髦抿了抿嘴。

  他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一句话,竟让竹书纪年提前二十多年出土了。

  在得知汲郡出土了大量的古籍时,曹髦还有些惊愕,得知这些都是过去的史书时,曹髦有些恍惚,而听到有拿到古籍的名士上奏让自己烧毁这些书籍的时候,曹髦就知道他们挖出来的是什么了。

  没错,就是大名鼎鼎的竹书纪年,这是一本引起了数千年史学争端的神书,同时也是被伪造了多次的伪书。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