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53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虽然裴秀不是很好说话,但是他从不会骗自己。

  裴楷拜谢了兄长,便急匆匆的离开了此处。

  就在曹髦还在忙着召见群臣,交代差事的时候,荆州的战役也达到了最火热的时候。

  王基的军队基本上占领了武陵,而文钦则是在夷道遭遇了施绩的主力,双方大战,难分胜负。

  可王基却已经开始再次突进了,他想要直接绕开施绩的主力,从衡阳展开进攻。

  将军丁奉也领着精锐提前来到了此处,准备迎战王基。

  荆南地区庞大,王基可以进攻的方向实在是太多了,能采取的战略也是比吴人要多。

  这让施绩极为的难受。

  就在这个关键时候,陆抗终于来到了前线。

  这位年轻人在到达前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施绩和丁奉两人。

  陆抗告知两人,若是想要寸土不失,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人土皆失,可以放弃部分平原地区,如荆南湖泊附近的大平原,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要聚集优势的兵力,驻守重要的路口。

  同时命令各地的郡守们迁徙百姓,破坏道路,尽快完成资源和军队上的集中。

  于是乎,很快,王基和文钦就发现对面改变了作战的思路,他们没有再跟着魏军的行军路线来进行防守,他们开始聚集各地的分散兵力,驻扎在重要的地区,同时战船也开始朝着武昌方向聚集。

  王基也不惯着对方,很快就占据了建平郡的大部分,以及武陵郡的北部。

  但是,在前往零陵郡,衡阳郡,南郡的三处重要路口上,他们却打不进去了。

  文钦绕开夷道,企图直接杀进衡阳,却在乐乡再次遭遇强烈的反击,无法继续推进战线。

  战事不再如一开始那般的顺利,魏军的锐气也渐渐消失。

  就在吴国前线打的火热的时候,吴国庙堂也开始了中兴大吴的伟大政策!

  没错,濮阳兴要去种田啦!

  濮阳兴当即召集了当地的百姓,以及驻扎在建业的将士们,前往去做这个大工程,他甚至给各地的郡守和县令们下令,让他们分担责任,然后一并动手。

  若是谁的进度不如其他人,就要遭受到惩罚。

  于是乎,吴国开始了这次大工程。

  百姓们被官吏们从屋内抓起来,强行送往丹阳湖,一时间,各地的百姓们纷纷走向了徭役的道路。

  而不只是百姓们,就连将士们也要去做这件事。

  这使得地方民怨沸腾,只觉得徭役越来越多,尤其士卒们,对此更是极为不满。

  而濮阳兴为了能完成自己的想法,他又下令地方大族也必须要出资出力。

  濮阳兴对这件事极为的重视,亲抓亲为,一时间,江东似乎都变得热闹了起来。

  而那些被濮阳兴提拔上来的官员们,为了能更好的阿谀奉承,也是不管不顾,原本是一户出一人的,可为了能彰显自己的能力,他们直接使得一户出一户,男女老少全要,都别干自己的事情了,带上粮食,跟着庙堂去徭役!

  为了追求效率,官吏们安排了大量的监工。

  这些人会盯着这些服徭役的众人,若是有不满的,有怠慢的,就直接开打。

  在短短几天之内,就已经出现了不少的伤亡,士卒们最先开始了逃亡,甚至有不堪劳累而直接自杀的。

  濮阳兴在百姓眼里的形象变得极为恶劣,对他诅咒谩骂,民怨沸腾。

  可濮阳兴却不在乎这个,只要能弄好工程,证明自己的能力,谁在意这些庶民的死活呢?

  ps:遂会诸兵民就作,功佣之费不可胜数,士卒死亡,或自贼杀,百姓大怨之——《三国志》

  濮阳兴的大工程在历史上是有的,并且引发了很恶劣的后果,在这之后吴国出现了很多叛乱可孙休却因为他修建工程有功而封他当了丞相

第66章 恶应有恶报

  这些时日里,曹髦将尚书台内的诸位大臣轮番着见了个遍。

  除却跟着自己离开的杜预和陈骞之外,其余人基本都碰了一次。

  可以说,他们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反正曹髦也没有找到什么令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他们都相当的勤勉,都有拿的出手的成绩。

  唯一的不满,大概就是公田问题。

  不过,这也可以在以后去解决。

  在见完尚书台诸大臣之后,曹髦还要见一见三公九卿们。

  在曹髦离开的这段时日里,王肃的经学是取得了不错的一个成果,王肃在随后又进行了几次讲学,送出了几本自己的书。

  随即,群臣强烈要求将这些书籍放在各地的图书馆内。

  王肃反复进行拉扯,最后是迫不得已的同意了。

  在王肃所编撰的这些书籍面世之后,就引起了众人的争夺,无论是大族子弟,还是寒门出身,都追着来阅读王肃的书。

  而蜀国的灭亡,似乎又论证了王肃的学说的正确性。

  很多人都将蜀国的灭亡与王学联系在了一起,王学的含金量再次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个精通儒家与玄学两门学派的大佬,王肃无论对上谁都不会怂。

  他不怕别人来反驳他的学问,他就怕别人不来!

  王肃坐在曹髦的身边,颇为自豪的说起了自己这些时日里的行为。

  可曹髦却有些担心。

  因为,王肃此刻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

  他比原先又瘦了些,虽然很是精神,但是只是说了几句,就显得有些疲惫。

  曹髦开口说道:“司徒公啊,朕知道您的功劳,这些时日,最好还是在府内休息,勿要外出了”

  “让皇甫谧来为您调理一下身体吧,学术上的事情,交予您的亲信就可以了。”

  王肃还觉得自己能行,他坚信方士的话,觉得自己会非常的长寿。

  但是曹髦却不敢再让他干下去了,他现在要是出事,这学问上的问题可就没办法继续推进了。

  看到皇帝如此坚决,王肃也没办法,只好接受。

  看到众人将王肃带走,张华这才开口说道:“王公未必是真的病了。”

  曹髦瞥了一眼张华,“你的意思是?”

  “司马昭。”

  “陛下要追究司马家之过错,王司徒当然是要表现的憔悴一些。”

  张华说道:“当初他领着群臣来迎接陛下的时候,臣就看到此人惶恐不安想来是他担心女婿的罪行会连累了他。”

  曹髦倒是没有想这么多,王肃过去是有过错的,但是如今的功劳,已经足以弥补过错了。

  他也不愿意多追究,就算王肃是故意去休息,曹髦也不会多说什么。

  可说起司马昭的事情,曹髦不得不再次跟张华详细的攀谈了起来。

  司马昭在杀了曹髦之后就去灭了蜀国,而曹髦则是灭了蜀国之后就杀了司马昭。

  曹髦原本是想要采取问罪的形式来干掉司马昭的。

  就是堂堂正正的开堂问罪。

  可如果采取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来。

  首先就是定刑的问题。

  以司马昭原先进攻皇帝,妄图弑君篡位的罪行,该给他定什么罪呢?

  诛三族都不为过。

  那问题就大了,首先就是他的妻族,王肃首先要死,然后是他的兄弟们,那杜预也活不了,羊祜也得完蛋,诸葛诞,王昶,乃至荀顗,裴秀,反正庙堂里能说得出名字的基本都活不成。

  司马家这三代人,都是在疯狂的联姻,从司马懿那会就开始了,而诛三族会将这些人一并带走。

  可若是轻判,那又显得很不公正,甚至会留下更加不好的影响。

  所以,曹髦决定让司马昭负罪自杀。

  首先他认罪了,他的罪行已经被公布了,其次,他人死了,不用再审问定罪了。

  这是曹髦认为的比较中肯的办法。

  在司马昭“自杀”之后,何曾走上了舞台,他知道司马昭为什么会在此时自杀,当然也明白接下来该做什么。

  他开始按着司马昭留下的罪证来清洗司马家的成员们。

  司马家的成员们纷纷被罢免,被问罪,除非是很有能力,能为陛下所用的,其余人死伤惨重,司马昭的诸多弟弟里,除却司马骏,几乎都被抓了起来。

  当初司马孚通过对立的方式主动跟司马师司马昭撇清了关系,可他本身却又牵扯到了高柔的谋反案。

  故而,司马昭的堂兄弟们也没能保得住。

  温县几天几夜都是哭声不断。

  司马家的减员情况非常的严重,何曾大概是要给曹髦证明自己的忠诚,又或许是要撇清自己跟他们的诸多联系,他下手非常重。

  比以往都要重,司马干被抓起来之后,严刑拷打,直接死在了牢狱里。

  若是其他人被这么弄死,保不准庙堂里的大臣能将御史台给掀翻了。

  但是死的人是司马家的,那群臣就不敢多言语了。

  因为此刻为他们开口,就容易将自己给牵扯进去。

  何曾没有为难司马家的联亲,已经是非常的给面子了。

  那时的曹髦虽然还在路上,但是对洛阳内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心知肚明的。

  他知道何曾会这么做。

  而这也是司马家该去遭受的。

  想要洗刷洛水的名誉,那就得用司马家族的血!

  而在调查取证之后,何曾最后将矛头对准了司马懿。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