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498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鲁芝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可。”

  “陛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租种之事会对税赋有影响,但是整体依旧是在增长,如今大魏虽然没能完成大一统的夙愿,但是吴国与蜀国都已经不再是威胁陛下也并非是急功近利的君王,若是能全面推行,或许会使税赋增长变得缓慢,但是对往后的大事来说,是有利的。”

  鲁芝指出了更多的证据。

  按着鲁芝的说法,最先进行租种的地区,商业活动变得极为频繁,在其他方面得到了增长,甚至治安也比其余地方更加稳定,盗贼变少,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多积极的影响。

  新的办法是将庙堂的收入降低,提升了农民的收入,而这样的政策虽然会让庙堂税赋下降,但是使民间重新拥有购买力,市场也随之繁荣,百姓们安居乐业,盗贼出现的概率自然也会降低

  曹髦并非是自家那大父。

  曹丕是一个很喜欢追求这些没什么实际意义的目标的人。

  有些时候,为了能达到目标,更是会做出拔苗助长的举动来。

  但是曹髦却不是如此,他很有耐心,哪怕税赋增长速度慢下来,只要能使市场复苏,让大魏各方面重新步入正轨,他还是愿意去做的。

  税赋超过明皇帝,那只是一个数据而已,等到户口堆积起来,迟早都能超过去。

  况且,还有半壁江山在等着自己去拿下来。

  等到收了那两国的人口和耕地,这税赋还会迎来更大的增加。

  曹髦压根就不着急。

  “鲁公,既然这件事是可行的,那您就在各地进行推行吧,地方的情况都不相同,您还是要先多看看,勿要急躁”

  鲁芝没想到,皇帝会反过来劝说自己不要急躁。

  他当即领命,带上了东西,匆匆离开。

  张华此刻走上前来,“恭贺陛下!!”

  曹髦摇了摇头。

  结束战乱之后,庙堂的税赋本来就该是不断增加的,也就只有魏晋这样的朝代,在建国不到三十年里就出现衰败,自己只是将势头调整过来了而已。

  他压根就没有将那些数据放在眼里,对曹髦来说,就这些数字所带来的成就感,还没有看到那个食肆的规模变大所带来的成就感大。

  “济北那里的事情如何了?”

  张华回答道:“宗正正领着济北王前来洛阳听闻杀王案的几个罪人也被押上了马车,要一并前来庙堂受审。”

  曹髦开口说道:“要不是茂先,济北王此刻怕是要入土了。”

  曹髦之所以会派遣胡烈前往那边,是因为张华的提议。

  当初曹髦跟曹演遭遇之后,曹演将济北王与人起了争执,准备先前往刑部,让刑部不要审理的事情告诉了曹髦。

  曹髦当时只是吩咐曹演,让他来负责这件事。

  可当张华知道这件事情后,他问了一个问题。

  曹演是如何比刑部更快速的知道这件事的?

  曹髦当即询问,方才得知,是曹志的一个家臣前来洛阳,找到了曹演,将他与大族起了争执的事情告诉了曹演。

  而张华听完之后,当即劝谏曹髦,让胡烈前往当地,找到胡遵,让胡遵出兵,来保护济北王的安全。

  曹髦虽然很惊讶,但是却没有询问,当即就派遣了胡烈前往。

  在下达命令之后,曹髦方才询问原因。

  张华说道:济北王刚刚到达封国,是不可能有这么能干的宾客的,能比大族来告状的人来的更快。

  就算有这样的宾客,以当地大族的实力,也不可能不阻拦他。

  如此看来,此人是被故意放出来,可能就是大族安排他前来告状的。

  张华猜测,曹志肯定是涉及到了更大的问题,不只是耕地变卖的问题,当地大族肯定因为他的什么事而陷入了内斗,故而要迅速派人前往,免得他被贼人所害。

  而在青徐之中,有实力让大族们闭上嘴巴的人,也就只有将军胡遵了。

  随后所发生的事情,跟张华所猜测的一模一样。

  曹志的那宾客,果然是刘喈所派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防公沙鸿将自己给一同拉进祸事之中。

  故意派人来告自己,就是想要撇清自己与公田案的关系。

  若不是胡遵接到了命令,及时到达,曹志就真的要死在公沙鸿的手里了。

  此刻被曹髦夸赞之后,张华却不以为然,他继续说道:“陛下,大魏各地,除却公田,便是大族的耕地了而这些年里,公田越来越少,大族的耕地却越来越多。”

  “如此下去,天下百姓,皆要成为隶臣了。”

  “这件事,不可不提防。”

  说到这个,曹髦猛地反应过来,历史上的安世在罢免了屯田制,将为庙堂耕作的百姓们变成了自耕农之后,似乎又下达了一个诏令严禁私募佃客。

  结果遇到了极大的反扑,安世随后开始了对耕地制度的诸多改革。

  这些改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扑,庙堂推行了七八年,然后安世就开始沉迷享乐,将这些事情全部荒废。

  而这些改革的提议者当时的度支尚书。

  曹髦缓缓看向了张华。

  是你???

第32章 坚信不疑

  在司马炎的时代,屯田制被废除。

  因为当时的大臣们上书,认为屯田制下百姓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况且屯田因为腐败问题,支出越来越大,倒不如直接废除屯田制,让百姓们变成自耕农。

  安世听从这个劝谏,废除了魏国的屯田制,将屯田百姓全部变成了州郡自耕农。

  然后这个决定就给西晋王朝带来了一个更巨大的问题。

  原先大族兼并耕地还需要偷偷摸摸的,毕竟公田是庙堂的,可现在这些耕地落在了自耕农的手里,那还客气什么呢?

  大族的土地兼并达到了一個非常疯狂的地步。

  当时有个杂号将军叫庞宗,他所兼并的良田有数百顷,而他甚至都不算是大族。

  那些顶级大族的良田有多少,这就实在是不好计算。

  当时的贤人们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当即给司马安世上书,告知了一系列可行的办法。

  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限制大族们招佃户,想通过这样的办法来保护自耕农。

  可惜,这个政策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大族们有的是办法让自耕农破产,而破产之后的自耕农为了养活自己,会求着成为佃户,或者干脆成为流民。

  而且不让招佃户,这也好办啊,这些不是佃户,是我家的奴仆!

  你总不能不让我们招奴仆吧?

  在第一次尝试失败之后,当时的内臣机构很快就拿出了第二个可行的办法。

  他们对当时的农业和税赋进行了极大的改革。

  目的就是在于限制大族肆无忌惮的兼并行为,保护自耕农不会轻易破产。

  总共有四项内容。

  第一个叫占田制,简单来说,就是对人口进行分组,十六岁到六十岁的是正丁,未成年和年老者是次丁,太小还太老的不计算,分别是以12岁和66岁为标准。

  该法令规定,正丁男一人要有七十亩耕地,正丁女要有三十亩耕地,而对他们要缴纳的税赋也做出了规定。

  这是强行要求的,是必须要有的耕地,没有就得给开垦出来,看得出,当时的庙堂的想法还是不错的,想要让人人都有耕地。

  这法令推行之后,每个农民都可以合法的拥有耕地了,很多佃户也是脱离出来,去跟庙堂索要自己的耕地,使得大族格外愤怒。

  为了保证这些自耕农不会迅速破产,又规定了第二项政策,叫户调制,这制度是不按照个人,直接按着户主来征收税赋,例如:“丁男之户,岁输绢三匹,绵三斤;女及次丁男为户者半输。”

  这包含了所有的人,就是边塞的胡人,也是第一次被容纳到了税赋体系之中。

  然后就是对大族的品官占田荫客制,这是给大族们分出一个品级来,就跟里的等级一样,不同等级的大族所可以拥有的耕地,佃户数量都是不同的。

  庙堂对此进行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尽可能将他们锁死,让他们无法继续扩张。

  而最后,当然是搞常平仓,来维持农产品粮食的价格,确保自耕农的利益。

  曹髦此刻看向了张华,张华显然是在思索着什么。

  曹髦比谁都清楚兼并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但是如今,真的不是适合动手的时机。

  那是大族的根本,动那个就等于跟众人宣战,看看司马炎时这些政策的推行就知道了。

  每一个要做这件事的大臣,几乎都被罢免,流放,干脆不得参与政务。

  而大族的反扑让王朝摇摇晃晃,地方动乱,大族们不断的钻研着破局的阴谋,扭曲一个个本用来限制他们的政策,让四个政策无疾而终。

  想要解决这件事,首先就是要完成大一统。

  曹髦心里很是明白,尽管这些蛀虫的存在一直都很让人恶心,但是现在还不到收拾他们的时候。

  “茂先啊,勿要再想了。”

  “屋子刚刚打扫干净,可还缺了两面墙。”

  “得将这墙壁补上,然后再抓老鼠。”

  “你觉得呢?”

  张华看向了一旁的曹髦,一时间,张华觉得,他刚才所想的事情,跟皇帝所想的似乎完全一样。

  张华很难形容这种感觉,曹髦非常的懂自己。

  就感觉无论自己说出什么,皇帝都会完全的相信自己,全力的支持自己。

  张华真的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能得到这样的厚爱,能遇到这样的君王

  两人彼此对视了一眼。

  两人的眼神都有些坚定。

  张华暗自想着,哪怕粉身碎骨,也要为陛下打造出这一片盛世来。

  而曹髦却在想着,这一次,你终于是可以全力而为了,再也不会像历史上那般受尽委屈了。

  “陛下!!”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