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433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郭太后想了想,虽然她出身边塞,可并不知道雪灾能有多严重,她想了想,所想到的就是道路上都是雪,百姓们躲在屋内,不敢出行的样子。

  “这赈灾的事情,怎么还需要皇帝亲自来做呢?”

  郭太后有些不理解,她也不是没有见过治理天下的,齐王且不论,就说明皇帝,当初明皇帝治理天下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啊。

  时不时就带着自己游玩,还在各地修建宫殿,收集天下各地的珍品,很少听到他抱怨天下的大事。

  唯独一次,也就是抱怨群臣们只会空谈不会办事。

  从未见过明皇帝整日皱着眉头,四处奔走的模样。

  怎么到了如今就是这样了呢?

  难道如今的群臣真的是无能到了极点吗?

  曹髦瞥了一眼司马妜,随即低下头来,没有说话。

  司马妜忽然靠近了太后,在她耳边说起了什么。

  看得出,郭太后听完她的话,神色有些惊愕。

  她沉思了片刻,又看向了曹髦。

  “我儿啊,我倒是有个想法多处遭灾,百姓疾苦,我想,是不是能削减皇宫内的支出,减少耗费,用节省下来的钱财去救济地方的百姓呢?”

  曹髦一愣,随即迟疑的说道:“母亲啊,这皇宫用支所节省下来的钱财能有多少呢?用这些来救济百姓,又能救下多少人呢?”

  “倘若因此让母亲为难,岂不是忤逆吗?”

  郭太后顿时有了信心,她以教训的口吻说道:“我儿这是什么话呢?难道做事就只能看其成效吗?就算节省下来的钱财不多,难道就没有任何的成效吗?至于受苦,我尚且不担心为了天下百姓而受苦,你又担心什么呢?”

  被太后训斥了一顿,曹髦赶忙低着头,接受了母亲的教诲。

  司马妜笑着说道:“太后仁慈,心怀天下百姓,定然要得到天下人的敬仰了!”

  曹髦没有说话,这本来就是他暗中吩咐司马妜去做的事情。

  缩少皇宫的用支,开除不必要的人员,这当然不能节省出来太多的钱财,可重要的不是这个。

  皇帝的行为,往往会引领整个国家,若是皇帝自己都爱奢华的东西,去跟大臣斗富,那整个国家都会是这样的大臣,可皇帝若是勤俭,那大概率会出现很多“勤俭”的人,且不管他是否是真心勤俭,又是否是假装勤俭,只要能将社会风气调整一些,那都是成功的。

  照常的吃完了饭菜,曹髦准备离开,郑娴却急忙跟上了曹髦。

  曹髦看着跟在身后的郑娴,“你还有什么事吗?”

  “太后让我尽早服侍陛下”

  郑娴纵然胆大,此刻也是有些娇羞。

  他们两人都知道这服侍是什么意思。

  曹髦却很平静。

  “我家的几代人,都是早逝,皇甫公曾告诉我,过早的去做一些事情,对身体的危害很大。”

  “朕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办完,且不必急着服侍。”

  “啊???”

第164章 年末

  王屋山内。

  刘路看着手里的书信,沉思了许久。

  就在今日,他再次接到了皇帝的命令。

  原先曹髦是准备用刘路来清理各地的大族的,奈何,在愤怒之中,何曾却直接抢走了刘路的差事,直接大杀四方。

  刘路这伙人,顿时就有些派不上用场了。

  曹髦如今在各地安排的刺史,也都是个顶个的狠人,敢鱼肉百姓的,这些刺史就可以让他们吃上一壶了。

  刘路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也就安心待在了山里,跟山里的头目们打好关系,树立自己的威望,不断的经营这里。

  就在今日,他终于得到了皇帝的书信。

  曹髦对刘路的书信是非常直白的,因为刘路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还处于刚刚学完了文字的地步,故而他跟皇帝的书信来往简单且又通俗。

  曹髦在书信里告诉刘路,他的任务发生了变化。

  曹髦准备让刘路从山里找出一些聪明能干的人,将他们派往天下各地,在天下各地设立一个典事府。

  这個典事府是没有真正府邸的,只是一个称呼而已。

  这些人可以在各地从事不同的差事,可以当衙役,可以当商贾,甚至可以当耕地的,做什么都可以。

  而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听各地的消息和情报,随时将各地所发生的事情告知给皇帝。

  曹操时期的校事,是在各地有自己的府邸的,他们主要负责抓人什么的,而曹髦想要设立的典事,是不设府,也就是暗中活动的,在曹髦的构想里,校事跟典事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典事的事情,曹髦想要交给刘路来完成。

  这需要大量的人手,还是得底层出身,不容易被识破的人,要说刘路和山里的这群人,不就是天生适合做这个的吗?

  虽然质量可能不高,但是基数够大啊。

  刘路此刻也是忍不住挠起头来。

  陛下对自己的期待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这是要为陛下耳目,刺查天下,这样的事情,自己能办成吗?

  刘路沉思了许久,他决定先去找一个副手。

  郭责这样的人,那当然是不符合刘路的找人标准的。

  这类的事情,就不是大族子弟所能办到的,自从西汉以来,士人们对特务机构的评价都是非常的低。

  他们很厌恶这样的行为,甚至总是将这些机构跟“道路以目”划上等号,认为这是最不贤明,也是最酷烈的治政办法。

  士人多高雅,他们从不觉得自己这样的贤人是需要被监视的。

  皇帝想要监视他们,那就是对士人的不尊重,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哪怕他们在私下里跟蜀,吴大臣们频繁来往,商业往来不断,鱼肉百姓,蒙蔽庙堂,上下勾结,可皇帝也不能不信任他们!

  这是不贤,不仁的行为!

  刘路当即就找到了王元。

  此刻的王元,已经跟刘路成为了极好的朋友,当然,这友谊里有几分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王元对山里的权势,也没有什么不舍得,他又不是张燕,就算是张燕,也巴不得被庙堂所招降,他带着一万多老弱病残在这山里,哪里比得上跟着皇帝的心腹大臣去吃香喝辣的呢?

  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

  当初要不是郭责坑他,他现在还是大魏的官员来着。

  王元非常恭敬的让刘路坐在了上位,自己则是坐在他的身边,“刘公,陛下可是有什么诏令?”

  刘路低声说道:“是有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只能是你我两个人知道,但凡有其他人得知,我们两个人都得掉脑袋。”

  “所以我得先问你,你愿不愿意跟着我来做,若是做成了,前途不可限量,若是你惧怕,那就当我不曾来过此处。”

  王元毫不迟疑的说道:“我愿意跟随刘公,无论是什么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路就喜欢跟这样利索的人打交道。

  他当即就将皇帝的想法隐晦的告知了王元。

  这不是刘路放低了警惕,是因为这件事他根本就没办法一个人去办到,他需要一个给力的帮手,而王元为人聪慧,出身又不高,如今还是处于被通缉的状态下,让他来帮忙,自然是最合适的。

  王元很是认真的听完了刘路的讲述。

  他大喜过望。

  他当即明白了皇帝想要做什么,这可是亲近天子的好机会啊。

  若是能做成了这件事,那往后的权势,简直不可想象。

  他的眼里几乎都亮起了光芒。

  “刘公啊,我愿意帮着您来完成这件事,我们可以先一同选出些可靠且能做事的人,让他们前往各地,安顿下来。”

  “然后就是来往的事情,必须要准备快马,让他们能随时将消息传达过来”

  “这都需要陛下的相助,这不是我们就能做到的”

  两人随即开始商谈起了这件事的可行性,具体的执行,定然是不容易的,他们决定先从司隶地区开始操办,然后积累经验,慢慢的朝着各地去扩展。

  “若是如此,那山寨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啊。”

  “虽说可以山里的名义让他们前往各地,让他们盯梢官府,不告知实情,但是,陛下未必会答应,这是直属陛下的府,也不能如此局限若是要全力操办这件大事,那就可以分批将山里的百姓们送到他们原先的地方,让庙堂饶恕他们的过错,最好是让郭君领着他们下山受降。”

  “我们则是领着其余人,来操办这件事。”

  刘路摇着头,“遣散百姓的事情且不要着急,先安排好典事府的事情,然后再进行遣散。”

  “我们今日开始就可以来操办这件大事了。”

  两人做好了决定,随即开始行动了起来。

  他们最先开始选人,刘路跟他们打了很长时日的交道,心里也知道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能用,在两人的层层选拔下,很快就找到了一批人。

  随即,刘路分别面见这些人,跟王元一同,将事情告诉了他们。

  当得知有了官方身份,往后要为天子做事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不可置信的。

  刘路随后开始了对他们的培养。

  刘路本身是不懂得这些事情的,曹髦就委派了一个校事府的老人,前来教导他们如何做这些事

  正元二年,年末。

  此刻的庙堂不算是太忙碌,毕竟秋收和其余的事情也都结束了,而冬天也确实没有什么好去做的差事。

  最忙碌的还是御史台的有备府。

  荀勖早已离开了庙堂,他如今带着人在北方各地来回的奔波,忙着赈灾的事情。

  太后劝谏皇帝简朴,削减皇宫支出的事情,在洛阳内闹得沸沸扬扬。

  众人听闻,都是忍不住夸赞太后,乃是仁后,不愧是天子之母。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