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432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而吴国驻守在荆州的军队也差不多是这样的规模,曹军在数量上不占优势,还是进攻方,消耗要更大,而危险的是,倘若因此战败,丢了荆襄,那就要出大事了,敌人随时都可以直接逼迫曹魏咽喉了。

  宁愿不胜利,也不能出错。

  曹髦听着夏侯献的言语,并没有支持或者反对,随即看向了其余的将军们。

  马隆的想法跟夏侯献的完全不同。

  他开口说道:“陛下,可以让中军放缓速度,前往荆州,再让文将军派遣三位校尉,跟着中军一同听从王将军的命令。”

  “王将军虽然没有太多的战绩,但是就连太傅公都曾称赞他的治兵之能,认为他是个不逊色于自己的将才。”

  “蜀国若是来出兵荆州,那我们就让邓将军从雍凉出兵攻打汉中!”

  “吴国若是想要趁机袭击,那我们就让毌丘将军和胡将军做渡江作战的准备!”

  “如今的局势,是我们强大,他们弱小,该害怕的是他们。”

  若是说夏侯献代表了老一辈的将领们,对这两国还有着很深的忌惮,那马隆就是代表了新一代的将军们,他们对蜀国跟吴国都是有些轻视的,对自己格外的自信。

  马隆说道:“陛下,我们今年丰收,粮食充足,粮仓内堆积如山,调用两地的军队,缓缓前往荆州,也是留心吴国内的局势。”

  “若是双方罢手,或者战事进度很快,那我们可以半途返回,这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的危害。”

  “若是他们开始鏖战,使得城池空荡,各地动乱,那我们就可以加速速度,荆州的军队加上中军,再加上文将军的军队,数量能接近十五万人。”

  “我们的军队,士气极高,物资充沛,而吴国内乱,先后死了很多的将军,孙亮被废,士气低落,国家动荡,我们想要拿下荆州,还能有多困难呢?”

  “吴国如今是最动乱的时候,而蜀国的情况也并不好。”

  “他们就算想要出兵,短时日也未必能凑得出粮食来,若是能凑的出来,那也不是坏事,我们完全可以改变战略,去攻打他们的汉中”

  马隆侃侃而谈。

  曹髦依旧是没有认可或者反对,他再次看向了下一位。

  文鸯看到皇帝的眼神,当即起身,“陛下,末将愿意为您砍下孙綝和施绩的首级!!”

  看到这些跃跃欲试的将军们,曹髦又询问了其余几个人,年轻的将领们几乎都赞同出兵,都认为不会有什么损失。

  曹髦知道了中军将士们的想法,方才离开了此处。

  曹髦本身对战争的理解并不多,他没有打过仗,更没有领兵的经验,他不会觉得自己在战事上的能力已经超过了这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

  每一次的战争,都是要深思熟虑的,哪怕是在有着巨大优势的前提下,当初的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教训。

  曹髦随后又召集了王昶,陈泰,毌丘俭,诸葛诞,司马昭等老将军们,让他们来商谈这件事。

  这也能看出当今大魏的家底有多丰厚。

  当众人聚集在东堂的时候,场面顿时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陈泰开口说道:“陛下,中军里的诸多将领们,都是些不曾到达过荆州,不知道当地情况的人,在不同的地方作战,所需要的是不同的策略和战术,想要知道这件事,只能是听取王公的建议。”

  其余几个将军也是点头同意。

  他们比马隆等人要成熟的多,没有去过那边,就不会轻易对那边的局势发表自己的观点。

  王昶在荆州多年,跟施绩也打过不少仗。

  他此刻抚摸着胡须,摇着头说道:“夏侯公想事情想的太复杂,而马君又将事情想的太简单。”

  “吴国在荆州经营,加固城池,各地设立关卡要塞,从襄阳来攻取,并不容易。”

  “不可能如马隆所说的那样,能大杀四方,若是如此,也不会等到如今都没能完成。”

  “可吴国也绝对没有能反击攻取荆襄的实力,施绩这个人,善守,但是缺乏魄力,这次举兵,定然是因为他人的鼓动,他一定不会率先出击,会等着孙綝等人前来攻打。”

  “我想,吴国可能是想让孙綝离开江东,或者减少他身边的军队,然后再对他出手,并非是真的要进行一场内战。”

第163章 不必服侍

  曹髦恍然大悟。

  还真的有这个可能性。

  曹髦虽然不知道施绩,但是这个人的事情他还是知道的,历史上,孙綝大量的屠杀将军们后,他成为了仅存的顶级大将。

  施绩对此非常的担忧,觉得孙綝要对自己下手,而他的应对方式是,派人跟蜀汉联络,想要私下里跟蜀汉联盟。

  据说,他告知蜀汉,如今吴国动乱,能打仗的将军们都死了,士气低落,就怕曹魏前来袭击,希望能在私下里建立联系,互相帮衬,免得被曹魏一锅端。

  蜀国当时得知这件事后,也是非常的开心,刘禅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将兵增强防守白帝城,准备好接应施绩。

  可很快,孙綝就被丁奉等人伏杀,施绩这才松了一口气。

  但是现在,情况显然就有些不同了。

  有能力伏杀孙綝的丁奉逃走了,施绩起兵,曹髦怀疑这个丁奉是跑到了施绩的身边,鼓动施绩出兵讨伐孙綝。

  可施绩是一個很谨慎的人,他的兵力不如孙綝,又得防守曹魏,敢主动举兵,肯定是有什么胜算。

  大概率是他跟朝中的人勾结了起来,准备设法杀死孙綝。

  王昶此刻继续说道:“陛下,请您勿要轻视这件事,最好还是将这些事情告知王基,王基这个人,能征善战,可对自己很是自信,总是喜欢擅自做事,若是陛下不告知,只怕此人是要先出兵,然后再上书的”

  王昶同样很了解这位过去的合作伙伴。

  王基有个小毛病,跟邓艾差不多,都是容易上头。

  他一旦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不会太遵从顶头上司的命令,主打一个将在外。

  陈泰此刻忽然开口说道:“陛下,倘若让王将军佯攻荆州,那蜀国是不是会出兵来帮助施绩呢?”

  曹髦看向了他,“陈公有什么想法?”

  陈泰沉思了许久,方才笑着摇摇头,“只是有了些想法,如今还不成熟。”

  其余几个将军没有急着开口。

  曹髦再次问道:“王公啊,那这次吴国内乱,我们是不该出兵?”

  王昶笑了起来,“吴国如今的虚弱和混乱,是从未出现过的,就是往后,只怕也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江东水师精锐,强攻吴地需要大量时日来准备,但是这荆州,还能纵容他们吗?”

  “应当出兵,但是不能如马隆所说的那样,召集大军来攻杀,从中军里挑选两个营前往荆州,让文钦抽调一个营,三个营前往听候王基的调令,其余的事情,陛下就不必理会了。”

  “王基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就算不能拿下荆州,也不能让施绩那么容易的达到目的啊。”

  曹髦当即做出了决定,他向来不是个扭捏的人,他当即下达诏令,让中军的马隆和文鸯两个人带兵前往荆州,又让文钦派遣悍将蒋班率领精锐前往荆州。

  而对王基,曹髦除却告知施绩等人的情况外,却没有下达任何的命令。

  这是给予了他极大的自主权,让他自己看着办。

  曹髦不喜欢瞎干涉战事,瞎干涉将军们的下场,司马昭已经很好的诠释过了一次,老老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让将军们放心大胆的去打,这就足够了。

  司马昭一直都在旁听他们的战略,他没有说出自己的任何构想,当然,曹髦也没有想过让他来发表什么观点。

  司马昭在这里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让群臣们知道,这次开战还是因为卫将军。

  诸葛诞跟毌丘俭分别坐在两侧,可是两人的视线却始终没能碰到一起。

  两人不太对付,若是以往,诸葛诞定然会对荆州的局势发表很长的看法,不会错过如此机会,但是毌丘俭在场,他就谨慎了许多,大概是怕被毌丘俭找到漏洞来反击。

  毌丘俭同样如此,他虽然吴国多次作战,也曾跟施绩对过手,但是有王昶在,他也没想过非要出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次商谈结束后,曹髦就送诸位将军们离开了。

  并没有单独的留下谁。

  当群臣得知调兵的消息后,尽管还是有些生气,但是反对声已经没有多少了。

  庙堂里有何曾这样的恶犬,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曹髦也就没有在意这件事。

  次日,曹髦刚刚醒来,便发现外头已经下起了大雪。

  大雪骤至,整个洛阳都变得格外寒冷。

  曹髦站在门口,看着外头这白雪茫茫的场景,眼里却愈发的担忧。

  北方的雪来的越来越早了,同时也是越来越大。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好事。

  饥饿与寒冷,是老百姓们必须要面对的两个生存难题。

  就这么一场大雪,不知能冻杀多少大魏百姓。

  当然,此刻遭灾的也不只是曹魏,蜀汉和东吴也是深受各类天灾的困扰。

  他们应对天灾的能力比曹魏更低,尤其是蜀汉,他们的南边已经不再如过去那般稳定,天灾频繁定然会伴随着叛乱,天灾和连年的战事,一定会导致国内不太平。

  虽然史书上对蜀汉内部的叛乱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在蜀国遭受致命打击的时候,曾有人提议跑到南边去,但是当即就有大臣表示:南边多叛乱,不能过去。

  从这里能看出来,蜀汉内部已经有了很大的问题。

  天寒地冻,曹髦此刻却出现在了昭阳殿内。

  郭太后,司马妜,郑娴等几个人都在此处。

  郭太后的心情很不错。

  司马妜跟郑娴分别陪在她的身边,用各种好话来哄着她。

  他们正在吃着饭。

  “我儿啊,听闻吴国的宗室都来投降了?”

  “是啊,母亲,吴国的镇军将军前来投奔,我已经封了他为吴侯。”

  “哈哈哈~~”

  郭太后笑了起来,“那吴人岂不是气坏了?”

  司马妜夸赞道:“还是太后最能识人,太后当初不顾他人的反对,拥立陛下,陛下亲政之后,大魏国力大涨,秋收丰硕,又连着击败了蜀国和吴国,如今连吴国的宗室都来投降,想来陛下很快就能完成明皇帝的夙愿,完成先祖的志向,这都是太后的功劳呀!”

  郭太后的眼睛都眯成了月牙。

  气氛很是热切,可那言语之下,大概并没有什么真情实感。

  曹髦匆匆吃了些东西,随即开口说道:“母亲今年北方多寒灾,危害很严重,庙堂准备全力赈灾,只怕粮食不足唉,朕心里也很是苦恼啊。”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