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355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就连荀家也是如此,堂堂荀子之后,自己后代里居然没几个能治《荀子》的,就只有少数几個勉强凑合,未来能接替自己的都找不到。

  当然,对自己跟他父亲的差距,他是闭口不提的。

  说起来好玩的是,魏晋的年轻士大夫们有着莫名的狂热,他们对未来很悲观,对过去又很鄙夷。

  他们轻视过去的贤人,很多士人都曾公开贬低过汉末时的诸多人才,认为当时没有他们这样的英雄豪杰,才让没什么能力的人扬名。

  他们总是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同时又觉得未来一定会更加糟糕,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

  在荀顗看来,鞭策一下这些年轻的后生们,也不是不可以。

  这里头的很多政策,其实都是经过两汉所证实过的,钟会用了很多先人的智慧,将其融合起来。

  包括避免官员在自己家乡或联姻者家乡为官啊,对不同位置官员的升迁设定时限啊,上表批准啊,这些都是过去曾出现过的政策。

  当然,毕竟是钟会整理出来的,其中也不乏有钟会自己的主张。

  “钟君啊,别的老夫都能理解,但是这相貌不正不予升迁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呢?”

  钟会大手一挥,“自古能成大事者,定有非凡之貌,相貌不正,则心术不正,不足以委任大事!”

  虽然说看脸在后汉就很流行,但是后汉也没有规定说不好看不可以当官的。

  荀顗只觉得头疼,钟会弄出来的东西很多,针对诸多不同的位置,有些是干脆就从前时的制度上原封不动的抄写下来的。

  毕竟,这就是个初稿,并非是要拿给皇帝去看的东西。

  荀顗跟钟会在府内整整商谈了近四个时辰,钟会倒还好,他年纪不大,完全能扛得住,可荀顗就不行了,谈到最后,他整个人是头晕目眩,话都说不利索了。

  摆放在他面前的那些文字,在此刻好像也是在跳动了起来,散发着模糊的光,怎么都看不清楚。

  “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荀顗低声说道,钟会也不反驳,当即站起身来,“也好,我明日再来。”

  荀顗想要说些什么,欲言又止。

  就在钟会离开后,荀顗正准备起身休息,却又有一个人来到了府内。

  “荀公!”

  来人俯身行礼。

  “太尉让我来询问那太仓事的进展”

  荀顗愣了一下,又看了看书房内那堆积起来的各部上表。

  这一刻,荀顗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唉”

  太极殿内,钟会坐在曹髦的面前,讲述着荀顗那边的事情。

  “这老贼倒是不肯轻易就范啊。”

  “整整四个时辰,倒是比我所想的更厉害,不过,他也撑不了多久了!”

  钟会很是自信的说道。

  这是曹髦跟钟会两人拿出来对付荀顗的策略。

  俗称熬老头战术。

  是曹髦治理天下的核心策略,一般都不外传。

  曹髦有心让陈泰来担任尚书台右仆射,但是有一点,陈泰在荀顗等人看来,是属于后来者,司马家一派的。

  尚书台又很关键,这仆射的位置,只怕群臣不会轻易让出来。

  若是强行推行,未免不会有郭彰那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在深思熟虑之后,曹髦决定叫上钟会来一同熬老头。

  荀顗并不差,但是也绝对不强。

  尚书令是个不干正事的,他就相当于是尚书台的领袖,尚书台的诸多事情都要交给这个人来操办,那就好办了,给他增加工作量,没有困难就给他创造困难。

  以荀顗的才能,哪怕是壮年的时候,也没办法独自料理尚书台,何况是以如今的年纪呢?

  他迟早会觉得力不从心,寻求帮助。

  而还有谁能进位右仆射来帮助他呢?

  无人可用的不只是曹髦啊,荀顗同样如此,世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精英越来越少,荀顗想从自己人找到一个右仆射,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适合的人选里有个崔赞,但是崔赞又跟曹髦走的太近。

  荀顗若是想要随便找个人来凑合也可以,反正事情还是他们来办,办不好可是要砍头的哦~~

  钟会相信,只要给的压力和强度足够,荀顗会求着陈泰来帮助他做事。

  君臣两人,说起尚书台里的事情,相视一笑,心情甚好。

  “陛下,这庙堂的事情虽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地方的事情。”

  “既然开始拟定规章制度,也提到了官吏的问题,那就该及时动手,这种事,是不能耽误的。”

  钟会认真的说道:“陛下可以派人前往大魏各地,查看地方官员的情况,如实记录他们的情况,整理后罢免贪官污吏,整顿吏治!!”

  “当初大将咳,当初庙堂就曾做过这么一次,就是在陛下刚刚登基的时候。”

  司马师在曹髦登基的时候,曾做过这么一次,因为司马师同样发现,地方的官吏已经烂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

  曹魏庙堂里其实还好,主要是庙堂里的大臣年纪普遍更大。

  他们严格来说还生在一个正常的时代,魏晋发疯是从他们儿子那一代开始的。

  而且庙堂乃天下之高,也不会让完全没有任何能力的人爬到这样的位置上,

  可地方可就不同了,刺史且不提,太守两千石以下,简直就是重灾区。

  这些人年纪更小,出生在一个疯狂的时代,清谈,服散,不作为,酗酒。

  他们的偶像是何晏,夏侯玄,以及稚嫩状态下的司马师。

  他们所追求的是竹林七贤这样放荡不羁的行为。

  司马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即刻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前往各地,探查官吏的情况,罢免其中不称职的人。

  曹髦知道这件事,他抚摸着下巴,“朕记得,当初大将军派人来做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成效啊。”

  钟会当即叹息,“当时陛下让卫将军来负责这件事,这能有什么成效呢?”

  “卫将军又将这件事交给了荀勖,那荀勖哪里会去真的得罪大族,就是在洛阳周围转了转,监察地方官员之后,没有一个官吏被罢免,反而还有很多被升迁的。”

  “这就是用人不当的问题了。”

  “故而,臣认为,治理天下的第一步,就是要以人来入手。”

  “如今陛下身边有臣,就不必想着拉拢贤才,也不必担心身边无人可用,只要安心的整顿天下的吏治就好。”

  曹髦都被这番话给弄沉默了。

  “士季所言有理,那不知谁适合来做这件事呢?”

  “陛下,既然要做,就必须要做的最好,否则跟不做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当下诏于御史台。”

  “让毌丘甸亲自来负责这件事。”

  “再往河北河南各自派遣一个得力之人来坐镇,河北可以让魏舒去,河南可以让满长武去。”

  “除此之外,崔赞的儿子,荀家的那两个后生,都是刚烈正直的人,都可以做这件事。”

  “可以让他们去辅佐毌丘甸。”

  “同时派人往各州郡,清查奸贼,扫除虫豸!!”

第85章 大魏贤官

  御史台。

  郑冲坐在上位,府内诸多大臣们分别坐在了两侧。

  御史台作为监察体系,地位不弱于尚书中书,领袖司空更是三公之一,不过,具体办事的还是御史中丞。

  皇帝的诏令传到了御史台:遣侍中内臣持节分适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御史台辅之。

  这是皇帝亲政后的第一个大动作了。

  郑冲坐在上位,闭目养神。

  这件事他已经经历过一次了,当初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庙堂就曾让侍中领诸多内臣前往各地巡查,最后侍中是没去成,去的是将军府的属官们,没有什么后文了。

  可这一刻,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皇帝是要来真的。

  御史台辅之,这就说明了皇帝的态度,严格来说,各地刺史其实也是监察机构的一员,尽管如今的刺史们大多领着将军的名号,属于是什么都管。

  这其实就是要求各地的刺史们全力相助,不许包庇和掩盖。

  利害说在前头,若是地方刺史敢不配合皇帝所派的人,那就别怪皇帝不留情了。

  御史台的官员们此刻看起来很是激动。

  毌丘甸尤其如此。

  毌丘甸对天下的吏治向来很是担忧。

  当初在担任侍御史的时候,毌丘甸就险些被惊掉了眼珠子。

  在毌丘甸刚刚担任侍御史的时候,有人向御史台告状,说是弘农太守害民。

  毌丘甸受理了这个案件,就去调查这位太守。

  毌丘甸起初是没有太在意的,他觉得,一个能担任两千石的太守,再坏又能坏到什么地步呢?

  可当毌丘甸开始调查之后,他人都懵了。

  这位太守叫刘类,他很喜欢重用自己麾下的人才,包括剥夺他们的所有假期,让他们从白天干到黑夜,若是实在找不到事,那就给他们找些事,比如让官员们去各地道路上挖坑,是真正意义上的挖坑,然后再掩埋,这就是修路的政绩了。

  他对待下属很是尽职,一旦有人让他觉得不开心,就抓起来直接打,打完了送出去治伤,治好了再拉回来打。

  他很关心自己的官吏们,派人去做事,会派人去盯着那個人,然后再派个人来盯住前去盯梢的那个人。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