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347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孙峻当即皱起了眉头,“休要大呼小叫!”

  孙峻笑着看向了孙鲁班,“长公主,这大概是曹贼那边有了什么消息,我先服侍完您”

  “不必了,以国事为重,且去吧。”

  孙鲁班挥了挥手,孙峻这才起身,再三大拜,随即匆匆离开了此处。

  当孙峻走出这内屋后,脸色就变得沉稳了很多,开始像一个大将军。

  他的堂弟孙綝不安的站在门口,看到孙峻走出来,急忙上前。

  “兄长,出大事了!”

  “低声说。”

  孙綝压低了声音,“孙仪,张怡,林恂等人密谋要杀害您,张怡的妻知道了这件事,私下里派人往府中告发,消息属实!”

  这一刻,孙峻气的险些跳了起来。

  “叔父为何要杀我?!”

  孙仪的父亲,乃是孙峻大父的亲弟弟。

  孙綝没有说话,孙峻却愤怒的叫道:“派人去将张怡等人都给我抓起来!你带着人跟着我走!!”

  孙峻当即派人去捉拿其余贼党,自己则是直扑向了孙仪的府邸。

  孙仪此刻还在跟自己的亲信们商谈明日的事项,刚进行了一半,门外就传出了喊杀声。

  孙仪大惊失色,还来不及反应,就有人冲进了屋内,亲信们想要抵抗,可面对那一架架强弩,他们完全没有机会。

  孙峻大步的走进了府内,低着头,看向了坐在面前的孙仪。

  “叔父听闻您想要见我,特意前来拜见。”

  “来人啊,将这些人带走!”

  孙峻下了令,孙仪麾下的亲信都被押解着出去。

  孙仪长叹了一声,一时间,他的眼里满是绝望。

  孙峻这才看向了他,“叔父,这些时日里,我对您以礼相待,不曾亏欠,为什么想要杀我呢?!”

  “宗族里出了伱这样的逆贼,谁人不想要杀你呢?!”

  “我只恨自己才能不足,未能成事,我倒是要看看,百年之后,你要如何面见你的父亲!你的大父!!”

  “我与他们一同等你!!”

  孙仪呵斥着,猛地拔出了佩剑。

  他将佩剑对着自己的脖子一抹,血液喷射,他随即倒在血泊之中,眼里依旧带着愤怒和不甘。

  孙峻茫然的看着这一幕,他的话都没有问完,孙仪就死在了他的面前。

  我都没说要杀掉你啊!

  这一刻,孙峻只觉得浑身冰凉,他想起孙仪的话,总觉得先祖的魂灵仿佛正凝视着自己,孙峻的呼吸都变得不顺畅,他踉跄着逃出了内屋,脸色苍白,捂着胸口,大口喘着气。

  孙綝赶忙扶着他。

  “兄长??您无碍??”

  “无碍无碍,回府,回府!!”

第77章 发难

  又一次大魏朝议。

  庙堂的氛围却出现了些变化。

  三公分别坐在群臣的首位,王肃精神奕奕,实现了三公梦的他,已经将王祥的事情抛掷之脑后,他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三公之能。

  当今的皇帝虽然但是好听劝,只要用心辅佐,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况且,自己还年轻啊!

  王肃因为善经而被众人尊重,可实际上,他就比司马师大了十三岁。

  六十多岁的年龄,放在这些大臣里,那还真的是相当年轻。

  并非每个人都是钟会这样的猛人,三十岁就可以朝着三公级发动冲锋。

  庙堂里的大臣那都是经过了层层磨砺后上来的,光是在地方上的资历,可能就有数十年,尤其是做到了这个顶层,六十岁都可以说还年轻。

  正是当打之年。

  王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抛开私人恩怨,曹髦绝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王,而三国割据的局面也拖延了很久,若是能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一统的壮举,辅佐皇帝开辟一个盛世,那王祥还敢来踩着自己上位?自己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遗臭万年了!

  就如王肃所说的,这是个私心较重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选择努力进步,不跟群臣厮混在一起。

  坐在他面前的诸葛诞,看起来就更是硬气了。

  这位最在乎颜面的太尉,此刻是被气的够呛。

  老夫刚来庙堂,你们就纵火烧粮仓是吧??

  这么不将老夫放在眼里?

  他心里同样憋了股怒火。

  而群臣这里就更不用说了,皇帝这些时日里的政策,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他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来挽救大魏天下,勿要让其坏在了奸贼的手里。

  群臣的忍耐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限度,他们已经做好了发难的准备,这顿时改变了朝议的氛围。

  曹髦很平静的看着他们,哪怕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这个地步,曹髦也没有过多的愤怒,他很是冷静的分析着如今的局面。

  当今朝中的几个派系,曹髦看的是明明白白。

  世家联盟在被痛打了一顿之后,再次缓缓凝聚,这依旧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

  天下的官员皆出大族啊,哪怕是偶尔有几个王经这样的贫困户,那人家也是大族的门生,王经就是被崔氏所提拔的。

  没办法,书在人家的手里,你寒门庶民想要当官,你得去读书啊,那你不投靠世家,你还想从哪里获取知识??

  文皇帝其实一直都在致力于大魏的教育事业。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大魏文皇帝虽然做出了很多糊涂事,但是也不能说对社稷完全没有贡献。

  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恢复了洛阳的太学,设博士十九人,广纳天下的贤才来就读。

  太学生在曹髦时期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

  当初曹丕按着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职位。

  这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了那些酒囊饭袋,为魏国君王们提供了人才来源,同时,曹丕在各地推行儒学,设立庠序,高呼:以太学治天下,以庠序教城邑!

  大魏不当人的虽然不少,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也非常多,尤其是对比吴国蜀国来说,人才根本就没有中断过,教育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无论是太学,还是各地的庠序,都不能解决大族的问题。

  魏晋跟后面的朝代不同,此刻书籍还是稀罕物,印刷术没有出现,纸张还很是贵重,知识还是通过家族的方式来传递,启蒙且不提,高级的知识理论都是被垄断的。

  像后来的朱元璋可以大开杀戒,杀的群臣人头滚滚,然后再召其余人来给自己做事,但是曹髦却干不了,这不是曹髦没胆魄,是他没那个基本盘啊,读书人都是大族出身,你将大族杀干净了,那伱靠什么来治理天下?

  他又不能开科举来招人,开科举或许能提升官员的水平,可参与科举的还是那些大族子弟啊,寻常百姓连书都碰不到,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知识,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你参与个什么考核呢??

  何曾说要将这些人统统杀掉的时候,曹髦就问他:杀了他们,该用谁来治理天下?

  这并非是曹髦想听何曾的吹捧,这是他的心里话。

  本来就没几个能用的人才,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杀,尚书台的几个人,干掉了他们,那谁能来接替他们呢?

  曹髦此刻正在打量着麾下的群臣,心里有诸多想法。

  荀顗看向了郭彰,郭彰当即站起身来,朝着曹髦行礼大拜。

  “陛下,当初文皇帝曾有令,要以政绩来提拔官员,要以五试考核来任免官员,当今的郑公,任意提拔自己的亲信,公然与廷尉勾结,栽赃陷害,将不与自己亲近的人罢免,将自己的人提拔上去,他所提拔的人,看不出平日里的政绩,也不曾通过任何的考核。”

  “官员的调动升迁,都因他的一言而定,这使得天下官员寒心啊。”

  “陛下,臣听闻,赏罚分明,提拔有序,方才是治理天下的道理,而一意孤行,不顾政绩和德行,以自己的想法来肆意行人事,社稷难安啊!”

  郭彰这番话一出,庙堂内一片死寂。

  别看郭君一口一个郑袤,言语里都是在责怪郑袤,可他说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

  他的矛头是直接对准了皇帝。

  毕竟皇帝才是那个最任性的人,连司徒和太尉都是自己决定的,完全没有听取群臣的建议。

  这大概还是群臣第一次在朝议时对皇帝发难。

  曹髦跟荀顗等人的蜜月期,竟然只持续了短短几个月。

  当然,他们也不想要撕破脸皮,不然方才骂的就不是郑袤了。

  曹髦没有急着开口,他瞥了一眼钟会。

  钟会朝着他微微摇头,曹髦于是就安静的坐在了上位,对此不发表意见。

  “呵,你有什么资格来代表天下上书?”

  “你的尚书位,不就是在陛下上任后才得到的吗?你有什么政绩,你有什么德行?你通过了什么考核?!”

  王肃当即站起身来。

  你可以否认皇帝的为人,但是你不能否定他用人的眼光!他这任命的有什么问题?各级官员调动和提拔不是都很合适吗?!

  哪里轮得到你一个无才无德的小辈在这里开口?

  郭彰的年纪同样不大,他原先被司马昭安排为尚书郎,他能成为尚书,完全是因为“山中无老虎”,郭彰是有些文才的,可这文才在王肃看来啥也不是。

  王肃就是遇到郭彰的父亲都是平起平坐,根本就不惯着对方。

  郭彰也不生气,他能坐到今日的位置上,主要就是因为他年轻,有冲劲,敢莽上去,此刻若是退缩了,那他就没有继续留在尚书的价值了。

  他很是认真的朝着王肃行礼。

  “王公所言极是,只怕在您眼里,整个庙堂里都是些无才无德之人。”

  “臣确实无法担任这般要任!”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