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244章

作者:历史系之狼

  王祥此刻只觉得脑子里嗡嗡的。

  他十分确定,这一定是钟会所说的。

  钟毓这个人,虽然心思深沉,有大局观念,但是绝对不是那种能颠倒是非,尖牙利嘴的人,他不擅长搞这类的事情。

  反而是他弟弟钟会,最擅长搞这样的无耻诡计!

  时机还如此恰当。

  看来,是皇帝将这件事告知了钟会,钟会又找到了他的兄长,在这里给自己来了一出阻击。

  钟会虽然跟钟毓不和,但是两个人的利益诉求是一样的,司马昭同样不希望庙堂平静。

  看来,自己还是轻视了那位少年皇帝。

  这一刻,王祥分析着所发生的一切,他看向了周围的群臣,这一刻,他发现群臣看向自己的眼神变得怪异了起来,哪怕是崔赞,也是如此,他的眼里甚至出现了些愤怒。

  王祥暗道不好。

  “钟君啊,这件事到底如何,您应当是最清楚的,倘若没有这些事情,只怕卫将军还在守孝,不会像现在这样,兵权在手,各地的外将,都是听从他的吩咐,我却是没这个本事来调动他们。”

  “至于您说陛下的事情,吾等皆是陛下之臣,难道还敢对陛下不忠吗?!”

  “钟毓!你难道不是陛下之臣吗?!你难道想要谋反?”

  王祥大声质问。

  钟毓笑着摇摇头,再次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既然王太常都这么说了,那我也就不再反对,群臣可以自己看着办。”

  群臣顿时沉默了下来。

  尚书台内的氛围变得有些怪异。

  郑冲再次看向了面前的诸多大臣,心里更是为难。

  此刻,郑冲已经有了辞官的想法,他完全不想参与这些事情,过去有大将军,自己还能安心为官,可如今这局势,不能再留下来了,得快点走。

  他开了口,“这件事,日后再议。”

  王祥想要说些什么,却还是忍住了,他的脸色再次变得平静了下来。

  尚书台的会议匆匆结束,王祥也没有理会别人,直接就追上了钟毓。

  “钟君明明是高门,何以要做这样的事情呢?”

  钟毓停了下来,转头看向了他。

  “王太常,我只是说了实话而已,您想要怎么办?在我的家乡掀起一场叛乱吗?”

  王祥笑了起来,“您的这些谎言,是欺骗不了群臣的,群臣只要冷静思索,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您是在做无用功。”

  “我这个人,从不说谎。”

第243章 愚者

  邺城。

  司马昭坐在上位,何曾,陈本此刻都坐在了他的左右。

  司马昭看向了何曾,忍不住问道:“这叛贼先前闹得那么厉害,怎么我一来,就是触之即溃呢?”

  何曾赶忙回答道:“这都是因为卫将军神威,叛贼听闻您前来,心里惊惧,不敢再与庙堂为敌。”

  听着这奉承,陈本都忍不住闭上了双眼。

  这厮当真是一点士人的节操都没有。

  偏偏出身大族,却还是这般小人模样。

  可架不住司马昭就喜欢这一套,听到何曾的吹捧,他的脸上闪过了一丝笑容,又急忙板着脸,严肃的说道:“这是因为河北诸多大臣,不能齐心协力,各怀私心的缘故!”

  “诸太守各自为政,不从上者之令,将军们彼此争夺军功,甚至拦截物资,简直胆大包天!”

  何曾这才看向了陈本。

  “卫将军有所不知,实在是因为有小人作祟。”

  司马昭只当没有看到何曾的动作。

  河北的局势算是平定下来了,何曾说的非常严重,在他的上书里,好像河北已经彻底回到了黄巾之乱的时期。

  可实际上,动乱虽然发生的很快,但是大魏并非是大汉,魏国充分吸取了汉朝灭亡的弊端,其中也包括了对起义军的解决办法。

  大魏的刺史和太守都是有兵权在手的,还有四征四镇手持大军镇守各地,像黄巾之乱那样迅速席卷半个江山的情况很难发生,哪怕河北的军队比不上西北淮泗的军队,那也是全副武装,规模数万的大军啊,想要平定叛乱并没有那么困难。

  何曾将事态形容的很严重,很大程度是来掩饰自己的无能。

  何曾不善军略,不懂打仗,这次那么多豪族出事,他不愿意去承担责任,更不愿意成为河北豪族的公敌。

  他只能将事情都推给别人,例如陈本,例如卢毓。

  司马师和钟会在操办这件事的时候,并没有去告知何曾。

  这里有很多原因,一来是钟会根本就不喜欢何曾。

  二来是钟会想找个有地位的人来背刺卢毓。

  三来是此人性格怯弱,家族势力极大,倘若知道了这件事,很可能会背叛,不配合。

  而何曾总是慢一步得到庙堂的消息,他现在才知道司马师已经死了,并不知道群臣争锋的时代已经来临。

  陈本就不同了。

  陈本是河北行动的主要策划人,他本来就跟何曾合不来,这次又假意争夺军功,处处给何曾找麻烦,让他的平叛之事无法顺利开展。

  而何曾以己度人,倘若是自己发现陈本惹上了大麻烦,也一定会处处跟他作对,让他一蹶不振,故而,他并没有怀疑陈本的立场,只是觉得此人是在落井下石。

  而在司马昭这里,他对河北所发生的事情都心知肚明。

  他知道陈本是因为兄长的吩咐而执行了河北的这一切,也知道何曾大概是不知情的。

  故而,如今的质问,只是司马昭给何曾所看的,并非是要追究责任。

  这也算是对陈本的变相保护了。

  司马昭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兄长虽然逝世了,可我还在,河北诸臣,有怠慢政务,以私坏公者,我绝不轻饶。”

  何曾的脸上出现了一抹笑容,仰起头来看向了陈本。

  陈本依旧很平静,一言不发。

  “好了,尔等都先回去吧,我得休息一下,何将军且留下来。”

  “唯!”

  群臣鱼贯而出,何曾留在了司马昭的身边。

  等到众人离开之后,司马昭方才收起了方才的严肃,他笑着看向了何曾,“颖考,你勿要担心,庙堂里有我,不会让你来承担什么过错,地方出现叛乱,都是因为卢毓的一意孤行,而平叛不利,那是因为镇北将军。”

  “我知道,河北若是没有你,是无法如此迅速平定的,你这番是立下了大功啊。”

  “就是那些河北大族,也当感谢你,若无颍考,河北诸族,岂不是要遭受更大的伤亡?!”

  何曾的脸上满是谄媚的笑容,他跟贾充是一类人,明明都是顶级大族出身,却是一副小人模样,阿谀奉承,而且此人的才能尚且还不如贾充,否则也不会在历史上给贾充当舔狗,贾充又一直给司马昭当舔狗,何曾这就是舔狗的舔狗。

  司马昭却很喜欢跟这类的人当朋友,也不只是为了听他们夸自己,最重要的是这些人敢去做一些寻常大臣不敢去做的事情。

  就说贾充,除了他,谁敢做出弑君的事情来?

  “将军,这都是我该做的,再说了,平定叛乱的人是您,怎么能说是我的功劳呢?”

  “颍考啊,要是朝中群臣也能像您这般忠心该多好啊。”

  他忍不住说道:“群臣之中,却是没有多少如你这般明事理的人了。”

  何曾一愣,随即愤怒的说道:“莫不是这些人看到大将军不在了,就敢为难卫将军?”

  “这些奸贼,哪个不是得到了大将军的恩情,安敢如此?”

  “将军,可有什么我能效力的事情?!”

  看着跃跃欲试的何曾,司马昭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此人虽然好奉承,本身也没多少才能,但是自己用起来却不需要太忌惮。

  “颍考勿要急躁,朝中这些人,胡闹不了几天了,也不需要伱多做什么,只要看好河北,勿要再出什么乱子就是了。”

  “将军,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

  “只是,将军有所不知,那陈本这次故意为难我,让我的很多事情都难以进行”

  何曾直接告起了陈本的状,司马昭听着他抱怨,压着心里的笑意,也表现出很是愤怒的模样来,“颍考勿要担心,这件事,我一定会严查!!”

  两人又交谈了许久,而司马昭再次将话题带到了群臣的身上。

  他很是隐晦的表示,返回庙堂后会跟群臣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而何曾也是很坚定的表示,一定会跟司马昭站在一起,不会允许他人来欺辱。

  事情说的很是很成功的,司马昭送走了他。

  方才将杜预叫进来,商谈其余的事情。

  而何曾离开此处后,急匆匆的返回了自己的府邸。

  “父亲!您终于回来了!”

  何曾的儿子何遵看起来很是着急,看到父亲回来,赶忙就要开口,何曾却令人关了门。

  何曾有两個儿子,何遵虽然是长子,但是并非嫡出,家族的资源并没有在他身上浪费太多。

  他过去也曾担任了散骑,但是因为他喜欢奢侈品,私自勾结皇宫匠人给自己打造皇帝专用的奢侈品,被群臣弹劾后罢免。

  像何曾这样的将军,儿子肯定是要留在洛阳的,何曾的嫡子何劭就留在了洛阳内,甚至是待在大将军府内。

  但是这个被罢免的长子,就留在了父亲的身边。

  何遵赶忙说道:“父亲,我都问清楚了。”

  “朝中的事情就没那么简单,我听闻大将军还在世的时候,群臣就已经开始争斗,卢毓等人把持了大权,包括这次的事情”

  “闭嘴!”

  何曾皱起了眉头,不悦的质问道:“谁让你去询问这些事情的?”

  何遵无奈,赶忙解释道:“父亲,这些事情很重要,朝中现在的局势”

上一篇:九天剑主

下一篇:赤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