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709章

作者:华东之雄

  “没错,这下咱们的条件都具备了,核反应堆也不用愁,到时候大不了上两座150兆瓦的核反应堆。这下,咱们的战略核潜艇也就能真正成熟了啊!”

  能卷压多大的直径,是意义重大的,它直接决定了能制造潜艇的大小!

  国内目前只能卷压八米左右的耐压壳,所以091和093潜艇的排水量只有五六千吨,092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排水量虽然大,但是那是因为多了龟背,耐压壳还是那么大。

  俄国人也只能卷压九米直径的耐压壳,所以他们潜艇的排水量受到了同样的限制,不过,台风级是怎么回事?

  当然是俄国人创新地使用了两个九米直径的耐压壳并列在一起了,虽然潜艇巨大,但是其实内部的空间浪费严重。

  美国最大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耐压壳的直径也不过是12.9米,这还是用瑞典手里的全球最大的卷板机给卷出来的,现在,国内如果拥有13.5米直径的卷板机,妥妥的能制造排水量两万吨级的战略核潜艇啊!

  “是啊,如果配合上全新的巨浪-2,那就能让咱们拥有真正的潜射核力量了!”武胜利也兴奋起来了:“涛子,这次回去之后,你们不仅仅要继续细化095潜艇的设计方案,还要设计一款全新的弹道导弹核潜艇!”

  当初,国内第一款固体弹道导弹就是巨浪-1,这款导弹在研发中用了很长的时间,不过性能方面并不够先进,它只是一款射程两千公里的中程导弹而已,按照海军的发展,也就是能保护着092核潜艇在南海进行战备值班,这种射程只能够得上附近一些基地,连太平洋中线都过不去。

  所以,巨浪-1只是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肯定要继续发展的。

  接下来怎么发展?

  国内还是有很大的争议的。

  巨浪-1首先上岸了,成了陆基的东风-21,然后在这款机动导弹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来了东风-31,后续的东风-41也在计划之中,通过这些导弹项目,国内拥有了庞大的固体机动导弹家族。

  接下来,也就该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先进的潜射导弹了!

  巨浪-2导弹和东风-31其实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研发出来的,不过,这款导弹毕竟是用了很多陆基导弹的技术。

  秦涛也在飞快地思考着。

  如果按照后世的资料的话,巨浪-2导弹的长度会达到14米,这样的话,最大13.5米的潜艇耐压舱段,依旧无法容纳这款导弹,但是,咱们造的是双壳的潜艇啊!

  在13.5米直径的耐压壳体外面,还得包裹着一层非耐压壳体,这样直径妥妥的超过14米,甚至可能会超过15米。

  这样一来,巨浪-2导弹就可以不用暴露在外面的了。

  甚至,到了以后,射程一万两千公里的巨浪-3导弹研发出来之后,稍微改动一下,也能塞到这款战略核潜艇的肚子里。

  想到这里的时候,秦涛也激动起来了:“爸,如果要设计全新的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话,我们就需要和巨浪-2导弹的研发人员交流一下了,我们不需要涉密内容,我们只需要导弹的相关参数就行了,这样方便我们的潜艇设计。虽然095还没有造,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完全可以设计全新的战略核潜艇了。”

  武胜利点头:“嗯,是该联合交流一下了,等到回去之后,我就给你们安排。”

  秦涛看着在场的彭老和黄老等人,心念一动:“彭老,黄老,你们都是为了祖国的核潜艇技术奉献一生的人,现在你们已经到了花甲之年,但是依旧还工作在一线,我有一个不情之请。”

  “秦总,有什么话直接说。”彭老和黄老似乎是猜到了什么,目光之中满是激动。

  “我想要邀请两位加入我们明州集团第三设计处,作为特殊的技术顾问。”

  “邀请我们?你们明州集团第三设计处,不是也有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吗?那个克瓦沙就很厉害,能力可不比我们差,再说了,我们也老了。”彭老说道。

  “两位,我就明说了吧,我们明州集团第一次涉足核潜艇的建造,需要和国内很多的厂所联系,尤其是很大一部分都是以前不熟悉的,所以,我请两位当技术顾问,其实就是打算借助两位的名头。”秦涛说得很真诚。

  但是,两人可不买账。

  “秦总,现在你还需要别人站身后撑腰?你们明州集团就是个响亮的招牌,你们要和别人合作,是他们的福气,他们上赶着来还求之不得呢,怎么会抱着老资格的态度,给你们制造障碍?”彭老开口。

  黄老的脸上也带着笑容:“秦总,你怕把真实目的说出来,让我们俩难堪了,这有什么,咱们能理解你的一片苦心,你是看到咱们俩在核潜艇事业上忙碌了一辈子,现在虽然已经不能继续挑大梁了,但是还想要混在这个行业里,你们明州集团不是国企,咱们不方便去,所以特意请咱们去当顾问,咱们啥都不用干,每天只要走走看看,就满足了,是不是?”

  “是啊,秦总,就算是你不邀请,到时候咱们也会厚着脸皮过去的。”彭老说道:“咱们眼看着你们明州集团要造最先进的核潜艇了,怎么能不过去凑个热闹?秦总,你多心了,武领导,你有个好女婿啊!”

  武胜利满脸笑容:“那是当然,那就说定了,到明年095开工,你们就去明州待着!”

  秦涛原本以为只是一个提议而已,后续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他没有想到,考察完093潜艇回来之后的第三天,就被叫去参加航天系统的会议了!

  最激动的人当然是克瓦沙了,作为核潜艇的设计师,他非常期待自己手下的核潜艇设计图能变成现实,他一直都在等待,一直都在完善。

  而现在,095潜艇的建造终于被提上日程了,而且,他们还将设计全新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基本都是攻击核潜艇改进而来的。

  比如说,美国的华盛顿级导弹核潜艇,就是在“鲣鱼”级攻击核潜艇的基础上设计的。俄国人的658型导弹核潜艇也是在627型攻击核潜艇和629型潜艇发展而来的,至于国内更是如此了,092型导弹核潜艇就是在091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094又是在093基础上发展的,几乎都有继承性。

  现在,095核潜艇即将开始建造,在它的基础上设计弹道导弹核潜艇,也是顺其自然的了。

  不过,这毕竟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是大国利器,所以,克瓦沙对这个项目也很重视,这意味着他终于被东方认可了!

  “克瓦沙,我们这次过去的主要任务,就是听全新研发的弹道导弹数据,为我们的核潜艇的研制做准备,弹道导弹的保密性很高,对我们来说,不该问的就不要问。”秦涛一边走,一边向克瓦沙说道。

  “是的,我知道。”克瓦沙点头:“我们主要听各种数据,然后完善我们的潜艇设计,秦总,我们真的能设计两万吨排水量的核潜艇吗?”

  没有一个潜艇设计师能拒绝这个诱惑:设计更大的核潜艇!

  台风级已经成为过去了,以后也不会出现,对东方来说,两万吨排水量的核潜艇已经是一个巨无霸了。

  “也不一定就是两万吨,可能是一万六,一万七,毕竟我们需要综合弹道导弹的数据来考虑。”秦涛说道。

  克瓦沙点头,两人已经来到了会议室的门口,推开门,里面就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是一个椭圆桌形状的会议室,一圈围绕着十几个人,彭老和黄老都在其中,还有几名穿着军装的人,肯定是军方代表了。

  当看到秦涛进来的时候,众人都是笑脸相迎,彭老开口道:“秦总,你们可算是来了,就等你们了。”

  “不是说九点开会吗?你们该不会是先开了一场了吧?”

  众人的表情有些尴尬,还好秦涛没有追究下去,而是转移了话题:“来,介绍一下,我身边这位就是我们明州集团第三设计处的总设计师克瓦沙先生,他在核潜艇的设计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次要建造的全新的战略核潜艇,他将是我们的总设计师。”

  “没错,我们早就见过克瓦沙先生了,当初竞标的时候,设计的095潜艇非常不错。”黄老说道:“接下来,还请你们提出宝贵意见啊,现在,请咱们巨浪-2的总设计师老杨,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

  杨老咳嗽了一下,开始介绍起来:“首先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巨浪-2导弹项目。”

  如果仅仅说几个数据的话,那几分钟就完事了,既然要开会,总得拖延一下时间,所以,杨老就从开始说了。

  时间可以追溯到76年,当时上级就已经批准了巨浪-2导弹的研制,要知道,那个时候就连巨浪-1还没有搞出来呢,可见上级领导深知巨浪-1只是解决有无问题的。

  “只不过,当时一直纠结于潜射中程导弹和潜射远程导弹的指标,这样,方案论证到了86年,咱们航天一院、二院、四院联合论证固体远程战略导弹总体方案,决定要研制陆基远程导弹和海基远程导弹,遵照先陆后海、陆海兼顾、技术通用的指导思想,导弹直径2米、使用3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要达到8000公里。”

  “这么说来,我们的巨浪-2导弹和东风-31项目,其实是并行的了?”秦涛好奇地问道。

  秦涛前世是造船的,但是主要业务是造航母,对于海军的核潜艇知道的并不多,只是知道094核潜艇搭载的是巨浪-2导弹,096核潜艇搭载了巨浪-3导弹,至于这些导弹具体性能如何,来历是什么,并不知道。

  “没错,这两个项目是并行的,当初说巨浪上岸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要说是东风下海,那就是外行话了。”杨老继续介绍道:“这两款导弹在研制的时候,就要求大直径、基本型、系列化,所以,和巨浪-1导弹的1.4米直径不同,我们的巨浪-2,在设计的时候使用的就是2米直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的直径越大,存放的燃料就越多,这样射程自然越远,但是,同时也意味着技术难度更大。所以,从1.4米直径到2米直径,是一个巨大的跨越。

  “如果我们的潜艇直径放大到十米以上的话,横向放两枚是没有问题的。”克瓦沙开始根据这些数据推断了:“如果直径放大到十三米,那就更宽裕了。”

  “是的,这种直径的导弹,要求的核潜艇体积更大,我们现在的092核潜艇肯定是放不下的。”杨老继续介绍起来:“我接着说这种导弹的技术,直径从1.4米到2米,可不是容易的,其中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79年的时候,我们的第二代大型固体发动机开始预研,到了83年的时候,四院的两米直径大型固体发动机FG-06和FG-07先后完成地面热试车,并获得圆满成功。这就为我们的第二代固体战略导弹的立项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经过论证之后,我们初步决定第一级和第二级使用两米直径发动机,第二级使用一米直径发动机的基本设计。”

  对于任何的导弹来说,必然是先有发动机,才能继续研制的,没有发动机,就不可能飞起来。

  此时,听到杨老的介绍,秦涛突然想到了什么:“杨老,这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能不能进行民用?”

  好端端的技术协调会议,怎么突然变了方向?众人都好奇起来,黄老想到了什么:“秦总,您是打算为星舰公司要技术吗?”

  星舰公司的出现,已经给国内的航天部门带来很大的压力了,现在,秦涛还不满足,居然又要求固体火箭技术了?这还给咱们活路吗?大家伙的目光都很复杂。

  秦涛摇头:“当然不是,我们星舰公司的最终目标是飞上火星,靠固体火箭是不行的,但是,在现代的航天作业中,固体火箭的技术又是非常重要的。它赋予了我们快速发射的能力。”

  当初的弹道导弹都是液体的,毕竟这种技术更成熟,但是,液体弹道导弹在发射前要加注燃料,动作缓慢,根本就无法进行快速发射,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弹道导弹技术就开始转向固体导弹了,里面提前装好了固体燃料,需要的时候随时都能支起来发射出去。

  发射运载火箭,一般都没有时效性的要求,所以使用的都是液体火箭,但是,各个航天大国也开始搞固体火箭了,快速发射,即使补网就是它最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需要尽快发射大量的侦查卫星上去,固体火箭显然更快。民用的小卫星,用固体火箭发射也很容易,成本更低。

  此时,听到秦涛这样说,众人都思考起来了。

  “我们的航天机构既然有了先进的固体火箭技术,也可以拿出来民用,这样你们除了发展军工事业之外,还能在民用航天发射领域里赚钱。”

  “没错,秦总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会进行方案论证的。”杨工说道:“我们不能只是靠上级拨款,我们也得创造经济效益才行。”

  众人点头。

  “抱歉,我好像给转移话题了,咱们接着说。”

  “嗯,秦总,我接着汇报,我们用了三级火箭之后,导弹的长度达到十三米多,比我们以前的巨浪-1大了很多,所以,它的出水技术更加复杂,我们为了让它能更好地兼顾水下和大气的不同需求,我们计划采用头部双整流罩和水中尾整流罩,这样,导弹在水下将会成为理想的水滴形,出水之后,抛掉水中的整流罩,就会变成最适合导弹的圆锥形整流罩。”

  听到这里的时候,克瓦沙皱起来了眉头。

  “克瓦沙,怎么了?”秦涛好奇地看着这名俄国人最著名的潜艇设计师。

  “秦,在来的时候,你说我们只是听听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很想提醒各位几句。”克瓦沙说道。

  原来是为了这个!

  秦涛笑着点头:“当然没问题,你完全可以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我们是民主的,有意见可以提啊。”

  克瓦沙终于放心了:“各位,这种设计方式最大的缺陷就是技术太过复杂了,我们的R-39潜射弹道导弹就曾经用过这种技术,但是因为太过复杂,经常会出现故障。”

第0627章 貌似北风之神

  水的密度是空气的八百倍,所以,在水里航行和在空气中飞行,需要的外形是完全不同的。

  在水里最合适的造型是水滴形,而在空气中最合适的是圆锥形。前者的例子是潜艇,后者的例子是子弹。

  两种类型是不可兼顾的,这对于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潜射弹道导弹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隐蔽,所以,它必须要从水下发射,等到导弹离开水面之后,再进入大气层飞行,这样,潜射弹道导弹就需要变身了。

  巨浪-2采用的是双整流罩的设计,在水中使用流体性能最佳的水滴形,等到离开水面之后,将水下的整流罩抛掉,露出圆锥形的整流罩!

  水滴形的整流罩不仅仅有前面的,尾部也得有才行,这样在水中的性能最好,但是同时,设计太复杂了!

  俄罗斯也设计过,但是最后证明设计过于复杂。

  哪怕就算是技术先进的西方,也没有搞得这么复杂,比如说美国的“三叉戟2-D5”和法国的“M51”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他们把潜射导弹按照水下造型进行优化,这样出水的过程非常顺利。

  但是,水滴形整流罩在空气中飞行阻力很大,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答案就是减阻杆!

  这种导弹的外形就像是一条剑鱼,在前面有一个长长的减阻杆,这个减阻杆在水里不会影响航行,在空气中飞行的时候,可以在导弹前面产生激波,减少后面弹体的阻力。

  但是,减阻杆的效果肯定不如圆锥形的整流罩,减阻效果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这就导致了导弹的射程大幅度缩短。

  美国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先进,所以,就算是阻力大一些,依旧能保证导弹的射程,但是国内的就不行了啊!

  此时,听到了克瓦沙的话,杨老点头:“是啊,克瓦沙先生说得没错,这样设计是会导致系统太过复杂,但是,我们也没有别的办法啊,毕竟我们的弹道导弹射程八千公里的这个指标是硬性的,我们必须要按照这个指标来。对了,贵方是怎么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的?”

  既然俄罗斯的设计师过来了,当然也要听一听对方的意见了。

  “我们采用的是水下点火的方式,靠导弹自身的动力出水。”克瓦沙也不遮掩,直接把这种技术说出来了。

  国内和西方主流采用的都是燃气弹射的方式,在水下将导弹弹出去,一直飞到水面上方,然后导弹才会点火,而俄国人就更直接了,在发射筒内点火,自己飞出去,管他水下的阻力有多大呢,咱们直接冲就行了。

  这种不同的设计,也是由于双方的导弹设计不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