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58章

作者:华东之雄

  孟繁盛也过来了,聊了几句,和赵玲一起检查,而秦涛,也就在一旁和刘生根聊了起来。

  “咱们这小二黑,性能不错,贴着海面攻击,和法国的飞鱼导弹一样,只是有一点,它的射程还是不够远。”反正闲着无聊,秦涛当然要和孟繁盛指点江山一番了。

  遇到有涉密的,那就是老丈人说的。

  “是啊,咱们的射程的确不够远,就这点射程,也是前辈们耗费了无数心血才研制出来的。”刘生根说道:“毕竟,咱们以前的导弹,用的是液体燃料。”

  第一代的反舰导弹,体型臃肿,里面装的是液体燃料,用的是火箭发动机,这种导弹的特点就是体积庞大,可以攻击敌人的大型军舰,同时在撞击的时候,剩余的燃料也可以泼洒过去燃烧,这样增强杀伤力。再加上原本就战斗部装药量大,穿甲能力强,所以,这种导弹威力十足。

  不过,由于体型太庞大,所以,一些小型舰船携带不方便,空射的话也得是大型飞机,而且飞行弹道高,体积大,抗干扰能力差,反应时间长。针对这些缺点,第二代的反舰导弹应运而生。

  和第一代相比,它可以掠海飞行,大大地提高了攻击的隐蔽性,英国42型驱逐舰中招,就是因为不能及时发现。

  此时,听到刘生根这样说,秦涛点点头:“是啊,为了研制这款导弹,咱们的前辈们辛苦了。”

  鹰击八号是在八十年代定型服役的,在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无数的导弹设计师们,披荆斩棘,呕心泣血。

  比如说,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的技术,这几乎就是从零开始。

  到了1973年10月,小二黑的主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了,但这配套的试车台还没有影子。为了不拖延试验精度,他们干脆就土法上马。

  就在三院西北角的荒沟里,他们拔去野草,挖一个坑,把发动机的头部埋在地里,冒火的屁股朝天。同时,为了更好的固定发动机,他们还用铁丝绑在周围两棵树上。

  原始而简陋的条件下,科研人员们一往无前,用砖头支锅做野炊的办法进行高科技的燃烧试验,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等到燃烧刚刚结束,他们冒着风险,冲进了毒烟之中去检测……

  类似的研发故事,数不胜数,正是这些科研工作者的贡献,才让祖国拥有了先进的反舰导弹,在这个领域里,不和俄国人比,至少和其他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不过,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落伍了,想要继续提高射程的话,那就得换发动机。”秦涛继续说道:“如果要能换成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那射程至少能提升一倍。”

  提高航程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换装省燃料的发动机,以现在的技术来说,也就是换装涡喷发动机,到以后,技术成熟了,换装涡扇发动机,那射程更是能翻好几倍的。

  “是啊,是得换发动机。”刘生根感慨地说道:“只是,咱们国内的航空发动机技术落后,想要搞小型涡喷发动机,也不容易。想要研发俄国人那种超音速反舰导弹,就更不容易了啊!”

  航空发动机,是工业的桂冠,国内在这个方面是最落后的。

  秦涛点点头:“是啊,的确不容易,不过,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的技术人员也会迎难而上的,对不对?”

  “是啊,没什么困难是我们克服不了的。”刘生根说道:“听说,PJ13型舰炮也出现了技术问题,他们也一定能解决掉问题的。”

  什么?秦涛一愣。

第0114章 精度不够

  按照秦涛的计划,是要在这款双体导弹艇的前面安装一门AK630舰炮的仿制版本的,现在,船体已经全部造好,发动机安装调试完毕,正在安装各种雷达导弹设备。

  在这种关键时候,舰炮的仿制居然出了问题?

  当然了,替代方案是有的,比如说海军最常见的双联装37毫米高炮。

  海军军舰的高炮最初的时候是敞篷的,人工控制,拦截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开始仿制苏制AK230双管舰炮,历时18年,终于在70年代后期定型,命名为76式双37毫米舰炮,全炮重5吨,拥有雷达、指挥仪和电气随动系统,之后又改进了全封闭和遥控的76A双37毫米舰炮,现在正在生产的052驱逐舰,用的就是这种货色。

  这种双联装的37毫米炮,射速太低,根本就无法拦截现代化的反舰导弹,就算是装上去,也只是聊胜于无,充当最后的安慰而已。

  想要真正的实现近程防御,就得使用多管的加特林炮,每分钟几千发的射速,才能满足最后一道拦截线的要求。

  所以,海军对秦涛弄来的那门AK630舰炮,也是充满期待的。

  6代表有六个发射管,30代表口径30毫米,六管30毫米炮旋转开火,必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投射大量的炮弹,形成密集的弹幕,满足拦截反舰导弹的需求。

  在隐身双体导弹艇的舰首,蹲这样一尊炮,也是威力满满的。秦涛还眼巴巴地等着呢,谁能想到,得到的居然是这样一个消息。

  仿制遇到了技术问题?

  AK630那种货色,按说不应该出问题才对啊!毕竟,这种装备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也没啥高科技的装备,那只是俄国人六七十年代的产品,以国内的山寨水平,还能有啥问题?

  “出了什么技术问题?”秦涛问道。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刘生根说道。

  导弹发射筒很快就检查完毕,军代表签字之后,八个发射筒就被吊进了导弹艇的尾部,预留的空间刚刚合适,给二号导弹艇配套的发射筒,则先放进了库房里。

  等到晚上的时候,这项安装就告一段落了。

  造船厂食堂。

  “配套的雷达和其他电子设备,也会在近期运过来。”刘生根说道:“保证不会耽误你们的组装工作,虽然这里生产的只是一艘普通的导弹艇,但是,海军方面非常看重,各种物资调配都会很及时的。”

  “我们也有信心尽快完成这款导弹艇的生产。”秦涛举起了酒杯:“老兄,来,我敬您一杯。”

  “咱们院里面有规矩,到兄弟单位不能太奢侈,这酒啊,咱们只能喝一杯,慢慢来。”刘生根说道。

  “这些装备都能及时就位,只是这舰炮问题,要是拖延了进度,那可就麻烦了,咱们总不能弄个配重暂时代替啊。”秦涛又提起来了这个问题。

  在军舰的生产中,如果一些舰炮没有就位的话,的确有用配重暂时代替的例子,尤其是战列舰时代,从生产厂里开出去海试的时候,可能就是水泥炮塔。

  不过在现代,这样做就太儿戏了。

  “要不,咱们过去看看?”赵玲开口说道:“或许,能帮他们解决问题呢?”

  “这……”秦涛有些迟疑。

  “其他的雷达设备是陆续过来的,我们这几天暂时还没有安装项目,正好可以趁着这个间隙,过去看看舰炮,别人或许解决不了,但是秦工,可是最善于创造奇迹的。”赵玲扭头看向了孟繁盛:“组长,您觉得呢?”

  孟繁盛点点头:“不能让这个项目拖延咱们的进度,赵玲,你明天就和秦工一起过去,给你三天的时间。吃完饭后,我给你们去开个介绍信。”

  “嗯。”赵玲点点头。

  713所。

  这个研究所,主要负责舰炮的研发,海军的各种舰炮几乎都是从这个研究所里面搞出来的,比如37毫米舰炮、57毫米舰炮、76毫米舰炮、100毫米舰炮,到了以后,还会仿制现代级的130毫米舰炮。

  既然深耕舰炮领域多年,所以AK630舰炮的仿制工作,自然也就交到了他们的手上,他们很敬业,到现在,已经将这款舰炮仿制了出来。

  蘑菇头一样的多管机关炮,就矗立在研究所的靶场上,一堆人围着这款舰炮转悠。

  如果只看上面的炮塔部位,可以发现它非常的小巧,甚至还有些萌,在安装到军舰上的时候,也只是露出了一个蘑菇头一样的小炮塔,但是实际上,在它的下面,还有巨大的供弹装置,下面的体积是上面的很多倍,估计需要一个特大号的油桶才能将它下面的东西包裹住。

  “每次射击,精度都低得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名满头白发的老者看着拿过来的靶标纸上的弹孔,皱着眉头。

  他们的仿制很轻松,但是,在靶场试射的时候,却遇到了大问题。

  明明只是射程几公里的近程炮,但是,发射出去的炮弹散射的精度差得离谱,甚至连老掉牙的57毫米舰炮都比不过!

  精度太低,怎么定型交付给部队?根本就达不到要求啊!

  他们很头疼。

  “夏工,我在想,会不会俄国人的这款炮原本精度就不高?可惜咱们只有一座炮,拆开了测绘仿制了,没有办法测试原装的AK630射击精度。”一旁的技术员说道。

  “是啊,如果原本精度就不高,那咱们这款炮,就算是仿制成功了,可以交给部队了。”又一名技术员说道。

  “不要抱怨了!”负责测绘仿制这门炮的工程师夏北开口说道:“哪怕就算是俄国人的AK630炮本来精度就不高,我们也要努力提高它的精度,我们不能把一款不合格的武器提供给海军,否则就是犯罪!”

  众人不说话了。

  夏北继续说道:“如果我们不能提高它的精度,达到满意的水平,那么,我们的测绘仿制还有什么意义?干脆直接让给兄弟单位算了!”

  “当然不行了,咱们是造舰炮的,如果输给了一个造航空机炮的,那我们也太丢人了!”技术人员立刻又鼓起了斗志来。

  绝对不能输!

  “是啊,大家开动脑筋,想想是哪里出的问题。”夏北继续说道。

  “装个架子怎么样?”就在这个时候,后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第0115章 造舰炮的不能输给造机炮的

  秦涛和赵玲,站在这群人的后面。

  当秦涛说出那句话来的时候,赵玲就在心中一阵的感慨,秦涛绝对不会随口乱说,他既然这样说了,那就意味着,这个办法真的是可行的。

  困扰了这些人良久的问题,可能会被秦涛轻轻松松解决,就像是当初解决直升机助降系统的问题那样。

  “你们是?”夏北有些诧异地看着这两个人。

  “我们是从明州造船厂过来的,我是驻厂军代表赵玲,这位是负责的工程师秦涛。”赵玲开口介绍:“我们负责建造的导弹艇,需要安装这种机关炮作为主炮,所以,我们过来看看研究进度,这是我们的介绍信。”

  赵玲?秦涛?

  夏北接过来介绍信,简单地看了几眼,然后就问道:“是帮助海军解决了直升机助降系统问题的那个秦工吗?”

  “是我。”

  “太好了,秦工,我叫夏北,是这款炮的负责人。”夏北语气急速:“我们这款炮的精度不高,是不是电子系统的问题?”

  秦涛做的那件事,已经在系统内传开了,只是,毕竟没有见过,也就不会了解得太深,夏北还以为秦涛是搞电子的,所以,就立刻问了起来。

  “电子系统没有问题。当然了,俄国人的这套系统是模拟式的,如果你们能替换成数字式的,那一定能继续提高精度,不过,这不是三两下就能改动的。”秦涛说道。

  “那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你刚刚说,装个架子,是在哪里装个架子?”夏北问道。

  “炮管上,可以根据具体布局,装一个合适的架子,目的就是要控制炮管的震动。”秦涛说道:“精度不高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炮管震动造成的。”

  炮管震动?

  众人看向了六个组合在一起的炮管,外面用了一层轻质铝合金包裹,整个装置开火的时候,那炮口处的火焰非常壮观。

  只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东西居然会震动,然后影响精度?

  “那俄国人为什么没加?”有技术人员问话了。

  “俄国人向来是傻大粗,他们不在乎精度,精度不够数量凑,大不了多装几座。”秦涛说道:“我们要改进它,提高精度的话,就得想办法克服俄国人留下来的缺陷。”

  “那么,它在改进之后,精度能超过兄弟单位的吗?”又有人问话了。

  秦涛的内心感慨,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啊!

  其实,国内很早就重视了近程防御系统,713所作为老牌的舰炮设计所,很快就提出了6管37毫米炮的方案,毕竟他们手头就有现成的双管37毫米炮,增加到六管就行了,这就是他们的637舰炮。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847厂,这个厂子也是造炮的,不过,他们主要造的是飞机使用的航炮,他们的产品线里有30毫米炮。

  所以,他们提出了7管30毫米近防炮的方案,也就是730舰炮,具体代号为PJ-12型近程反导舰炮武器系统。

  到了80年代初中期,海军组织专家对637舰炮方案和730舰炮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经过了全面的评估之后,他们决定采用730舰炮方案,当时在1985年7月立项,所以也叫做857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