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443章

作者:华东之雄

  俄国人的很多武器装备前面,都会站着杰出的设计师,说起苏-27来,就得想到西蒙诺夫,说起T-72来,就得想到卡尔采夫,而说起俄国人的弹射座椅来,也有一个天才的设计师:“星星”科研生产联合体总师盖伊·谢韦林。

  1961年,谢伟林提出K-36的设计概念,当时还是单位的年轻工程师。后来,苏霍伊找上门来,要求他们为苏-24研制弹射座椅。

  谢韦林的时代就此拉开,他在设计出K-36D弹射座椅后第三年,刚刚39岁就当上总设计师,一当就是44年,直到他去世。

  在航展上,每次表演的失败,都是俄国人弹射座椅最辉煌的时候,这种座椅几乎就没有失败过!

  已经很久没有去俄国人那边了,现在看来还得再去一趟了。

  秦涛的心中如此想着。

  国内如果有了先进的弹射座椅,不仅仅能用在苏-27的国产机型上,也能用在歼三十一A上啊。

  就在此时,一名技术人员匆匆而来,向顾老的耳边说了几句话。

  顾老的脸上顿时就是一喜:“武领导,秦总,你们来的正合适,607所来咱们这里进行汇报工作,空军的一些领导也过来了,听说你们在这里,林老特意叫你们过去一起参加。”

  秦涛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是你们航空工业的会议,我不太方便参与吧?”

  “秦总,你在这个项目的引进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林老特意指示的,想要听一听你有什么意见,走吧,咱们一起过去。”

  秦涛他们过来,真的是凑巧了,他也不会知道,参加了这次会议之后,11号工程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这一切,也是秦涛推动的结果。

  进入会议室的时候,秦涛就看到了坐在主席台上的林老,林老在那里笑呵呵地招手:“老武,秦总,你们过来!”

  武胜利不用说,毕竟是海军的领导,而自己呢?秦涛走过去,看着林老指着旁边的位置让自己坐下,有些不好意思:“林老,这个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我说合适就合适,让你在我这边,主要是和你聊天方便。”林老笑呵呵地说道:“最近没怎么见到你,听说你有儿子了,我还准备了点礼物,等到走的时候带上。”

  又是公事,又是私交,秦涛就只能坐下来了。

  “林老,这607所是干什么的?这次来汇报什么项目?怎么动静这么大?”秦涛好奇地问道。

  “你小子的眼里,估计只有14所吧?你肯定不知道,咱们的607所,在航空雷达的研发方面,也是响当当的。”林老笑着说道。

  秦涛还真是只知道14所,在雷达方面很有研究,包括1471雷达和1491雷达,后者的雷达天线直径更大,据说是给歼-11战机配套的。

  不过前世的他只是搞军舰的,对这些不是很了解。

  其实,在机载雷达方面,607所也是很厉害的。

  在六七十年代,成立之后,他们就开始研制机载雷达,开始搞出来的204雷达,用在了歼八战斗机上,是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机载雷达,在七十年代,他们就开始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预研,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因为所处位置的问题,还曾经遭遇过解散的风险,后来在林老的坚持下,才走出困境,迎来新的腾飞。

  现在,他们的成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就在几个月前,他们研制的神鹰雷达,完成了试飞项目,经过了一番的总结之后,他们带着成果,来这里汇报了。

  607所的负责人朱老已经是满头白发,他走到了投影幕的旁边,开始给大家做介绍。

  “各位,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神鹰多功能机载雷达的所有测试,这款采用平板缝隙天线和DSP处理器的机载雷达,已经是我们国内机载雷达的最高水平,它在多目标搜索、上下视攻击、对地、对海测距、地形测绘、气象侦察、辅助导航和多普勒锐化等技术水平超过了苏-27战机上携带的N001雷达,尤其是,它的重量只有前者的百分之四十五,现在,我们带着这款雷达过来,就是希望各位能考虑用我们的雷达来替换苏-27的雷达,减少进口,节约外汇,提升性能。”

  投影幕上,出现了这款雷达的外形图,看着那漂亮的平板,秦涛也忍不住感慨:“我们的电子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过俄国人了!”

  “是啊。”林老感慨:“这款雷达已经研发出来了,现在就是需要给它找个娘家。”

  朱老还在介绍着,雷达的各种数据脱口而出,毕竟,为了这款雷达,他们已经研制了几十年,在他的眼里,这款雷达就像是他的孩子一样。

  介绍了半个多小时,虽然秦涛可能不是完全理解那些具体数据的意义,但是他可以总结,这款雷达很牛,很强大。

  “现在,我们的国防电子工业已经能够生产多功能平显、液晶显示器、数字化组合电子对抗装置、数据通信系统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的性能已经远远超过了俄国人的产品,所以,在我们继续组装苏-27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改进它的电子系统,让它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

  朱老的介绍完成了,在场的工程师们也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一个人开口了。

  “这款雷达真的很不错,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完成雷达的换装。”这个人也是一名头发花白的技术人员了,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

  “这段时间来,我们才刚刚完成了资料的整理工作,开始生产苏-27SK战机,可以说,我们才刚刚开始学会走,现在还没到开始跑的地步。”

  这个工程非常的复杂,虽然以前就曾经引进过米格战机的技术,但是复杂程度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等到那些海量的技术资料被接收过来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头疼不已。

  这些技术资料质量较差,图样编号、附注内容、缩略语、专业名词和以前的米格飞机大相径庭,存在大量错误、引用文件不全、正确性、协调性不好,外购成品汇总表与总合同附件不一致,俄国人提供的零件和材料和图纸不符,零件与零件模具之间对不上,零件超差现象等等。

  甚至会让人怀疑俄国人是故意的。

  当然了,最后证明是个误会,因为苏霍伊设计局从来没有进行过技术转移工作,而且他们的管理粗放,所以就出了这些错误,一直到元旦之前,他们才完成了这些资料的查漏补缺以及各种缺陷的弥补工作。

  现在就跟着要换掉雷达和其他的电子设备,难度有些大啊!

  “在我们没有吃透苏-27的技术之前,就算是换装了更轻的雷达,恐怕我们也得用水泥配重。”又一个人开口了。

第0423章 11号工程的发展

  这个不丢人,132厂也干过,他们在魔改歼七的时候,就使用了马可尼公司生产的一些电子设备,给机头减轻了重量,但是因为没法解决重心的变化问题,于是加了个水泥配重块。

  到了后来,用了复合材料做尾翼,前后平衡才敢去掉,到了歼七E的时候,改用了全新的翅膀,重新进行了结构计算,才算是彻底掌握了机体。

  现在,刚刚算是读完了苏-27的技术资料,刚刚开始按照这些技术资料造飞机,立刻就要改进,谁有这本事?

  “这款雷达,不是可以先用在歼轰七上吗?那款飞机是咱们自己设计的,怎么改动都行,你们还是先装在歼轰七上吧。”又一个人说道。

  林老的脸色有些难看。

  林老其实也已经到退休的年龄了,只是他身体素质好,所以一直还工作在第一线,此时,他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难道不清楚吗?这些人居然只知道说理由推脱?

  困难肯定是有的,难道就不能迎难而上?

  “如果要是请俄国人过来帮忙,或许还能给解决了配平问题,不过,那样俄国人就不能卖配件了,和咱们当初签署的合同也不一样,我看没这个可能。”

  林老握紧了拳头,想要开口,但是又看到了身边的秦涛,于是脸上严肃的表情缓和了一些。

  “在咱们苏-27战机的引进过程中,秦总也帮了不少忙,他还是国内造船行业的领军人,现在,咱们听听秦总有什么意见,有句古诗怎么说来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咱们这个圈子,或许能有更好的意见。”

  林老的话是说给众人听的,此时听他说完,所有人都将目光望向了秦涛。

  其中有人是认识秦涛的,比如说孙匆,还有很多人是不认识秦涛的,向身边的人询问,得知是明州集团的负责人,就不由得感慨起来。

  “林老,我是造船的,来出席这个会议,就已经是越界了,这种涉及到咱们航空工业的大事,我就不掺和了。”秦涛立刻表态了。

  关我什么事啊?我就是个路人甲嘛!

  要不是林老邀请,秦涛还真不想来,和他没关系啊。

  “这就客气了。”林老笑呵呵地说道:“虽然秦总是造船的,但是在其他方面,也是不逞多让。在航空工业方面,更是有了开创性的进展,咱们国内最先进的军机研发项目,不是咱们十号工程,也不是十一号工程,而是三十一号工程,具备隐身能力的四代机,还能垂直起降,尤其是采用了国际合作的方式,还不用咱们国家投资,秦总能搞出这种创举来,足以说明眼界的长远,您这样的,也一定能给咱们提出更有远见的说法来。”

  秦涛突然发现,自己真的没拒绝的理由了。

  虽然秦涛是造船的,却一手扶植起来了歼三十一A项目,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国内最牛的,在国际上都是响当当的,就连美国佬都被刺激到了。

  这个项目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全新的,国内的航空技术也会因此受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让他给现在的局面提意见,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啊,林老说得对。”顾老说道:“秦总在航空航天工程上,也有很多的见解,这次既然来参加了这个会议,那就要大胆发言嘛,大家鼓掌!”

  于是,下面响起了掌声。

  秦涛又看向了武胜利,老丈人居然是闭目养神的状态,显然不愿意掺和这件事。

  “好吧,那我就说几句话,如果我的话重了,得罪了一些人,还希望你们不要怪我。”

  武胜利睁开了眼睛,和林老对视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睛里的期待。

  秦涛要发威了。

  “咱们601所,是国内第一个飞机设计所,咱们曾经有过辉煌,歼五,歼六,歼七,都曾经从这里制造出来,但是,然后呢?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除了歼八,还有什么拿的出手的?”

  “咱们的兄弟单位611,设计的歼十战机已经开始试飞了,这种鸭式布局的战机,属于咱们国内首创,在全世界也属于先进的气动布局!咱们除了修改一下歼八之外,就剩下苏-27的引进生产了。在这个项目上,咱们是按部就班,老老实实地慢慢走,还是迎难而上,废寝忘食,披荆斩棘,把这款飞机的技术掌握到自己手里?”

  林老的心中非常满意。

  秦涛不是航空工业内部的人,所以,他这番话就算是得罪了某些人也没关系,想给他穿小鞋?根本就不是一个行业的。

  刚刚下面的那些表态,让林老很不满意,遇到困难,就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就是不可能迎难而上,这样下去,得花多少时间才能掌握了技术?

  就得需要一剂猛药,刺激一下他们。

  秦涛当恶人了,反正他说完这些话就走,大不了以后不来这里,而说这些话,也是非常过瘾的。

  “我们已经拿到了全套的资料,也已经完成了资料的校对,我们已经开始正式生产了,那接下来呢?我们干什么?躺在这些资料上睡大觉?还是尽快把飞机的设计原理掌握了?”

  “各位,我们已经落后世界很多年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追赶,最终超越!苏-27的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现在就是要追上这个差距,然后超过去,俄国人是我们的老师,但是我们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联已经崩塌了,俄国人的军机研发也没有了充裕的资金,他们只能在三代机上打转,我们却可以继续研制下去,四代机,五代机,都会在我们手里出现!”

  “苏-27的机体庞大,改装的潜力很大,如果掌握了它的技术,在它的基础上改进,靠着我们先进的电子技术,完全可以超过俄国人!今天,我听到了607所研发的项目,很是感动,他们在那种恶劣的条件下,都能创造出来这种卓越的成果,各位呢?以各位现在的条件,有资格喊困难吗?”

  有人的脸色变得无比难看,也有人的眼睛里带着激动。

  “想想过去,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我们都能搞出来两弹一星,现在,我们的条件比过去好很多了,还怕什么?只要拿出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精神来,我相信,我们601所,依旧还是航空工业的老大,我们改造出来的战机,将会超过俄国人的苏-27!各位,是按部就班,还是追赶超越,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还是努力拼搏,就看你们自己的选择了!”

  “秦总说得对!”孙匆站了起来:“我们目前遇到的难题的确有很多,但是,这应该变成我们继续努力向前的动力,而不是拦路虎!我们要努力吃透苏-27的技术,然后改进提高!”

  这一刻,孙匆的激情在燃烧。

  “没错,秦总说得对!”下面的其他人也纷纷表态。

  “林老,顾老,我愿意加入研发技术的队伍,为吃透苏-27的技术而努力!”

  林老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秦总这番话,振聋发聩啊,如果刺激到了某些人,把账都算在我的头上,别和秦总过不去,他刚刚说的那些话,正是我想要说的!”

  “林老,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林老看了看四周的人,然后目光又望向了秦涛。

  此时秦涛已经说完了话,喊完了口号,打算下去休息了,结果,又被林老给叫住了。

  “秦总,您的发言,能再具体一些吗?”

  具体?还要怎么具体?

  秦涛又将目光望向了武胜利,看到武胜利在点头,于是,只能站在那里,继续发言。

  “刚刚我听下面提困难的时候,就有说法是没有吃透技术,所以要用水泥配平。”秦涛开口说道:“所以,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吃透技术,在飞控系统里面改进程序,不再需要这个配平,我干脆先从飞控里面说吧。苏-27的模拟电传是落后的,所以,我们在吃透技术,彻底掌握了飞行控制律之后,要加入数字电传系统,让它的操控更加先进。”

  多亏了和罗洋交流过,对于这些飞机的具体问题,秦涛都知道得很清楚了,所以,他就可以把舰载机上的一些项目说出来了。

  这样一来,也能促进舰载机的发展。

  “航电系统方面,607所的同志已经说了,我们国内的很多航电技术,已经超过了俄国人,那我们也得用国产的航电来替换,只要飞控解决了,配平就不再是问题,我们的航电性能会更强。这样一来,也能换装我们自己的武器装备,省得从俄国人那里进口昂贵的导弹。”

  进口的苏-27,只能使用俄国人的导弹,现在生产线上生产的歼11,也得使用俄国人的导弹,俄国人是绝对不会开放武器接口,给国内的武器搞匹配的。

  人家卖完了飞机,还能卖导弹。

  “我对国内的航空武器研发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我觉得,咱们空军应该有自己的中程导弹研发,俄国人那边也有不少好东西,好像基辅无线电厂就有性能比俄罗斯产品更好的R-27空对空导弹用的9B-1101K型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咱们可以从乌克兰白毛那里得到不少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