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军舰 第224章

作者:华东之雄

  被法国人垄断了四十年的殷瓦钢,哪里会被明州钢铁厂这样的企业在短时间内攻克,制造出来的材料有缺陷,那也是正常的了。

  当听到了米歇尔的答案之后,姆巴佩终于下定了决心。

  “秦总,您刚刚说的对,我们要扩大薄膜型天然气船的份额,就得有大量的殷瓦钢来造船,只要你们能造出合格的殷瓦钢来,通过我们的所有测试,那我们就可以给你们认证!”

  姆巴佩发现自己以前白担心了。

  中国制造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他们涉足某个行业,就会把某个行业做成白菜价,姆巴佩刚刚就是在担心,一旦中国人能制造殷瓦钢,那么,他们以后在殷瓦钢的利润上就会大大降低。

  现在看来,这完全就是白担心。

  以中国人的技术,哪里能那么容易就造出殷瓦钢来呢?他们又没有接触过相关行业,少说也得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摸索,这样才能成熟起来。

  所以,现在答应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相反,采购那些专业的设备,倒是可以赚一大笔钱,何乐而不为呢?

  丛菊目光复杂地看了秦涛一眼,然后又低下了头。

  整个法国人态度的转变,都看在了丛菊的眼里,丛菊对秦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出门之前,秦涛悄悄地将周老带的殷瓦钢样品给换了,换上了一个残次品,而且,考虑到周老演戏可能会露馅,所以压根就没有告诉周老。

  当时丛菊还有些好奇,为啥不拿己方成功的殷瓦钢样品找法国人检测,现在她算是明白了,只有这样才能让法国人松懈,然后把相关的条款写进这次的引进合同之中。

  只要法国人同意了,等以后,己方制造出来批量生产的殷瓦钢,法国人也得给认证,己方将会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自主生产殷瓦钢的企业!公司也会赚取更多的利润。

  现在的投入,都是为了以后能够有更高的利润,为了能够在相关领域里不受制于人!

  “好了,接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的液货围护系统。”说了半天,还没有进入正题呢!

  米歇尔介绍起来。

  “我们这套系统,包括主、次两层薄膜屏蔽层和绝热箱。其中主次屏蔽层作为保护膜,用以防止液化天然气蒸发泄露;主次屏蔽层之间以及次屏蔽层和内层船体之间是充填有膨胀珍珠岩的绝热箱,进行隔热保温,一方面使LNG保持低温液态,两一方面防止冻伤船体。”

  一张设计图被打在了屏幕上,众人认真地听着。

  MOSS罐的天然气船,是罐体和船体分开,中间有大量的空间,而这种薄膜型的船只,和船体之间,是通过绝热箱来隔绝热量的,同时,它还起到支撑的作用。

  一艘薄膜型的天然气船,需要几千个绝热箱,每一个的大小,和弹药箱差不多,在焊接的时候,首先将这些箱子铺在内船壳上,用连接件固定好,绝缘箱中间空隙用层压板填上。然后将殷瓦钢卡舌装入绝缘箱上部,然后铺上殷瓦钢进行焊接。

  (也有的是在车间内焊接,焊好了吊装到船上。)

  首先安装的是次层绝缘箱和次层殷瓦钢,然后进行密性试验,强度试验,承载试验,氦气泄漏试验及全舱密性试验等,接着就是主层绝缘箱,主层殷瓦钢的安装和主层殷瓦钢膜的密性试验。

  众人听得很仔细。

  “一般的天然气船,需要四到五个这种液货舱,每一个都大到像一个歌剧院。”米歇尔继续介绍道:“全船的殷瓦钢焊接一共约为130千米,其中约10千米需要手动焊接。”

  秦涛点点头:“如果我们这次的谈判顺利,那么,我们将会留下一批焊工在这里接受培训,等到完成培训,我们还会引进专门的自动焊接设备。”

  这些都是钱啊!

  想要造先进的天然气船,不花钱是不行的,此时,听到了秦涛这样说,姆巴佩满意地点点头:“当然没问题,你们留下的焊工,我们会介绍到大西洋造船厂或者布雷斯特造船厂。”

  “那就布雷斯特造船厂如何?”

  布雷斯特造船厂处于法国布列塔尼大区菲尼斯泰尔省布雷斯特市,这是法国著名的海港城市,也是法国最大的海军基地和重要的贸易港,这里还有法国最大的造船厂,以建造大型战舰著称。

  目前,法国人的核动力航母戴高乐号,就在布雷斯特造船厂建造,这个造船厂建造了很多法国海军的大型军舰,同时也建造一批民船,也包括液化天然气船。

  (没查到GT公司特别具体的资料,这个公司如果只有几百人规模的话,那铁定是只负责设计的,具体的建造,当然是下放到各个造船厂去的。)

  秦涛只是漫不经心地选择了其中的一家,姆巴佩也没有什么反应,立刻就点头答应了。

  整个技术的引进谈判,还是比较顺利的,各种设备的采购,加上第一艘薄膜型天然气船的专利费,明州船舶工业集团的支出将会超过五千万美元,甚至还可能会过亿。

  秦涛很能赚钱,但是花起钱来,也是大手大脚。

  等到大家起身,友好地告别的时候,姆巴佩突然想起了什么,向秦涛说道:“秦总,听说挪威那边,正在调查贵方生产的MOSS罐天然气船,想要看看上面是否涉及到了侵权的行为。我想,既然我们已经达成了合作意向,这个消息您有必要知道。”

  薄膜型船的技术难度很大,单单一个基本的焊接,就不是秦涛能搞定的,他虽然是造船的,也不代表什么都精通,相关的技术,必须要引进。

  但是,MOSS罐的天然气船,技术难度就不大了,毕竟就是一些铝合金罐,很多陆地上的天然气存放点也有,复杂的就是怎么把罐子妥善地安装到货船上。

  因为技术不复杂,所以,秦涛在获得了样品之后,很快就带着手下的人,将这种东西仿制出来,打造了己方的天然气船。

  如果说专利侵权的话,那也是妥妥的。

  秦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谢谢您的提醒,我们的那种天然气船,完全是自己研制出来的,没有侵犯挪威公司的专利,他们想要调查,就调查去吧。而且,我们以后的重心,也会转向采GT公司专利的天然气船了。”

  离开了GT公司,丛菊看着秦涛的脸,忍不住的开口问道:“秦总,我们把天然气船技术,一千万打包卖给大宙公司,是不是在给大宙公司挖坑?”

  秦涛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丛菊姐,您怎么能这样想呢?我们可是童叟无欺的,如果挪威人过去找麻烦,那也是大宙公司倒霉,和我们无关。”

  丛菊的心中一阵的恶寒,越来越看不透秦总了,任何一步棋,都是饱含深意啊!

  上次和大宙公司做生意是这样,现在,和GT公司做生意,也是这样,别看现在花了一大笔的钱,到以后,GT公司绝对会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啊!

第0266章 航母界的奇葩:戴高乐号

  布雷斯特造船厂。

  电弧的火花飞溅,船坞里,船台上,巨大的钢铁产品,正在有条不紊地建造着。

  当路过最大的船坞里建造的那艘军舰的时候,秦涛的脸上就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

  几年了?

  89年4月,铺设的第一根龙骨,现在已经是92年六月了,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船体还没有焊接起来,甲板更是没有踪迹,此时还根本就无法从外观上,看出来这是一艘航空母舰。

  法国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特立独行的,造航母当然也不例外。

  为了取代两艘1960年代时建造的传统动力克莱蒙梭级航空母舰(克莱蒙梭号和福熙号),法国人早在1970年代中期时就已开始规划下一代航空母舰的建造计划,但是,陆陆续续的,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开始具体设计,八十年代末期才正式开始建造。

  最初的时候,这艘军舰被命名为黎塞留号,承继二次大战时的战列舰黎塞留号。但在建造之后,又被希拉克命名为戴高乐号。

  当时也是一番的明争暗斗,大西洋造船厂和布雷斯特造船厂都争夺这个大蛋糕,最后布雷斯特造船厂获胜了,甚至据说,新航母的吨位被限制在四万吨上,就是为了照顾布雷斯特造船厂的船坞尺寸。

  事实证明,浪漫的法国人在工作方面,一向都是没什么热情的,和勤劳的东方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更加喜欢享受生活,时不时的因为待遇不好弄个罢工之类的玩玩,这艘航母,一直到了94年才下水,服役更是到了99年,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记录。

  同时由于进度拖延,这艘航母的建造费用也是水涨船高,别的不说,船坞就是要钱的啊!

  最后花了多少钱?据说是和美国航母一个价格,四万吨的法国航母,和十万吨的美国航母造价一样,让人忍不住感慨法国佬的魄力。

  除了价格之外,设计也很有趣,比如说,它用了核潜艇的反应堆,让它的最高速度只有25节,就算是法国人坚持能飚到27节,那也够慢的了,和其他航母三十节的航速比起来,简直就是个弱鸡。

  还有独特的舰岛靠前的布局,就像是带头冲锋一样,更是让人感慨全世界独一份。

  此时,秦涛对着那艘还没有铺甲板的航母发笑,引起了身边人的好奇。

  布雷斯特造船厂的接待人员老亨利,看着秦涛的样子,忍不住地说道:“秦总,您是在看我们船坞里面建造的军舰吗?那是我们的戴高乐号航母,它建成之后,将会成为我们海军最强大的战舰。”

  对于法国人来说,戴高乐将军是他们的领袖,就和当初的拿破仑一样,以戴高乐将军命名的航母,自然也会成为他们的骄傲。

  反正航母的建造就在露天的船坞里,每天飞过来的卫星都能侦查到,也不是什么隐秘的事情。

  “是啊,它是世界上除了美国之外,唯一的核动力航母。”秦涛说道:“它将会成为法国海军的骄傲,不知道它用的是什么反应堆?如果是贵方核潜艇的反应堆的话,恐怕动力不足吧?”

  “怎么可能?”就在这时,有几名专家正好路过,打算上船坞去视察,听到了秦涛的话之后,立刻就停了下来,接过来了话茬。

  “我们这艘军舰,使用的是和我们新一代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相同GEC Alsthom PWR Type K-15核反应堆,动力十分充足。”

  “哦,如果要是用四台核潜艇的反应堆的话,动力差不多就够用了。”秦涛跟着附和。

  几名专家的脸色很难看。

  如果根据排水量来类比的话,的确该用四台,但是,他们的航母哪里有那么多的空间,仅仅用两台核反应堆,就已经占据了五个舱室,如果是四个核反应堆,该占据多少空间?

  “对于航母的话,如果动力不够,是非常尴尬的,尤其是在起飞舰载机的时候,如果航速不够,不能给航母提供足够的甲板风,那么,或许飞机还没法满载起飞,搞不好,就得把甲板给加长了。”

  秦涛可不是胡言乱语,戴高乐号建造出来之后,开始试航,结果尴尬地发现,斜角甲板的长度不够!他们的舰载机在降落失败之后复飞很难,所以,他们不得不采用临时补救措施:在甲板的前方,又焊了一块钢板,加长了四米。在全球的嘲笑之中,终于算是能保证飞行安全了。

  此时,秦涛是好心规劝,但是,这几名专家个个脸色发红,显然是很不满,其中一个人忍不住地说道:“您对航母很熟悉吗?您的手下,设计和建造过什么航母?”

  看这几个人的东方面孔,就该知道,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航母建造经验的,却跑来这里大放厥词,指点江山,这也太过分了。

  法国人喜欢听赞美的话,这种揭老底的,肯定是要恼羞成怒的啊。

  “迪凯纳先生,这位是东方明州船舶工业集团的负责人,秦先生。”老亨利有些皱眉头,原本是带着这些客人来造船厂走走,然后和焊接组的人进行对接,培训他们带来的焊工,拿到G级证书就可以了。

  没想到,居然出了这样的意外。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给介绍。

  “明州?”迪凯纳想到了什么,突然说道:“你们是去俄国人那里参加明斯克号拍卖会,故意抬高价格的那个明州船舶工业集团?”

  得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秦涛没想到,眼前的这些法国人也知道这件事。

  “没错,就是他,我当时在现场,看到过他,喊出来了四千万的价格,把我都惊呆了!”旁边的一名同伴说道。

  “是啊,我们很想得到那艘军舰,不过最后,还是被大宙公司的人竞标成功了,有钱的感觉真好。”秦涛感慨了一句。

  “秦,你们既然参加竞标,对那艘明斯克号,应该很熟悉了,它和我们的戴高乐号相比,哪个更好?”迪凯纳在知道了秦涛的真实身份之后,已经把刚刚的不快放到脑后,开始询问起来秦涛的态度了。

  秦涛无奈地摇头:“对于贵方的戴高乐号,我了解得不多,这个没法比较。”

  “那您对明斯克号了解的内容,可以和我们说说吗?”

  “这个,我们要不要找个地方聊聊?”

  “当然可以。”

  于是,就在布雷斯特造船厂的一间会议室里,秦涛对着一群法国航母专家,介绍了起来。

  “明斯克号是重型载机巡洋舰,它的上面有大量的武器,当然了,这也导致了它携带飞机的数量很少,并不是一款合适的航母,但是,如果改造的话,它的潜力不比戴高乐号差,它可以改造成为拥有五十架舰载机左右的中型航母。”

  “它的改造潜力很大?”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改造潜力大,大宙公司怎么会舍得花费八千万,将明斯克号拍下来,现在,大宙公司估计已经开始研究怎么改进了吧?”

  “这怎么可能,我们的戴高乐号,也仅仅能够搭载四十架左右的舰载机,那艘军舰和我们的排水量差不多,怎么能携带五十架?”

  “我观察到,你们的戴高乐号,水线下面部分不够外飘,所以,就算是排水量相同,你们的内部空间也不乐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秦涛说出来的东西是关键的。

  还是因为该死的船坞,船坞不够大,他们的航母外飘当然不能太厉害,否则的话,没法建造,船坞会挡住外飘的船舷的!

  当初要是在大西洋造船厂建造就好了!

  他们心中清楚,这还是因为利益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布雷斯特造船厂是国营的,大西洋造船厂是民营的,这其中就有很多问题了。

  同样,核动力系统也是如此,随着冷战的缓和,到后来的结束,他们的核潜艇的数量肯定会逐渐减少,如果不把核反应堆安装到水面舰艇上,他们的核动力研发单位,恐怕就要断粮了,一旦这个行业受到打击,以后想要恢复就难了。

  所以,他们的限制很多,也只能搞出戴高乐号这样的鸡肋货色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