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警途1993 第69章

作者:红尘茶馆说书人

  不是这个人这里差点,就是那个人的年龄太年轻。

  阿猜和柳鹏程有点着急。大师兄却觉得正常,如果办案都这样和算命一样把罪犯的事情都算出来了,那还要刑警做什么?

  其实他是不知道,就是因为罪犯几十起的连环作案,为关彤提供了足够了情报和线索,才能做出如此详细的心理侧写。

  回去的路上,大师兄看柳鹏程和阿猜有点没精打采的意思,想要安慰几句,却一脚刹车把车停在了路边。

  柳鹏程问:“大师兄,怎么了?”

  大师兄说:“我想起来了,还有一个派出所,这三站附近他都管一点。但是不是铁西分局的,是奉河分局的。你们还要去看看吗?”

  柳鹏程眼睛一亮:“去,赶紧去!”

  赶到这个派出所的时候,人家已经在吃中午饭了。

  谢绝了人家“跟着吃一口”的好意,三人跟着刚吃完饭的所长来到了他的办公室。

  听说他们是找人,所长很配合,让他们说说找什么样的人,他挨个问问片警,应该能有收获。

  等到柳鹏程把心里侧写的内容大概说了一遍之后,所长问:“你们找黄律师有事?”

第125章 黄律师(上)

  提起黄律师,那可真是这片妇孺皆知的人物。既然是妇孺皆知,那么派出所对他的情况当然要非常了解,而派出所对他的情况如此了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位黄律师是刑满释放人员。

  黄律师原名黄伟红,是一个很有时代感的名字。可惜这个名字并没有带给他好运气。黄律师小时候家庭是非常不幸福的,他有一个爱酗酒的父亲。

  他的父亲是沈城机床二厂的正式职工,那时候一个大国企的正式工的收入养活一家三口应该是非常轻松的,可是他的父亲要把一半的收入寄回老家抚养他爷爷奶奶,剩下的钱还要喝酒,所以家里经常捉襟见肘。

  黄律师小时候拖欠学费也是家常便饭。要知道,他小时上的是工厂子弟学校,所谓的学费,书本费也只是象征性的,就是这点钱也拿不出来。

  黄律师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只会逆来顺受,明明知道黄父寄回去的钱都被偏心的二老给了老家的大哥,也不言不语。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黄律师懂事很早,四年级的时候就和自己的父亲商量,能不能少给爷爷奶奶寄点钱,结果就因为这一句话,差点被他爸爸酒后打死。要不是他妈妈拼死趴在他身上挡住了父亲的拳脚,没准他就真被打死了。

  就这样,黄律师在父亲喝多了的叫喊和母亲挨打的惨号中磕磕绊绊上了初中,长大了,也懂事了,也知道父亲为什么非得把一半的钱寄回去,为什么要天天喝酒,因为他笨。

  那时候的工人是必须考级的,根据工种一级级往上考。这个级就是工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脸面。如果你有最高级,八级的资格,恭喜你,别说厂长,就是区长见到你都得先伸手和你握手。

  可是黄律师的父亲,考过了两级之后说啥都考不上去了,都成了厂里的笑话。

  只有回到老家,黄律师的大伯和爷奶会找人陪他喝酒,主要内容就是夸他孝顺,那是黄律师的父亲唯一被人认可的时候,唯一被人表扬的时候,唯一感受到自己成就感的时候!黄律师想要破坏这一切,就算是亲父子也要和他不死不休!

  黄律师初二的时候,他爸爸死了,醉死在床上。醉后呕吐物堵塞了气管活活憋死了。后事都是他们母子办的。黄律师一个半大小子回老家报丧,听清楚了黄律师的父亲是休息时间自己死的没有补偿之后,家里谁都没有来。也没有给黄律师一分钱就把他打发回来。

  后来还是街道看他们母子没有收入来源,老家也不管,分外可怜,安排黄律师的母亲去了街道纸盒厂上班,这个厂子就是给附近的暖瓶厂和其他几个小厂子提供包装成品的纸盒。

  其实也是福利性质的厂子,一些五保户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厂子里糊纸盒赚点钱。黄律师和母亲相依为命,就用这微薄的收入保证母子俩不饿死。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黄律师的爷爷奶奶居然找来了,他们听说黄母有了工作,要求像是原来一样,要一半工资。眼见黄律师的母亲也被打了,大伯母还翻出来了他们仅有的积蓄装在了兜里。

  黄律师动了,他跑到厨房拿出了劈柴的斧子,照着大伯父和大伯母就是一阵乱砍,连爷爷都收到了波及。眼见要出人命,邻居们急忙上去把瘦小的黄律师拉住,警察也来了。

  警察一来,黄律师立马精神了,上来就报案,入室抢劫!证据就是大伯母兜里的钱!

  爷爷奶奶倒也不害怕,说是家事,可是黄律师不承认,让警察看他母亲被打得鼻青脸肿,而且他父亲死了,只有自己和爷爷奶奶,大伯大伯母有血缘关系,可是自己妈妈没有!钱是妈妈的!就是抢劫!

  警察看着小小个子的黄律师侃侃而谈,还说警察不管就去上级告状!警察也是没招了,只好都带回去。

  那时候法律和人情分得不是很清楚,派出所就想调解算了。可是黄律师死死咬住就是不撒口,就是入室抢劫!最后没办法,派出所只好准备把案子移交分局,那就得判刑!就在这个时候,黄律师撒口了。一张保证书,保证以后再也不来捣乱。二百块钱赔偿,行就行,不行就去坐牢!

  无奈之下,大伯只好出了钱,签了保证书,带着大伯母和爷爷奶奶回去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事儿还没完!

  黄律师给老家组织写了一封信,这次死死咬住大伯母家庭不好,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大伯母身上,都是她挑拨的(实际上也是)。

  而且还给这件事弄个要命的定性:

  反动派残余对人民群众的反!攻!倒!算!

  从那以后,黄律师再也没有见过老家的亲戚。仅仅是听说,大伯母被收拾疯了!成天喊“报应”。老家的人都说老黄家养出了一头狼崽子!

  转眼黄律师初中毕业了,他们家的情况不可能让他上高中,他母亲让他学一门手艺,无论什么时候都能自己养活自己。黄律师就去街道的小木器厂当学徒,学木匠。

  到处欣欣向荣。作为全国工业重镇,超级都市的沈城也开始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了跟上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需求,沈城一口气成立了五个建筑公司。

  沈一建到沈五建。黄律师知道消息之后,参加了招工考试,以扎实的文化功底和木匠手艺,成为了沈四建的全民所有制工人!办完报道手续那天,黄律师母子俩抱头痛哭!

  家里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黄律师开始琢磨以后的路怎么走,他觉得无论做什么,文凭最重要,于是他报了夜校,并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处于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兴趣,他报的是法律专业,负责教他们的老师是大名鼎鼎的东北大学的法律系老教授,刚刚从解放出来的老教授就喜欢看到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对黄律师格外青睐,并推荐他报考律师。

  可是律师哪有那么好考的,更别说黄律师还得上班。只能用业余时间复习。连着考了四次才勉勉强强过了及格线,这个时候,已经是1988年了。

  有了律师证的黄律师真正成了黄律师,他辞掉了第四建筑公司的工作,进入了沈城第五律师事务所当上了专职律师。

  黄律师非常乐于助人,在他们家这片谁有大事小情,都喜欢咨询他,他也会不厌其烦地解答老百姓和街坊邻居的各种法律问题,从不提一个钱字。

  渐渐的,附近的企业也开始找到黄律师担当法律顾问,几场漂亮诉讼下来,黄律师名利双收。爱情也来到了,女方条件很好,是负责他们这一片企业的供电站的会计。

  黄律师结婚之后,很快就当了爸爸,黄律师的母亲每天抱着大孙子笑得合不拢嘴。娇妻幼子,慈母在堂,黄律师成了这一片的励志偶像!日子过得像是蜜糖。

  直到有一天,黄律师出事了!

第126章 黄律师(下)

  事情的起因是一个案子。而且是一个外地的案子。

  案情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富家子弟在晚上酒后拦住了漂亮的小姑娘小王欲行不轨,正好被小王的哥哥看见,上去就是一顿暴揍,直接把富家子弟的腿打折了。

  然后小王的哥哥因为故意伤害被抓。富家子弟家里拒绝和解,说什么也要把人家送进去。本地的律师没人敢接这个案子,事发地周围也没人敢作证。

  小王的家人辗转来到省城找到黄律师,开始的时候黄律师也不想接这个案子,明显是个大麻烦,可是当他看到当事人的母亲,年纪五十多岁的王老太太头发花白跪倒尘埃求他救救他儿子,他心软了,接了这个案子。

  到当地调查一圈之后,发现受害人在当地影响力非常大,无奈之下,黄律师只好想了点“办法”,证明了小王哥哥的清白,属于正当防卫。反手就要把富家子以“强奸未遂”送进去。

  这天是休息日,工作顺利的黄律师回到家里,尽享天伦。突然家里冲进一群警察,以“伪证罪”把黄律师抓了。

  沈城司法局反应非常快,一个以副局长为首的专案组很快跟了过去,一方面要弄明白怎么回事,另一方面监督警方办案。可惜,罪名是真的。

  那哭求黄律师救救他儿子的老太太,把黄律师卖了,价格是1200元。

  案件的双方达成了和解,唯独黄律师因为伪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其实八个月刑期没有什么,黄律师的律师执照被吊销了。

  黄律师出来之后,找到了老王家,他要问个为什么!老太太也给了他回答:“你是大律师,不知道我们小门小户的苦,我老太太从来就没见过1200块钱啊,你就当又帮我们一次吧!”

  黄律师看了看四周围观的人,放松了紧紧握着的拳头。黄律师呆了三天,回到了沈城,却发现自己家里也出事了。

  他的老婆看他没有了前途,扔下孩子和一个有钱的买卖人跑了,孩子工作都不要了,趁着老太太不注意把家里的钱席卷而空。

  自己的母亲也生病了,为了带孩子强打精神,黄律师回家的时候,老太太正发着高烧给孩子做吃的。见到黄律师回来,心里那口气一松,昏倒在地上。

  律所知道了黄律师的情况,给了他一笔捐款,老街坊们也都伸手帮忙,还是没能留住老太太。以前风光无限的黄律师,抱着自己的孩子,送走了世界上对他最好的人。

  老人走了,日子总得过下去,更别说为了给老太太治病还欠了不少债。

  黄律师没有了资格证,也不能从事律师工作了,只好把孩子送去幼儿园,换回了原来在建筑公司上班时候穿的牛仔服或者夹克,揣着工地必备的刨锛,出去找活儿干。

  不过,老王家的日子也不好过。

  王家妹子是一所学校的老师,他们学校的部分老师,领导,甚至一部分学生家长都收到了一封信,里面是这起案件的详细过程,包括黄律师入狱,被吊销律师资格。

  流言一下子就起来了,肯定是她勾引人家富家公子,律师坏了她的好事,就把人家陷害了。

  如果说这还能厚着脸皮忍受,又有一群家长找到学校,说这老师什么人啊,我闺女不能让她教!要不转班,要不换老师,要不孩子转学!

  老王家报案,人家警察说,如果是造谣,我们当然管,那这封信的内容是真的还是假的?老王家三口人耷拉着脑袋走出了派出所。可惜那个时候是没有隐私权的说法的!

  然后是王家大哥,领导和很多工友收到了同样的信。男人都讲个义气,一下子这人在单位变得比大粪都臭!本来已经见到曙光的提干的事儿也拉到了。

  学校终于还是拧不过家长,何况家长已经拿着信去区教育局告状!这种人品的人怎么能当教师!于是,一个年轻的女教师被调去门卫做白班门卫,这个没办法,实在是学校除了老师之外,编制有限,暂时能腾出来的只有这个。

  王家大哥和未婚妻已经领证,就等着办婚宴,这天大舅哥带着家族十几号大老爷们,冲进王家大哥的单位,把他拎着一路游街一样去了区民政局办离婚!

  人家也没办法,只有用这种办法宣告自己家姑娘和这个粪坑已经一点关系都没有了!自家姑娘还得嫁人不是!

  老王家没招了,去找富家公子,想让人家伸手帮一把,结果人家连面都不和他们见,家里保姆就当着看热闹的人们留下一句话:“当初不是你姑娘勾引我家儿子,能有这些破事吗?”

  老王太太变得神神叨叨的,见人就和人说:“我和你说啊,1200块,不少钱呢!”

  再后来他家就锁门了,姑娘儿子的正式工作都不要了,不知去向。

  黄律师事情在这片尽人皆知,也是附近的主要谈资,介绍完情况,这位姓林的所长还唏嘘道:“原来当律师,西装革履的,收入也高,现在天天穿的破破烂烂去打零工养活孩子,你说这人啊,真没法说。”

  柳鹏程,阿猜,大师兄的大脑都在飞速运转。根据黄律师的情况,迅速核对心里侧写的内容。

  1、A的年龄在32岁到42岁之间。基准年龄为38岁。(黄律师为36岁)

  2、A小时候受过严重的心理创伤。长期家庭不完整。(对上了)

  3、A曾经长期从事底层体力劳动,可能就是在建筑工地。(原单位是沈四建,对上了。)

  4、A抓住了巨大的机遇从体力劳动者转换为脑力劳动者,而且不是销售,营销,从商的行业。(考上了律师,对上了)

  5、A成为脑力劳动者之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且与三十多岁或者五十多岁的家庭贫寒的女人有关。(律师证被吊销,他前妻三十多岁,王老太五十多岁,都对上了。)

  6、A平时穿西装比较多,出入高档写字间或者西餐厅,高档酒店比较多。讨厌灰色和正蓝色。(除了颜色待查,其他对上了。)

  7、A有前科,而且出狱时间不会太长。(因为伪证罪入狱,对上了。)

  8、平常的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待查。)

  大师兄掏出手机:“我叫增援。”

  阿猜一把抓住大师兄的手腕:“不用,咱们三个还弄不过一个律师?”

  柳鹏程不知道阿猜什么意思,但是自己也觉得根本不用增援,对林所长说:“所长同志,你能不能带我们去他家看看?”

  林所长看几人表情严肃,没没有问什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黄律师的家并不远,开车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就这还等了两个红灯。

  林所长敲门,黄律师正好在家,打开门之后看到林所长身后还跟着三个陌生人,愣了一下。

  还没等他说话,阿猜突然像是发疯了一样冲了进去,一个肘击就把黄律师放倒在地上。大师兄刚要上前制止,柳鹏程一把就拽住了大师兄,指向鞋柜。

  鞋柜上,一个手工做的零钱包静静放在上面,两滴干涸的血迹,如梅般刺眼。

第127章 不是他

  柳鹏程回过神的时候,看到阿猜还在继续殴打黄律师,而大师兄和林所长正在拦着。